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環保手工皂~104年10月5日大檜溪

實做教學
桃園社會局104年旗艦社區,桃園區領航計畫:環保生態《愛綠環保~資源再生》課程。
2015年10月05日在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上課。
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
桃園市桃園區興一街65巷50號二樓
上課中
桃園市社會局104年旗艦社區,桃園區領航計畫
一、 老人福利服務 《老人健康創意網》
二、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 《弱勢兒少暑期生活照顧營隊》
三、 單親家庭福利服務 《單親家庭子女課業輔導》
四、 弱勢家庭福利服務 《愛心宅急便》
五、 性侵害防治預防活動 《愛不要性侵劇場》
六、 創意產業 《創意手做種子吊飾課程》
七、 雲端生活 《老愛學雲端》
八、 環保生態 《愛綠環保 ~ 資源再生》
上課中
生態旅遊~自然谷暑期工作開工了
2015年6月30日 謝柏鴻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自然谷暑期第一梯工作假期營隊「森林守衛者~走入社區」於28日熱情展開。13位來自各地的志工不畏酷熱的天氣,來到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體驗不一樣的旅遊模式。

自然谷是台灣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透過「環境信託」方式保護下來的土地,目前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稱為環資)經營管理。環資工作人員許惠婷表示,「環境信託」的概念源起於英國,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利用這種方式透過人民的力量永久保護自然環境及歷史資產,環資希望這樣的保育模式能在台灣推廣,讓更多土地能永久的保護下來。
結合志工服務與生態旅遊的自然谷工作假期,志工上午踏入冰涼的溪水清理淤塞於谷地溪溝的石頭,在勞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並重新與大自然建立友好的關係。而下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聆聽蟲鳴鳥叫的聲音、觀察蜘蛛網的美麗、品嘗肉桂的香味…利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味覺)認識居住於自然谷的生物。志工紛紛表示,原來只要細心觀察再加上專業的引導,短短的一段步道也可以有很多驚奇的發現。
上課中
「在清理溪溝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愛地球可以不只是一個買買省電家具的空泛口號,我們可以為這塊土地做更多!」志工宋佳樺表示,透過活動用汗水與雙手去感受自然的脈動,工作過程雖然辛苦但收獲十分富豐。志工陳柏璇也表示,「第一次參與這種要花錢又要做事的活動但感覺很好,能身體力行愛地球,十分有意義。」
「小時候常常在田間原野遊戲奔跑,那時常見的生物現在都已經看不見了,覺得十分可惜。」在上海工作的志工盧顯中,有感於環境的破壞,在休假期間報名自然谷工作假期,並感到開心看到生態豐富的自然谷,以及許多青年正努力的守護這片土地。

而目前長居美國,4年前曾參加環資所舉辦的「陽明山二子坪工作假期」的陳淑媛,更是趁暑假回台探親的空檔,帶著兩位女兒參加這次活動,更是送給當天生日的小女兒映蓁的特別禮物。她表示,帶著孩子參加環境守護行動,希望能藉此讓小朋友接觸了解自然環境並且懂得如何付出十分有意義,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不計個人利益加入環境保護的工作,讓台灣的環境更加美好。

而本次活動總籌周昭蕊表示,舉辦生態工作假期希望志工從參與中學習友善環境的旅遊模式,加入守護環境行動。今年暑假還有許多活動歡迎民眾至環資協會網站查看、報名。

生態旅遊~2015年自然谷暑期工作開工了
上課中
陳保基~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結合
2015年9月24日 廖靜蕙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23日公開提出農業與保育結合的政策方向。他指出,農業雖以生產為主,又具有社會責任,「經營農業的人在收入上相對弱勢,如何在結構中發展,政府必須提出一個對友善環境的政策,讓社會價值得以透過環境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業耕作方式永續發展。」
《花蓮農改場將成原住民傳統作物研究室》
陳保基是在「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開幕致詞時發表上述談話。這場研討會,是國內首度由農業與保育單位攜手,將「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兩個台灣社會陌生而創新的觀念結合在一起,並集合國際重量級學者專家以馬拉松接力方式,完成14個主題演講、報告。
陳保基在會中表示,與自然共生的農業在國際間不過推動7、80年,和數千年以生產為主的農業歷史相較為短暫,政府除了誘因之外,許多法令也該與時俱進,不能以傳統法令希望它塑造一個新的未來,這是不可能的。農委會也將於10月將「有機專法」送到立法院審議,慢慢建構友善農業的路徑,讓友善環境的農業在法令依據下推動。
另外,陳保基也揭露花蓮場即將成立「原住民傳統作物研究室」的宗旨,他說,傳統作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雖然大多經濟產值不高,卻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並於氣候變遷下具有韌性,因此要透過研究,使這些作物回歸到利用層面。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鵬致詞時指出,有機農業要走下去,必須更重視生態。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也介紹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意涵。
實做教學
生態農業及里山精神守護農村生物多樣性
生態農業是以一個地景或生態系的尺度,對農業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永續性,採取一種全面整合及推動的方法,並特別著重於農業和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
台灣生態農業觀念較國外起步晚,但以已積極推動相關研究工作及生態保育標章推廣,林務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動的「綠色保育標章」即為一例,分動物吃一口,以動物生存環境,來驗證農業生物多樣性;今年結合花蓮農改場水田生態多樣性研究計劃成果,將綠保標章保育對象擴大為「棲地環境營造」,有請天敵昆蟲來驗證。
此外,台灣自2010年引進里山倡議的概念和做法,政府、民間和學術研究機構也開始了一些先驅性的具體行動。例如農委會林務局以里山倡議為主題與相關民間社團合作,協助地區推動水梯田濕地生態復育、社區林業及相關計畫。目前也有多個民間團體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網絡,將台灣經驗輸送到國際間,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提出「舞鶴茶園地景」以及東華大學「吉哈拉艾」令國際驚豔,獲得計畫經費獎助。
而生態農業更與里山倡議息息相關,兩者皆藉由環境保護、物種棲地保育,和有機農業等方式,減少化學合成物對這片土地的污染,找尋生產、生活、生態共存的平衡點。
實做教學
打破迷思殺蟲劑不會增加水稻產量
研討會講者除了國內的學者和實際工作者之外,特別邀請到德國、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日本學者專家演講。生態農業第一課,就是破除農藥的迷思。國外學者即與農民合作,透過研究實驗讓農民了解,殺蟲劑不但殺不死標的害蟲,反而為害蟲清除了天敵,並以「SNAP」(庇護所、花蜜、花粉、捕食)幾個易記的字母,讓農民記住提供庇護所(shelter)、蜜源(nectar)、花粉(pollen)就會有昆蟲前來捕食害蟲(alternative prey)。
前國際水稻中心資深科學家 Kong Luen Heong 以印尼為例,殺蟲劑進口費用年年增加,但水稻產值卻未增加。他幫助農民透過目視可見得昆蟲,觀察田間生態,並為了破除殺蟲劑迷思,拍攝連續劇,透過續劇的內化功效,讓農民知道使用殺蟲劑並不會增加水稻生產。
這些有助於生態的方法,國內則有花蓮場進行相關的研究,並陸續與花東的農民合作,從數算長腳蛛得知水稻生態好不好,或提供天敵、蜜蜂喜愛的環境,邀請他們前來田裡當捕食害蟲及授粉的長工。
實做教學
里山倡議不一定有機農法及生物多樣性是重點
「里山倡議」(Satoyama I Initiative)指的是恢復、維持或增加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SEPL),2010年由由日本環境廳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提出,因為里山是日本最常見的「SEPL」,便以里山來代表所有類似的地景,換言之,SEPL泛指人類開墾生產兼具社會功能的生態地景,種類繁多,如次生林、果園、茶園都在其列。
陳保基接受記者訪談時指出,台灣是福爾摩沙,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都具有單位面積最高的生物多樣性,(已利用之地)都適合發展里山倡議、處處都是里山機會。不過,國際間里山倡議並不強調有機認證,只須證明所使用的農法能維持,甚至增加既有的生物多樣性即可。對於農委會即將提出有機專法,並將成立基金以及將休耕補助導向生態津貼,雖值得肯定,不過能不能替代里山倡議精神,國外學者則有不同看法。
紐西蘭林肯大學生物保護研究中心教授 Steve Wratten 即提醒,有機農業無法達到里山倡議的精神,他舉官田水雉復育為例,透過農法的改變以及學術支持,使得水雉從零到破百隻,並不需要透過有機農業。若只打有機農業這塊招牌,反而可惜。
「SEPL」有助社會、生產以及生物多樣性不能口說無憑,是有方法證明的。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研究員市川薰即介紹20項回復力指標,包括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等項目,透過居民指認,定期監測,就知道現況以及努力方向。
難得邀請國際重量級學者來台,卻只安排一天講演,不少與會者都表示可惜;他們希望農委會能繼續舉辦相關的工作坊與研討會,增加與國際經驗交流的機會。
上課中
※  ※  ※
※  ※  ※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環保手工皂~104年9月22日大檜溪

實做教學
桃園社會局104年旗艦社區,桃園區領航計畫:環保生態《愛綠環保~資源再生》課程。
2015年9月22日在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上課。
上課綱目
桃園社會局104年旗艦社區,桃園區領航計畫
一、 老人福利服務 《老人健康創意網》
二、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 《弱勢兒少暑期生活照顧營隊》
三、 單親家庭福利服務 《單親家庭子女課業輔導》
四、 弱勢家庭福利服務 《愛心宅急便》
五、 性侵害防治預防活動 《愛不要性侵劇場》
六、 創意產業 《創意手做種子吊飾課程》
七、 雲端生活 《老愛學雲端》
八、 環保生態 《愛綠環保 ~ 資源再生》
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
桃園市桃園區興一街65巷50號二樓
實做訓練
廖雲章:當國際志工成為時尚
2014年09月20日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研發長
趁著年輕去壯遊,去看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是令人羨慕的,可是,國際志工可以做一輩子嗎?有想法的人總是能看見不同的可能,丁元亨不只把國際志工變成了事業,還培訓更多年輕人投入國際公共事務,從社區志工參與、服務學習、政策討論、非營利組織發展生涯到成為志工企業家。他相信,「參與公共事務得從小開始,如果年輕沒養成習慣,老了也不會有公共思維與習慣。」
《公益是一種生活習慣》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Vision YouthAction, VYA Taiwan)執行長丁元亨是六年級前段班生,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國際志工」。2001年是台灣的「志工元年」,那一年,27歲的丁元亨跟著青輔會的社會領隊人才訓練計畫,前往美國參訪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到華盛頓、波士頓拜訪國際頂尖的NGO領袖,打開視野,激發他思考,如何積極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

當時,台灣只有醫療團和農業技術團,在青輔會主委林芳玫推動下,政府開始提供資源,支持年輕人投入海外志工,參與國際事務。丁元亨持續與INGO保持聯繫,他相信「公益是一種生活習慣」,2002年提出鼓勵青年投入公共事務的10年計畫,希望創造「青年志工風潮」,把參與公共事務變成一種時尚。

他與一起去華府受訓的朋友成立了「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透過培訓公共事務人才、國際志工、與政府合作設置青年交流中心及青年志工中心,協助青年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投入參與。他看見年輕人對國際行動的渴望,創造多元服務方案,從社區到國際,協助台灣青年走向國際社會。
實做教學
從2004年到2008年間,政府補助逐漸減少,VYA發展到另一個階段:向國際志工收費。在政府全額補助的時代,丁元亨發現有些人並不珍惜資源;收費之後,他發現付費來當國際志工的人,態度與服務反而更認真,因為事前評估、認真做功課,到了國外服務時,收穫更加豐碩。

VYA堪稱台灣最早、橫跨世界最廣的國際青年交流組織,加入聯合國、歐盟、亞洲等NGO組織,以國際標準訓練志工。丁元亨強調,參加國際NGO必須先成為觀察員,通過兩年觀察期,才能取得準會員資格。因此,志工會得到在地網絡的支持,人身安全有保障,更能安心體會在地文化。

《獨立自主的志工背包客》
華府經驗打通丁元亨的任督二脈,理論和實務相互應證,關於志工與服務,他逐漸累積心得。2007年起,他將VYA的國際志工定調為「志工背包客」:出團不租車、搭大眾交通工具;領隊不當保母,而是帶領青年探索世界;加入VYA國際志工的基本條件是:「能獨立照顧自己的人。」


創業至今,VYA總計協助過4098位台灣青年前往54國,參與超過1788項海外服務計畫,橫跨歐美、亞洲及非洲;同時,也有534位來自24國的海外志工來台服務。


他持續推動兩件事:一、認養台灣社區 ,推動海外青年來台服務;二、認養國外社區 ,鼓勵台灣青年海外服務風潮。丁元亨把志業變成了事業,下一步,他要將VYA轉型為社會企業。
上課中
《志工的最後一哩:社會企業》
國際志工的下一步是什麼?丁元亨的父母問得很直接:「你做這個有薪水嗎?」當爸媽發現他不只有薪水,還能協助更多人走出台灣、讓外國人來到台灣鄉下服務,爸爸偶爾會問他:「帶外國人去廟裡拜拜?這樣也算服務嗎?」

一路走來,許多跟VYA的年輕人,逐漸走出自己的路。以「棉樂悅事」布衛生棉協助尼泊爾婦女改善健康與經濟處境的林念慈也出身VYA。


2009年時,VYA協助尼泊爾村落開闢森林防火線,林念慈深入蹲點後,發現當地婦女的困境,進而發展改善方案,甚至將方案發展為社會企業。

對丁元亨來說,國際服務的最終目的是讓當地人有能力自立,永續發展。
上課中
位於菲律賓觀光大城宿霧市東南方,得搭20分鐘螃蟹船才能抵達的Olango Island是國際知名的侯鳥棲息地,小島有10公頃陸地面積,卻延伸出近30公頃寬闊美麗的潮間帶,在1994年被列入「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名單,是世上最知名的7條候鳥遷移路徑之一,每年超過一萬隻候鳥在此棲息。

Olango島上居民平均月收入約100美金,收入有限加上禁止節育的信仰,絕大多數居民都落入聯合國定義的貧窮線之下(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每天生活費低於1.25美金) ,年輕人由於缺乏技能,即便到宿霧工作,往往無法適應城市,多數人只靠打零工維生。

2008年時,VYA進入Olango與在地居民保育溼地生態,從搶救遭濫墾的水筆仔、推廣衛生教育到兒童閱讀計畫扎根地方,再進一步推展生態旅遊,期待透過公平旅遊(Fair Tourism)將Olango打造成南島文化與溼地生態體驗島,幫助居民脫離貧窮,讓孩子們活出有夢想的人生。
上課中
《從援助到自立:菲律賓小雞微型貸》
今年2月開始,VYA嘗試進行一個「小雞微型信貸」計畫,投入資金僅一百美金,村民們買小雞養大之後,賣掉雞隻賺得的錢,居然高達2千多美金,不但全數還款,還得到20倍的驚人利潤。
目前有30戶家庭投入,依雞籠大小,約45天即可販售。雞肉每公斤售價140披索,每隻雞重達1至3公斤,平均每隻獲利160披索,養殖總數超過700隻。
VYA對養雞戶提出兩個條件:1、不能養狗;2、雞要養在籠子內(白天外出覓食)。
丁元亨說,養雞除了可以賣到市場,也能改善當地人的飲食,減少以海鮮為主食而發作痛風。另一個計劃是手工皂,VYA特別從台灣請老師到 Olango 教導當地婦女製作手工皂,培養居民洗手習慣、改善疾病,多餘的手工皂還能出售。
實做教學
VYA到菲律賓小島種水筆仔,當地居民從質疑、好奇到了解,開始懂得珍惜自己的環境生態,至今已復育了50個籃球場面積的水筆仔林。回望台灣,丁元亨發現,當比利時志工來到台灣西螺老街當柑仔店志工店長,台灣人總是跑來偷看這個奇怪的老外,發現原來當地人看不上眼的柑仔店,在外國人眼中自有台式文化的魅力。

丁元亨說,這種「國際交工」,讓人在世界各地做自己拿手的事,把社區工作提升到國際,是他希望發展的目標。走過十多年的國際志工生涯,他從熱血青年晉升為熱血中年,仍不改其志。未來,他看好社會企業將成主流,透過國際服務拓展專業領域,以更有人味的方式,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
看到了社區的改變、看見年輕人生命的轉變,催逼他不斷努力,丁元亨相信,「青年的理想性,永遠走在世界的前端」,經過鍛鍊,青年可以積極改變世界。

上課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