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社會公益~新聞1082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罹癌重生的葉媽媽惜食餐廳,菜單打掉重練只賣健康
◎ 洪敏隆/台北報導

台北市三元街經營早餐店超過20年的林麗圓(葉媽媽),6年前罹患乳癌三期,痊癒後她檢視自己飲食習慣,戒掉原本最愛的油炸食品和加工品。先從從改變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繼而退掉加盟的速成食品,店內幾乎都用天然食材,還將menu製作成如同一本健康書,並熱心邀社區鄰居一同共餐。一間早餐店的改變,帶動了顧客、社區都改變,知道如何吃得更健康,推廣全食物理念也讓她經營的「大樹下健康餐飲」去年獲得環保署的惜食餐廳表揚。51歲的林麗圓不僅經營早餐店,在家裡還要照顧年邁生病的婆婆。
有愛心的她甚至還擔任寄養家庭,最多一次照顧3名發展遲緩的寄養孩童,可能因為太過操累導致生病,在她45歲那年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是乳癌第三期,共經歷6次化療、28次放射治療、51次的標靶治療,將近花了兩年才治癒。醫師告訴林麗圓,生病原因是太肥胖以至於賀爾蒙改變,導致有乳癌,層層推敲發現很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在治療過程她因緣際會參加癌症基金會的癌友全飲食計畫,開始品嘗食物最原本的味道,從前她愛喝奶茶、常吃油炸類食物和加工品,病後林麗圓學習健康飲食,戒了那些從前的最愛。
林麗圓說,以前吃得太「豐富」,但吃的是食品不是食物,她從營養師學習如何烹調食材,先從家庭改變,烹煮健康飲食慢慢得到家人接受後,她覺得應該也要給客人「改變」,雖然火腿、培根、雞塊只要加工一下很方便,但她懂飲食後知道這些油脂實在太高,退掉了所有加盟的速成食品,管控食材來源,希望把健康的飲食觀念傳遞給消費者。她不僅把油換掉,改用天然的食物如有機黃豆、糙米、燕麥等研發養生早餐,例如手工自製的蛋餅,是她先用燕麥打成漿,和麵粉均勻攪拌後在爐火上煎出蛋餅皮,而且還摻入南瓜、胡蘿蔔,呈現橘色的蛋餅皮。
「我在生病的時候,花了健保那麼多錢,這些都是辛苦工作納稅義務人的錢。這條命是大家救的,所以我希望有機會回饋,我就回饋。」林麗圓談到為什麼早餐店堅持要改變的原因,她說,希望自己的烹煮台就是個傳遞健康的平台,她甚至還曾製作DM發給消費顧客,讓大家知道健康飲食重要,後來覺得效果不佳,改成將菜單製作成健康書,讓顧客一邊挑想吃的早餐,也可以吸收正確知識。
林麗圓的兩個女兒葉開玉、葉開文被媽媽的堅持感動,也為了不讓媽媽接觸太多油煙,畢業後都接下早餐店負責烹煮的工作,但兩人都很心疼媽媽換了食材,不敷成本。而且一開始早餐店的改變,「嚇跑」很多習慣吃重口味或是講求快速的顧客,今年她還推動限塑,完全不提供外帶杯,因此店內原本的客人幾乎都換過一批,不過吸引很多新的死忠客人,而且感謝她堅持的改變。
林麗圓開的早餐店是在台北市南海路、三元街口,有客人是從板橋專程到他們那邊吃早餐,也有媽媽路過買杯豆漿後,覺得品質很好,之後經常來買,而且一次都買好幾杯,現在客源已非常穩定。林麗圓說,一個人好、家庭好,不是真的好,而是希望大環境好,所以她不僅改變店內餐飲,改變顧客,也開始邀社區鄰居一起共同吃午餐活動。她是鄉下來的孩子,在鄉下我家用餐、你家用餐事都看的見,也可以分享,推共食就是跟在鄉下一樣,讓獨居的鄰居們一起用餐,互相認識也有個伴。
他們午餐都是採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食材,大家都要付一點食材費,由林麗圓和有空的社區媽媽來幫大家料理,每到午餐時間,早餐店內就充滿了歡笑聲,社區居民也因此更加熟絡。社區媽媽參加共餐活動,也都開始重視健康飲食,林麗圓從自己、家人開始改變,到早餐店顧客重視健康飲食,最後帶動整個社區,她笑說「這是我重生找回自己回饋社會的方式」。

【蘋果人物】罹癌重生的葉媽媽惜食餐廳,菜單打掉重練只賣健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2日


母車禍重創,15歲女棄學全力看護,家裡不能沒有媽
◎ 黃瀅璇/台東報導

採訪時,半躺在病床上的43歲李莉雯(阿雯),因吃午餐因吞嚥困難不慎噎住,42歲先生古明勝(阿勝)不斷幫她拍背,順暢其食道,在一旁15歲次女小萱也幫忙扶住媽媽,阿勝說,太太阿雯(2018年)6月底因一場車禍重創腦部,經搶救後雖意識逐漸清醒,但語言、動作都變得緩慢,身體左側均偏癱,加上骨盆碎裂,雙腿無力需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大小便均須包尿布,而經復健後,現右手已能盡力舉至肩膀。國中剛畢業的15歲次女小萱在一旁說,因為家裡沒多餘的錢請看護,加上爸爸需要工作養家無法一直在家照顧媽媽,也不放心將媽媽交付給其他人照顧。
所以爸爸跟自己商量後,決定今年畢業後暫不升學,先在家照顧媽媽。然而小萱也說,雖然照顧自己的媽媽不會覺得辛苦,但還是很羨慕其他同學可以去上學,或跟朋友出去。提到家中經濟狀況,阿勝也說,原本太太做民宿清潔工,一個月賺一萬多元貼補家用,但現在只剩自己做水電維修,一個月收入約2萬多元,而太太雖有小萱幫忙照顧,但他還是需帶太太回診,減少了一些工作機會加上太太的營養品、尿布開銷,收入實難敷一家5口生計。古明勝家困境,經蘋果《暖流》披露《婦車禍腦傷無力請看護 國中女棄學顧癱母》獲讀者捐款共109萬1984元。
阿勝說,太太受傷後,家裡有了巨大的改變,除了負面影響,他也感受到家裡3個分別18歲讀高三長女、12歲讀小六么子及15歲國中畢業的小萱,都變得相當獨立。他笑著表示,以往太太寵孩子,每天接送他們上下學,孩子的腳踏車都擺著長灰,但現在自己需要工作、照顧太太,所以孩子們除了會自行上下學,也會主動分擔家務,幫忙洗衣服、曬衣服、打掃家裡,而自己是負責煮三餐,「以前家裡大小事都習慣給媽媽在處理,現所有事都要自己來,才知道家裡真的不能沒有媽媽。」
阿雯也說,她有感受到孩子變得更細心,自己也很感謝,當小萱幫她換尿布時,總會耐心地幫她把排泄物清理乾淨,讓她感覺清爽舒服。提及基金會善款幫忙,阿雯表示:「很謝謝捐款人。」阿勝則說,很謝謝捐款人幫忙,這筆善款幫忙到家裡的生活費和太太的醫療耗材費用,減輕了不少壓力,有了善款,未來就可以請看護照顧太太,也讓小萱可以繼續升高中,真的很感謝各位幫忙。

【暖蘋果】母車禍重創,15歲女棄學全力看護,家裡不能沒有媽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月虧十萬餵飽窮學生,十元婆婆想繼續養胖他們
◎ 李政遠/雲林報導

雲林縣一名86歲的婆婆在虎尾科技大學附近擺攤25年,一碗湯一律10元,一大碗麵加滷蛋或貢丸也只要20元。她長年照顧虎科大學生的胃,發現學生吃不飽,還會免費加料,即使月虧10萬多元,還是持續開店供餐,因此被尊稱為「虎科婆婆」或「十元婆婆」。元旦剛好是她的生日,她許下新年新希望和生日願望:「生龍活虎地繼續做下去,繼續把學生養得白白胖胖」。
自稱婆婆的她在虎尾科技大學附近賣麵已有25年,每日凌晨2點就起床準備食材,從凌晨4點開始營業到食材賣完為止。用餐時間,婆婆的店總是門庭若市,婆婆忙煮麵,學生幫忙端菜、洗碗;用餐的民眾蔡小姐說,婆婆的滷肉飯超大碗,婆婆還加上滷豆腐、豆干、蔬菜等配菜,一碗就能吃飽。婆婆的店原在虎尾科技大學側門旁,去年8月因地主另有用途,她在學校附近工專路的承租店面繼續營業。
虎科大的學生也會來幫忙洗碗、收攤,婆婆除了薪水外還提供三餐外,就算只幫忙3、40分鐘,也以1小時計算;婆婆表示,主要目的是要教育孩子,只要付出勞力,就會有收穫。婆婆除了照顧學生,也免費送餐到附近的弱勢家庭,並送米關心獨居老人,也對無力處理喪葬事宜的人家,她也會捐贈喪葬費用,行善未曾留下真實姓名,都是署名「婆婆」。被問到新年新希望,婆婆說,只想繼續做下去,讓學生吃得飽,把他們養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元旦人物】月虧十萬餵飽窮學生,十元婆婆想繼續養胖他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2日


19歲子為單親母癌母休學,工頭心疼開啟愛的連結
◎ 黃瀅璇/彰化報導

51歲單親媽阿惠說,自己在半年前確診罹急性骨隨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確診當下實在難以接受,把力氣都哭盡了,唯一的念頭就是,「我兩個孩子怎麼辦?」在一旁19歲小豪回憶道,起初媽媽不願治療,是因為原本家中是靠她做工地零工撐持,而自己則是為了減輕媽媽負擔,從高一起就開始半工半讀,但學生工讀收入畢竟有限,所以媽媽擔心自己住院後,家裡頓時沒了主要經濟來源,房租、醫療費都成了一大問題。看著媽媽被病魔侵襲,還在為了錢煩惱,去年(2018)6月剛考上國立大學的小豪,決定不影響讀專二的17歲妹妹學業,自己先暫時休學,照顧媽媽之餘也可以打工賺錢養家。
小豪說,幸好當時媽在工地的洪姓工頭伸出援手給他機會,讓他可以有空時去工地打零工賺日薪,以負擔房租生計。洪姓工頭表示,因自己也是癌症3期患者,深知癌症的療程需要耗費很多金錢和體力,而阿惠以往在工地工作都相當認真,是他的得力助手,加上不捨小豪為了家計而休學,因此除了給小豪工作暫能穩定生計外,自己也四處奔走,替阿惠一家3口籌措醫療費,也因此在《蘋果日報》上看到《周日暖流版》時,決定打電話到蘋果基金會替阿惠求助。
提起當時基金會記者採訪,阿惠說,原本並不曉得蘋果基金會,洪工頭跟他說時她也沒放在心上,是直到去年(2018)9月,基金會記者去到醫院關心自己病況,才認識到蘋果基金會。阿惠也坦言,起初原覺得自己身體狀況還能撐,不願接受基金會記者的報導,但沒想到,首次化療的副作用導致嚴重肺積水,當時甚至命危差點插管,最後靠著打自費藥物救回一命,才意識到不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家裡的經濟,都已經撐不下去,實在需要社會大眾的幫忙,也因此慨然接受了基金會記者的採訪。小豪家困境,經《蘋果》暖流披露《單親母突罹血癌,子棄學做工「勇敢面對」 》獲讀者捐款共138萬7674元。
小豪也說,在報導見報之前,就已先收到蘋果基金會自「不指定」捐款內提撥的急難救助金3萬5千元,「很感謝,這筆急難金來得相當及時,因為當時剛好媽媽即將出院需要繳清醫療費,也迫近交房租的期限,正苦惱著這些費用,恰好這筆錢就解決了這些困難。」而小豪也表示,因需照顧媽媽,一個月能上工的天數不多,因此一個月最多只能賺約2萬元,扣除房租一個月9千元,和媽媽因身體無力,來回醫院需搭乘一趟約300元的計程車費用,所剩收入實在難敷一家3口生活費和媽媽其餘的醫療開銷。
當初代阿惠向蘋果基金會求助的洪姓工頭說,這筆善款對阿惠一家來說實在幫助很大,解決經濟上的困境,讓她無後顧之憂地安心治療、全力抗癌,也很感謝這些捐款人,能大力協助阿惠一家。他也說,在幫阿惠籌措善款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慈善團體提撥一次性的善款幫忙,但自己知道癌症需要長期抗戰,因此蘋果基金會轉贈的善款,更能幫助有重大急難的貧困家庭順利度過難關。捐款人尤先生則表示,因為自己的孩子和小豪同齡,更能感同身受也心疼小豪為了顧家休學,因此透過蘋果基金會捐助了10萬元給小豪,也很謝謝《蘋果》報導小豪家的困境,讓社會大眾可以齊心協力幫忙。
收下善款,阿惠表示,幸好真的有這些善心人士幫忙,因為自己接下來還要做骨髓移植,尚須再休養至少半年,這筆善款讓小豪照顧她時不用再煩惱房租、一家3口生活費,實在很感謝。在一旁小豪則說:「很謝謝這些跟我完全沒有交集的善心人士,很謝謝你們,在許多像我一樣的家庭有困難時伸出援助,而且讓我可以在一年後復學,我在未來也會伸出援手去幫助其他的人,謝謝你們。」他也握住媽媽阿惠的手說:「媽妳不用擔心太多,安心治療就好,家裡有什麼事我都會處理,妳以前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現在只希望妳再為我們勇敢一次,好好接受治療,然後健健康康地回來我們身邊。」

【暖蘋果】19歲子為單親母癌母休學,工頭心疼開啟愛的連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馬路活菩薩,擦13萬片反光鏡救命
◎ 康仲誠/台北報導

三峽山區,凌晨三點半,路口的閃黃燈照著柏油路面,規律的暗黃光線在漆黑裡閃爍。遠方一台摩托車騎過來,大燈的燈光穿過黑暗,停在一片反光鏡前方,人下車後架起梯子、拿上抹布,開始仔細擦拭這面鏡子。他的名字是張秀雄,今年76歲,他從69歲開始自發性義務擦拭道路反光鏡,至今已經擦過13萬片。張秀雄說,「夏天的時候,我一般7點就上床去睡覺,差不多2點40分就出門了。」半夜出門,抵達的時候都還伸手不見五指,張秀雄機車就放空檔,開大燈來照明,繼續做個一兩個小時,天色才逐漸亮起。
張秀雄說,「早期出來擦的時候,路面的反光鏡都很髒,現在這幾年鏡子就乾淨多了。」有的反光鏡位置高,張秀雄就得架起梯子,有時甚至以古稀之年的身體爬上山壁。張秀雄說,「大概68歲那時候兒子帶我到烏來去走走,就看到北宜公路的路邊有燒金紙有插香的,問了住附近的人,說一個才二十幾歲,車速過快在那邊往生了,啊,實在真可憐。」在路上又看到反光鏡有的整片彎掉倒下,有的被樹藤、竹子遮蔽,張秀雄就在想,如果把葉子剪一剪、鏡子擦亮,這一面反光鏡就恢復功能,開車、騎摩托車、走路的用路人也就多了一份平安。
他就開始趁著早上運動散步的時候擦擦住家附近的反光鏡,一段時間之後,心裡想說,這樣常常重複不行,應該要尋找路線,發展遠一點出去。於是開始以區域劃分,每天用日記仔細記下擦過路線與反光鏡數目,張秀雄說,「最遠有一次從家裡出發走淡金公路往天元宮,那一條叫北新莊,一直做到二坪那裡,這樣來回剛好108公里,擦了167片。」「剛開始有時候肩膀會比較酸,腳在爬樓梯也會比較酸,就是這樣子慢慢磨,慢慢磨過來。」
有一次機車前輪破了,倒下去犁田滑了快10幾公尺,到醫院X光一照,肋骨斷了5支其中3支還外插,在醫院住了8天。張秀雄說,「回來在床上要躺要起身都還很艱苦,怎麼說呢,因為斷掉的骨頭都還會動,碰到就一陣劇痛!過了一個多月才慢慢好。」不過張秀雄驕傲地笑了一下,接著說,「啊我45天就又出去拚了,我那些小孩去上班沒人在,我就梯子準備好,從近的開始加減做試看看,喔,可以動了,可以就繼續拼了!」
他說,「我利用這個,就是在擦我的心!」他認為每個人本來都像是一面明亮的鏡子,但在社會打滾,為了生活,難免都會與人計較、都會貪,讓「心鏡」蒙塵。張秀雄說,「到了這個年紀,要趕緊把這些掃掉,擦到現在已經7年了,有稍微比較沈澱,比較不會遇到事情就來計較,就來發脾氣。」民國105年,張秀雄獲得交通部頒發金路獎特殊貢獻獎。之後三陽工業幾名高級主管前來拜訪,表示他們也想要組織義工團隊擦反光鏡,來跟他請教一些擦反光鏡的經驗與心得,後來還特地拍了照片回來跟張秀雄報告工作成果。
張秀雄跟兒子說,「有一天萬一我在外面擦鏡子,發生意外,如果一次就了事了,法醫檢查好就趕快拖回家,看個日子燒一燒,我塔位已經買好,告別式的照片也準備好了,花費也省省的,千萬不要去跟人家計較,或是爭取什麼保險理賠,要不然我如果知道,是說我已經不能動了,要不然一定一腳給你踢下去!」張秀雄說,「我的路是這樣啦!可以擦到讓我要走的時候最好!擦到不能擦為止!我只要身體可以,我就會一直走一直衝下去!」

【人生轉角】馬路活菩薩,擦13萬片反光鏡救命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6日


夫病三子幼,婦一雙粗糙的手,換得五口家不散掉
◎ 黃瀅璇/南投報導

「啊!啊!啊!」在一片敏豆田附近,還沒見到41歲何佳臻(阿臻)本人,反而先是聽到了她的吼叫聲。一問她才笑著說,因為鳥喜歡咬啄敏豆,會讓敏豆賣相不佳,但她沒有錢買炮嚇鳥,因此只好用自己的嗓子來趕鳥,她邊摸著損壞的豆子,邊心疼地說:「每個豆子都是錢,如果沒有了豆子,一家5口真不知道該吃什麼、用什麼,先生腳一直感染一直開刀,家裡又還有3個孩子,煩惱實在很多呀!」在採訪的同時,阿臻也馬不停蹄地繼續忙農活,直接抱起4米長的水管接上游水灌溉、細心地呵護著每一顆豆子。
她說,常常需要天還未亮就要到農田裡採收敏豆,而換到絲瓜產季時,則會為了幫絲瓜裝袋而忙到晚上11點多,為了養活一家5口,她盡心盡力地照顧每一個果實,只盼它能賣得好價錢。接著跟阿臻回到家裡,47歲先生洪禎崎拄著四腳助行器慢慢走到沙發坐著,他說,因為5年前意外感染黃金葡萄球菌,病菌侵入到人工髖關節部分,因此時常手術進行清創化膿組織,因已取出人工髖關節,所以無法正常行走,傷口部分也因常被感染而需頻繁進出醫院。
問及在一旁安靜畫畫的小瑄,她小聲地說,「希望爸爸不要再住院了,因為爸爸一住院 ……我就會覺得很孤單。」在一旁阿崎聽完苦笑著說,自己住院時,有時太太必須去醫院照顧他,或者到農地工作,所以只剩小瑄和弟弟們待在家,孩子心裡難免會覺得孤單害怕。他接著嘆了口氣說,自己已半年多無法工作,只能在家幫忙看照孩子,或替太太分裝敏豆,全家只能靠太太做農活一個月約1萬多元,和自己的身障津貼4872元生活,但家裡還有3個分別8歲讀小二的女兒小瑄和6歲讀小一的雙胞胎兒子,日子實在難過。
洪禎崎家困境,經蘋果《暖流》披露《夫病 農婦零工撐5口 「為3幼子沒退路」》獲讀者捐款共116萬1428元。當天一同前往關心的教會教友鍾小姐說,第一次遇到阿臻是在菜市場,從賣菜的阿臻手裡拿零錢時,猛然發現阿臻的手相當粗糙,完全不像是一個女生的手,後來在教會相遇並聊天後才知道原來她家境貧苦,一人支撐家計,還要照顧先生。
儘管如此辛苦,但阿臻從不自怨自艾,個性相當正向,常常笑臉迎人,是相當認真又顧家的好太太,這筆善款真的如同及時雨,大大幫助了阿臻一家。收下善款,洪禎崎說,聽到這筆善款時很感動,覺得台灣人很有愛心,減輕了很多太太一人扛起的經濟壓力,幫助了一家5口生計和自己之後可能清創的手術醫療費,還有3個孩子的學費,實在很感謝各位。在一旁阿臻則說,對這些善心人士的感謝說也說不盡,只能說非常感激,讓人感受到社會的愛心和溫暖。

【暖蘋果】夫病三子幼,婦一雙粗糙的手,換得五口家不散掉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男心臟剩19%功能,現能與家人賣蚵仔煎
◎ 李佳玲/綜合報導

周六下午3點多,42歲阿彰(蔡嘉彰)在家門口忙著切菜為傍晚蚵仔煎攤販備料,難以想像身材壯碩的他,2年前因心臟嚴重衰竭,心臟機能僅剩19%,連躺著都會喘,根本無法工作,他說,感謝各界菩薩幫助,「我才有機會進行換心手術,現在才有辦法工作。」記者隨著阿彰來到屋內,只見38歲太太阿伶忙著烹煮賣蚵仔煎醬料,而屋內不時有許多朋友來回穿梭幫忙將桌椅、爐子搬上貨車,阿伶說,目前周末2天在北港同仁夜市賣蚵仔煎,先生阿彰雖已換心,但仍無法搬重,超過2公斤東西就不能拿,還好朋友們擺攤前都會來幫忙上貨。
■ 2年前因工廠毒氣外漏襲心臟成衰竭
提起2年前家中困境,阿伶說,自己和先生生有19歲長女及11歲么子,10年前兒子剛滿周歲時,先生因工廠遇到毒氣外漏,造成心臟被侵襲,慢慢衰竭,「他雖是職業傷害,但因為是外包商加上公司也倒閉了,沒有任何補助,也求償無門。一開始病發時,醫生說他的心臟就像85歲老人,便開始長期吃藥控制。」
阿伶也說:「最嚴重時,先生連小便時整個人都會喘,爬樓梯也不行,吃藥吃了快7年多,最後醫生說真的沒辦法了,他心臟只剩下19%功能,那陣子天天住院,先生害怕到不敢睡覺,他一直跟我說,很擔心睡了就再也起不來,在醫生建議下我們才轉去更大醫院做換心配對」。「我和先生兩人到台大醫院時,跪在醫院佛堂裡,我對著佛祖說,希望你一定要幫幫我,但先生說,怎麼可能,很多有錢人等心臟等了10幾年都沒有。」而上天似乎聽見了阿伶的心願,沒幾天,阿彰接到醫院來電,通知他有一顆合適心臟,但阿彰因害怕換心風險放棄第一次機會。
■ 擔心手術風險與家庭經濟,二度放棄換心
阿伶說,兩個月後,阿彰又接到電話通知他可換心,只是這次他仍舊放棄了,阿伶說,先生除了怕手術風險及後遺症外,最擔憂的還是家裡生活開銷該怎麼辦?阿伶說:「後來有位朋友看到我們狀況,跟我們說『《蘋果日報》有PO很多愛心捐款補助,你們怎麼不去試試看』,我還跟他說,那一定都是騙人的,但他知道我們辛苦,瞞著我們去幫忙申請。」
不久後,阿伶便接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記者去電詢問家中狀況,阿伶說,一開始還是覺得是騙人的,「畢竟我們窮怕了,後來請里長幫忙確認,才知道這是真的,也才放心接受幫忙。」阿伶繼續說:「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提撥三萬元急難金讓我們紓困。」蘋果《暖流》也在2016年11月28日披露阿彰家困境《病父待換心 高二女攜幼弟擺攤》。
■ 感恩還有第三次機會,「命是捐款菩蕯給的」
阿伶說,《暖流》披露一個月以後,接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記者打來,通知有86萬多元愛心捐款,頓時放心許多,「也因為有這筆錢,我和先生說如果有換心機會,一定要去,不用擔心醫藥費和生活費。」回想到收到善款那晚,阿伶說,自己和先生2人看著捐款明細,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先生放棄兩次換心機會後,曾問過菩薩,那時菩薩說會再有一次機會,還說『這筆錢已經幫你們準備好,會有很多菩薩幫忙你』,因此我們把每位捐善款人都當作菩薩,畢竟他的命是這些菩薩給的,以後有能力我們更要回報。」
而在2017年7月,阿彰也等到第三次換心機會,阿彰說,醫生說他手術十分成功恢復狀況也好,目前僅須每月回診追蹤,並持續吃抗排斥藥。自己走過這一段艱苦過程,他也鼓勵需要換心的病友,「心臟移植最難熬就是要等,但只要你不放棄,就沒人會放棄你,一定會有機會換到心,生病了反而要更有勇氣,不能失志,後來因為有蘋果基金會善款這個強心針給我打下去,才能看到希望。」阿伶也說,先生換心後,蚵仔煎生意也慢慢好起來,靠擺攤賣夜市收入可以負擔生活,女兒小禎高中畢業後,為分擔家計更決定投入志願役。
■ 19歲長女當志願役,「希望有能力回饋社會」
採訪到一半,小禎剛好返家,記者問她當志願役會累嗎?19歲的小禎笑了笑說:「不會阿,我還蠻喜歡當兵的。」小禎說,自己決定不念大學當志願役,也是不想再給家裡負擔,雖然也曾羨慕同學可以開心念大學,「但想想他們4年後也要面臨找工作的壓力,我只是比他們先工作,而且現在我不用從家裡拿錢,還能拿一半的薪水孝順家裡,剩下一半除了當生活費外,也盡量存錢。」
小禎也說,爸爸雖已換心,但也擔心往後會不會有後遺症,如果急需要用錢,自己也可以拿錢出來,「當初如果沒有這份幫助,爸爸一定沒辦法換心,我現在也會很努力,希望有能力後也能回饋社會。」採訪至傍晚5點多,記者與阿彰一家來到夜市,只見桌椅才擺好,就已經有客人在排隊點餐,阿伶連忙煎著一份又一份蚵仔煎,小禎跟阿彰則負責包裝、找錢,就連11歲的么子也趕緊把桌椅擦乾淨,雖然這樣的忙碌將持續到深夜,但對阿彰一家來說,卻是期盼好久的幸福新生活。

【暖蘋果】他的明天因為有你!男心臟剩19%功能,現能與家人賣蚵仔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01日


「綠癌」變寶貝!小花蔓澤蘭醋液種出甜美大草莓
◎ 李宗祐/嘉義報導

被視為「綠癌」的小花蔓澤蘭,經工業技術研究院透過炭化技術,以生物炭與醋液方式栽植有機草莓,經輔導番路鄉童年果園實際應用,不但果實生長良、抗病性佳,且果實碩大甜美,可望推廣給更多草莓農使用,降低成本及提高收益。台灣生態材料產業發展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天在嘉義縣童年渡假村召開「生物炭示範田間作物發表會」,發表小花蔓澤蘭多元處理應用成果,由業者與專家學者現身說法,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小花蔓澤蘭早期被種在垃圾掩埋場與寸草不生的惡地,但隨後卻蔓延成災,有「綠癌」之稱。
業者陳明賢表示,今年8月初,台灣生態材料產業發展協會與工研院人員與他洽談竹炭及小花蔓澤蘭炭材應用在草莓栽培,與他的理念不謀而合。陳明賢說,工研院的小花蔓澤蘭研究技術主要在於改善土壤與病蟲害防治,小花蔓澤蘭炭材運用於土壤改良,小花蔓澤蘭醋液和竹醋液調配成天然生物製劑,防治草莓的病蟲害。今年10月12日開始,他利用小花蔓澤蘭炭材、小花蔓澤蘭醋液與竹醋液,調配天然生物製劑,栽培4分半的童年果園裡的「香水」、「水蜜桃」、「鬼怒丹」、「蜜香」及「豐香」等5個品種草莓,發現5個品種的葉片都變得肥厚,而且抗病性佳,果實也碩大肥美。

「綠癌」變寶貝!小花蔓澤蘭醋液種出甜美大草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2月12日
伊佳奇:蔡總統,請先關心活著的單身榮民
◎ 伊佳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5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女兒植物人女婿竟跑路,嬤苦養3孫、年後流落街頭
◎ 王煌忠、賴文忠/台中報導

農曆春節是一家人團圓闔樂時刻,但台中市北屯區一名黃姓阿嬤,多年前將房產過戶給女婿,卻被拿去抵押貸款,女兒又在去年吞服藥物輕生,挽回一命卻變成植物人,每月需負擔5萬元住院費用,阿嬤靠著變賣資源回收物加上領取低收入戶補助,獨自撫養3名外孫,不料女婿繳不出貸款跑路,面臨遮風避雨的房產,將在農曆年後被拍賣的命運,阿嬤與3名孫子面露愁容,無奈表示「現在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蘋果》接獲萬姓女子投訴指出,住在隔壁75歲黃姓阿嬤,獨自撫養3名孫子,原本經濟狀況就不佳,多年前將房子過戶給女婿,又遭女婿拿去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
如今繳不出房貸,銀行為了保障債權,已向法院提出聲請,在2月14日執行拍賣,萬女擔心阿嬤恐帶著3名孫子流落街頭,情急之下,不得已代為向外界求援。《蘋果》日前實際前往,發現黃阿嬤居住在超過30年的老舊公寓2樓,儘管屋內擺設相當簡陋,卻顯得乾淨、整齊,就讀國一的小孫子,原本就讀高二、已在寒假休學的孫女,以及高中畢業未繼續升學的長孫,未趁寒假期間外出遊玩,全都待在家裡。阿嬤表示,20年前與先生擔任洗車工、賣衣服,省吃儉用才買下這間房子,丈夫多年前過世,原本育有2男2女,但2名兒子與1名女兒都相繼因病過世。
小女兒則嫁給從事鋁門窗的游姓丈夫,生下2男1女,7年前發覺自己年事已高,房子早晚要留給下一代,考量女兒患有憂鬱症,且有自殺紀錄,因此才將僅有的房子過戶到女婿名下。阿嬤說,8個月前,51歲的女兒與女婿發生爭吵,情緒失控吞下婆婆的降血壓藥物,後來長孫返家發現緊急求助將女兒送醫,雖然挽回一命卻變成植物人,每月光負擔醫療費用就超過5萬元,正當經濟陷入嚴重窘困時,突然又接獲銀行催繳貸款通知,女婿因為幫人作保,加上鋁門窗生意需錢周轉,拿著房產向銀行抵押貸款,才知道房子已被設定抵押,女婿無力償還選擇逃避,至今仍下落不明。
阿嬤眼眶泛淚表示,目前全家的經濟來源全靠社會局每月1萬4千多元的低收入戶補助,以及慈濟每月1萬元的女兒醫療照護補助,剩下就靠鄰居提供的資源回收物,推到附近資源回收場變賣換現,最近長孫透過網路查詢,獲知目前居住的房子,即將在下個月14日進行拍賣,面對即將無屋可居,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剛滿18歲的游姓長孫也說,父親不見了,母親變成植物人必須長期照護,現在連房子都快要不保了,這些壓力全都由年邁的阿嬤獨自承受,我和弟弟妹妹看了都很不捨與難過。
目前只希望我在農曆年後可以找到工作,努力賺錢分擔家計,未來有能力,一定要買間房子讓全家人一起居住,彌補阿嬤的辛勞。台中市北屯區平安里長吳亞君表示,阿嬤原本獨居在該處,後因女婿跑路、女兒成植物人,才接續3名孫子的照護,經初步調查估算,其女婿將市值500多萬的房產,分別向合作金庫銀行抵押貸款170多萬、中租迪和貸款200萬元,另外女婿還積欠健保費、房屋稅、地價稅及監理稅共計20多萬元,至於女婿在外其他欠債金額就不得而知。
台中市社會局表示,去年初已協助阿嬤取得低收入戶資格,每月領取低收補助及老人津貼共1萬3千5百多元,並安排社工定期探視追蹤,昨日已協助將植物人女兒從醫院轉介到安養中心照護,至於阿嬤祖孫居住房產,因借貸問題面臨法拍,社會局也會協助後續安置問題,不會讓孫子4人流落街頭狀況發生。社會局將繼續尋求資源,協助阿嬤渡過困境,若民眾或民間慈善單位欲伸援手,可洽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科或北屯區公所社會課。社會局社工科長陳麗華表示,社會局從2017年開始,就針對當時獨居的黃姓阿嬤,進行定期關懷及提供物資援助,並從去年元月開始列為低收對象,每月給予1萬3千多元補助。
後來爆發女婿欠債落跑,女兒成植物人,不但要負擔女兒龐大照護費用,還要撫養3名孫子,立即啟動協助關懷,昨日已將女兒從台中清泉醫院,轉到南投草屯一家護理之家,並申請每月2萬6千多元補助。對於黃姓阿嬤已過戶給女婿的房產面臨被拍賣命運。陳麗華則表示,由於債務都是黃姓阿嬤的女婿所積欠,目前僅能針對其中較為急迫,攸關祖孫就醫權益的健保費部分,協助與健保署協商,是否採分期方式繳納或個案處理,至於其他債務問題還是必須由女婿出面解決,倘若房產保不住,將協助後續安置及申請房租補助。
執業律師林瓊嘉表示,法務部執行署依據債權人聲請,執行債務人房地產拍賣,依序分為一拍、二拍、三拍、特拍等程序,第一次拍賣價格以專責鑑定人依據市價鑑價,若第一拍流標則進入第二拍,大都以原本鑑定價8折起拍,若再流標即進入第三拍,同樣再打8折起標,除非房屋殘值有限或沒有殘存實益,才會進入特拍,而每一次拍賣時程,依執行署進度,大約1到2個月。
「竤發」不動產開發公司副總張顥瀚表示,依據公開資料查詢,黃姓阿嬤在2016年5月27日以買賣名義,將房產登記在游姓女婿名下,其女婿當日就向合庫設定貸款204萬元,隔月13日又向合迪公司設定貸款240萬元;張顥瀚專業研判,張姓阿嬤居住房子,經由媒體報導加上物件條件不錯,應該在第一拍就會賣出,依據法拍流程,得標者大約1個月就可取得房屋權狀,要求現居者搬離。

【獨家】女兒植物人女婿竟跑路,嬤苦養3孫、年後流落街頭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31日
☆ ☆ ☆
【暖流】27歲單親媽摔癱,嬤撐養幼孫,鼓勵坐輪椅一起養大孩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7日
【暖流】男空污引發氣喘卻檢出胸腺癌,妻病二子未成年,家歸零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8日
【暖流】16歲女盼爸爸牽我走紅毯,父患僵直脊椎炎又罹肺腺癌拚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1日
【暖流】44歲男四肢發抖倒地,檢出肺癌轉腦,么女才3歲人生卻已到終點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5日
【暖流】父母皆病行動不便,32歲獨生女辭工照料,已沒有辦法規畫目前的人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6日
【暖流】以為躲過,沒想到癌症又追來,47歲男抗癌4年復發,為妻女求多活一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7日
【暖流】42歲男跌坐劇痛查出直腸癌,相依老父癱,自責不孝很對不起他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1月18日
【暖流】父中風 高一女省家用吃同學的剩便當,月花費控制一千元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1日
【暖流】單親子中風,8旬父憂四孫,一碗陽春麵分二餐,嘆生活怎麼變這款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3日
【暖流】扛家男癌復發二兄已逝,面對9旬母一句「無代誌啦」藏心酸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4日
【暖流】單親兒發現胃癌20天去世,留下4子,老父「偏鄉工少,如何育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5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9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五年不說話的孩童說話了,寄養媽媽:最棒的禮物
◎ 洪敏隆/台北報導

每年約有2300位兒少在家扶寄養家庭接受照顧,因為寄養父母的為愛付出,讓經歷遭遇挫折的兒少身心靈都得到撫平,擔任寄養媽媽18年的張美玉,照顧不說話的重度身障孩童長達5年,每個月帶著孩童去醫院復健多達22次,孩童不僅開口說話了,出養到國外時,行動不便的孩童還親手寫下自己的名字送給張美玉,張美玉說「這是最開心的禮物」。單親育有一子的張美玉,當初看從事寄養家庭服務,家中氛圍很快樂,想說自己跟兒子相依為命,很孤單,才跟著姊姊做寄養媽媽,沒想到一做就是18年,總共照顧過35個小孩。
她說,不只是小孩來到家裡更熱鬧更快樂,也因為小孩一天比一天進步成長,得到的內心喜悅是更加開心。張美玉印象最深刻是,5年前那時3歲的小梅,因為聽力問題且不會說話、不會施力,遭到親生母親的棄養,小梅剛到她家時更加不說話,眼神呆滯,要表達幾乎都是用比的,且走路時只要遇到斜坡就會怕,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道,眼睛也有弱視等問題。張美玉每個禮拜陪小梅到醫院復健4天,1個月要16天的時間,但張美玉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她對小梅的關心付出,也讓小梅漸漸地改善情況。
起初小梅表達都是用手比,後來開始會用一個單字「餓」,接著增加變成兩字「我餓」,現在已經會簡單4個字的表達。張美玉最開心是經過一步步的教導,小梅現在已經能提筆寫出自己的全名,運動細胞也越來越好,本來是重度身心障礙的小梅,已經改善為中度,連學校特教老師都認為寄養媽媽所做的努力,讓小梅被感動,讓她的健康狀況也了驚喜改變。現在小梅出養到國外,「小梅寫她名字給我」是最大禮物。
18年全年無休的照顧,張美玉說,一點都不覺得辛勞,反而要感謝這些孩子,逼自己學會電腦、智慧手機,陪伴他們讓自己心靈更富足,用愛照顧她們,真的很快樂。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說,家扶服務得寄養兒童都是保護個案,身心需要更多保護,但寄養家庭呈現老化,流失的寄養家庭將近1成,希望有新手接棒,幫助需要的兒少重返家園,招募專線 0800078585

五年不說話的孩童說話了,寄養媽媽:最棒的禮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8日
☆ ☆ ☆
【暖流】42歲男難逃癌魔,七年前檢出良性,術後再冒出成惡性,憂二身障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8日
【暖流】七旬老病父母淚喚中風獨子「等你回家一起過年」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9日
【暖流】單親父腦炎致癱,國三子一天2趟親情呼喚盼父快好回家團聚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30日
【暖流】食道癌男腸造口灌食,三幼子天真圍繞,很怕沒機會陪他們長大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31日
【暖流】18歲吉他男孩為癌父休學打工顧弟妹,音樂路雖暫停「歌聲仍可為爸加油」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2日
【暖流】46歲男氣胸手術發現肺腺癌末,這是命但難承受妻女無依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5日
【暖流】男為情灼傷食道悔拖累老母,嬤拾荒作手工撐顧幼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8日
【暖流】父癌母病妹憨,29歲男辭工撐顧,正面思考「老天給我機會報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9日
【暖流】單親獨子顧癌父,因母照顧失明嬤及三歲子,五口沒人可去賺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20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8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8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社會~治安防詐騙1081輯

抱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決心來當志工
☆ ☆ ☆
一個醫生一篇文章,竟撼動1600億的保健帝國
◎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最近中國有一位醫師丁香發布了一篇文章《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這篇文章在朋友圈裡流傳,沒想到竟然讓各界舖天蓋地追查中國知名的保健帝國~權健集團,並直接撼動1600億元市值的保健帝國。這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讓人們一直以來對於權健的諸多質疑,像是傳銷和安全事故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雖然昨天凌晨,權健已發布聲明,要求丁香撤稿並道歉,但丁香捍然拒絕,並在官方微博稱,不會刪稿,會對每個字負責,歡迎來告。媒體不僅大量轉述引用,連官方的監管單位,都開始關注並展開查核。《騰訊科技》引用《中新經緯》的文章,劈頭就說,「這一次,權健不應該再全身而退。」內容指出,束昱輝及他掌舵的權健集團,自2004年創辦公來,借助權健自然醫學集團、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權健腫瘤醫學3個營運主體,成就了1600億元的商業帝國。
而消息傳出後,根據陸媒的報導,權健昨日為止,仍正常辦公,公司總部直銷體系的加盟商大會,也如期舉行,不過《中新經緯》認為,這次可以肯定的是,權健應該不能像以往一樣「全身而退」了。丁香在25日發表的文章寫到,2012年蒙古4歲罹癌女童周洋在北京被確認為惡性生殖細胞瘤,在醫院治療半年後,病情有了改善,但周洋家人卻因為相信一張抗癌祕方,讓周洋結束醫院化療,轉而服用權健公司產品,但這張祕方並沒有治癒她,反而讓周洋在幾個月後病情加重,再回到醫院化療已無力回天,最後在2015年12月過世。
權健則在昨天指控丁香以推測、臆想、編造文章的方式,實現道德綁架,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權健強調,文章中的女童周洋,權健從未官方宣傳為其治療相關訊息。依據《中新經緯》的調查,束昱輝旗下共有34家關係企業,其中7家公司的資本額都超過4.5億元台幣,更橫跨醫療、中草藥、保健品、中醫藥化妝品、金融、機械、體育等諸多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權健並不是第一次因為保健品銷售亂象,成為輿論的風口浪尖。早在2014年12月14日,央視就曾經曝光稱權健公司存在保健品銷售亂象,在央視的報導中,骨正基鞋墊能治療腰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一位資深經銷商更稱,「頭疼放頭上,腰疼放腰上,前列腺炎擱褲襠裡,突發心臟病可以從腳底拿出來放腋窩,心臟病立馬就可以救回來。」在央視的報導中,權健的經銷商表示,在權健自然醫學,沒有什麼病是不能治的,簡直就是神醫。
而當時央行在監理的醫療器械網站裡,並沒有查到骨正基等產品,當時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徐華峰還表示,如果一個產品號稱能治病,卻沒有拿到醫療器械資格,就違反了醫療器械管理辦法,而如果是家庭日用品,沒有拿到資格卻能治病,那是天方夜譚。在束昱輝看來,權健的成功歸功於他搜集的600多張中藥祕方,他宣稱權健是一家「自然醫學」公司,而不是保健品公司。權健集團下有7000多家火療養生館、800餘家本草女人香會所。此外,權健在中國連銷醫院已達300多家。
而據《騰訊科技》報導,丁香的文章,已引起天津武清區市場監管局注意,官方強調正在確認文章中反映的情況。無獨有偶的,權健對外強調的兩項專利~按摩鞋墊與負離子磁性衛生巾,經過第一財經的記者向多位專利領域的律師確認,並沒有拿到專利權,而官方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的檢索並顯示,這兩項專利的法律狀態為「發名專利申請公布後的視為撤回」。

【直銷真相】一個醫生一篇文章,竟撼動1600億的保健帝國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2月27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小學生志工街賣雜誌,遭警關切哭問:我們做錯了嗎?
◎ 蘇俞璇/新北報導

「要不要買一本雜誌?」新北市永和區頂溪捷運站今下午1時許,出現了一群小朋友志工幫忙販售大誌雜誌;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表示,這是心田優遊學園與瑪麗亞基金會,共同策劃讓小學生體驗社會底層的活動;今天共6位學生參與街賣,一旁有原先在該處販售雜誌的林先生,其他學生的家長及老師,因為是小學生在街頭,引起許多民眾側目,也有警方前來關注,但該活動純粹公益,希望民眾不要有所誤解。
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表示,該體驗社會底層的活動共3天,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及鼓勵學生做公益,從街友露宿街頭並參與臨時工工作,盼孩子能用純真的心,了解社會窮苦人的生活。心田優遊學園張主任表示,學園與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的合作已邁入第3年,設計課程讓學生從事公益活動,參與關懷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許多孩子都相當有熱忱,也持續參與好幾年直到畢業,孩子不害怕接觸未知的世界,更從中學習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張主任也提及,因是小學生在街頭販售,容易引起民眾誤會,今天活動中更有民眾當場對舉牌的孩子辱罵「不要在這邊擋路!」也有民眾拿起手機拍照錄影,還向孩子表示「我在蒐證!」讓孩子非常害怕,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後也有警方接獲民眾報案,前來關心詢問,孩子一緊張就哭了,警方也連忙安慰道「不是警察來都是有壞事發生。」
透過街頭體驗活動,讓孩子從小就學習面對許多負面、不友善的情緒,孩子也提出疑問:「我們是在做不對的事情嗎?」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也指出,該體驗街賣活動販售全屬原先販售的大誌林先生,孩子幫忙體驗的活動純屬公益,並沒有從中牟利或利用童工,孩子也都是自動自發前來,家屬也都知悉孩子參與這樣的活動,全程並有老師及其他家長在旁,盼民眾不要有所誤解。

小學生志工街賣雜誌,遭警關切哭問:我們做錯了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1月12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華航前座艙長跟密友、前妻聯手涉詐騙二億
◎ 呂志明/台北報導

華航前座艙長牟孝儀涉利用投資外幣詐騙10餘名空姐逾億,有受害空姐看到10多名華航空姐被詐千萬 竟是被前座艙長騙了報導後,向《蘋果》投訴,指牟男原本在華航擔任座艙長,卻在事件爆發後立即辦理退休、還與妻子陳學敏辦離婚,受騙的空姐們組成自救聯盟搜證,才發現他除了和妻子一起騙,還找了女子盧育玫一起合作,原本她們不搞不清楚3人到底是什麼關係,但最後才發現盧女與牟男間關係曖昧,3人為了錢竟可不顧一切的在一起合作。
這名不願具名的空姐提到她被詐騙的經過,她說,多年前,有一次他和原本叫做牟明哲(後改名為牟孝儀)一起飛歐洲航班,因為對方是座艙長,還是認識多年的老同事,當時牟男問她平時若飛到其他國度時,都用什麼方式消費,這名空姐見老同事關心,便告訴牟男她都是用信用卡消費,此時牟男告訴她用信用卡消費,匯率都被銀行賺走,為何不換外幣消費,他還加碼說,他有管道可以取得低於牌告匯率,若有需要可以找他幫忙,當時她半信半疑換了小額的外幣,沒想到牟男真的以較低的價格換給她。
她說,自從這次後,只要她飛到其他國家需要消費時,就會找座艙長換外幣,最後甚至向座艙長買外幣做為投資,不僅她砸錢,還介紹親朋好友一起加入。空姐說,前年6月,牟男突然告訴她,因為老闆跑路,錢一時週轉不出來,他要賣大安區的房子來抵債,不久後牟男就火速退休,並避不見面,還有被騙的同事在路上遇到牟男要他還錢,還被牟男控告妨害自由,所幸檢察官明察秋毫,還給同事一個清白。她說,事發後她才知道被騙的空姐有10幾人,甚至有人被騙了數千萬,也有人不想與他有任何瓜葛,不願追究。
這名空姐說,就她所知牟男詐騙金額至少有2億多元,當時許多被騙的空姐組成被害者聯盟開始搜證,才發現牟男早就與妻子陳學敏辦理離婚。更最誇張的是座艙長所提到的老闆,是1名小牟男20多歲的女子盧育玫,被害空姐事後追查才知,盧女之前曾因詐欺案被判刑定讞,事發後也跑路,空姐們查知她在一家樂器行工作,尋線追查,意外找到盧女與座艙長往來的郵件及十分親暱的合照,才知2人的關係非比尋常。她表示,如今台北地檢署已將牟男3人起訴,受害空姐們只希望3個人好好出來面對,賠償她們損失,也希望這個事件能夠儘速落幕,讓她們回復平靜的生活。

華航前座艙長涉詐2億,受害空姐控訴:他跟密友、前妻聯手騙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6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輔大性侵案】「結痂傷口再掀起」,夏林清竟向被害女求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全面真軍》慈濟從頭到尾都不合法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5年02月2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暴力零容忍/女孩們,妳對他的控制習以為常了嗎?
◎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NGO組織)
民報 新聞~2016年12月0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空姐被爆賣春流出淫片,長榮三小時逼自白!根本不是她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8日
☆ ☆ ☆
社會~治安防詐騙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餐飲供食~弱勢族群1082輯

台東聖母醫院嘉蘭部落廚房
☆ ☆ ☆
日做上千個有機便當,聖母醫院餵飽台東老人
◎ 葉志明、梁建裕/台東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需要照顧的獨居老人愈來愈多,尤其是人口外移嚴重的偏鄉,像是台東地區,但因為台東地形狹長,村落間距離遙遠,讓照顧的工作更加因難,因此台東聖母醫院從2000年開始,陸續在台東各區域設立了8間部落廚房,每天提供1000份以上的營養午餐給獨居老人,每年服務25萬人次,他們深信有了基本的營養滿足,生活有了品質、老人們的健康也才有保障。
《蘋果》記者走訪其中一間的嘉蘭部落廚房,這裡的兩位廚師每天必須做出100個以上的便當,送餐範圍包含金峰鄉和太麻里鄉,兩個鄉面積範圍約476平方公里,大概將近兩個台北市大,送餐員送完全部便當需花費3個小時,來回路程超過50公里以上。聖母醫院希望明年能再增建太麻里部落廚房,除了讓服務的能量再擴大,也紓解嘉蘭部落廚房的便當製作與送餐壓力。
嘉蘭部落廚房的廚師麗華說,他們每天七點就要開始洗菜,切菜,煮飯,炒菜,菜單都經過醫院的營養師評估,烹煮的原則就是少油少鹽少糖,能蒸的就蒸,能水煮的就水煮。九點前完成所有的料理,然後開始打便當,如果有老人家牙口不好的,就必須先用剪刀剪碎食物,好方便他們食用,十點準時把便當交給送餐員,這樣才來得及在中午前將所有的便當送達。
送餐員將便當裝上機車後出門送餐,在豔陽下騎機車穿梭在蜿蜒的山路,熟門熟路的造訪每位獨居長者。除了把便當送達,還會跟老人家寒暄幾句,查看住家環境,如果發現任何異常狀況就會即時回報,讓醫院做後續的協助。台東聖母醫院的部落廚房計劃,其實還包含了地區自給自足及社會永續的精神,他們承租了知本農場的土地成立聖母健康農莊,以有機栽種的方式生產蔬菜。
另外位於泰源部落的「喜樂農場」則負責生產安全無毒的「恩典米」,部落廚房做供應給獨居老人的美味健康便當的食材都來自於此。麗華廚師說:「其實我們的工作不是只有送便當,其實還有帶愛去喔。」台東聖母醫院堅持為獨居老人送餐的理念就是:「別人不做的我們做,別人不去的我們去。」麗華廚師對這句話很有感觸,她說:「我們要多為老人家著想,畢竟我們以後也會老,要好好看待身邊的老人家。」

【大愛片】日做上千個有機便當,聖母醫院餵飽台東老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8月06日


如何善用社會大愛?聖母醫院:把這裡打造成老人天堂
◎ 陳文蔚/專訪

最近,在慈濟事件中也被討論很多的羅東聖母醫院,藉著這個機會,一甲子以來創建、守護該院的外籍神父們的大愛,終於被彰顯;他們默默所做的服務也因此令全台灣所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便透露,由天主教靈醫會主持的羅東聖母醫院,從早期到現在,一直都把別人不願意做的撿起來做,無論是偏遠醫療、監獄服務,甚至是老人照顧都是如此。有鑑於台灣老年人口急速增加,聖母醫院從為獨居老人送餐,投入老人醫療照護,陳永興強調,藉由建立全面的老人醫療照護網絡,期許宜蘭未來能成為一個老人天堂。
陳永興醫師談到籌設老人醫療照護大樓的想法,除了因應老年化社會的來臨之外,賦予他這項動力的,仍就是聖母醫院大批「老朋友」。他回憶道:「當時來到聖母醫院,每天早上總是會有幾十位坐著輪椅的老人家,在電梯口等著搭電梯上樓做復健,但一部電梯只能容納兩部輪椅,許多老人家光等電梯就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老人家不方便,其他病人也不方便。」當時體認到台灣醫院的設計對老人需求考量的少,聖母醫院在老人照顧上,雖然很早就開始從事獨居老人送餐、養護等工作,不過應該還可以在醫療照護上更完備,因而有了老人醫療照護大樓籌設。
■ 缺乏醫護人力,是邁向老人天堂的最大挑戰
老人醫療照護體系的建立,其實也攸關羅東聖母醫院未來發展方向,陳永興院長透露,台灣現在醫療院所朝向兩極化發展,一方面大型醫學中心不斷擴充、設分院,另一方面,小型診所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在極大化與小型化下,像是羅東聖母醫院這樣,擁有400~600床規模的中型醫療院所,生存便相當不容易,不但病人因為交通便捷往大型醫學中心跑,中型醫療院所因為值班時數相對高,在招聘醫生、護理師上非常困難。
陳永興院長說,醫學中心的醫師從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各司所職,醫生多,主治醫師值班時間也就少,但中型醫院主治醫師就是第一線,以聖母醫院為例,現擁有80多位醫師看起來很多,但以科別來分,每個科也只剩下2-3位醫師,更何況花蓮、台東的中型醫院只有50-60位醫師,恆春更只剩下10多位,足見醫療人力之不足。
不過羅東聖母醫院因為從設立以來便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存在,更都以一般人不願意從事的醫療服務為主,從早期的結核病、痲瘋病等照顧,到現在從事老人醫療照護、受刑人醫療等,反倒讓聖母醫院有了自己的特色。陳永興醫師表示,過去在缺乏健保體系支持下,從事受刑人醫療經常因為種種原因積欠醫療費用,經常累積5、6百萬的呆帳,但有了健保之後,政府對從事受刑人醫療的相關醫療院所,核算健保點數均全額給付,大大減輕醫院的負擔。
■ 讓羅東變成聖地牙哥一般,是老人樂活好所在
而老人醫療照護更是未來社會必定面臨的問題,羅東聖母醫院做得早也要做得好,陳永興院長指出,誠如美國許多城市,像是聖地牙哥等,就是因為老人醫療照護非常健全,政府也配合建置交通等建設,讓該地區成為老人退休後最愛長住的地方。陳永興院長認為,宜蘭老年人口多,地方政府也早就推動各村落間老人「共食」的計畫,羅東聖母醫院更早已與30、40個民間復健、養護中心簽約,再加上即將落成的老人醫療照護大樓,希望最少要把一千位偏遠、弱勢、需要的宜蘭的老人納入照護網,打造宜蘭成為老人退休、醫療照顧的天堂,甚至成為台灣老人照顧的示範標竿,老人照護志工的訓練基地。

如何善用社會大愛?聖母醫院:把這裡打造成老人天堂
民報 新聞 ~ 2015年03月15日
☆ ☆ ☆
門諾秀林同樂村長輩用餐
☆ ☆ ☆
行動辦桌車出任務,奔馳千里送餐護老
◎ 王志偉/花蓮報導

「就是希望讓偏鄉長輩好好吃飯…」門諾基金會分別在富里鄉及秀林鄉開辦「同樂村」,有就醫諮詢、社區共餐等需求,而每週固定由工作人員開車來回50公里為長輩採買食材,「行動辦桌車」為偏遠地區負責運送鍋具、採買食材及載送長輩,門諾基金會將持續透過企業與公益團體合作,幫助更多偏鄉長輩可以好好吃飯。
門諾基金會秀林工作站站長劉瑞華表示,秀林同樂村位在崇德村,小村落雖擁有美麗的海岸,但生活機能不便利,距離資源較為集中的花蓮市區約要40分鐘,來回約50公里的車程,因此將「行動辦桌車」規劃每週三、四、五為同樂村開站的時間,周二工作人員就需開著行動辦桌車前往花蓮市採買一週所需的食材,開辦至今,行動辦桌車負責採買的路程已達1,200多公里。
除此之外,於同樂村開站時間為周二至周五,工作夥伴會至民有社區的(於太魯閣大橋下)接送長輩前往共餐,期待同樂村能建造一個社區的好鄰居好夥伴,在部落社區建立友好關係,同時也期待能讓長者都能建立樂齡、樂活、樂智的生活環境,維持健康文化生活型態。在吉安工作站陳翊霖社工的牽成下,重慶市場裡的補冬雞肉攤也一同響應同樂村長輩共食,每周鄭老闆都準備新鮮的雞肉給長輩食用,經過鄭老闆的細心處理和廚工的用心料理,新鮮的雞肉變成同樂村長輩一道道的美味佳餚。
鄭老闆也很熱心的向市場裡的攤販介紹門諾基金會的工作團隊,市場裡的攤販也十分熱情說,改天看到「行動辦桌車」開來的時候會算便宜一點喔!因為這是要給老人家吃的,攤販們紛紛加入這個愛心行動,同樂村的長輩好幸福。鄭老闆說,投入公益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會老,希望我們老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68歲的林阿嬤從年初秀林同樂村開辦就持續參與同樂村活動,林阿嬤說,以前中午吃飯一個人就都隨便用,餅乾、零食有時候也是一餐,現在有同樂村共食,跟大家一起吃才有胃口。門諾基金會2004年起與 7-ELEVEN 合作,集結社會大眾愛心規劃初「東部地區獨居老人送餐計畫」,2014年由28家花蓮地區的門市店長組成「好鄰居送餐隊」,並運用 7-ELEVEN 門市零錢捐所募得的善款,針對偏遠地區建置「同樂村」、「行動辦桌車」等創新服務。門諾基金會盼透過企業與公益團體合作,幫助更多偏鄉長輩可以好好吃飯。

行動辦桌車出任務,奔馳千里送餐護老
民報 新聞 ~ 2018年07月11日


罹癌重生的葉媽媽惜食餐廳,菜單打掉重練只賣健康
◎ 洪敏隆/台北報導

台北市三元街經營早餐店超過20年的林麗圓(葉媽媽),6年前罹患乳癌三期,痊癒後她檢視自己飲食習慣,戒掉原本最愛的油炸食品和加工品。先從從改變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繼而退掉加盟的速成食品,店內幾乎都用天然食材,還將menu製作成如同一本健康書,並熱心邀社區鄰居一同共餐。一間早餐店的改變,帶動了顧客、社區都改變,知道如何吃得更健康,推廣全食物理念也讓她經營的「大樹下健康餐飲」去年獲得環保署的惜食餐廳表揚。51歲的林麗圓不僅經營早餐店,在家裡還要照顧年邁生病的婆婆。
有愛心的她甚至還擔任寄養家庭,最多一次照顧3名發展遲緩的寄養孩童,可能因為太過操累導致生病,在她45歲那年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是乳癌第三期,共經歷6次化療、28次放射治療、51次的標靶治療,將近花了兩年才治癒。醫師告訴林麗圓,生病原因是太肥胖以至於賀爾蒙改變,導致有乳癌,層層推敲發現很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在治療過程她因緣際會參加癌症基金會的癌友全飲食計畫,開始品嘗食物最原本的味道,從前她愛喝奶茶、常吃油炸類食物和加工品,病後林麗圓學習健康飲食,戒了那些從前的最愛。
林麗圓說,以前吃得太「豐富」,但吃的是食品不是食物,她從營養師學習如何烹調食材,先從家庭改變,烹煮健康飲食慢慢得到家人接受後,她覺得應該也要給客人「改變」,雖然火腿、培根、雞塊只要加工一下很方便,但她懂飲食後知道這些油脂實在太高,退掉了所有加盟的速成食品,管控食材來源,希望把健康的飲食觀念傳遞給消費者。她不僅把油換掉,改用天然的食物如有機黃豆、糙米、燕麥等研發養生早餐,例如手工自製的蛋餅,是她先用燕麥打成漿,和麵粉均勻攪拌後在爐火上煎出蛋餅皮,而且還摻入南瓜、胡蘿蔔,呈現橘色的蛋餅皮。
「我在生病的時候,花了健保那麼多錢,這些都是辛苦工作納稅義務人的錢。這條命是大家救的,所以我希望有機會回饋,我就回饋。」林麗圓談到為什麼早餐店堅持要改變的原因,她說,希望自己的烹煮台就是個傳遞健康的平台,她甚至還曾製作DM發給消費顧客,讓大家知道健康飲食重要,後來覺得效果不佳,改成將菜單製作成健康書,讓顧客一邊挑想吃的早餐,也可以吸收正確知識。
林麗圓的兩個女兒葉開玉、葉開文被媽媽的堅持感動,也為了不讓媽媽接觸太多油煙,畢業後都接下早餐店負責烹煮的工作,但兩人都很心疼媽媽換了食材,不敷成本。而且一開始早餐店的改變,「嚇跑」很多習慣吃重口味或是講求快速的顧客,今年她還推動限塑,完全不提供外帶杯,因此店內原本的客人幾乎都換過一批,不過吸引很多新的死忠客人,而且感謝她堅持的改變。
林麗圓開的早餐店是在台北市南海路、三元街口,有客人是從板橋專程到他們那邊吃早餐,也有媽媽路過買杯豆漿後,覺得品質很好,之後經常來買,而且一次都買好幾杯,現在客源已非常穩定。林麗圓說,一個人好、家庭好,不是真的好,而是希望大環境好,所以她不僅改變店內餐飲,改變顧客,也開始邀社區鄰居一起共同吃午餐活動。她是鄉下來的孩子,在鄉下我家用餐、你家用餐事都看的見,也可以分享,推共食就是跟在鄉下一樣,讓獨居的鄰居們一起用餐,互相認識也有個伴。
他們午餐都是採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食材,大家都要付一點食材費,由林麗圓和有空的社區媽媽來幫大家料理,每到午餐時間,早餐店內就充滿了歡笑聲,社區居民也因此更加熟絡。社區媽媽參加共餐活動,也都開始重視健康飲食,林麗圓從自己、家人開始改變,到早餐店顧客重視健康飲食,最後帶動整個社區,她笑說「這是我重生找回自己回饋社會的方式」。

【蘋果人物】罹癌重生的葉媽媽惜食餐廳,菜單打掉重練只賣健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02日
☆ ☆ ☆
台東聖母醫院送餐員送餐盒
☆ ☆ ☆
匯愛心助弱勢,林家豈待用麵5年不間斷
◎ 林泊志/宜蘭報導

助人常樂!宜蘭一間快炒店老闆林家豈,5年多前接手經營位在冬山鄉的「愛情海」乾麵店,並提供待用餐幫助弱勢。5年多來,已有數千人到店裡吃過待用餐,而親友們也受他影響,紛紛捐款共同助弱,雖店裡常入不敷出,但他仍堅持行善,也把自己比喻成社會的一根小蠟燭,要點亮光芒,讓弱勢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如今乾麵店已成了眾人的愛心轉運站,把社會各界的溫暖,傳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今年44歲的林家豈,出身宜蘭五結鄉農村,父親曾是村長,在農會工作到退休。林家豈從小就不愛讀書,高中夜校畢業後就投身軍旅,退伍後應徵連鎖通信行工作,憑藉著自信,從3000人中脫穎而出,拿下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也在3年內存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他所經營的通訊行,更是當年北台灣業績最好的一家店。然而好的成就,讓他開始反思「人生難道就是工作賺錢嗎?」轉而嚮往單純的生活,遂再度回鍋當軍人。
「只有你要不要,沒有什麼辦不到!」三次進出軍旅的林家豈,退伍後開了一家快炒店,因是一個門外漢,常被廚師刁難,但軍人的個性讓他不輕言放棄,反而更努力找資料,補充相關知識,透過分析市場與消費者喜好,加上他愛吃美食與料理的天份,快炒店在他苦心經營下,成功闖出一片天。5年多前,快炒店一名50多歲的廚師和妻子想要創業開自助餐店,林家豈二話不說,伸出援手,除出資外,還幫忙找店面,然而當一切都打理好,店才剛開不久,廚師卻因身體不好而無法經營。
林家豈趕緊把店面接手,並和妻子陳萬湘討論後,改成經營麵店,原本的快炒店則放手給店內兩名年輕員工經營,他與妻子則專心經營這家「愛情海」乾麵店。「開店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5年多前,因華山基金會冬山站就設在乾麵店附近,常有社工上門募款,也看見社工們幫助弱勢,加上他從媒體得知國外待用咖啡的訊息相當認同理念,啟發他做待用餐的念頭,而店裡也開始提供免費的乾麵與熱湯,幫助弱勢。
起初店內的菜單是以便條紙點餐,但林家豈發現這樣會造成弱勢們的尷尬情境,貼心的他,特別製作菜單,也註明「愛心麵」與「感恩湯」,但價格全改以笑臉,讓需要幫助的弱勢可自己選,悄悄的來,靜靜的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連在路上找個停車位都特別順利!」與傳統為善不欲人知的想法不同,林家豈反倒是樂於分享為善的喜悅,也希望眾人能看到他為善之後的改變並響應。他認為自己僅是社會中的一根「小蠟燭」,但要用力點亮光芒。
也因他開始做待用餐,許多親友、同學受到他感染與影響,常會主動捐款與幫忙,而他與妻子共同經營的麵店,逐漸成了各方愛心的集散地與轉運站。林家豈說,經營待用麵5年多來,上門吃待用餐常有年過半百的獨苦老人,沒有工作欠缺關懷,生活困難,也曾有羸弱的母親帶著幼兒上門,也有打零工養家的年輕人,為扶養未成懷孕的妹妹而入不敷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他每每見到類似場景,心裡難過:「我們還能快樂過生活,但他們呢?」
「觀念改變了,世界就改變了!」林家豈說,偶爾遇到有人上門白吃白喝,但他總是說:「就給他吃啊,如果他真的需要,吃到是我們對他的祝福,但他若只是想貪小便宜,他們是來幫忙消除業障。」但他坦言,5年來,這種人是少之又少。不過他有些堅持,對於喝酒的街友他則是拒絕在外,他認為「有錢喝酒就有錢吃東西」、「喝酒會造成社會問題」。雖店裡常入不敷出,但家人一路來的支持,八旬父親的擇善固執讓他堅持做對的事,加上他「不會讓善行獨佔」以及共享助人的快樂,他完全不擔心麵店「被吃垮」,也不怕有人刻意試探。
「我很支持他!」妻子陳萬湘笑說,從小到大都做生意,做起待用餐很得心應手,雖偶爾會遇到貪小便宜的顧客,剛開始都會跟林家豈抱怨、訴苦,但林家豈都會對她心理輔導,要她「不要想那麼多,做就對了」。陳萬湘說,原本工作滿累人的,但做待用餐並不覺得累,反而很快樂。她說,過去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如今可幫助別人,讓街友感受到社會的愛。「能幫助人很開心!」以往常到店裡吃麵、幫忙,最後成為店裡一員的婁姓員工,到店裡工作已三、四年。他說,看到弱勢能有一碗熱湯熱麵享用,當下覺得很滿足,還說:「他們吃飽了,就等於我吃飽了!」
「人生是一場試煉,如何交出一張成績單?」林家豈說,一雙兒女陸續長大,從小也灌輸他們「有能力就幫助別人」的觀念,小孩常會主動到店裡幫忙。他希望以身作則,透過實際行動,讓弱勢能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5年多來,他看見曾幫助過的弱勢又回到店裡,但不是吃待用餐,而是捐款幫助他人,他認為這是一種「善的循環」。他還說,若有其他的單親家庭想要開待用餐的店,他樂意伸手幫忙並分享經驗,讓社會的愛心分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愛心片】匯愛心助弱勢,林家豈待用麵5年不間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2月19日
☆ ☆ ☆
雞肉攤業者響應門諾送餐公益
☆ ☆ ☆
惜食料理作佳餚,樹人家商師生以食同歡原民長輩
◎ 呂健豪/新北報導

NG醜蔬果也能發揮得很有意義!新北市樹人家商餐飲科師生,今天到樹林原動力公共托老中心,利用今夏盛產的水果,以惜食料理的方式,製作餐點給原住民長輩食用,這些原住民長輩們也拿出原住民風味餐回饋,更熱情的以原住民舞蹈表示歡迎。社會局社工科長劉文湘表示,樹人家商為了響應新北市惜食分享網,為長輩盡一分心力,主動與市府聯絡,希望能由餐飲科的師生到惜食廚房做菜給長輩享用,因此市府特地媒合樹林原動力公共托老中心一起辦理。
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呂春萍表示,新北市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惜食分享網以來,已經開辦12處惜食廚房,80多個惜食共餐據點,由三重、板橋果菜公司及13處公有市場提供送出18萬6,304公斤的醜蔬果,在志工與義廚的悉心料理下,成為長輩或兒少的共餐佳餚,受益人次達到24萬7千多人。樹人家商校長徐卿瑞也表示,學校餐飲科有300多位同學,平時看到他們將處理過的雞胸肉骨頭丟棄,老師們都會覺得很可惜,教導他們要愛惜食材,這次校外實地用NG醜蔬果料理食物,相信會給他們啟示,未來學校每個月均會來當義廚,繼續做飯給長輩吃。

惜食料理作佳餚,樹人家商師生以食同歡原民長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28日
☆ ☆ ☆
台東聖母醫院聖母農莊種的有機蔬菜
☆ ☆ ☆
食育大使吳寶春,偕食物銀行推剩食再利用
◎ 陳名萱/台北報導

現今環保意識高漲,食物浪費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創辦陳無嫌教育基金會、身兼台灣食育協會大使的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師傅,今日特地北上,與南機場食物銀行、台灣食育協會在南機場食物銀行舉辦「恆春半島食農教育體驗營」成果記者會,分享學童深入體驗恆春半島傳統飲食風土文化,認識家鄉的物產並認同自己的土地外,更推廣「剩食再利用」的重要性。現場並有知名作家張大春、星座專家瑪法達與台灣食育協會理事長黃兆徽等人也到場支持。
記者會中,南機場食物銀行創辦人方荷生里長,也與團隊廚師群利用恆春食材重現當地風味餐食;如洋蔥佐百香果醬汁的「涼拌洋蔥」、以滿州鄉產的雨來菇加入蔬菜煎製的「雨來菇玉子燒」、主食「火龍果飯」則結合琅嶠有機米和恆春火龍果等,傳達透過體驗營學童落實食農教育,同時學習珍惜食材,利用剩食與弱勢家庭和獨居老人分享的過程,達到對在地食物、土地及環境的關懷意識。
吳寶春師傅現場更親自示範,教導學童製作恆春傳統甜食-龍水米紅龜粿,重現在地恆春風味。吳寶春表示,自從8年前開設麵包店以來,就已定期將沒有賣完的麵包完整包裝後寄給偏鄉小學、育幼院等弱勢團體,雖然寄送費用需自行吸收,但他也指出,推動「剩食再利用」是他認為對的事情,只要想辦法盡一己之力,就能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同時,一向致力於協助南機場獨居長者和清寒戶孩童的里長方荷生,也與南機場食物銀行的廚師群,現場以恆春食材製作經典菜色,邀來老人品嘗屏東當地南瓜、飛魚乾等食材烹煮而成恆春風味餐,由台灣食育協會黃兆徽理事長、食育大使吳寶春與知名作家張大春等親手上菜,此外更有專人外送南門里和永昌里的獨居老人和清寒戶,響應南機場食物銀行之義舉。
南機場食物銀行創辦人方荷生表示:「藉由剩食再利用的議題倡導之下,不僅有家樂福基金會加入提供食材,更已有15家以上麵包業者受到感召加入食物銀行的資助項目,如今每周一到五可分享出去的麵包量已高達一噸,讓這些剩下的食材可被再次利用,幫助獨居長者與清寒戶,同時也能讓參與的孩童們了解到食育的重要性。」台灣食育協會與食育大使也以行動呼籲食品、烘焙及各行業之業者,協助提供剩食支持各地社區食物銀行,提供獨居長者、清寒戶等弱勢族群,同時並解決食物浪費,也能為弱勢族群的基本照護議題盡更多心力。

食育大使吳寶春,偕食物銀行推剩食再利用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27日


不捨麵包浪費,情侶創業開惜食餐廳找到價值
◎ 洪敏隆/台北報導

原本從事烘焙業的情侶檔柯詩語及簡鉉堼,因為看到很多麵包只是隔夜不討喜,就被丟掉浪費,經過一番努力仍無法完全改善後,兩人在捷運大坪林站附近開了一間「原粹蔬食作」餐廳,善用食材並使用賣相不佳「格外品」的農產品,雖然花的人事成本增加,但兩人認為環境是自己塑造,經由顧客到餐廳消費帶動惜食觀念,這是真正的價值,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柯詩語及簡鉉堼曾經都在連鎖餐飲集團的烘焙業工作,面臨的是「一定要報廢6%」的規定,也就是若每天銷售3萬元營業額,大概要丟棄2000元的麵包,因為公司規定要先作好,等客人來買,大量成品庫存,若當天沒有賣完,隔夜產品顧客就不喜歡,導致造成很多丟棄浪費。簡鉉堼說,他曾經幫公司做產品控管,針對產品去分析,那些銷售量好的,增加數量,若賣不好就不要出那麼多。
且顧客多以下午4至6點消費為主,其他時間不用作很大量,造成損耗,曾經努力一段時間,讓每天食材浪費減少到1000元,但因為公司擔心客人晚上8點來採購,看到架上只有2、3個麵包,不太好,公司堅持客人取向,應該要大量呈現,他們倆人就決定自己出來開餐廳。柯詩語說,麵包賣完,視為準備量不夠,而賣不完的,卻也只能報廢不能他用。
這種狀況讓她們自己開餐廳時,餐點作限量,當天食材賣完就沒了,就沒有損耗,不會造成無謂浪費,且善用食材,將賣相不好的食材例如花椰菜梗作可樂餅、磨豆漿後的豆渣可以做成鬆餅等。他們並堅持使用「格外品」的農產品,讓這些蔬果本來因為賣相不佳,原本農場就可能放棄不採收,有機會不浪費。柯詩語說,惜食並沒有因此減少營運成本,甚至增加人事成本,因為要把賣相不好蔬菜留下來,要花更多心力,但環境是自己塑造,經由顧客消費帶動觀念,這是真正的價值,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不捨麵包浪費,情侶創業開惜食餐廳找到價值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6月20日
☆ ☆ ☆
門諾行動辦桌車
☆ ☆ ☆
救助套餐七月將用罄,救助團體籲到 ibon 認捐
◎ 許麗珍/台北報導

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推估全台得不到政府補助的「社福邊緣戶」至少有160萬人約55萬戶,該會「1919食物銀行」每年需至少募集6萬套「1919救助套餐」,才能供應4500個受助戶的需求,但今年到5月底止,只募到1萬5000套,所有庫存將於7月用完,呼籲民眾到 ibon 認捐一份300元的「1919救助套餐」,讓所有弱勢家庭都能餐餐有飯吃。基督教救助協會今與 7-ELEVEN 舉行「食食來相助,餐餐有飯吃」記者會,邀請藝人小禎擔任愛心大使,呼籲全台一起響應認捐「1919救助套餐」,現場並播放食物銀行個案紀錄片「幸福是什麼?」。
影片描述高雄潮寮黃阿嬤一家人的困苦生活,潮寮1919服務中心志工陳金樹與黃阿嬤的大女兒也現身會場分享。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去年全台可請領政府補助的低收、中低收入戶數共66萬7682人,約佔總人口3.01%,若以日韓貧窮線以下人口佔其總人口10%至15%來看,台灣至少還有約160萬人約55萬戶,是得不到政府補助的「社福邊緣戶」。這些邊緣戶中,很多都是獨居老人、身心障礙、沒有穩定工作者,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有問題,亟需仰賴外界救助。
根據去年「1919食物銀行分析報告」統計,去年1919食物銀行幫助4999個受助家庭,月平均所得為1萬6305元,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此連全台最低所得20%家庭平均2萬7450元的6成都不到,但扶養比(0.74)卻是一般家庭(0.37)的2倍。案家月平均支出22226元,造成月平均超支5921元,長期入不敷出。基督教救助協會統計自去年第四季起,1919食物銀行用來幫助案家的主要物資「1919救助套餐」,每套含米2kg、麵條1包、沙拉油760ml、土豆麵筋、泡菜罐頭,募集數量越來越少。今年截至5月底,僅募到1.5萬套,僅達今年度整體需求6萬套的25%,庫存量僅夠發放到7月份。
因此1919食物銀行特別與 7-ELEVEN 合作,呼籲全台民眾能以全台5263家門巿為訂購據點,運用 ibon 的便利訂購機制,就近認捐。7-ELEVEN 表示,遍及全台大街小巷,甚至離島的 7-ELEVEN 門市,已成為社區服務中心,近幾年來 7-ELEVEN 積極將此便利性延伸到公益面向,因此特與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發起利用 ibon 認捐「1919救助套餐」。民眾只要認捐,7-ELEVEN 就會以內部物流配送系統,將套餐送至1919食物銀行全台6個集散點,由超過1800位的1919志工送到受助家庭。由於 ibon 去年就有超過2.6億人次使用,因此 7-ELEVEN 期望藉由 ibon 的高使用度與便利性,使「1919救助套餐」能達成年度募集目標,幫助更多弱勢家庭。

救助套餐七月將用罄,救助團體籲到ibon認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6月20日
☆ ☆ ☆
餐飲供食~弱勢族群1082輯
餐飲供食~弱勢族群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台東聖母醫院部落廚房餐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