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社會公益~新聞1079輯

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桃園慢飛寶貝專屬的療育日托機構
☆ ☆ ☆
守護慢飛天使,她抗癌成立早療機構
◎ 王立德/台北報導

「當第二個醫生告訴我罹癌時,我只反問醫生『那我還能有小孩嗎?』」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主任陳美谷噙著淚,回憶起10多前年,正在籌備桃園縣唯一立案的專職早療日托機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時,想打造一個慢飛寶貝專屬的療育日托機構,卻被醫生診斷出罹患乳癌,宛若晴天霹靂,差點擊垮了他。陳美谷說,當時的自己,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教保老師見到許多特殊兒童的治療需求,大家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湊了200萬元,天真的以為這樣就能開立一間專門協助0~6歲的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機構。
想不到發現資金遠遠不夠,「光裝潢費用,就要400多萬元」,左思右想後,與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商量,把自己購屋的頭期款撥一些過來,才勉強補足資金缺口。但好不容易過了一關,又有一道坎要跨。就快要開張的時候,陳美谷就被診斷出罹癌,「我那時不是很在意自己的生命,但我真的很想有小孩....」說到這裡,陳美谷差點說不下去,他說,自己是一個這麼愛小孩的人,也是因此去成立早療日托機構,但這難道是老天要自己好好做這件事嗎?不要有自己的小孩,把時間都花在這些慢飛寶貝上?
陳美谷在先生的支持下,打起精神完成化療,同時也以虛弱的身軀推動寶貝潛能發展中心開業,收了第一期的遲緩兒,「阿登」就是當時的畢業生。說起阿登,陳美谷不捨地說,阿登剛進來時,「這麼可愛的一個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會自己如廁」,不過在發展中心老師的細心協助下,1年多後,阿登就可以自己吃飯了,「那對我們,是多麽大的鼓舞。」只是,當阿登從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畢業,走入12年國民教育後,高中畢業了,卻又重新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
阿登畢業後都待在家裡,累得媽媽只能接一些離家不遠的大樓打掃工作,且不能太久,因為還要回家煮中餐給阿登吃。阿登媽便說,「真的很希望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可以幫幫我們的忙。」類似像阿登這樣的慢飛寶貝,長大了後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裡,就是陳美谷起心動念,要推動寶貝家園(第二期工程)的原因,在寶貝家園,18歲以上的慢飛寶貝可以進行職業訓練,銜接起18歲後的向上人生。
陳美谷解釋,這些慢飛寶貝不像一般人,一般人會自己吃飯,會說話後,就會持續維持下去,但這些慢飛寶貝若沒有新的刺激,是很可能退化,甚至老化,重新回到不會說話、不會自己吃飯的狀態。陳美谷記憶最強烈的,就是之前帶過的一對雙胞胎,因為父母都是打零工之故,平時只能放雙胞胎在家中,「結果上次父母帶他們來找我,哥哥已經是叫他站著不會自己坐下,坐著不會自己站起來,沒有自我意識的狀態」。
不過寶貝家園第二期工程才蓋到6成,就面臨到善款斷炊,資金缺口高達908萬元,不得不停工的狀態,記者採訪這天,陳美谷帶著阿登重回到工地現場,才短短停工3個月,工地已經雜草、蔓藤攀生,宛若小型叢林。陳美谷向阿登媽致歉,說抱歉,我們會更努力,盼募得足夠資金,讓寶貝家園早日完工,也讓像阿登一樣的慢飛寶貝,能有更寬廣的人生可走。

【微視蘋】守護慢飛天使,她抗癌成立早療機構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1日
認捐救助套餐,300元助弱勢家庭三餐不斷炊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20日


永不放棄!國三生多癌纏身,捐獎學金發願當社工
◎ 黃旭磊/高雄報導

國三生洪坤樺罹惡性骨肉瘤、肺及腦癌,他捐出獎學金並發願當社工。高雄市中山國中三年級洪坤樺,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8年全球熱愛生命鬥士等獎項,本週又獲頒慈濟基金會2018年高雄區新芽獎學金進步獎,捐出獎金5千元,並發願未來要當社工協助病友。洪坤樺歷經多次化療、電療、放射等腫瘤治療,頭髮、眉毛毛色變淡,皮膚蒼白,仍打起精神努力學習。母親劉玉玲今天(30日)說,坤樺小一時,右腳撞傷竟需開刀,小四騎單車撞斷右腿,送醫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第2期惡性骨肉瘤,先後接受7次化療及30次放射治療。
病魔並未離去,過去4年坤樺進行6次生死交關手術,國一時腫瘤轉移到肺部,進行肺葉切除手術,去年又發現腦部腫瘤,進行冷凍治療及骨髓移植,今年1月腫瘤轉移至左手臂,3種癌症纏身。洪坤樺有2個「竹筒」存錢筒,1個存來助人、另1個存給病友。他表示,曾想當護理師,後與同學交換志願,往社工師之路邁進。洪坤樺住加護病房期間1年沒進教室,中山國中數學老師蔡函芩協助床邊教學,另2名老師指導正規國英數課程,洪坤樺成績名列前茅,希望就讀小港高中就近治療。身為家中獨子,洪坤樺帶著媽媽劉玉玲參加畢業旅行,享受母子相處時光。劉玉玲說,坤樺喜歡跟醫生溝通,2人關係亦母亦友,將堅定陪伴兒子健康享受人生。

永不放棄!國三生多癌纏身,捐獎學金發願當社工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30日


南市首家身障日照中心開幕,低收免費
◎ 蔡文居/台南報導

台南市社會局利用南區大林國宅1樓空間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台南市首家失能身障日間照顧中心─頤福社區長照機構,今天(15日)舉行揭牌。低收入戶免自付額,中低收戶只需負擔5%,一般戶16%。以長照需求最低的第二級為例,1天收費675元,一般戶自付額108元,最高的第八級,自付額則約205元今天揭牌儀式由副市長許漢卿、社會局長劉淑惠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等人一起揭牌。
許漢卿副表示,長照2.0政策上路後,將全年齡失能身障者納入長照服務體系中,台南市目前領有身障手冊者有9萬7668人,社會局估計約1萬9584人有長照服務需求,佔身障人口20%。目前南市已建置6處身障社區家園、27處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小作所)、2處日間佈建服務據點,預計年底將在東區成立第二處身障日照中心,並在安南區、南區各成立一處日間佈建服務據點。劉淑惠表示,伊甸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身障者多元化的褔利服務,這次在社會局力邀下,承辦首家身障日照中心,期待伊甸基金會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能量,讓台南市身障長照服務發展日臻完善。
何天元說,日照中心提供每週一至週五,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5點的日間照顧服務,同時段可服務24名15~64歲身心障礙且身體失能者,透過專業人員安排豐富有趣的手作課程、桌遊、運動休閒等活動,並將生活自力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除延緩身障者身體功能衰退,同時可讓照顧者獲得喘息機會。社會局表示,凡經社會局評估長照需求等級第2級以上,且未接受機構住宿式服務、未聘顧看護(傭)、未領有政府提供的特別照顧津貼補助的民眾,到日照中心接受服務可獲得一定額度的補助。

南市首家身障日照中心開幕,低收免費、一般戶最低108元/日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1月1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正能量】愛心物資,守護偏鄉孩童溫飽
◎ 張雅淳/台北報導

道家人文協會於今(30)日,舉辦「幸福晚餐․暖夜伴讀~高雄市那瑪夏國中物資捐贈活動」,協會秘書長張旖帶領志工全程自費至那瑪夏國中,捐贈逾3650件物資,由洪自強校長代表受贈。此次協會針對那瑪夏國中夜間課後照護晚餐需求,捐贈五穀米180公斤及保久乳、罐頭等食品共314箱,並捐助該校25戶弱勢學生家庭檯燈、文具、食品、民生用品等3309件急需物資,以及8張書桌與26個書包予有需求的學生。盼透過協會的微薄之力,攜手社會大眾的善心,用愛守護偏鄉學生成長之路能夠溫飽健康、學習無礙。
屆滿9年的莫拉克八八風災,重建之路漫長,當年曾遭受風災嚴重侵襲的那瑪夏國中,如今學生數僅有75人,中低收入與單親家庭比例更高達1/3,家長們礙於工作忙碌或隔代教養因素,往往無力陪伴孩子們學習,校方為了課後需要照顧的學生們,每周三天提供晚餐,讓他們能夠留校加強課業,而晚餐食材皆是向外募捐而來。協會理事長紫嚴導師得知後,有感於校方有心治學,以及偏鄉資源不足等多重弱勢,隨即安排志工實際探訪學校了解需求後,規劃依年度捐助二年份共四學期的晚餐所需物資,包括:五穀米、冬粉、米粉、保久乳、調味料等食品雜貨,以期正值成長階段的學生們能夠攝取足夠營養,不必擔心餓肚子,更加專注於學習。
此外,協會並提供26個書包給國一新生與有汰換需求的學生,以及8張書桌給沒有書桌可用的學生們,同時也針對弱勢學生家庭提供急需物資。第一戶國二生小芯(化名),由養父母扶養長大,父親在山下打零工鮮少在家,母親有時上山採竹筍趕不及回家,小芯的晚餐便沒有著落;第二戶國三生小懷(化名),與祖母相依為命住在工寮,僅靠政府補助金支付學費與日常開銷。這些弱勢學生家庭,家長們多以打零工維生,經濟十分困難,部分家長則隻身在外地工作,有些孩子甚至必須身兼家長的角色,放學回家還要幫忙照顧弟妹,令人相當不捨。
協會志工了解後,除了準備米、營養奶粉、燕麥麵、鮪魚片等食品之外,也添購檯燈、捕蚊燈、文具、清潔沐浴用品等,希望減輕家長們的經濟負擔,並讓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更加舒適。洪自強校長表示:「這次活動,老師們也親自前往探訪弱勢學生家庭,詳加了解需求,感謝協會善心捐贈,提供書桌、書包、民生食品等物資,解決燃眉之急,孩子們都很開心,表示會好好愛惜,善加使用。」
協會秘書長張旖表示:「協會一直以來積極投入兒童與青少年關懷,期盼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們,能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愛。協會理事長 紫嚴導師向來強調:『發自一顆誠懇的心去分享與付出,為他人的心植入溫暖,相信這份感動,也將為自己帶來踏實的心安。』衷心期盼今日的活動能陪伴孩子們安心成長,也期許大家一同用行動,將愛傳遞到社會上每一個被忽略的角落,讓愛無限擴展,讓善不斷循環。」

【正能量】愛心物資,守護偏鄉孩童溫飽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30日


宋逸民宋達民接棒孫叔當代言人,1919單車環台募款
◎ 許麗珍/台北報導

10多年來一直擔任「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公益勸募代言人的孫越今年5月辭世,為了讓孫叔的愛能繼續走動在全台灣,基督教救助協會特別邀請深受孫叔感召而積極投入公益的宋逸民與宋達民兄弟,擔任今年「1919愛走動」的代言人,另為籌募1919急難救助金,協會今年9月起持續舉行「1919愛走動」系列活動,其中「1919陪騎」11月17日高雄、12月8日新竹、12月23日台北登場,「1919單車環台募款」的38位勇士將於12月23日至明年1月5日環台100個鄉鎮1300公里募款,盼能為明年1919急難救助計畫籌募到3900萬元救助金。
孫叔是基督教救助協會的創會理事長,也是連續16屆「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的代言人。孫叔叔今年5月以87歲高齡離世,宋逸民與宋達民兄弟接下今年「1919愛走動」代言人重任,以雙胞胎身份,傳遞主題「複製愛,讓愛走動」的主題,兄弟倆拍攝宣導短片,片中化身工人、廚師、醫生、運動選手、農夫、警察等,表達「各行各業都可複製孫叔的愛,讓愛走動在全台灣」的理念。
此外兩兄弟也多次帶領「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藝人們參與公益,包括2次為台南與花蓮0206震災義演、擔任1919食物銀行的包米志工、送食物包到弱勢家庭,及探訪1919陪讀班的孩子等。為了讓社會大眾更認識「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救助協會也特別邀請曾經走投無路、試圖輕生的高雄潮寮1919服務中心志工陳金樹,拍攝《把愛複製下去》紀錄短片。過去的陳金樹,一心想賺大錢,後來因週轉不靈,負債千萬,妻離子散。
正在他準備投河自盡之際,抬頭看見教會十字架,最後在教會牧師與弟兄姊妹幫助下,重新站起。如今的他不但已清償債務,還成為1919志工,固定送食物包與救助金,陪伴弱勢家庭。陳金樹說:「我病過、窮過,曾經身無分文,走投無路。那種無奈又急迫的需求,我比誰都懂。過去我曾受許多人幫助,所以現在更懂得幫助人。我不敢說自己是別人的貴人,只求能複製與延續大家對我的愛,幫助許多急難中的人。」
基督教救助協會自2003年開始執行「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以每個月5500元連續支持4個月的方式,資助陪伴遭逢急難的弱勢家庭。15年來已透過全台1252個1919服務中心(教會),累計資助超過11732個急難家庭。為籌募1919急難救助金,救助協會今年9月起持續舉行「1919愛走動」系列活動,包括「1919救助挑戰營」、「1919陪騎」,以及「1919單車環台募款」,協會邀請社會大眾踴躍捐款,加入「複製愛」行列,成為急難家庭生命中的貴人。

宋逸民宋達民接棒孫叔當代言人,1919單車環台募款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3日


到你家看病更便利,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納健保
◎ 沈能元/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今年4月逾65歲人口突破14%,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為照顧因失能無法外出就醫的病人,健保署2016年起大力推動居家醫療,醫師、護理師到患者家中給予醫療照顧也可獲給付,日前再敲定擴大範圍,把中醫師、藥師等也納入,另牙醫師也增加到府照護適用對象,新制預定明年1月上路。健保署醫管組組長李純馥說,依資料顯示,「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於2016年實施後,至當年12月底共服務7675人次,去年增至3萬2759人次,今年1至9月則已累積4萬9255人次、是2016年的6.4倍,參與的醫療院所也自原先的272家增至2328家。
李純馥表示,因應居家醫療需求量逐年上升,此次修訂「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新制擴大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項目,如居家西醫主治醫師評估有關癌症、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及脊髓損傷患者需中醫輔助,中醫師即可介入照護;若醫師判斷其專業能力無法處理,可由藥師協助臨終病患管制藥品使用諮詢、特殊劑型用藥指導等。此外,修訂重點還包括擴大牙醫師居家照護對象,從原先僅照顧衛生福利部部立安養機構內失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住民,擴大為到府照護相同條件的病人,及癌末、居家安寧患者,且病患在出院準備時即可安排牙醫師後續照顧。
李純馥也說,修訂另新增「緊急訪視費」診療項目,對於人工造口滲漏等病人,醫護人員可提供緊急訪視,訪視費會由健保加成給付,加成比例則依不同時段約達4至7成,例如在例假日夜間外出照顧病人,醫護人員訪視費可加7成,平日白天則加4成。李純馥表示,這次修正整合計畫主因是第一線醫療人員反映,居家醫療患者常有中醫等需求,為此健保署已召開3次會議,邀集醫師、牙醫師、中醫師、護理師及藥師等公會全聯會,以及提供居家醫療照護等17個團體共同討論,新制預定明年1月上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說,讓末期、安寧病人也享有牙醫照顧,「這是很好的政策」,她舉例,以往曾收治罹患肺癌的80歲奶奶,治療期間用用鼻胃管進食,無法戴假牙,讓奶奶感覺自己不再美麗,情緒很差,臨終前,家人知道奶奶希望美美的離開,當時她便到府、協助奶奶戴回假牙,「當時奶奶看著鏡子,好像覺得自己又變美了,讓我非常感動」。李雅玲表示,奶奶的家屬後寫下謝函,寫道「有一種大愛,令人動容,足讓人淚盈滿頰。有一種感恩,縈繞心頭,直叫人俯跪叩首」,對醫療團隊致上深深敬意,也讓她無比感心。

到你家看病更便利,中醫師、藥師居家醫療納健保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1日
☆ ☆ ☆
照顧好自己,才是最好的照顧方式
☆ ☆ ☆
善用政府長照資源,「聰明照顧」不再身心俱疲
◎ 楊綿傑/台北報導

長照家庭常因身心負擔重,容易演變成悲劇,但如果懂得利用政府的長照資源,照顧者也可以兼顧生活質。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聰明照顧月計畫徵選」,今邀請得獎者實際分享,得到第一名的花蓮田阿姨,照顧失能丈夫超過28年,善用長照資源讓她在照顧責任、個人喘息得以兼顧,甚至還有時間可以打零工,她認為,要「照顧好自己,才是最好的照顧方式」。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有76萬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家庭,平均照顧長達9.9年,而政府今年起推出「長照四包錢」政策,民眾只要打1966長照專線,經縣市照顧管理中心派員到家評估後,即可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4大項補助,但多數民眾仍然霧煞煞,因此家總透過邀請照顧者提出自身運行方案,並現身說法,促進社會對資源的使用及了解。
第一名得獎者是住在花蓮縣太魯閣67歲的田阿姨,照顧失能的丈夫已有28年,初期10多年都是獨自照顧,,非常辛苦。後來在衛生所護理師協助下開始申請居家服務,至今使用「長照四包錢」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丈夫脾氣變好,讓她除了減輕照顧壓力,還可外出打零工、或是回娘家走走,甚至是參加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的喘息活動。田阿姨認為照顧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照顧方式。
第二名得獎者是35歲住在桃園市的獨生女劉小姐,身懷六甲又得照顧失智症父親,陸續使用過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機構喘息服務等,至今父親健康狀況維持得不錯,自己也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與家人相處。長照服務幫她找到困境的出路。第三名得獎者楊小姐,為了90歲獨居澎湖的母親離職返鄉照顧,但不懂照顧方法造成母女關係緊張,自己的身體與經濟也出現狀況,善用長照資源讓她重新感覺人生有了新目標。
家總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郭慈安提醒,家庭照顧者不要單打獨鬥,主動開口求助,照顧資源有可能不會一次到位,必須多方嘗試,面對多變的照顧歷程,也要保留彈性隨時調整,也就是「多問、多試、多彈性」。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則認為,子女與長輩都要趁早改變觀念,如今有許多家人分居不同城市或國家,未來可能無法隨伺在側,必須學習把專業人員當作新家人,共同合作減輕照顧壓力。

善用政府長照資源,「聰明照顧」不再身心俱疲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30日


偏鄉獨老假日不愁沒餐吃,台東馬偕點燈計畫溫暖長輩
◎ 王秀亭/台東報導

台東縣老年人口比例高,青年多到外地工作,台東馬偕醫院今天啟動弱勢銀髮族點燈計畫,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下週起將兵分十路,關懷偏鄉長輩,在提供假日餐包外,也送上保暖背心。東馬副院長白明忠表示,台東縣部落、偏鄉年輕人多在外地工作,老人獨居比例高,看診時,不少偏鄉長輩住院,因子女不在身邊,無法就近照顧,有的連三餐都無以為繼,更遑論生病時的營養補充。東馬看見偏鄉弱勢的需要,10年前推動銀髮族點燈計畫,透過各地志工將假日餐包送到有需要的獨老手中。
合作3年的華山基金會金峰、達仁站長廖芝儀表示,東馬每2個月提供的假日餐包,利用電鍋簡單加熱就能食用,確實對行動不便的長輩助益大。東馬表示,點燈計畫已10年,每月關心10個鄉鎮約300位長者,不只送餐,亦提供居家關懷、修繕等服務,最近天氣轉冷,下週起將陸續前進達仁、大武、金峰、成功、東河、關山、池上、海端、台東市、蘭嶼等鄉鎮,探訪281位獨居老人,並送上保暖背心,希望讓他過個溫暖的冬天。

偏鄉獨老假日不愁沒餐吃,東馬點燈計畫溫暖長輩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1月01日
郭董夫人曾馨瑩現身做公益,攜手雙躍助孩子圓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0日


桃園區公二公園將興建多功能社福館,預計明年開工
◎ 謝武雄/桃園報導

面積廣達3.8公頃的桃園區公二公園,其中有2.1公頃土地因為官司問題未開發,在身兼里長聯誼會會長的北門里長蕭日清斡旋下解決土地問題,市府著手規劃民富社福館等工程;今天在忠義市民活動中心舉行社福館新建工程說明會;市長鄭文燦出席時指出,社福館包括幼兒園等設施,預計明年開工,完工後將作為推動社區活動中心典範。鄭文燦說,民富社福館設施包括幼兒園、社區關懷據點、市民活動中心、公托中心及小型展演中心等設施,為地上3層建築。
其中幼兒園可收5班、公托中心可收托45名嬰兒、小型展演中心更可容納270個座位,提供大檜溪地區周邊居民舉辦活動的場所,目前也在研議增設機車停車場,總經費約1億3千萬元,預計明年開工,讓市民使用更方便。公二公園位於虎頭山下,第一期設置忠義里市民活動中心、忠義公園,第二期設置大有消防分隊,兩期共用去1.7公頃土地,另有2.1公頃土地因土地上的宮廟與桃園區公所有官司而擱置,經蕭日清斡旋下,廟方完成搬遷,並著手接續大有梯田生態公園及民富社福館設置作業。

桃園區公二公園將興建多功能社福館,預計明年開工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1月15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6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1輯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家庭照顧者不要單打獨鬥,要主動開口求助
☆ ☆ ☆
醜蔬果料理成佳餚!烏來惜食分享廚房開張
◎ 邱書昱/新北報導

新北惜食分享網與烏來區的有限責任新北市原住民溫馨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今天共同成立惜食分享廚房,這也是從2016年推動迄今第12處分享廚房。新北市社會局表示,不僅解決糧食浪費、剩食議題,約21萬公斤的肉品與醜蔬果,經過料理也成為弱勢長輩及兒少桌上一道道佳餚。開張的烏來區的惜食廚房,邀請曾在春秋烏來度假酒店共事過的主廚張騰峰和陳建樺,以義廚身份前來,利用惜食蔬菜和肉品,聯手煮出四道佳餚。溫馨合作社理事長郭美玉表示,忠治部落約有1,035人,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服務在地原住民長輩。
因地處偏鄉,每週一到週五安排課程,以活動促進健康延緩長輩失能失智,中午並一起共餐。70多歲的林白秀琴,因中風需使用輪椅,仍堅持每天到據點來;郭美玉的姐姐郭櫻花,在參加市府動健康種子老師培訓後,回到部落帶這群年邁失能的長輩一起做自癒力動健康操。新北市政府原民局長楊馨怡和社會局主任秘書吳淑芳到場一起與長輩共餐。吳淑芳表示,新北市惜食分享網除了成立12處惜食分享廚房,也有80多個惜食共餐據點,透過惜食蔬果的提供,也媒合餐飲專業的義廚或學校來協助,讓社會各界共同愛物惜物。

醜蔬果料理成佳餚!烏來惜食分享廚房開張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29日
【暖蘋果】39歲單親癌母自比鳥媽媽,怕三子女餓肚子「不能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7日
【暖蘋果】女顧癌父智障母,這力量讓她變堅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8日
【捷運出口】苦澀她嚥、香甜你嚐,地瓜媽休家暴夫苦養二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6日
【暖蘋果】悲傷轉化愛的力量!少年向職棒選手邁進,婦為七童無悔付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3日


桃園優食計畫:全聯未逾期食材供社福單位享用
◎ 謝武雄/桃園報導

桃園市雖然設有安家實物銀行,但供給的物品仍以保存時限較久的乾物為主,甚少生鮮食品,為此市府和全聯合作推動優食計畫,將全聯位於桃園市36家分店社每天勘用未逾期食材,提供給21處社福團體使用,市府今天舉行記者會,市長鄭文燦宣稱這是安家實物銀行一大突破,讓這些弱勢團體每天有新鮮熱食享用。社會局表示,全聯在桃園市有36間分店,每天供應食材價值大約在8百到1千元之間,提供給21處社福團體使用,每處團體大約有1500元左右新鮮食材,足可讓該社福團體每天吃飯有魚、肉、蔬菜等新鮮食材。
為確保食材品質,全聯採取全流程低溫配送方式,提供市內包括12處老人關懷據點、9處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服務中心等21個社福團體煮食。捐贈儀式是在桃園區全聯中埔店舉行,鄭文燦及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代表雙方簽約,鄭文燦也致贈牌匾給林敏雄,感謝全聯的愛心,尤其是全程低溫配送,確保送到每處社福團體維持生鮮品質,這是把浪費轉變成幸福滋味。鄭文燦說,早期世界各國對於食物逾期管制嚴格,也衍生食物浪費問題,近年來推動未逾期食材充分利用新觀念,減少食物浪費。
市府也順勢推動優食計畫,推廣食物優化再利用及共享愛心餐食,此次結合全聯提供21處社福團體煮食,透過嚴謹安全的運送方式,展現愛物惜物的精神。鄭文燦也提到,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於2015年到2017年間,捐贈市值360萬元愛心福利卡及68萬元「全聯實物銀行」,由於成效很好,未來研議把全聯愛心福利卡結合市民卡,提供中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所需。林敏雄說,捐贈給社福團體的食材都是新鮮、沒有問題的,全聯很高興參與安家實物銀行,全聯將朝本土、有愛心的企業方向發展,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桃園優食計畫:全聯未逾期食材供社福單位享用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31日
魚菜共生系統,永續環保現正夯
創魚菜共生微型農場,雙胞胎:讓大家吃健康的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4日


台東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助高齡長輩健康照護
◎ 王秀亭/台東報導

台東已進入高齡社會,不少高齡者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變差、腸胃消化功能減弱等問題,台東縣衛生局為維持社區長輩健康及生活品質,在局內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將由專業營養師提供民眾諮詢服務。台東縣衛生局保健科表示,因應高齡社會來臨,衛生局提出「延緩失能社區營養示範據點計畫」,從這個月起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主要以高齡者為首要照護對象,由營養師走入社區,提供專業營養服務,讓高齡者有更好的營養健康照護。
保健科表示,該中心已有營養師進駐,從這個月起提供營養諮詢服務,營養師亦提供社區「在地居民營養問題分析」、「社區營養照護人員培訓」、「社區營養教育」、「營養風險篩檢」、「健康餐飲輔導」等服務。保健科指出,三好一巧(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是高齡長輩的健康均衡飲食原則,需要相關訊息或課程邀約的民眾,可洽詢社區營養推廣中心。

保健》台東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助高齡長輩健康照護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31日
中壢參與式預算社區營造計畫,票選結果出爐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0月30日


器捐人數去年飆新高,健保署擬將器官勸募納健保給付
◎ 黃仲丘/台北報導

國內器官移植風氣逐漸起步,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多人捐贈器官,去年更達到339人突破史上新高;但即使是這樣,器官移植需求仍遠遠大於供給,為增加器捐風氣,健保署表示,過去器官捐贈僅針對器官摘取與移植都有健保給付,但攸關器捐是否成立的勸募端,目前仍未有相關給付,因此健保署正研擬給付方案,希望最快在明年初將器官勸募納入健保給付,讓辛苦負責勸募的協調師、社工師獲得更好的待遇。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日舉辦「第十一屆優秀器官勸募機構暨人員頒獎典禮」,頒獎表揚41個優秀的器官勸募機構與工作者;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最近5年國內的器官捐贈人數平均為263人;而隨著媒體報導,民眾器捐更為了解,去年的器官捐贈人數則來到339人,是史上最高的人數。但即使捐贈人數突破新高的339人,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目前仍有9718人在等待移植,捐贈量仍跟不上需求。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過去器官捐贈僅針對醫師端的器官摘取與移植都有健保給付,但對於攸關器捐成敗,由協調師、社工師等組成的勸募端目前則未有給付,為增加器捐風氣,讓勸募人員增加動力,健保署正研擬給付方案,將器官勸募納入健保給付。李伯璋表示,目前器捐勸募支付標準已完成初步研擬,健保署會在這幾周於共同擬定會議中提出討論,最快明年初將器官勸募納入健保給付,讓辛苦負責勸募的協調師、社工師獲得更好的待遇。

器捐人數去年飆新高,健保署擬將器官勸募納健保給付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20日
☆ ☆ ☆
勵志~新聞1077輯
勵志~新聞1076輯
勵志~新聞1075輯
勵志~新聞1074輯
勵志~新聞1073輯
勵志~新聞1072輯
勵志~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偏鄉孩童教育需要你!TFT招募有志青年加入
◎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在台灣的偏鄉,有一群小孩的學習機會逐漸被迫消失中,為幫助偏鄉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環境,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簡稱TFT)主辦、為期兩年的第六屆為台灣而教計畫(簡稱TFT計畫),即日起開始招募,今年以「GOOD JOB」為號召,邀請青年從不一樣的面向認識「教育」這份同時改變他人與自己的好工作。TFT成立於2013年,致力於解決台灣教育不平等,透過兩年計畫招募青年經歷專業培訓及偏鄉教育現場,期望培育出兼具視野與能力的人才,未來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串聯影響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優質教育與自我發展的機會。
TFT表示,參與TFT計畫青年,將走進偏鄉教育現場擔任全職教師2年(有給薪保障),目前主要合作對象為雲林、台南、屏東、南投及花蓮5個縣市偏遠地區小學,透過教學與陪伴,培養青年看見問題的視野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畫期間,TFT提供的專業培訓課程與完善的培育機制,讓跨領域的人才不僅在教學能力上邁向卓越,更重要的是從中培養領導力,從「自我領導」開始,進而帶動他人的成長和改變。TFT指出,今年計畫招募將分為四梯次申請,邀請對教育有使命感青年加入TFT計畫。預計招募60位青年,不限制每梯錄取人數,至總名額額滿為止,建議有志青年及早申請,詳細計畫內容請見招募網頁。

偏鄉孩童教育需要你!TFT招募有志青年加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3日
【暖流】42歲男養6口家三更半夜工作無怨言,未料罹癌「怎樣生活」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6日
【暖流】38歲男聞醫師判罹癌掉下淚,「一家都靠我啊」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6日
【暖流】護士夢難圓!17歲女右肩突腫截去手臂,「已哭不出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9日
【暖流】夫逝、18歲子又撞癱,婦傷心「老天不斷給考驗」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31日
【暖流】三歲子不知父已逝,聽門外人聲,向母喊「爸爸從天堂回來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1日
【暖流】長子的重擔!父癌母病弱,23歲男返鄉,製茶零工10K難撐六口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2日


新竹縣做有機肥有新招,三小時就可以化廢為金
◎ 黃美珠/竹縣報導

做有機肥料,新竹縣有新招!只要短短三小時,就可以把不要的有機廢棄物變成可以變現的有機肥料,硬是比傳統堆肥法快上至少三個月!新竹肉品市場(股)有限公司最近成功試驗1套快速處理有機廢棄物的設備。只要3個小時,經破解、而被送入前述處理設備的豬隻屠宰下腳料,先經脫水,再於攝氏85度的高溫促進發酵後,成了沒有病原菌又保有百分之百氮肥的有機肥料,兼任該公司董事長的縣長邱鏡淳不排除未來搭配垃圾減量、和廚餘環保再生政策擴大運用。
新竹肉品市場平日的屠宰量大約是600頭豬,拍賣量約是800頭,因此1天約有1公噸,包含豬毛、內臟、肉屑、豬糞等,俗稱「屠宰下腳料」的有機廢棄物必須處理。由於過去都用傳統堆肥法,必須費時3到6個月才能把前述廢棄物變成有機肥料,佔空間、又容易發臭。所以最近2個月他們引進「快速處理法」取代傳統堆肥法,平均累積3到4天的下腳料後,摻入木屑送入設備,經添加含有專利微生物的酵素反應劑,使之如「悶燒鍋」般,以前述85度C的高溫加速裡面有機廢棄物的發酵、熟腐。
已經連續試驗了6次,平均每5公噸的有機廢棄物可以化為約2公噸的有機肥料,過程只要3個小時就搞定。新竹肉品市場表示,這套快速有機廢棄物處理法不僅比傳統堆肥法省時,設備所佔空間也較小,處理過程既不生惡臭,也不會有污水產出或釋放二氧化碳的問題。高達百分之百的製成率,氮肥不會損失,更因高溫「悶」死了不少細菌,所以6次試驗檢測下來,快速處理法所生有機堆肥沒有病原菌的問題。
這套處理系統除前述下腳料可用,雞糞、牛糞、廚餘、果菜殘渣、棕櫚纖維、枯枝落葉等也都可行,這平添新竹肉品市場公司多角化經營、進軍肥料製造業的利器。縣府環保局表示,由於目前全縣的生垃圾1天約有220公噸,當中至少有1成仍屬於有機廢棄物,一樣可用前述設備另做處理,因此如果推廣到這個部分,將有助新竹縣的垃圾再減量,也可以是未來更新現有廚餘廠的對策之一。

新竹縣做有機肥有新招,三小時就可以化廢為金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1月10日
【暖流】男無悔養育腦麻兒,未料罹癌,盼天公伯多給時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5日
【暖流】婦遇人不淑,積蓄遭前夫拿走,路苦育子至大學,現中風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6日
【暖流】47歲男遭不明細菌感染成肢障,苦不能養家「捶心肝」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7日
【暖流】九歲女為癌爸憂愁「三天吃不下東西」,父「她是一生牽掛」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8日
【暖流】單親癌父切喉失語,國二女靠筆談和看嘴型溝通,「知道他很愛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9日
【暖流】男「身體無法作主」痛哭「我沒用 苦了妻小」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2日
【暖流】五成機會治不治,癌男「沒有錢想放棄」但兒女未成年「拼拼看」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4日
【暖流】小四女顧幼弟,重病父無一絲力,憂「可能要換心」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5日
【暖流】感性夫望窗落淚,理性妻扛家「二子尚幼,沒時間跟著哭」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6日


終止長照悲歌,黃勝堅:主動挖掘30萬隱性弱勢
◎ 林芳如/台北報導

阿政中風15年來從沒出過家門,每次都委由家人拿藥,70多歲的哥哥長年照顧,缺乏個人喘息時間、失去笑容。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今日表示,失能者有長照也有醫療需求,醫養結合是全球共識,台灣卻高達41%、約30.3萬人屬於弱醫弱養,除了推動居家醫療,長照2.0要精進,應更主動挖掘個案,並開放長照保險,交由市場機制去做。根據統計,台灣失能人口共計74萬人,居住於機構的長照約8.9萬人,占12%。
社區長照65.1萬人中,僅15%約11.1萬人使用長照2.0;32%約23.97萬人經濟狀況較佳,有外勞照顧;高達41%約30.3萬人屬於弱醫弱養,獨居、貧病沒有列冊,不知道在哪裡成為隱性的弱勢族群。長照2.0計畫去年7月上路後,服務項目從8項增為17項,黃勝堅指出,看似擴大了服務內容、加深連結網絡,實際上仍然停留在等待需求者自己找上門來的狀態,需求者與服務者像是兩條平行線無從連結起。因此,落實長照政策應該先從跨專業、跨機構、跨制度的整合做起。
談及開放長照保險,黃勝堅說,從申請長照、核准到服務進入,空窗期太長,引發民怨,目前投入長照的專業人員年紀偏高,大學長照科系一堆,卻沒有任何年輕人跳進來,主因沒有市場機制、生涯規劃。目前僅非營利組織可以從事長照服務,量能不夠強。「中央可能有它的步調,不過很明顯就是不足」,黃勝堅透露,國外專家也直言目前政府的長照方向撐不久,應交由市場機制去做。長照2.0制度設計太冷漠,過去還以小時計算,現在變成按件計酬,服務人員做完就走,缺乏關懷。
居家醫療已是世界趨勢,北市聯醫一開始在推動社區整合照護計劃時,醫療端的反對聲音很大,不屑、反彈、消極抵抗,黃勝堅形容這是「專業的傲慢」,最後因為醫院政策而不得不配合。全市聯醫曾有300多位醫師嘗試做居家醫療。直到今天仍然有100多名醫師繼續執行著。「醫界一定要走出白色巨塔,這是給醫療體系一個反省機會」,他認為,居家醫療幫助了病患、家屬,也改變醫師的態度,他們的心變得柔軟,心甘情願放下身段,一再繼續這吃力且辛勞的工作。

終止長照悲歌,黃勝堅:主動挖掘30萬隱性弱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04日
【暖蘋果】夫子皆倒下,病嬤苦撐「要堅強要壯膽要拿出信心,走出我的路」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18日
【暖流】48歲男不到一年發現下咽癌,再轉淋巴再轉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20日
【暖流】12歲男孩一肩扛顧單親癌爸,父紅眼眶「兒子是人生最大收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21日
【暖流】扛家父中風癱,暖師溫馨接送弱智母攜三幼子探病親情呼喚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1月22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9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