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說明文字 |
小腿常抽筋,專家分析七大原因
★ 健康問蘋果
★
★ 網友咖哩雞飯問:
運動時什麼原因會造成小腿抽筋,該如何預防,發生抽筋時該如何處理?
★ 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答:
造成小腿抽筋的成因有很多種,可歸類為7大類,包括腳受寒;肌肉過勞;大量流汗電解質失衡;突然間的用力,肌肉過度收縮;血液循環差;腰椎問題;或其他不明原因等。造成抽筋這7大原因,經常都是同時發生、互相影響,若要預防,應先了解是哪些原因所致,日後才能避免再抽筋。若發生抽筋,建議可先休息、放鬆,慢慢讓收縮的肌肉延展開來,疼痛就能舒緩,但注意伸展時力道不要太強,以免肌肉拉傷、形成2次傷害。
★
【健康問蘋果】小腿常抽筋,專家分析七大原因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3月01日
☆ ☆ ☆
常抽筋原因多,勿盲目補鈣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2月08日
腳抽筋別再來!2招伸展運動有助緩解肌肉緊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01日
補鈣可緩解半夜抽筋症狀?並一定,抽筋症狀多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4日
☆ ☆ ☆
這種好發生殖器的壞死性筋膜炎,讓他下體惡臭險喪命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1月17日
☆ ☆ ☆
脛後肌肌腱失能,恐造成後天性扁平足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1日
漸凍症與腸炎救星出現了,GRx7、GRx8是關鍵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2月14日/神經退化
☆ ☆ ☆
新增說明文字 |
足底筋膜炎痛到像針刺,快用這幾招預防
★ 香港蘋果日報
★
早上起床腳一踏地,腳底板就出現猶如「針刺」般的痛楚,小心是足底筋膜炎發作。物理治療師表示,足底筋膜炎為常見痛症,冬天不少民眾練習長跑及爬山都較容易中招,也有患者因去旅行「走太多」,讓筋膜炎復發,教大家3招自救足底筋膜炎,包括冰敷、減少走路及外出時穿著支撐力夠的運動鞋,平日也要勤做放鬆及伸展肌肉練習。美國有研究推算全球4%至7%的人都曾足跟痛,估計當中8成人的痛楚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研究估計每10人便有1人在一生中曾受足跟痛困擾。美國每年便有多達2百萬人因足跟痛求診,足底筋膜炎最常見於40至60歲的民眾。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愉豪表示,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及腳趾之間的軟組織,人走路時,足底筋膜與大小腿肌肉會承受全身體重,並承托足弓,一旦出現勞損或創傷,便可導致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最典型症狀是患者起床後落地的第一步會腳板痛,情況有如被針刺一樣痛,痛點多在腳跟近內側位置。隨著一段時間行走,如刷牙梳洗時,痛楚會逐漸減少。此外,若長時間站立或走路都容易發作。黃愉豪指出,足底筋膜炎十分常見,每星期都接獲求診個案,進入冬季長跑及爬山旺季,病人更特別多。
以跑步為例,訓練量太多或大幅增加訓練都可造成足底筋膜勞損發炎,日常少運動,但忽然做好多或周末才運動的人都是高危險族群。跑步時錯用腳跟先落地,導致足底承受過大衝擊力,或是足底小肌肉的耐力不足,引發過度依賴筋膜,都是發炎元凶。過重或有扁平足均是常見導致足底筋膜炎的原因,黃愉豪稱,肥胖人士站立或走路時間長,會較容易令足底筋膜出現輕微撕裂,臨床上有從事保全、送貨員工作的肥胖民眾受到腳板痛發炎困擾。有扁平足的人因足弓下榻,足底筋膜長期處於被拉扯狀態,容易有發炎情況。
經常穿高跟鞋的女士,小腿肌肉會過度繃緊,都會加劇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急性發作,即足底忽然好痛、有腫及發熱等不適,黃愉豪建議三招自救撇步,包括冰敷患處15分鐘紓緩症狀。應多休息及減少走路,更要避免一邊走路一邊拿重物或做運動,最後是避免穿高跟鞋、平底鞋或人字拖,宜穿有承托、偏向硬底的運動鞋。黃愉豪建議平日可利用一些簡單工具進行練習,伸展小腿太繃緊的肌肉,放鬆足底筋膜,包括腳踩網球、利用滾輪按摩小腿等,日常多做這些練習可作預防。
若不能每天進行,建議運動後如跑步後、長時間走路後,包括旅行期間「走太多」都應做。此外,也可做腳趾抓毛巾的練習,鍛鍊足底的小肌肉,可做三組,每組30次來預防。足底筋膜炎發作時宜先處理痛症及休息,康復後才適合做運動。要預防筋膜炎復發,患者在運動前後,要做足熱身及緩和動作,跑步時也切忌「一來就快跑」,以減低受傷風險。以跑步為例,做熱身動作有助暖身,黃愉豪建議要先慢跑及做針對肌肉及關節的動態伸展,有助鬆一鬆腰部、髖部、膝部及腳腕關節,至少進行10分鐘。平日無運動習慣的人,忽然要做運動,更不能忽略熱身。
至於緩和動作,包括全身的拉筋,尤其下肢肌肉。另外,練習跑步時要留意跑姿,建議為腳掌落地,並非腳跟落地,以減少對足底筋膜的衝擊。若計劃增加訓練量,應循序漸進,例如每星期跑步訓練的增幅不多於一成。黃愉豪說,同時有扁平足的患者,宜使用量身訂做、符合腳型的鞋墊,讓足弓有足夠承托及保護。一般患者挑鞋時,都要確保鞋子有足夠支撐力,減輕足底的壓力。女士們穿高跟鞋,因要維持「翹起腳」姿勢,容易令小腿肌肉繃緊,加上長時間站立,會更易誘發足底筋膜炎,建議最好避免,或是穿鞋跟較矮的高跟鞋,肥胖人士控制體重也有幫助。預防足底筋膜炎復發撇步:
① 進行伸展及放鬆練習,尤其運動後或長時間走路後,最好每天做
② 扁平足宜使用量身訂做符合腳型鞋墊
③ 日常穿的鞋要有足夠支撐力
④ 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鞋跟不宜太高
⑤ 運動前後做熱身及緩和動作
⑥ 控制體重
★
足底筋膜炎痛到像針刺,快用這幾招預防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8年01月12日
☆ ☆ ☆
☆ ☆ ☆
腰痠、腳麻原來問題出在脊椎!長期忽略脊椎退化恐造成大小便失禁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年輕人手抖要小心!有這些症狀恐是得了遺傳罕病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23日/神經顫抖
五十肩疼痛是發炎,不要誤認是「沾黏」
蘋果日報/健康蘋道/專欄~2020年07月10日
六原因造成腳麻,重症前兆需留意
健康醫療網/林以璿~2015年11月07日
小腿麻到睡不著?多發性硬化症搞鬼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8月12日/中樞神經
☆ ☆ ☆
運動、辦公久坐重複姿勢,醫籲小心受傷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3日
坐姿不端正小心「臉也歪」!單邊咀嚼、張嘴睡覺都會影響齒顎健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24日
水嫩腳跟保養術,跟著空姐這樣做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2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膽固醇會讓人中風、罹癌、膽結石!三步驟學會管理它
★ 盧映慈
★
膽固醇是現代人最大的殺手之一,沈積在血管上的膽固醇,會讓血管硬化而導致心臟病、中風,受損的血管也會讓全身缺氧、發炎而導致癌症;而過多的膽固醇,也會在膽囊裡面結塊,變成一顆顆的膽結石,痛起來的時候簡直要人命。但是膽固醇是我們身體裡正常會分泌的激素之一,不可能無限制的「降低」,反而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必須要找到「平衡」,才能利用膽固醇的好、但是撇除膽固醇的壞。維持健康比值,簡單管理膽固醇的三個步驟:增加好膽固醇的量,同時減少三酸甘油脂、壞膽固醇的量。
① 降低三酸甘油脂~維持在 200mg/dl 以下:
在抽血檢測膽固醇的時候,一定會看到3個數值,分別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另外一個就是「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又稱「中性脂肪」,能儲存能量供心臟跳動,但如果太多的話,雖然不會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但卻會造成「內臟脂肪」。三酸甘油脂比起其他油脂更容易囤積在內臟,尤其是負責身體代謝的肝臟位置,形成脂肪肝,但如果是與膽固醇一起高,會使血管堵塞的情況更嚴重;而且通常三酸甘油脂過高的人,也會有壞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降低三酸甘油脂: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精緻澱粉,多喝水。
② 讓高密度膽固醇增加~大於 4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HDL),可以把肝臟製造的大部分膽固醇從血管中「搬走」,搬到內臟內維持日常的生活工作;而壞的膽固醇叫做「低密度脂蛋白」(LDL),會容易堆積在血管裡,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發炎,發炎久了之後就會硬化、最後造成心肌梗塞。所以,如果壞膽固醇太高,就表示身體的血管很可能正在發炎,而好膽固醇不夠,也同樣代表身體清理血管的能力不夠。最好的標準是,壞膽固醇要在 130mg/dL 以下,好膽固醇要大於 40mg/dL,這樣清理身體多餘膽固醇的能力才夠。
增加好膽固醇:補充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質,像是深海魚類、橄欖油、芝麻油,以及每天5份(一個全頭大)的蔬菜水果;還有每天持續的運動。
③ 總膽固醇跟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要小於5:
正常人的血中總膽固醇在 200mg/dL 以下,但上述有提到好膽固醇才是清理身體的重要因子,所以除了要看絕對數字之外,也要看相對數字。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個別的數字要分別在「標準值」,但最好可以讓兩者的比值維持在小於4的狀態會更好,如果超過5以上,就表示心血管風險會增加。比如總膽固醇是 180mg/dL,好膽固醇有40mg/dL,都在正常值內,但兩者的比值是4.5,大於4,就可能是需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如果總膽固醇是 180mg/dL,好膽固醇有 50mg/dL,比值是3.6,就是在安全範圍內。
★
膽固醇會讓人中風、罹癌、膽結石!三個簡單步驟學會管理它
HEHO 健康/盧映慈~2020年03月15日
☆ ☆ ☆
解尿不順是攝護腺肥大?這疾病恐讓男性身心更加煎熬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23日/骨盆疼痛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美籍患者跨海求生,骨髓移殖搶救20%生存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0日
慢性骨髓炎難復原,高壓氧助重生還能解決六病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2日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 張又升醫師/雙和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
★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人,患者以女性居多,是男性患者的三倍,其發病年齡常見於30至50歲之間,目前醫界普遍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病原與基因遺傳、環境及荷爾蒙因素有關。張又升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因體內免疫系統失調而攻擊自體的正常組織,通常會由關節組織開始出現病灶,尤其以手指、手腕等四肢的關節最為常見,症狀嚴重者會造成關節腫脹、變形、肌肉萎縮等,不僅疼痛難耐,也會對日常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
若未及時治療,也會進一步造成全身性器官病變,可說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然而,隨著醫療進展,相較於以往,目前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已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更包括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等新藥,其治療目標包括減緩發炎、減少疼痛、預防關節繼續惡化等;張又升醫師提醒,發病早期為治療的黃金期,若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透過規律用藥、定期回診就有助於控制病況、延緩病程惡化,幫助患者重拾生活品質。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問題,建議諮詢「過敏免疫風濕科」。
★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3月17日
☆ ☆ ☆
垃圾變黃金!美國帶頭批准的「脂肪幹細胞」顛覆關節炎治療困境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13日
癱瘓不再是不治之症!救癱專家杜元坤:細胞療法是強助攻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30日/癱瘓 ☆ ☆
細胞療法未來關鍵不在「細胞」!專家談「雞湯理論」:外泌體更重要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02日/幹細胞外泌體
攻擊雷諾瓦的類風濕關節炎,中醫有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10日
2周就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美國研究推薦7款抗炎食材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4日
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早治療,可能降低心血管硬化風險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16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治療,面對「關節炎之王」也不怕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9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痛風患者不用吃藥打針,交大產學研發共振波「氣宗儀」
★ 突發中心黃羿馨/新竹報導
★
產學合作大突破!交通大學近年來不斷朝生醫研究發展,今日與氣宗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將開發非侵入式的共振波治療「氣宗儀」,未來將利用在痛風、關節炎等國人常罹患的症狀上,未來氣宗公司將其開發的氣宗儀,於交大生醫工程研究所內採取動物實驗,以取得評量數據,動物實驗完成後,即將進行人體實驗,預計2年後上市,可望成為醫學上一大突破,成為痛風、關節炎患者福音。
痛風、關節炎的毛病,不少民眾都有切身至痛,交大指出,一旦發作起來令人難以忍受。但目前相關治療方式普遍採取服用止痛藥或打止痛針,具有強烈副作用,長久使用恐對人體的腎、肝造成極大負擔,甚至導致需定時洗腎。交大生醫工程所所長林顯豐指出,氣宗公司的微電流電刺激方式,屬於物理治療的一種,其微小的電流量可以提供強大的共振波。
尤其現代人飲食習慣造成痛風的發生率大增,用非侵入式的共振波治療做為新的治療方向,將會是醫學上的一大突破。交大表示,學校近年來推動生醫研究,期望可以藉由科技業累積的電子相關設計能量,針對更多項病徵展開更多的研究驗證與發展應用,進而加速台灣科技業的投入與轉型,並成為台灣生技電子的發展基礎。
★
痛風患者不用吃藥打針,交大產學研發共振波「氣宗儀」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7年11月30日/關節
☆ ☆ ☆
痛風宜早就醫,超音波刀可減少手術傷害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9月07日
痛風長期忍痛竟長出結晶石,侵蝕韌帶關節導致無法穿鞋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07日
反覆痛風可能造成腎損傷!醫師:尿酸堆積會造成腎結石、腎臟病變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0日
放任痛風反覆發作,當心腎功能出問題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落枕」變木頭人好痛苦!中醫教按穴道急救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早上醒來忽然頸痛,痛楚甚至嚴重到讓頸部無法轉動自如,是都市人常見的「落枕」症狀。香港《蘋果日報》報導,中醫師指出,入冬後落枕的求診個案會較多,主要與受風寒侵襲有關,導致經筋受損,氣血不暢引致頸痛。低頭族、陰虛體質及睡靠窗邊者,都是高危族。至於急救方法,可先利用熱敷,並一邊按壓手部「落枕穴」,一邊輕微活動頸部作紓緩,接受針灸治療,則有助加快康復。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林平方表示,都市人經常出現的「落枕」,並非由外傷引起。臨床上,冬天相對較多類似病例,主要與風寒邪侵襲有關,當風寒侵襲頸背的經絡,導致寒性收引,即寒令肌肉痙攣、收縮,經筋受損,氣血就會不暢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會帶來頸痛、頸部無法活動等症狀。林中醫師指出,低頭族如經常玩手機、長時間用電腦,導致頸肩勞損,落枕的機會便更高。日常睡靠窗邊或在睡在窗台,也易受風寒入侵。
另外,罹患感冒人士,或出汗多如更年期女性、屬陰虛體質,因毛孔經常打開,也可因風寒襲擊,導致落枕。上班族選錯枕頭,例如太高或太低,都可造成肌肉過度拉扯及疲勞,睡覺時頸部肌肉未能放鬆,增加落枕風險。林中醫師建議,愛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與肩膀寬度相約,方能完全承托肩頸位置。習慣仰睡的人,也要有合適的枕頭高度,讓頸部保持自然弧度,下巴不會抬高,或向下、太貼近胸前。
要急救落枕,中醫也有妙計。林中醫師說,如肩頸肌肉沒有熱性炎症即發紅、發熱的情況,可進行熱敷15至20分鐘紓緩痛楚。然後,一邊按壓手背的「外勞宮穴位」,一邊嘗試輕微活動頸部,例如慢慢向左右兩邊轉動,或側左、側右,維持約2分鐘,有助紓緩繃緊程度。外勞宮穴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約在掌指關節後1.27公分位置,屬於肩頸痛穴位,故又稱「落枕穴」,按壓時有酸脹感,代表按對穴位。
臨床上,中醫會為落枕患者進行針炙治療,幫助疏解局部經絡的氣血,加快其復原。常用針灸穴位包括:手部的外勞宮、後枕的風池、肩膀的肩井及上背的天柱。落枕的人也可自行或找家人幫忙,按壓有關穴位。另外,若同時伴隨風寒外感症狀,如畏寒、流鼻水,中醫會用藥緩解感冒。林中醫師指出,落枕後需減少吃生冷食物,提防身體的寒氣加劇,影響康復。另外,要注重頸部保暖,避免再受寒邪入侵,若起風,應避免開大窗戶。
受寒的人宜吃溫性食物,或喝生薑紅糖水驅寒,出汗後也要擦乾。若落枕重覆發作,可能反映頸椎有問題,如骨質增生、頸椎錯位等,患者若有懷疑應該求醫。要是落枕情況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林中醫師表示,診所近期每周都會接獲頸痛病人求診,包括落枕、意外扭傷頸部,或長期勞損引起肩頸疼痛,有女患者因嚴重落枕,導致頸部無法正常轉動,需在家人陪同下緊急求診。
這位女患者約30多歲,求診當天早上起床,感到頸肩肌肉很僵硬,頸部「歪在一邊」,無法正常轉動,「整個頸子動不了」而大驚。後來她在先生陪伴下求診,診斷為風寒,伴隨畏寒、打噴嚏等症狀。進行熱敷、針灸後,頸痛明顯減輕。另外,也曾有女患者一向受頸痛困擾,有次落枕後,頸痛反覆發作,2、3個月也未痊癒,才向中醫求診。若本身有頸痛問題,一旦落枕,康復情況也有可能比一般人慢。
臨床上,頸痛病人多為年紀較大,尤其40歲、50歲,因長期勞損致頸痛的中年人,林中醫師指出,頸痛主要與肝腎虧虛有關,平日可飲用「杞子杜仲湯」,有補肝腎和強筋骨功效,飲用「桑寄生蓮子蛋茶」也有助強筋骨、安神及健脾胃。另外,建議容易頸痛人士,要注重頸部保暖功夫,工作時使用電腦,每2小時要伸展頸部1次,也可在辦公室放1個熱敷包,隨時可放入微波爐加熱,進行熱敷,紓緩頸硬肩痛。
★
「落枕」變木頭人好痛苦!中醫教按穴道急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03日
☆ ☆ ☆
落枕怎麼辦?秒懂脖子扭到原因和治療
Hello 醫師/周士閔~2020年08月17日
熱磁療輔助修復肌肉骨骼痠痛,3情況不能使用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2日
走在骨科醫療技術尖端!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讓患者自己選擇治療的方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29日/復健
軟骨發育不全症開餐廳圓夢,盼更多病友勇於面對人生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3日
☆ ☆ ☆
健康醫療10911輯~睡眠疲勞
健康醫療10910輯~腸胃道
健康醫療10909輯~皮膚指甲
健康醫療10908輯~其他
健康醫療10907輯~口舌牙
健康醫療10906輯~眼
健康醫療10905輯~筋骨
健康醫療10904輯~防疫
健康醫療10903輯~血糖①
健康醫療10902輯~腫瘤癌症①
健康醫療10901輯~腎泌尿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