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中風1098輯~復健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風後的分期復健,第三期最難熬
★ 黃心瑩/台北報導

中風後的復健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語言治療三種,依每個患者的狀態不同,再來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初期復健目的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腦中風的復健則是希望能夠恢復運動功能及步行能力,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社會的適應。腦中風後最常見的是單側運動障礙,配合運動功能及肌肉張力的改變,根據個人復健計畫而有不同專業人員的介入。蔡育霖醫師說明,一般來說平均住院復健時程約六個月,在復健科會根據運動功能,以布氏(Brünnstrom)動作階段分級,分為六級。
【第一級】屬於半身肌肉張力喪失(Flaccid),無反射、失去自主動作,此階段主要復健目標為誘發自主動作,患側(無力側)部分的被動運動,包含關節活動、輔助性運動
【第二級】還是沒有自主運動,但會有痙攣性動作,也出現肌肉張力,健側抬高時患側會因些微牽扯抖動,稱為聯合動作。此階段的復健目標,是要誘發協同動作產生,藉由口頭刺激、手腳擺位,也可嘗試運動傾斜檯幫助患者適應重力,以及墊上運動,練習翻身、抬屁股及平衡訓練
【第三級】肌肉張力增加,反射更明顯,開始出現協同模式的自主動作,也就是上肢彎曲時,肩膀、手肘、手掌也會跟著彎曲;下肢伸直時,腳掌會跟著下壓,呈現跳芭蕾舞的姿勢。此時重點便是降低肌肉張力,打破協同模式,會加入翻身坐、由坐到站及平衡訓練,手部可以握但無法自主張開,功能仍不好,此階段多數都會遇到瓶頸,患者也容易出現挫折感,需要較長時間復健。
因第三期進步幅度較慢,此時主要會密集訓練患側,或應用各種輔助介入,如傳統的侷限誘發療法、雙側上肢治療及鏡像治療,更有新式療法如非侵入式經顱磁刺激與機器人復健。隨科技進步,有越來越多運用於中風復健治療及日常生活協助的機器人被開發,運用重量輕且輔助力大的外骨骼機器人,透過行動感測器感應關節活動與角度的變化,以人工智慧技術帶動伺服馬達、輸出精準的動力,輔助使用者完成肢體的活動,進而增加患者使用患側練習,並結合視覺、本體覺、鏡像回饋等要素,使得大腦動作皮質獲得正向回饋,增加大腦損傷區域再重組
【第四級時】手掌已可放開,患側痙攣性下降,已可打破協同模式,關節可做出部分的獨立動作,如手可以往前、往旁側平抬,坐著時髖彎曲而膝蓋可伸直,手部可以運用代償的方式做出更精細、困難的動作,練習誘發獨立動作的完整
【第五期時】肌肉張力下降,動作模式逐漸正常,各關節活動獨立,可以做手指對掌、對指等精細動作,此時需要訓練肌力以及姿勢矯正
【第六期】動作與肌力已幾乎正常,所有關節動作都可以做,只有在速度快或做交替動作時才會出現異樣,仍需對於肢體的協調性與肌耐力做加強。蔡育霖醫師強調,越早開始復健,預後越佳,這是場漫長且艱辛的道路,需要患者及家屬配合醫療團隊,大家一起努力,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自理。

中風後的分期復健,第三期最難熬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6日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風積極復建,半身癱瘓一年內可行走
★ 黃心瑩/報導記者

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去年9月中風,幸好及時送醫性命無虞,不過身體半癱無法行動。當初急診醫師還曾說,腦傷區域看起來未來再走路的機會只有三成,原本翻身、吞嚥都有困難,至今已快一年,一直積極復健的他,幸好有太太「筋肉媽媽」的支持與陪伴,目前已經可以自己行走,恢復狀態良好,生活可以自理。筋肉媽媽也坦言這段時間真的很不容易,對患者及家屬是一條艱苦的道路,但還好堅持下去,才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腦中風是國人死因的重大急症,因為醫療照護進步,使得死亡率下降,但因中風留下的後遺症反而成為照護負擔。但也並非中風就一定會成為家庭累贅,為了避免併發症、減輕機能損傷、恢復神經肌力功能,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蔡育霖醫師表示,只要過了急性期,病情及生命跡象穩定,越早復健,就能越早恢復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並且縮短住院天數
依據中風後不同階段,復健治療分為中風後立即的預防性訓練,臥床期可以避免褥瘡、關節攣縮;以小中風來說,病發後一週內,病情狀況穩定便可以開始積極復健訓練,幫助腦神經重塑,誘發神經功能恢復、重建步行能力和運動功能,以日常生活自理為目標,提升患者獨立度,並配合使用輔具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蔡育霖醫師說,中風復健需靠團體支撐,復健科醫師設定治療復健計畫、照護病患的全身性疾病,並整合復健專業資源。
團隊中包含物理治療師,負責指導各種治療性運動,誘發增強肢體動作,重建翻身、坐起、站立等粗大動作,輪椅等輔具教學;職能治療師藉由功能性訓練軀幹平衡、精細動作的訓練;語言治療師可以恢復溝通能力、治療吞嚥困難。除此之外還有營養師、護理師、照護服務員等,是個龐大且長久的計畫。中風受損的功能,在發病後3個月進步最明顯,6個月內為則是神經恢復關鍵期,但並不是指6個月後就不會有改變,「只要開始復健,隨時都不嫌晚」,蔡育霖醫師強調,即使是中風多年的長輩,復健也能維持日常生活功能,避免惡化。

中風積極復建,半身癱瘓一年內可行走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27日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風後復健路~生理加心理治療同步
★ Karin Kao

中風(Stroke)過後的康復之路並不容易,需要花許多時間安頓身體,可能需要數週、數月,甚至數年重回當初,因人而異,因此建議患者及親友不妨參考以下內容,做好復健準備。中風會影響部分大腦,患者可能無法自行完成以前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必須尋求專業人士安排復健與照顧計畫,幫助患者再次掌握生理功能,並學會失去的一些技能,如此可以增進獨立、自信心和生活品質。
① 強化動作技巧:包括能幫助患者強化肌肉與改善肌肉協調的運動,例如學習如何吞嚥。
② 不同範圍的動作治療:包括幫助減少肌肉痙孿(Muscle Spasticity)和增加動作範圍的運動。
③ 移動訓練(Mobility Training): 幫助您使用拐杖或塑膠護踝等輔具,這項訓練能提升走路的順暢度。
④ 電療(Electrical Stimulation):用電來刺激肌肉,幫助肌肉回復機能。
⑤ 大腦刺激:非侵入性刺激,幫助改善活動技能。
⑥ 溝通問題治療:幫助您改善聽、說、寫技巧。
⑦ 心理治療:幫助您處理情緒問題,改善心理健康。
⑧ 藥物:有時會用藥物來治療因中風引起的憂鬱症或疼痛。
復健應在住院期間盡早開始,能有更多機會回復失去的能力和技巧,不過醫生會先掌控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並且關切、預防中風再次發生。康復所需時間,依照中風的嚴重性、相關的併發症、身體的哪部分受影響、治療類型,以及治療反應而有所不同,某些可以很快就康復,有些則要花好幾年才恢復,甚至部分的患者無法完全恢復,建議詢問醫生和治療師有關康復的事宜,然而,要能準確衡量康復時間是相當不容易的。
總結,別讓時間成為負擔,這會讓您變得很有壓力而且焦慮,記住任何事都需要時間,漸漸透過復健,患者會看見生理上的好轉,心理困難會逐一調適,不妨多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多去期待康復後的人生規劃,有哪些夢想還沒完成呢?相信波折後的人生會愈挫愈勇,藉此多去鼓勵社會一樣遭遇的朋友吧!

中風後復健路~生理加心理治療同步
Hello 醫師/Karin Kao~2020年05月12日
☆ ☆ ☆
☆ ☆ ☆
☆ ☆ ☆
中風後手功能恢復慢,「科技復健」活化大腦避免失能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28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中風1099輯~治療
中風1098輯~復健
中風1097輯~預防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