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腦心血管10904輯~中風

新增說明文字
☆ ☆ ☆
當心暈眩伴隨噁心想吐,可能是小腦中風
★ 盧映慈

暈眩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原因也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或是內耳性的眩暈如梅尼爾氏症。但如果是中樞神經造成的眩暈,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最危險的情況可能是中風的前兆,或是腦幹、小腦的病變。根據統計,中樞性眩暈大約占所有眩暈的5~10%,跟內耳性眩暈不一樣的地方是,內耳性眩暈主要是耳朵、頭部感覺不舒服。
但中樞性眩暈可能會有單側麻木、感覺異常,或是視力障礙、講話困難、意識不清等大腦病變的症狀,或是走路跌倒、持續性的頭痛跟嘔吐。而且中樞性眩暈跟內耳性眩暈不同,休息之後不會馬上緩解,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可能會在幾個月間反覆發作,而且不太會有很猛烈的天旋地轉,是漸進式的眩暈感,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可能只有一點點不舒服,後面幾次發作會越來越暈。中樞性眩暈有哪些?
★ 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
輸送血液進入腦部有2條路徑,一條是頸動脈、提供大腦的血液循環為主,一條就是脊椎動脈,送入小腦、腦幹、內耳。當血液因為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或是頸椎出現阻塞,就會讓血液不通,造成循環不全,算是小中風的前兆之一。早期的症狀是容易覺得頭昏,眩暈的時候會有耳鳴、噁心嘔吐,再嚴重一點,就會出現吞嚥困難、發音困難、四肢無力或麻木等。因為發生的位置比較危險,所以會以抗凝血藥為主要治療,但同時也要配合治療三高等其他疾病,才能把原因真正去除。
★ 基底動脈偏頭痛:
是偏頭痛的一種,但在頭痛前1小時左右,會先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眩暈、連走路都會走不穩,然後漸漸開始覺得頭的一側劇烈疼痛,並伴隨噁心嘔吐、對聲音或光線敏感等偏頭痛的症狀。這種偏頭痛是神經敏感所引發,如果喜歡喝咖啡、茶等有咖啡因的食物,或是喜歡乳酪、巧克力、番茄、柳丁等含有肽胺酸的食物,會導致血管收縮、產生頭痛。
加上有睡眠不足、血糖低、血壓低的問題,症狀就更明顯,可以服用鈣離子阻斷劑改善症狀,並避免再吃相關的食物。另外,這類的患者,可能小時候就有類似的眩暈發作,而且多在早上起床時發作,症狀類似,也是用鈣離子阻斷劑治療;但如果沒有服藥3個月以上,或是沒有確實避免吃含有肽胺酸的食物,長大後就會轉變成基底動脈偏頭痛。
★ 小腦或腦幹的出血、梗塞:
小腦或腦幹的病變其實不好判斷,因為小腦出血、梗塞出現的症狀比較是全身肌肉協調的問題,像是走路不穩,或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的症狀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所以很容易被輕忽,但小腦一旦出血,有50%的人會在24小時內失去意識,梗塞的進程可能比較慢,但也可能造成中風。而腦幹出血就更危險,基本上死亡機率達到6成,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想睡覺,卻沒想到一睡下去就昏迷,狂冒冷汗起不來了。如果有不尋常的頭暈,還是儘早到醫院掛急診檢查,說明自己的三高、心血管病史,並強調頭暈的症狀,希望可以做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不是腦部病變。

當心暈眩伴隨噁心想吐,可能是小腦中風
HEHO 健康/盧映慈~2018年10月17日


中風不是吃健康就能避免!肌力運動幫助血管更新
★ 盧映慈

天氣冷的時候,心血管疾病就要特別注意,但大家一想到中風,都會先想到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飲食,卻忽略在高齡社會裡,就算吃得健康、也會有老化的問題,而能延緩老化的,只有肌力運動。根據腦中風學會統計,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321萬,75歲以上每8位就有一位得過腦中風,除了三高、抽菸喝酒等生活習慣的危險因子之外,老化同樣也會造成血管彈性變差、代謝廢物包含脂肪或是礦物質等容易堆積,形成動脈硬化,就容易造成缺血性的中風,一年保守估計有3萬人的患者。
而曾經有個案例是87歲的陳爺爺,他沒有抽菸喝酒的習慣,身體素質也都很正常、沒有三高問題,平常也會跟朋友聊天、下午就出外散步運動,生活很規律、也有運動,卻得了缺血性中風,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永煬說,撇除生活習慣,唯一沒辦法避免的中風危險因素就是老化,只能試著減緩。過去都認為老人家因為退化,只能做緩和的運動,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家驊說,在50歲之後,有進行高強度運動如肌力運動的人,比進行中、低強度運動的人,死亡率在20年後低了將近10%左右。
因為做肌力運動時,血管會加強養分的運送來修復肌肉,並把老化的細胞代謝掉。在2018年9月,美國《神經病學》期刊的一篇論文中,也發現高強度運動可以防止中風的機率提高、延緩時間,而中、低強度的運動,可以讓患者在中風的程度比較輕微,不至於達到失能。《神經病學》的報導提到,低強度的運動包含每週只有大約4小時的運動,以散步、行走為主,再來是包含低強度的運動,再加上每週大約2~3小時的簡單肌力訓練,高強度則是有肌力訓練,再加上每週數次的競爭性運動,比如網球。
所以在安排運動的時候,可以將散步當成是每天的例行運動,每週再挪一些時間出來,在家裡練習深蹲、起立坐下、拉拉筋。這部分還是要以自己負荷的來為主,郭家驊建議,老人家可以針對大腿肌肉特別訓練,避免跌倒的風險,而且訓練大腿肌肉可以增加身體新陳代謝,避免多餘的脂肪囤積。再來,週末的時候可以找一些球友一起出門打球,促進社交、刺激大腦的神經血液循環,並記得在高強度運動後補充牛奶、豆漿、雞蛋等優質蛋白質,這樣可以讓血管加快新陳代謝,能達到預防中風的最大效果。

中風不是吃健康就能避免!肌力運動幫助血管更新
HEHO 健康/盧映慈~2019年01月22日


中風無前兆!把握黃金三小時救援
★ 林怡亭/報導記者

據衛福部所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名列第4名, 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與肺炎。腦血管疾病,即我們俗稱的腦中風,乃是由於負責運輸及供應氧氣與養分的腦部血管發生病變,引發腦部組織缺氧壞死,因而出現神經功能障礙。世界中風組織統計,隨著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之盛行率逐年攀升,中風病患族群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腦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不幸遭受病痛折磨而喪失了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自我照護的能力時,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也正因如此,如何應對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的衝擊,不只是醫護人員的本務,也是社會大眾都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衛福部樂生醫院神經內科賴軍皓醫師指出,在黃金三小時內趕至急診室得以接受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之比例也不到3%,足見一般民眾對於腦血管疾病仍然缺乏應有的基本認識,也常因而導致病患在腦中風症狀發作的當下,誤以為自己是工作勞累,筋肉拉傷無力,稍作休息就會恢復。於是在等待中錯失了黃金三小時的治療時間。而從目前台灣腦中風登錄系統中的資料顯示,缺血性腦中風之病患,從神經症狀發作到送醫就診的平均時間大多數更是超過五小時。
賴軍皓醫師提醒,坊間傳聞以為後頸痠痛,頭暈頭痛是腦中風的前兆,實則多數的腦中風在發生前並無前述症狀,而是直接以突發性的單側肢體乏力、臉歪、語言障礙來表現。也正因為腦血管疾病沒有明顯前兆,如何預防其發生才是最有效的應對策略。腦中風的預防最關鍵的是健康管理,賴軍皓醫師表示最常見的風險因子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再加上抽煙。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健檢,尤其是家族成員內有腦中風患者的民眾更應注意落實健康管理,唯有在生活中多加留心注意,儘可能避免各種潛在的威脅,才是降低罹病機率的根本之道。

中風無前兆!把握黃金3小時救援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0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只有高血壓才會中風? 低血壓的人別高興得太早
★ 編輯部/常春月刊

低血壓的危害是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等。另外,患者常無故情緒低落,晚上睡不著覺輾轉難眠,導致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一般認為,患者如有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厥,測血壓時收縮壓低於90水銀汞柱,舒張壓低於60水銀汞柱,即為低血壓。
過去觀念認為血壓過高易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導致中風是一般人所共知的,而對血壓偏低也可誘發腦血栓形成也能導致中風的道理,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血壓較低時,腦血流速度緩慢,甚至暫時停頓,使得高黏稠的血液易在已發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實上,絕大多數腦血栓形成發生在老年人安靜睡眠時,因為這時心跳較慢、血壓偏低、血流緩慢。
★ 低血壓的原因:① 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神經調節功能差,動脈硬化使其動脈彈性下降,體質虛弱,長期臥床的病人及在悶熱的環境中站立過久,均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特別是在坐下或臥位時,突然起立更易發生問題,此時會有眩暈、眼前發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現。
② 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並且有家族遺傳傾向。患者平時有頭暈、心悸、乏力的感覺,往往在醫院檢查不出什麼病,這是因為老年人心肌張力減弱,血管壁彈性喪失所致。③ 藥物性低血壓:老年人因病服用降壓藥、鎮靜劑、利尿藥、抗心絞痛藥後,也會引起低血壓。④ 腦發性低血壓:多發生於失血、慢性貧血、糖尿病、腦動脈硬化、中風之後等慢性疾病,病人嗜睡、虛弱、頭暈、視力障礙。
★ 低血壓的養生之道:① 低血壓患者需要充足的睡眠。② 低血壓患者應補充營養。③ 低血壓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腦下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為低血壓是以上這些疾病的症狀。④ 低血壓患者忌吃降壓食物如芹菜、冬瓜、赤小豆、山楂等。

只有高血壓才會中風? 低血壓的人別高興得太早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14日


腦中風分三大類,中風症狀不可忽視
★ 優活健康網 新聞部

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平均約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比例高於女性。每年12月至2月為腦中風高峰期,尤其當天氣變冷或早晚溫差大時,更要小心腦中風危機!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宋兆家主任表示,腦中風為腦血管疾病的俗稱,屬於一種突然發生的急症,主要是因腦部血管發生堵塞或破裂,導致局部腦組織缺氧損傷。若沒有掌握到黃金治療時間,將會造成身體功能暫時或永久性受損,未來生活起居如進食、穿衣、沐浴等等將無法自理,嚴重時更會出現昏迷或死亡!
腦中風的三大分類:① 腦梗塞:因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約佔腦中風的四分之三。② 腦出血:腦血管破裂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③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因暫時腦部缺血引起的中風症狀,一般在二十四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不可忽視的中風症狀有哪些?眼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感覺異常、吞嚥困難、流口水、頭痛眩暈。
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宋兆家主任建議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必須盡快送醫,腦中風治療必須要與時間賽跑,只要多爭取到1秒鐘,就能拯救更多腦細胞;神經功能受損的嚴重度會因腦組織受傷的位置和大小而異,最好於發病2小時內就醫,掌握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除了三高患者,如果有不良生活習慣、抽菸或肥胖者,也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送醫時間是救治的關鍵,只要及時治療,腦中風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如果有中風相關問題,建議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諮詢。

腦中風分三大類,中風症狀不可忽視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5日


腦內竟然長青春痘,讓她痛不欲生
★ 王志成/台中報導

青春痘一般長在臉上或背上,不過如果這痘子長在腦內,那要怎麼擠?腦內長青春痘會經常性舌頭痛,疼到無法講話,一位女病人,曾接受手術治療,但越治越痛,經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發現,是因前次手術後殘餘的瘤脂肪緊貼三叉神經,才會「痛不欲生」,徹底清除瘤脂肪,病人重拾彩色人生。蘇姓患者長達一年半以來,因為經常性舌頭痛,被診斷為「腦內皮上瘤」,手術刮除壓到舌下神經的部份,原本以為可以擺脫病痛,但手術後疼痛卻反而蔓延到整個頭,而且到處亂痛,讓她持續一年半幾乎時時刻刻都疼痛。
林英超表示,患者的確是「腦內皮上瘤」所致,這種病就像青春痘長在腦裡面,是毛囊裡的一些囊腫,類似脂肪組織刺激到神經,就會有神經症狀。腦內皮上瘤長得很慢,很多人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發現。發現原因通常是刺激到神經,在後顱產生症狀,大部分是疼痛、頭痛、眩暈,如果在大腦就可能出現癲癇或視力模糊。蘇女士查出疾病也動了手術,為何會「疼痛亂竄」?林英超解釋,蘇女士的瘤長在小腦的耳咽神經旁邊,剛好貼靠三叉神經,沿小腦邊一路長下去,包著三叉神經、顏面神經,然後往下走到顱顏。
之前在其他醫院的第一次手術之後,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較大程度的破壞瘤膜,致使脂肪一直流出來,整個靠在神經上,造成持續疼痛,而且痛到無法忍受。林英超再次手術,細心刮除瘤細胞與脂肪,順利解除患者的疼痛,重拾正常生活。林英超提醒鄉親,如果透過醫學檢查發現腦內長了皮上瘤,其實不必擔心,腦內皮上瘤只要適當清除,症狀都能解除,而且手術危險性相對較低,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千萬不要苦忍疼痛,傷害日常生活品質。

腦內竟然長青春痘,讓她痛不欲生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2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 曾正豪/報導記者

「有些中風病患只是輕微無力,一個月就痊癒,他們覺得自己好了,就不用再吃藥,但停藥後,有人就在一、兩年內再度中風!」臺南新樓醫院醫務秘書暨神經內科主任陳滄山面對部分患者輕忽中風復發危險性,深感憂心。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此外,每年另有約1萬7千多人因腦中風失去自主生活能力。一旦中風,10名患者中有1人一年內會再度中風。在中風患者當中,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症(三高)等慢性病患者,或有抽菸習慣的人,都是再中風高風險族群。
陳滄山主任指出,多數再中風患者的症狀比上次中風嚴重,原本一手一腳無力,再度中風,可能四肢行動都受影響,或語言能力退化,吞嚥困難甚至產生血管型失智症、血管性巴金森氏症等嚴重併發症。陳滄山主任分析,預防再度中風策略,須視每個人狀況不同進行調整,舉例來說,中風患者以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占多數,約占8成,另兩成為出血性中風,而缺血性中風患者必須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避免形成血栓,引發二度中風,當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患者再中風風險可減少約三分之一。
若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戒菸與三高等慢性病控制,並保持心情愉快,中風復發風險可進一步下降。不過在門診中,陳滄山主任觀察到部份中風患者在復原後擅自停用藥物,因此身陷再中風危機,而背後原因主要有兩大類:第一,患者中風症狀消失便自認不用服藥,輕忽再中風威脅:第二,患者用藥後出現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藥物副作用,因而擅自停藥。
對於第一種患者,陳滄山主任多會苦口婆心,持續進行衛教宣導,若是第二種,便會建議更換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陳滄山主任解釋,目前抗血小板藥物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而阿斯匹靈常見副作用包括胃痛、胃潰瘍、胃食道逆、胃出血等,也有人嚴重到貧血、解黑便。另有患者用藥後產生長紅疹、眼皮腫、嘴唇腫等過敏反應,上述患者就得考慮更換其他種類抗血小板藥物,像較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因機轉不同,較不容易出現胃潰瘍、腸胃不舒服、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對民眾預防再中風,提供另一種選擇。
陳滄山主任也提醒,民眾一定要對中風症狀提高警覺,當出現「FAST」中風警訊,務必盡快就醫,爭取三小時黃金救援時機,F指的是Face,代表臉部表情不協調,A指的是Arm,代表雙臂平舉,一手無力,S為Speech,代表講話流暢程度變差,T則是Time,就是把握時間盡快就醫,避免腦中風惡化。關於急性腦中風的症狀辨識可能有不同的口訣,但是核心精神都在於這三種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並強調及早就醫。

中風痊癒就不用吃藥?醫:千萬毋湯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1日


小心腦中風偷襲,預防有妙招
★ 王碧輝/山東濟寧中醫院

腦中風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常見疾病,嚴重者會喪失勞動力,生活不能自理。冬季是腦中風高發期,晝夜及室內外溫差變化大,導致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季節。寒冷天氣,如何預防腦中風?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的最重要因素。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可自行停藥,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每日可適當服用中藥代茶飲,如天麻6克,三七花3克,葛根6克,決明子6克,菊花3克,每日1劑,有助預防血管痙攣。
★ 戒菸限酒:吸菸會使血管內皮損傷,逐漸引起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大,腦血流減少,使動脈狹窄提前發生,硬化加快。如今,吸菸已成引起腦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少量喝酒能改善血液循環,但不可大量喝,每天以不超過50克為宜。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動脈硬化者最好不要飲酒。因為酒精作用下,導致血管收縮,壓力增大,容易使血管壁破裂引發腦出血。
★ 合理飲食:飲食不當也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常飲食應力求多樣化,多吃應季蔬果,同時補充適當蛋白質,禁止暴飲暴食,冬季乾燥,宜多喝水或清茶為宜。
★ 心態平和:心腦血管患者應控制好情緒,減少緊張、焦慮。日常可用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中藥調理,如菊花、百合、荷葉、玫瑰花代茶飲。
★ 生活規律: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長處緊張狀態,養成每天30分鐘的鍛鍊習慣,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供血。冬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是戶外鍛鍊的黃金時段。
★ 避免感冒:感冒可能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病情,因此冬季外出要穿得暖和,避免受寒冷刺激。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並要定時開窗通氣。受涼後若感到後背發冷,頸項疼痛,頭暈目眩,可試試生薑3片,蔥根2根,蔥白2根,紅糖10克,水煎服,微發汗為宜。隨著年輕人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生活中若感到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要盡早就醫。

小心腦中風偷襲,預防有妙招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19年12月28日
失智症年輕化,有這些症狀速就醫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三高患者曾中風缺乏危機感,失能風險倍增
★ 李依如/報導記者

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約1萬多人的生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一名77歲王爺爺(化名)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日前在家中發現肢體無力,疑似腦中風現象,家人緊急撥打119好在消防人員處理得當,送抵雙和醫院施行靜脈血栓溶解劑,所幸治療後,身體逐漸恢復,現已能生活自理,還能與家人一起外出遊玩。衛福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竟僅低於4成民眾發生腦中風時才撥打119,仍有許有多病人自行騎車就醫或誤信民俗療法,發病時先放血、以針扎手指頭,以致延誤治療黃金期。
雙和醫院吳麥斯院長指出,腦中風是造成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腦中風病患發病後,3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時間,雙和醫院更是新北市24小時「腦中風緊急處置照護網路」醫院之一,整合跨專科團隊,為病人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說明,腦細胞只要1分鐘沒有血液供應,就有上百萬的腦細胞會死亡,因此,治療腦中風是與時間賽跑。而如何辨別中風四步驟要記得「FAST」,F是臉( FACE) ,A是手臂(ARM),S是語言(SPEECH),如果「一邊手舉不起,一邊臉不太動,講話不清楚」。
三種狀況出現其中一種,就要趕快記下時間(TIME),同時打119送醫。不管是在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治療,在動脈取血栓需於8小時之內,越早接受治療,神經傷害越少、失能程度越低,未來恢復的情形會越好。陳龍醫師指出,很多病人在電腦斷層裡,會發現舊的腦中風,也不知自已患有三高,這類個案約占八成,發生第一次中風後,三個月內,再發生中風的機會極高。
特別是前一個月,較大的腦血管中風,本身危險因子沒有控制好,再發率高且會越來越嚴重。揪出生活裡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例如三高慢性病患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65歲以上長者等。陳龍醫師建議,就算沒有中風現象,平時健檢也相當重要,評量罹病風險,遇到任何疑問,需徵詢醫護人員意見,並採取更積極的健康管理行動,定期測量血壓、控制三高、戒菸酒、控制腰圍與BMI、規律運動、飲食均衡,遠離腦中風的威脅與傷害。

三高患者曾中風缺乏危機感,失能風險倍增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21日


不正常頭暈,應慎防腦動脈瘤作祟
★ 游尚智/台北報導

62歲蔡先生有缺血性腦中風及高血壓病史。時常頭暈,症狀長達3年,至醫學中心檢查出1.8公分的「腦前交通動脈瘤」,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考量動脈瘤隨時有破裂造成死亡的風險,院方採取「開顱夾閉手術」,術後蔡先生狀況良好且無任何併發症,回歸正常生活。腦動脈瘤是因腦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導致血管壁形成向外突起的囊泡所導致,常見於前交通動脈和後交通動脈等血管交會處。在台灣盛行率約5%,好發於40~70歲年齡間,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倍;先天缺陷、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等皆為致病因子。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表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病人會出現爆炸性頭痛,感覺有生以來從未過有的頭痛。出血病患中,超過一半患者在就診前或搶救過程中便回天乏術,另一部分患者恐在術後24~48小時內因再破裂出血,導致死亡;少部分患者則在手術後,另外又出現水腦症或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導致終身臥床、失語症、意識障礙等重度失能或神經缺損的後遺症;只有少數患者能幸運醫治,癒後能自理生活。
徐賢達說,目前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為「開顱夾閉手術」及「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開顱夾閉手術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防堵血流進入動脈瘤,避免再次破裂。屬於精密手術,需經驗豐富神外醫師執行,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適用於前交通動脈瘤、中大腦動脈瘤及後交通動脈瘤等。
栓塞手術則是從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以白金線圈填塞動脈瘤腔的方式治療。栓塞手術困難度相對低,但存在與動脈瘤大小成正比的復發率,適用於基底動脈瘤及高齡患者。考量蔡先生年齡尚輕,加上動脈瘤過大,經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認麻醉風險小,為避免日後風險,徐賢達決定施以「開顱夾閉手術」。
手術過程順利,經一周住院觀察確認無大礙後,蔡先生健康出院,定期回診追蹤,回歸原本的生活品質。徐賢達醫師提醒,三高患者是動脈瘤的危險族群,因此患有慢性疾病民眾,須遵循醫師指示用藥,維持規律化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日夜顛倒,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腦動脈瘤生長過程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民眾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若日常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等,務必前往就醫。

不正常頭暈,應慎防腦動脈瘤作祟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3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想要防三高中風治腰痠,中醫教你常按這6穴道
★ 游尚智/台北報導

長輩們常有腰酸背痛、晚上睡不好、風濕發作等問題,一旦不舒服,就喜歡用手在身上東敲敲、西敲敲,其實,與其花力氣時間敲擊身體的酸痛處,不如看準穴道敲擊,事半功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在新啟用的中醫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出了一套「養生長壽六神穴」按摩敲打運動。旭生中醫診所醫師陳贊文表示,長輩們常常有睡不好、肩頸腰痠不舒服的問題。有些小毛病其實並不一定需要看醫師就能夠解決,每天用手鎚擊、按壓穴道,就能起到不錯的效果。陳贊文介紹,「養生長壽六神穴」的口訣,分別是:肚腹搥三里、腰背擊委中、神定敲風市、頭項震後谿、強身尋合谷、心胸按內關。
【肚腹搥足三里~養生保養第一穴】陳贊文表示,「足三里」是大家比較熟知的穴道之一,在膝下三寸(大概是四指寬),脛骨外一寸,有調節腹腔內所有消化系統的功能,按摩敲打可以滋養五臟,促進體內代謝,是自古醫家養生保健之第一要穴。
【腰背擊委中~明目活腦降血壓】委中穴在膝膕之正中央,具有清熱活血之功,能引氣下行。陳贊文指出,按摩敲打委中穴,促使膀胱經的經氣路徑由頭部向後項背腰臀流走,能活絡頭部、脊椎兩邊的組織及通往五臟六腑的腧穴,對眼睛、大腦、腰背筋骨及各器官的強化效果佳,能有效調控血壓。
【神定敲風市~失眠就敲這個點】風市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道,在大腿外側中線上,膝上五寸的地方。陳贊文表示,風市穴的位置,大概就是兩手自然下垂時,中指尖所到之處。按摩敲打風市穴,能袪風、鎮靜、安神、定志,可改善眩暈、焦慮、煩躁、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頭項震後谿~腰酸背痛先敲手】後谿穴是在小指第五掌指本節外側下,陳贊文解釋,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握拳,掌橫紋盡頭即是後谿穴。後谿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能通達督脈振奮陽氣,有疏經益氣的功效,也可瀉心火、寧心神、清利頭目,故能醒腦,令人耳聰目明,可增強頭部、頸、項、肩、背、腰部及四肢筋骨的功能及減緩疼痛,緩解疲勞。
【強身尋合谷~防感冒防三高】合谷穴在虎口之最高點上,能交通肺經,通利大腸經脈,具有疏風解表,並提升免疫,調節機能,預防感冒、咳嗽、鼻塞等症,改善上呼吸道過敏反應,其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效果好,可用於防治中風、高血壓、改善全身的氣血循環,增進中風後遺症的修復,減輕身體各部的疼痛。
【心胸按內關~避免心悸、消化不良】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穴道,在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是八脈交會穴的要穴。陳贊文指出,內關穴能通達胃心胸,具有活絡血脈、行氣消脹的功效,可防治食積、消化不良、打膈、噁心欲嘔、頭暈、暈車、胸悶、心悸、心絞痛、心臟衰弱、失眠、心神不寧、中風等症。
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這6個穴道是長輩們平時可以自己敲打的,無論是聊天、看電視時,都可以同時進行。一個位置敲打10下以上就有效果,6個穴道每天累積敲打的時間若是可以達到30分鐘,效果更是可觀。台北市中醫師公會也跟在地單位合作,推出了首個以中醫養生為主題的社區關懷據點,就座落於大稻埕附近的玉泉里里民活動中心,未來會持續有中醫養生教學課程,可供台北市的長者們參與。

想要防三高中風治腰痠,中醫教你常按這6穴道
HEHO 健康~2019年08月16日


賴床很傷身!睡覺超過9小時,中風風險比熬夜還高
★ 林以璿/HEHO 健康

睡不夠的人常擔心自己馬上就要「爆肝暴斃」了,但是睡太多一樣不健康!最新的研究證實了,如果晚上睡超過 9 個小時,午覺超過 90 分鐘,同樣是拿健康開玩笑,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了 23 % – 25 % 。眾所周知,睡眠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減少睡眠時間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多睡一點就會對身體有好處呢?答案當然不是。2019年12月的《Neurology》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晚上睡覺時間超過9個小時,午休時間超過90分鐘,將面臨更高的中風風險。也就是說你睡的「太充足」了也會對身體不利。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研究來自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參與者全部是亞裔人口,因為不同人種之間存在生理上的差異,因此這項研究對於台灣人來說,特別具有參考意義。之前就有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短與中風呈J型或U型曲線,也就是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這個研究為我們又補充了一個證據,並明確告訴我們睡多久算「睡眠時間過長」。
這項研究總共採計了31,750名健康參與者的數據,研究人員分析得出:與睡7到8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更長(≥9 小時/晚)的人,發生中風風險高出23%。午睡時間超過90分鐘的人,比午睡時間在30分鐘的人,總中風的機率高出25%。也就是說,晚上睡覺時間達到9小時或更多、午睡時間超過90分鐘,更容易中風。都說熬夜傷身,但是過往的研究指出,熬夜的風險大約提高20%到25%,睡太多的中風風險,甚至可能比熬夜還高。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認為與下面有關:😂 中風是炎症引起,因為有研究證明睡眠時間過長與發炎指數上升有關。😂 也有研究證明,睡眠時間過長會引起腰圍脂肪堆積,而腹部型肥胖是引起中風的高風險因素之一。😂 睡眠時間過長也被發現與不良的心血管疾病有關,包括代謝症候群、頸動脈粥樣硬化等,而這些疾病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點,晚上睡眠時間達到9小時或更多時,65歲及以上的受試者和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受試者有「更明顯」的中風風險;此外,超重的人白天午睡超過90分鐘時,他們患中風的風險更大。也就是說,有基礎疾病的人睡得更多風險更高,身體越不好的人越要避免多睡。
研究的負責人張曉敏教授表示,希望醫生能建議人們,特別是中老年人,能關注到自己在床上的睡眠時間,也就是晚上睡覺時間不要超過9小時,午睡時間不要超過90分鐘,而且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博士 Logan Schneider 對這個研究做出點評,他指出:「不要刻意避免睡得太長來減少中風的風險,因為人體還是需要足夠的睡眠來保證第二天的精力,如果發現自己睡眠異常過長時,應該懷疑是否存在潛在的睡眠問題,或其他可能導致睡眠需求增加的疾病。」

賴床很傷身!睡覺超過9小時,中風風險比熬夜還高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0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他們在20、30歲就中風、心肌梗塞!自認強壯更需要檢查
★ 盧映慈

健身教練筋肉爸爸,37歲,中風;上班族王先生,30歲,中風;軍人林先生,21歲,心肌梗塞,業務主管謝先生,35歲,心肌梗塞。根據衛福部資料,40歲以下的三高比例,已經比過去增加了2倍,心血管疾病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其實自認為「身強體壯」,並不一定代表真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在針對40歲以上的「成人預防篩檢資料庫」中,發現有39,2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16.2萬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糖、47.5萬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脂,而這些都是潛在的心肌梗塞、中風因子。
國健署也統計2005~2008,以及2015~2018年的三高盛行率,結果發現10年間,20~30歲的高血壓比例增加2倍、高血糖增加2.1倍,高血脂的總體比例雖然微幅減少,但女性卻增加了1.3倍。「熬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說,自律神經分為交感、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副交感神經像是「煞車」,2條神經互相平衡,維持人體的心跳、血壓、呼吸、消化道、膀胱還有內分泌的正常功能。但熬夜就是強迫交感神經不斷運轉,缺少了副交感神經的休息時間。
康宏銘說,他有一個病人才29歲,因為做期貨買賣,每天都熬夜看盤,交感神經活性幾乎蓋過副交感神經,看起來很有活力,但等身體『消耗完』,大病就來了。而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讓生活作息保持正常、飲食健康之外,也要懂得運用每年的「健康檢查」。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也說,有些人作息飲食都正常,還是會有三高的問題,其實就是來自「家族遺傳」,或是有其他特殊的因子。
比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因為肝臟製造的膽固醇過高,無論吃得多清淡,都還是會有高血脂的問題。而筋肉爸爸本身的三高指數也都正常,卻因為家族遺傳的「凝血功能異常」,加上過勞而中風。所以在檢查的時候,除了血液檢查之外,也建議做其他的相關檢查。四種入門的心血管健檢:① 血液生化檢查。② 心電圖(靜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③ 心臟超音波。④ 頸動脈超音波。
血液檢查是最基礎的,除了可以看出三高問題,也可以檢視血球的狀況,找出問題的根源,比如血球過多也可能引起高血壓的問題,但單純測量血壓是檢查不出來的。而心電圖主要是檢測來診斷心律不整、心肌受損的程度、心室的功能結構,而心臟在不同的狀態下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才需要分為靜態、運動、24小時這3種,可以跟醫師討論後決定只檢查一種,或是多種搭配。
至於心臟超音波,可以幫忙找出心房心室內的病變,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子林說,比如在心室內的血栓,平常都沒事,但只要流出去,流往腦部就變中風、卡住心臟就變心肌梗塞,是很危險的;所以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可以防範這種特殊的情形發生。頸動脈超音波,則是可以檢查是否有頸動脈的病變,因為頸動脈病變是中風的最危險因子,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說,頸動脈收縮/舒張流速如果低於60/27cm/sec,就會增加腦部病變跟中風的風險。所以在做檢查的時候,也建議要記下流速。

他們在20、30歲就中風、心肌梗塞!自認身強體壯更需要檢查
HEHO 健康~2019年10月30日
沒想到腳也會中風?嚴重恐面臨截肢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22日


20歲後大腦開始衰老,10種延緩腦初老食物可多吃
★ 常春月刊/文提供

忙碌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模式,健忘更是忙碌下的產物。近年研究指出,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時達到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加上現代人的壓力大,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維持好腦力、保有好記性,便成為另一種考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壓力荷爾蒙會影響人體能量集中在肌肉與心肺,以強化身體對抗壓力的效能,減少腦細胞運轉,長久下來,更容易導致腦部海馬區萎縮,使得精神難以集中、記憶更加衰退。
尤其忙碌生活讓現代人不重視三餐飲食,造成營養攝取不足或是偏差,加上缺乏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模式,就會造成營養失衡,腦力因而流失得更快。均衡且多元的飲食內容,是維持好體力和好腦力的關鍵,而選擇對的食物的確可以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洪若樸從營養師專業觀點,挑選10種能夠讓你吃出活力、減低壓力、增進記憶的好食物:
① 香蕉:色胺酸
香蕉的色胺酸(Tryptophan)含量多,色胺酸和維生素B是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合成分泌。血清素能夠刺激神經系統,緩解情緒,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不但可以增進腦力、變聰明,還能預防失眠、憂鬱或躁鬱等問題。
② 牛奶:鈣、色胺酸
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的攝取可以讓神經興奮、活化,而牛奶也含色胺酸,可促進腦力發展、改善記性,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睡好覺才會有好腦力。
③ 核桃、芝麻: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色胺酸
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能活化腦細胞,讓人變聰明。建議可以適量吃不油炸的天然核桃,以形補形,有補腦的功效;另外,像是南瓜子、葵花子、芝麻等堅果類,更含有大量的色胺酸和維生素B群,都是健腦的好食材。
④ 南瓜:類胡蘿蔔素、鋅
南瓜連皮帶籽吃,纖維多、熱量低,還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發生率,有益身體健康。尤其是南瓜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讓注意力和記憶力更集中。
⑤ 全麥麵包、全麥饅頭:不飽和脂肪酸
常見全麥製成的食物有麵包、饅頭和麵條,全麥的纖維多,其中所含的胚芽油是很好的不飽和脂肪,富含維生素E,是抗氧化的重要來源,幫助腦細胞抗氧化,促進腦部活力。而碳水化合物則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穩定,思緒就會變得更清晰。
⑥ 奇異果、柳橙:維生素C
平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能緩解緊張的情緒,維持腦部的戰鬥力,是抗壓力的好食物。此外,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同時也是良好抗氧化劑。
⑦ 深海魚:EPA、DHA、OMEGA-3
魚油含有EPA、DHA,EPA不但對改善憂鬱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魚油中的 Omega-3 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對神經系統有助益,能幫助大腦皮質功能、記憶力等維持。
⑧ 大蒜:維生素B群
大蒜含大量的維生素B群,與能量的代謝有關。大蒜含維生素B1與葉酸,在腦神經傳導上是重要物質,能維持腦細胞的活動,也是抗壓力的來源;大蒜也含植物固醇,在油品中添加,可以抗膽固醇,又具有殺菌、抗氧化效用,同時有助心血管疾病的保健。
⑨ 綠色蔬菜:高纖、微量元素
綠色蔬菜含纖維素、微量元素、維生素C,顏色越深、越鮮艷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對於活化腦細胞很有助益,尤其綠色蔬菜還含有鎂,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不緊張、心情舒暢,記性自然就不會衰退得太快。
⑩ 茶:茶胺酸、茶多酚
茶本身就是提醒飲料,含有茶胺酸,可以調節腦波,抵消茶中含有的茶鹼和咖啡因的作用;另外,茶還含有豐富的植物性營養素~茶多酚,具抗氧化效果,可以降低氧化壓力,讓頭腦保持清醒,維持好腦力。

20歲後大腦開始衰老,10種延緩腦初老食物可多吃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3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快起來動一動,坐太久會中風
★ 張本篤/台南報導

近年來中風人口的罹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輝宇表示,45歲以下、年輕型腦中風個案數目逐年提昇,其中又以栓塞型中風所佔的比例最高。也有研究指出,成年人每日久坐超過7個小時,將會開始增加整體死亡率,超過10個小時以上,則會增加34%的風險。美國梅約診所詹姆士.李文(James Levine)博士曾經提到:「久坐比抽煙更危險,殺死的人比愛滋病多,比跳傘更凶險。」「我們正在坐死自己!」
陳輝宇說,現代人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除了上班需要久坐在辦公桌前,另外還有很大一部份的時間是坐著使用手機或是看電視,像是植物一般一動也不動,有的甚至徹夜未眠。而過年期間,不論是返鄉或出外旅遊,經常會遇到塞車或是搭飛機;親友團聚,擺桌通霄打上幾圈麻將也不能少,如此一坐經常就是好幾個小時沒有起身。因此,久坐的族群已經從常見的辦公室員工、學生,廣泛地擴展到大部分的成年人。
陳輝宇表示,長時間坐著不動除了會讓反應變得遲鈍外,還會引發身體的疾患,例如:頸部、背部及腰部的疼痛,更有可能進一步引發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甚至會增加死亡率。古博文教授在其一系列老年人靜態行為問卷發展研究中指出,台灣老年人平均每日總靜態時間約8.2小時,古博文教授在文獻中同時引述近年一項統合分析顯示:成年人每日久坐超過7個小時,將會開始增加整體死亡率,超過10個小時以上,則會增加34%的風險。
一名23歲「宅男」研究生,因數日久坐在電腦前,導致下肢靜脈阻塞,血液凝結成塊狀產生血栓;等他起身走動時,血液將血栓沖散成小血塊,隨著體循環流到腦部導致腦血管栓塞,出現一側手腳麻木、看東西有複視、言語不清等中風症狀,經即時送醫並復健後才逐漸康復。陳輝宇強調,若要減少久坐帶來的負面效益,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工作型態。選擇可以調整高度的桌面,或是設置不同高度的辦公家具,藉此不定時轉換作業高度。

快起來動一動,坐太久會中風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1月21日


哈欠連連竟是中風前兆!加上這四個症狀趕緊就醫吧
★ 林以璿

一到了下午,許多人會開始哈欠連連、昏昏欲睡,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正常的現象,但對於有些老年人來說,可能是中風的前兆!臨床觀察發現,患缺血性中風的患者,80%在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為何中風前幾天會一直打呵欠呢?這是因為人的動脈粥樣硬化、管腔變窄、血管壁彈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而大腦對氧氣十分敏感,當大腦缺血缺氧時,即引起哈欠頻頻,昏昏欲睡。
★ 打哈欠可使胸腔內壓力下降,上下腔靜脈回流心臟的血量增多,心臟的輸出血量增多,腦細胞的供血能力得到改善。但這種改善是暫時的,因此,頻頻打哈欠常預示著,缺血性中風可能在近期發生。除了哈欠連連外,缺血性中風還有其他的一些前兆,值得人們注意:😂 突發性眩暈:眩暈是腦血管疾病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發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最多。此外,突發性頭痛也是前兆之一。
😂 步態異常: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症狀之一。如果步態突然變化,並伴有肢體麻木無力,就要特別留意。😂 高血壓病人流鼻血:數次大量流鼻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出現這些症狀的高血壓病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缺血性中風。😂 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公厘汞柱以上時,是發生腦出血的預兆;血壓突然降至80/50毫米汞柱以下時,是腦血栓形成的預兆。
★ 生活中人們若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等,同時注意合理調配膳食、增加運動、戒煙限酒,3/4的心血管疾病是能被控制的。預防腦中風的5大措施,腦中風主要是由於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同時還和飲食習慣、天氣寒冷等有關。
① 穩定血壓:在確診為高血壓後,每天要堅持按時服藥,定期回診。飲食要保證低脂、低鹽、低糖,還應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少吃動物肝臟,戒煙戒酒。
② 要注意防止便秘:可多吃含纖維多的食物,早晨起床做腹部按摩。另外,避免在蹲著上廁所,因為可能導致下肢血管發生嚴重擠壓、腹部壓力增高導致的血壓升高。
③ 要注意預防摔跤:老年人摔跤容易造成顱內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所以要盡量避免跌倒。
④ 要注意飲水:老年人在睡前適量飲水,晨起的時候喝一杯溫開水,可以使體內的血液黏稠度降低,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作。
⑤ 要注意保暖:對老年人來講,寒冷的天氣會引起血管收縮,易導致血壓上升,老年人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選擇散步、體操等運動方式,保持身體良好的血液循環。

哈欠連連竟是中風前兆!加上這4個症狀趕緊就醫吧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04日
防疫期也要清血管,五種好食物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29日


懷孕頭痛怎麼辦?這5招幫你緩解
★ 蔡岳宏/外電報導記者

懷孕時頭痛怎麼辦?許多女性都有頭痛的經驗,但懷孕時頭痛可是相當折騰。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指出,在懷孕前3個月中,孕婦可能必須避免服用許多藥物,讓處理孕婦的頭痛更加棘手,除諮詢醫師外,快來認識懷孕頭痛怎麼處理。頭痛的確切成因往往不清楚,在懷孕前三個月中,可能是賀爾蒙的變化所引發;鈍痛型的頭痛可能是壓力、疲憊和眼睛疲勞;竇性頭痛(Sinus headaches)可能是由於懷孕初期常見的鼻充血和流鼻涕而引起的。
飢餓和血糖太低也會引發頭痛;突然停止早上喝咖啡和汽水的女性,也可能會咖啡因戒斷頭痛;在懷孕初期出現噁心和嘔吐的人可能會脫水,也會引發頭痛。另外,偏頭痛是孕婦常見的頭痛類型。這些博動性的頭痛,通常在發生在頭部一側,是由於大腦血管擴張所致。除頭痛外,時常伴有噁心、嘔吐和對光敏感等。少數女性會有偏頭痛的預兆,例如看到閃光或手臂、腿麻。
當頭痛嚴重或症狀無法緩解時,或發生頭暈、視力模糊或視野改變時,應聯繫產科醫師。頭痛有時與懷孕期間的血壓有關,如果症狀持續存在或嚴重,並且在懷孕20週後發生,也應告知產科醫師。儘管在懷孕期間中風很少見,但偏頭痛會增加孕婦這類風險,如果孕婦有偏頭痛,也請告知產科醫師。
★ 解決頭痛的步驟包括:① 避免任何頭痛誘發因子,包括過敏原和特定食物,例如味精、醃製肉類和濃烈乳酪等。② 懷孕請勿吸菸,更應避免二手菸。③ 嘗試營養充足,多喝水,尤其是當您容易孕吐時。④ 減輕壓力,嘗試按摩或冰敷,緩解緊張性頭痛。⑤ 如果是偏頭痛,請在涼爽、黑暗的房間裡安靜休息,然後嘗試使用溫、冷敷緩解疼痛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強調,大多數婦女在懷孕期間,頭疼的情況會減少,尤其是在懷孕三個月之後,因此有偏頭痛病史的人通常會在懷孕期間有所改善。

懷孕頭痛怎麼辦?這5招幫你緩解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不明原因眩暈,恐是中風前兆讓中醫幫你調理
★ 曾正豪/報導記者

冬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加上面對高齡化的社會,也提高中風的發病率,包括三高、頸椎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甚至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可能埋下中風的危險因子;高醫中醫部針灸科主任林宏隆指出,以傳統中醫而言,要防止腦中風發生,應從平時開始積極預防。過去歷代醫家留下許多針對中風前兆預防的經驗,包括突然眼前出現一片黑,但數分鐘就自行恢復的暈眩。
單手一指二指或三指麻木以及突然出現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現象,以及眼睛突然感到視物模糊,但多在一小時內能自行恢復,代表腦部血管出現狹窄,恐多為早期的中風警訊;林宏隆主任表示,預防中風除了透過日常生活保健,也可透過中醫調理達到預防目的。傳統中醫而言,中風與肝風、痰濕、血瘀、氣逆、陰虛、陽虛等有關,導致人體氣血失和、臟腑功能失調,促使氣機逆亂於腦;林宏隆主任強調,若為氣虛血瘀型,建議可使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幫助達到補氣活血功效。
但若屬於高血壓患者伴隨頭痛、頭脹等肝陽上亢型,則可使用天麻、菊花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達到滋陰潛陽功效。另外,有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患者,且伴隨暈眩、耳鳴及頭痛等症狀的痰濁阻絡型,則可利用天麻、川芎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舒緩症狀,至於有慢性疾病的肝腎陰虛型,則透過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達到滋陰降火等功效;林宏隆主任建議,除了透過茶飲保健,也可以按壓百會、風池、陽陵泉以及太衝等穴位,幫助提升腦部血液供應,有效預防中風找上門。

不明原因眩暈,恐是中風前兆讓中醫幫你調理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01日


從憤怒到依賴,他把護理之家當成家
★ 郭庚儒/報導記者

一名61歲的永祥伯伯,2年前因中風失能臥床,而入住清福護理之家。他在剛入住時,除了左側癱瘓、口齒不清、口水直流以外,也須使用置尿管,甚至連用餐及飲水,都會經常嗆咳。清福護理之家護理長陳芳琳指出,永祥伯伯面對突然中風失去生活自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呈現否認、憤怒的態度,以致剛入住時精神及情緒非常低落,發生拉扯尿管、不遵從照護、亂發脾氣及辱罵工作人員,曾是非常不合作的病人。
陳芳琳護理長表示,儘管永祥伯伯種種不適應的行為,帶給工作人員及家屬極大的困擾;幸好,在家人時常探望及機構同仁的無數耐心的安撫、鼓勵之下,永祥伯伯終於慢慢接受現實的病況,放下身段信任機構同仁專業的協助及訓練。經過一番努力,永祥伯伯在清福護理之家團隊的細心教導下復健,現在不僅已經移除尿管,語言障礙及嗆咳也大幅改善;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其他住民泡茶聊天,把清福當成第二個家。家人與照護團隊也期望,永祥伯伯能儘快恢復到生活自立,並回家安享天倫之樂。

從憤怒到依賴,他把護理之家當成家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2018年02月04日


洗頭六次中風失明,英女告髮廊索賠千萬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蘇格蘭格拉斯哥1位媽媽,前年在髮型屋(髮廊)洗頭6次後中風,無法說話、無法走動更失明,醫生診斷為「美容院中風症候群」(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她現告上法院,向髮廊索賠100萬英鎊(約台幣3894萬元)。香港《蘋果日報》報導,47歲伯恩絲(Adele Burns)與丈夫育有2名孩子,前年4月,她丈夫向髮廊支付200英鎊(約台幣7788元)服務,好讓她染髮改變髮型。伯恩絲在5小時染髮過程中,一共洗了6次頭,但髮型屋沒有在鋅盤上、或是在她頸部加上支撐或墊子,她從髮型屋回家,後開始頭痛。
第2天伯恩絲的狀況沒有好轉,又出現失去視力及暈眩的症狀,打電話給丈夫時突然暈倒,她丈夫趕回家後將她送醫治療。報導中說,伯恩絲在醫院中風,醫師檢查後發現,她患上「美容院中風症候群」,就是:洗頭時頸部受創出現凝塊,血塊阻塞大腦導致中風。經治療後,伯恩絲目前說話、書寫及移動身體仍然有困難,由於她無法駕駛,意味她無法出門工作。伯恩絲坦言:「我的人生顛倒了……」報導中說,法庭文件提到,髮型屋為她染髮前,沒有先測試避免她重複洗頭及上色的步驟,又指責髮型屋疏忽,沒有加設頸部保障措施。伯恩絲希望這次提告,未來能改善英國髮型屋的質素。

【染髮五小時】洗頭六次中風失明,英女告髮廊索賠千萬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07日
☆ ☆ ☆
腦心血管10907輯~血壓
腦心血管10906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5輯~腦神經
腦心血管10904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3輯~心梗
腦心血管10902輯~血管
腦心血管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