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運動健身10902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要活就要動!運動強度該如何拿捏?
★ 張桂榕/綜合報導

急診每天面對各式意外狀況,又以心血管疾病最為緊急,因為其他器官發生問題,都有一段時間可緩衝,心臟卻會在幾分鐘內出現戲劇性變化,與大部分猝死事件最為相關。雖然運動可促進健康,但須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當身體有一些狀況,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是天氣急劇變化,對自己的評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適合運動的時候,有權利說不。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指出,心跳驟停在10分鐘內搶救回來的機率較高,若第一張骨牌倒下,便會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遺憾。運動強度詃如何拿捏?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的效果和一次做完相同,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運動強度方面,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談話,屬費力運動;若還能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屬中度運動。不太費力的輕度活動,則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的運動累積量。
郭鐘太主任說,要活就要動,近年有些研究顯示,身體的軟組織和骨骼等,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他了解有些人喜歡挑戰運動極限,但健康不只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家人負責,如果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根據統計,急性心肌梗塞來不及送醫而不治的病人,男多於女,郭鐘太分析可能與社會文化要求男性要堅強有關,雖然教育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過也應有踩煞車機制,運動應回歸個人狀態,自覺到達臨界點,不強迫過度身體負荷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郭鐘太主任強調,身體素質的訓練相當重要,也能透過運動累積年老後的生理儲備性,但並非每個人都一樣,超過臨界線,可能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有些受損可復原,但萬一不能復原,往往都是人生遺憾。除了自身的煞車板以外,更應建立社會文化的煞車板,避免因群體壓力,造成個體對自身的錯誤身體使用。一旦進入急救或醫療流程,往往都是超過臨界線的第二道關卡。
而第二道關卡的不確定性更大,例如不見得現場有急救設備或是某些醫療或場域限制,這些問題都可能面對更大的身體風險。民眾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根據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的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翻譯為中文的簡易自我評量方法,來掌握自身狀態及規畫適合的運動。超過69歲且不常活動,增加活動量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身體活動簡易自我評量表(適用於15~69歲)
① 醫師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師建議的運動?② 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悶的感覺?③ 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悶的情況?④ 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⑤ 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⑥ 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醫師處方)?⑦ 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勾選1個「是」以上,增加活動量或做體能測定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所有問題都答否,先做體能測定評估,繼而規畫增加活動量的方法。有下列狀況請暫緩增加活動量:感冒、發燒、懷孕。

要活就要動!運動強度該如何拿捏?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3日
日走萬步一定瘦?先練肌肉效果更加乘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29日


眼睛疲勞了嗎?這時你需要「眼睛操」
★ 健康生活

電腦和手機螢幕看太專心,讓你眼睛花花了嗎?快點跟著小HO動一動眼睛,做個簡易眼睛操!只要6個動作,讓眼睛充分放鬆擺脫花花,再忙也要記得動動眼喔!
① 往上看,停3秒。往下看,停3秒。重複3次。
② 往右看,停3秒。往左看,停3秒。重複3次。
③ 往右上看,停3秒。往左上看,停3秒。重複3次。
④ 順時針轉動眼睛3次,逆時針轉動眼睛3次,眨眼幾次放鬆。
⑤ 緊閉眼睛10秒鐘,放鬆。
⑥ 張大眼睛10秒鐘,放鬆。
如果長久坐,可以每小時提醒自己起身活動筋骨時,搭配動上述的眼睛操,一邊動動身體一邊動動眼睛,同時消除身體和眼睛的疲勞,不到五分鐘又生龍活虎,繼續坐下奮鬥!做完是不是有放鬆點呢?還沒有感覺也沒關係,讓眼部肌肉放鬆小運動,天天做就會有感。

眼睛疲勞了嗎?這時你需要「眼睛操」
HEHO 健康~2017年10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累到只想躺著!這樣做為身體充電
★ 優活健康網 編輯部

以職業婦女的身分過日子,是相當艱辛的事。我也是一邊養育八歲、兩歲的兩個孩子,一邊工作,所以總是忙得不可開交。趕在時間內將老大送去學校,再將老二托付給保母,然後才急急忙忙地趕去上班。每逢週末,總要忙著整理一週以來顧不到的廚房、擦掉殘留在水槽和地板的汙垢,還要清理冰箱,可說是一人扮演醫師、媽媽、主婦三種角色。但對於生活過得比我更忙碌的職業婦女來說,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某某女士是補習班講師,又身兼主婦和三兄妹的媽媽,她委屈地說,自己總是覺得身體沉重,每天下班回家後就覺得精疲力盡,根本沒有力氣再處理家務事。
檢查結果出爐,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十七歲的她有嚴重的退化性脊椎狹窄症,皮膚也很粗糙,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五、六歲,而且臉色暗沉,總是眉頭深鎖,臉上彷彿寫著「我好累」一樣。會這樣也是情有可原,她不但睡眠不足,飲食習慣更是亂七八糟。她說,孩子們飽餐一頓後,她會一邊收拾善後,一邊站在水槽旁,用一碗湯隨便打發一餐,連水也幾乎不怎麼喝。她的血糖值在空腹狀態下介於100 ∼ 140之間,有點偏高,雖然有拿糖尿病的藥物,卻經常忘記服用。
通常檢視病患們的X 光片時,腹部會在X 光片的畫面範圍內,可是她的腹部卻超出X 光片,幾乎要跑到外面去了。明明才三十幾歲,腹部的脂肪層卻厚到僅次於五十多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原因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不規律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肌力明顯下降,相較於同齡女性,女性荷爾蒙數值也偏低。為了活化身體的功能,有必要改善飲食習慣和進行肌力運動。
「三餐要規律地進食,脂肪才不會囤積。人類的身體不是笨蛋,一旦用餐間隔變長,下一次用餐時,身體便會將大部分的卡路里累積起來,不當作能量使用。吃早餐時,請務必要吃蛋白質。」我請她購買分別包裝成一餐分量的減肥專用雞胸肉,並建議她每天早上都要吃。最重要的是,開立能強健深層肌肉的運動處方箋給她。一個月後,不僅血糖和血壓回到正常值,荷爾蒙數值也達到平均值。這也如實反映出「為使女性荷爾蒙數值維持正常,運動是必須的」這一點。腰圍也減少了十五公分,令她開心不已。
《Doctor's talk》睡眠品質比睡眠時間重要,疲勞不是睡得多就會消失,如果睡眠品質不佳,再怎麼睡也覺得累。一旦到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就會急速減少。然而,分散與分解脂肪細胞是女性荷爾蒙的功能之一,這就是為什麼二十多歲時全身上下發胖長肉,但是四十多歲起只有腹部發胖的原因。因此,到了女性荷爾蒙開始減少的三十多歲時期,肌肉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肌肉細胞發達,吃再多都會被當作能量使用,不會發胖。
★ 【瑜伽棒抬上半身:每次10秒,反覆15次】
大量使用腹肌和臀部肌肉,能刺激並鍛鍊深層肌群。對於固定脊椎有一定效果,同時也能讓身體充滿彈性。更能鍛鍊強化脊椎和包覆脊椎的肌肉,舒緩腰部疼痛。① 趴姿,雙手打開至與肩同寬,並放在瑜伽棒上。② 一邊吐氣,一邊繃緊臀部和背部肌肉,將瑜伽棒往身體方向拉過來,並挺起上半身。(Point 這時應避免腰部過度彎曲。)
★ 【跪姿腰部伸展:每次5秒,反覆10次】
放鬆腰部肌肉及鍛鍊柔軟度,同時也能有效舒緩腰部疼痛。① 呈四足跪姿,雙手打開至與肩同寬,雙膝打開到與骨盆同寬。② 眼睛直視腹部,將背部往上捲起,腳背壓地。(Point 這時應避免將臀部往後移。)(本文摘自/鬆筋膜‧除痠痛‧雕曲線的強肌伸展解痛聖經:不吃藥、免手術,有效改善激痛點的114個修復運動/聯經出版公司)

累到只想躺著!這樣做為身體充電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5日


容易腰痛、腿麻是坐骨神經痛惹的禍!五動作伸展拉筋
★ 歐峻邑/主任物理治療師

扣八控控,關心你的坐骨神經,這句經典廣告台詞,你一定不陌生吧!腰痛、腳麻是坐骨神經引起的嗎?坐骨神經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看下去。坐骨神經從腰椎第四節到薦椎第三節神經所組成,會經過臀部沿著大腿後側往下,在膝蓋後側分支一路向下到腳底,並供小腿外側前、後,小腿後側和足底、足背的感覺。因此當坐骨神經受壓迫,產生的症狀會出現在小腿外側前、後,小腿後側和足底、足背刺痛、麻木。你可能會問,可是我的臀部和大腿後側有刺痛、麻木感,醫生說這是坐骨神經壓迫造成。
大腿後側刺痛、麻木的原因其實是腰部脊椎神經根病變,是脊椎神經在下背區域受到壓迫而導致症狀出現在大腿後側。當坐骨神經出問題時,症狀從腰部、臀部、小腿到足底。經歷過坐骨神經痛的病人,所描述的症狀都不太一樣,有的人輕微痛,有的人刺痛、灼熱感,甚至難以形容的痛,坐骨神經症狀可能有下列幾種:😂 下背痛。😂 坐下時,腰、屁股和腿感到疼痛。😂 有針刺般、燒灼感延伸到整條腿。😂 覺得腳底麻麻的,行動受到限制。😂 嚴重者,會有間歇性跛行(行走距離無法太遠)。
哪些原因會導致坐骨神經痛呢?由腰椎構造、坐骨神經走向可以略知一二,當腰椎、薦椎出了問題,例如:長骨刺、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腫瘤,可能會造成神經壓迫,另外坐骨神經所經過的路徑被堵住,例如:神經孔狹窄、肌肉緊繃,也會讓坐骨神經受到壓迫。一般我們所形容的刺痛、麻木、緊繃,稱為「症狀」,並非原因,治療坐骨神經痛,除了緩解症狀,找到病因才是解決之道。坐骨神經痛發作時,拉筋、伸展、運動很重要!
① 平躺在床上,雙手抱住右大腿後側,讓膝蓋伸直,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② 平躺在床上,雙手抱住右大腿後側,讓膝蓋打直並讓腳踝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③ 坐在椅子上,右腳打直、身體前傾,讓腳踝往上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④ 坐在椅子上,右腳打直、身體前傾、頸部微彎,讓腳踝往上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⑤ 四足跪在瑜珈墊上,手握彈力帶並讓彈力帶繞過腰部,做出骨盆前、後傾,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

容易腰痛、腿麻是坐骨神經痛惹的禍!5 動作伸展拉筋不能少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03日
坐骨神經伸展動作~歐峻邑物理治療師
YouTube~2020年01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週二次肌肉訓練健康滿分,推牆壁就可以長肌肉
★ HEHO 健康

大家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不少人把運動侷限在「爬山、走路」,而忽略了訓練肌肉的重要性。醫師建議,每週最好要有 5 天進行有氧訓練, 2 天進行肌肉訓練,才能維持最好的健康狀態。如果不想上健身房,在家中也能做肌肉訓練。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表示,許多人喜歡運動,運動的方式卻錯誤了,尤其是很多人會把錯誤的運動方式貫徹終身。
體育署108年運動現況調查,超過8成5銀髮族雖有規律運動習慣,但多選擇有氧運動而忽略肌力運動。許多人也會因為「較高強度運動好像會對心臟、對關節不好」,所以常只進行散步、爬山等有氧運動,卻忽略肌肉力量的訓練。另外根據2017年刊登在《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運動的介入甚至還具有改善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和理解等認知功能。
★ 天天運動半小時:5天有氧 + 2天肌力
根據2019年刊登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一項美國婦女健康研究計畫,針對62歲以上婦女的研究顯示,每日步行步數達7500步時其死亡率最低,之後便趨於穩定,即使不是一口氣走完,分次進行也有效。因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建議,運動強度應該視身體情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有氧與肌力運動的搭配為:每週5天以上有氧運動、每週2天肌力運動,每次運動建議至少30分鐘。
★ 在家二招式就能做肌肉訓練
大家對於肌肉訓練,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就是一定要在健身房才能夠進行。但是詹鼎正表示,其實在家裡也可以做肌肉訓練,包括在椅子上進行抬舉,以及面對牆壁做伏地挺身,都可以達到長肌肉的效果。
【對牆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很簡單,只要有一面牆就可以進行,也不會給手臂太大負擔。以 10 ~ 20 下為一組,做完一組休息一分鐘,大概做三至五組。
【坐姿抬舉練習】腿部肌肉佔了人體肌肉的 60 %,如果不常練習抬舉,也是肌肉消失最快的肌群。因此,每天練習上下抬舉1000次動作即可。1000次乍看之下很多,其實如果專注的話,5到10分鐘即可完成,想要訓練股四頭肌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式。同時搭配上肢的抬舉,運動效果更好。

每週二次肌肉訓練健康滿分!懶出門「推牆壁」就可以長肌肉
match 生活網~2020年01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久坐一族老是胖下半身?床上3招就能有翹臀瘦腿
★ 林以璿/HEHO 健康

(身為辦公室上班族,因為整天長時間久坐電腦前,都會覺得自己的屁股好像越坐越大了,這是因為「久坐」讓下半身血液循環差,會導致水腫、肥胖的問題。好在,其實每天只要花個 3 分鐘時間,在你睡覺滑手機的時候,就可以靠 3 招拉伸,把坐了一整天累積的肉肉消除喔!)你也有下半身肥胖的困擾嗎?下半身肥胖是不少人的困擾,主要可分為先天還有後天因素所造成的。
《先天因素》這與人體先天結構有關,身體會習慣將熱量轉化為脂肪儲存,而脂肪又特別容易囤積在人體內臟、下半身。《後天因素》這與長期久坐、缺乏運動有關,久坐、不運動導致下半身的氣血循環不好,而下肢血液循環不好,身體多餘的脂肪、水分也不容易排出。現在大家睡前都想要滑一下手機再睡覺,不妨就趁這個時候,一邊滑一邊按照下面 3 個方式拉伸,就有機會改善體態喔!
①【貼地伸展】首先,左腿彎曲、右腿往後伸直,身體往正面轉,這時要注意屁股要穩穩坐在地上,盡量不要一高一低。如果可以的話,右大腿要盡可能貼在地上,這時你會覺得往後伸直的右大腿很緊很痠。再來,將上半身往下,手肘貼地,右大腿痠緊的感覺又會更明顯了,動作維持30秒後再換腳。
②【縮腹、伸展一次到位】右腿放在左腳的大腿上,上半身坐直不要駝背,記得要縮小腹用力。兩隻手往前碰到前腳的腳趾頭,動作維持30秒後再換腳。記得腿要伸直不要彎曲,如果筋骨太硬壓不下去碰不到腳的話,可以藉由毛巾輔助。
③【彎曲伸展】平躺在地上,首先將右腿像上伸直,接著藉由手的幫助,抱住右大腿往身體的方向拉近,記得腳要盡量打直不彎曲,這個動作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每天做的話,慢慢的會讓腿部線條筆直,這樣穿緊身褲的時候就不會顯腿粗了。一隻腿反覆下壓30秒,接著換腳。

久坐一族老是胖下半身?床上3招就能有翹臀瘦腿
HEHO 健康~2020年01月1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改善尿失禁
★ 張桂榕/優活健康網

婦女先天背負孕育下一代的天職,但是在生育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擾人的併發症:尿失禁、骨盆鬆弛(子宮、膀胱及直腸膨出)、及產後性功能障礙等等。特別是尿失禁,常常羞於啟齒或認為這些是必然的自然老化現象,而不願求診。許多剛生產後的較年輕婦女也常常有尿失禁、頻尿、急尿、及陰道鬆弛等困擾。對於懷孕及產後婦女中約有54%的婦女會受到生活品質上的影響,譬如:身體活動、旅行、社交生活、及情緒上還有性生活的影響等,的確很傷腦筋。
36歲林小姐,3年前106年經剖腹產方式產下3,600公克的寶寶。喜悅之餘,卻開始有尿失禁的困擾。本想才第一胎、又是剖腹產方式生產應該不會發生尿失禁的情況吧?林小姐嘗試自行練習骨盆底肌運動(即凱格爾運動)試著努力來改善或治療尿失禁,結果漏尿情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還發生陰道有突出物(膀胱膨出)的狀況,原來是因為不正常的用力腹壓把膀胱給硬擠出來了。
於是林小姐至醫院就診,藉由詳細病史詢問及尿動力相關檢查後,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其實林小姐雖然是接受剖腹產,但是因為產程過長,產道及骨盆底肌已經造成傷害了。而骨盆底肌傷害一旦造成,就不是隨著時間可以自然改善的了。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建議可利用「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來治療目前的狀況。目前林小姐不僅尿失禁的問題漸漸改善,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 隨年齡增加尿失禁情況會越來越明顯
吳銘斌教授說明,依文獻上報告,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平均約為41%,且隨著週數增加而增加。造成的原因是因為懷孕期間子宮肌肉肥厚增大、再加上胎兒體重增加、以及荷爾蒙大量改變而對骨盆底肌造成傷害的影響而產生。一般而言,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發生比例也越高。懷孕36週是尿失禁最高峰,一直會持續到產後一個月。尤其高齡產婦及懷孕前期(小於12周)就發生尿失禁症狀的婦女,就容易發生產後發生尿失禁,所以可以用來預測是否發生產後尿失禁。根據資料統計,許多產後尿失禁婦女從開始出現漏尿的困擾之後,隨年齡增加,尿失禁的情況會越來越明顯,所以積極治療是必要的。
★ 骨盆底肌運動較難正確做好
吳銘斌教授指出,如果在懷孕中或產後加以訓練骨盆底肌運動(或稱為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尿失禁。會從48%調到32%也就是的改善了約三成。但是如果婦女未經教導自行練習骨盆底肌運動的話,如果沒有做正確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骨盆底肌運動需使用到提肛肌中的「恥骨尾肌」收縮,不容易有明顯的動作或感覺,所以一般婦女較難正確地做好。
★ 利用「生理回饋」協助正確執行骨盆底肌訓練
所謂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是利用電腦螢幕影像來讓婦女知道並感覺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在訓練婦女做骨盆底肌肉運動時,護理技術員將使用特殊設計的感應器偵測婦女骨盆底肌收縮:其中一組感應貼片貼在外陰部皮膚,偵測骨盆底肌肉收縮情況;另一組感應貼片貼在下腹皮膚,偵測腹肌有無不當用力。婦女的骨盆底肌運動情況會藉由電波反應圖傳至電腦螢幕上。讓醫師、護理技術員及婦女本身皆可清楚骨盆底肌運動是否做得正確,並評估是否進步。成效部分依考科藍綜合文獻分析報告,「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相比,對於尿失禁發生次數及下泌尿道症狀生活品質提高等,治療效果可再向上提升25%的進步。
除了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療法,還有雌激素賀爾蒙補充療法、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或藉由不同頻率電刺激或磁波椅等都是改善尿失禁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式。如果前述各種療法都效果不彰,就需接受手術治療(尿道中段超迷你吊帶手術),可提供第二線治療方式成效良好。吳銘斌教授提醒,有產後尿失禁的婦女不要諱疾忌醫,勇敢的向醫師說出病症,即可得到有效的幫忙!

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改善尿失禁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09日


做凱格爾運動防尿失禁?婦科醫師說這樣做效果更棒
★ 林怡亭/健康醫療網

隨著2020總統與立委選戰正打得火熱,婦女生育的議題也被拿來當作炒作的議題,引起許多的爭議。婦女先天背負孕育下一代的天職,但是在生育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擾人的併發症:尿失禁、骨盆鬆弛、及產後性功能障礙等。以往婦女遇到這些問題,特別是尿失禁,常羞於啟齒或認為這些是必然的自然老化現象,而不願求診。
★ 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二狀況產後也易發生
依文獻上報告,婦女孕中及產後發生尿失禁平均約為41%(約在18%與60%之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說明,造成的原因是懷孕期間子宮肌肉肥厚增大,再加上胎兒體重增加以及荷爾蒙大量改變,進而對骨盆底肌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尿失禁隨孕期週數增加發生比例也越高,懷孕36週是尿失禁最高峰,會持續到產後一個月;其中,高齡產婦及懷孕前期(小於12周)就發生尿失禁症狀的婦女,也容易發生產後尿失禁。
★ 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協助婦女改善泌尿問題
吳銘斌教授指出,如果在懷孕中或產後加以訓練骨盆底肌運動,尿失禁會從48%掉到32%,約改善三成;但是若婦女未經教導自行練習骨盆底肌運動的話,動作未確實,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為協助產婦正確執行骨盆底肌訓練,吳銘斌教授分享,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利用生理回饋比單獨骨盆底肌運動的療效,治療效果可提升25%。其是利用電腦螢幕影像讓婦女知道並感覺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在做骨盆底肌肉運動時,護理技術員會將特殊設計的感應器偵測婦女骨盆底肌收縮情況,再藉由電波反應圖傳至電腦螢幕上,讓醫師、護理技術員及婦女本身皆可清楚動作是否做得正確,並評估是否進步。
★ 尿失禁治療方法多,不羞於求診才有助改善
除了生理回饋骨盆底肌訓練療法,還有雌激素賀爾蒙補充療法、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或藉由不同頻率電刺激或磁波椅等都是改善尿失禁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式。最後,吳銘斌教授提醒,有產後尿失禁的婦女不要諱疾忌醫,勇敢的向醫師說出病症,即可得到有效的幫忙(骨盆底肌運動或稱為凱格爾運動)!

做凱格爾運動防尿失禁?婦科醫師說這樣做效果更棒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0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腳掌不平全身歪斜,三分鐘測腳掌健康
★ 優活健康網

檢討日常生活,確認過臥床不起危險度後,現在要請大家活動一下身體,檢測自己的腳掌健康度。檢測方式分成蹲姿檢測、腳跟平衡檢測、單腳腳跟抬高檢測這三個檢測法,請務必依序進行,譬如當檢測法完成後,再進入檢測法。當你無法完成蹲姿檢測,你的腳掌健康度即為零級;如果你能完成蹲姿檢測,卻無法完成腳跟平衡檢測的話,你的腳掌健康度則為一級;假使你能完成腳跟平衡檢測,卻無法完成單腳腳跟抬高檢測的話,你的腳掌健康度屬於二級;所有檢測法皆能完成的人,則是三級。這部分要確認大家的腳掌力(腳掌的柔軟度與肌力)。腳掌健康度為零級或一級的人,格外需要留意。當你的腳掌機能衰退,步行時恐怕會出現障礙。
〈腳掌健康度檢測法 1〉蹲姿檢測
〈腳掌健康度檢測法 2〉腳跟平衡檢測
〈腳掌健康度檢測法 3〉單腳腳跟抬高檢測
★ 結果分析,零級或一級
零級/無法完成「1 蹲姿檢測」一級/可以完成「1 蹲姿檢測」,但是無法完成「2腳跟平衡檢測」腳掌力已經衰退了。由於雙腳步幅小所以走路速度變慢,而且平衡感變差,以致於跌倒的風險升高,對於其他關節的負擔也會變得相當大。
★ 結果分析,二級
雖然可以完成「1 蹲姿檢測」和「2 腳跟平衡檢測」,卻無法完成「3 單腳腳跟抬高檢測」腳掌力開始衰退了。這種狀態如再持續下去,不僅跌倒風險會變大,走路速度還會變慢,帶給關節的負擔也將進一步變大。
★ 結果分析,三級
「1 蹲姿檢測」、「2 腳跟平衡檢測」和「3 單腳腳跟抬高檢測」全都完成了現在的腳掌力十分理想,但是腳掌力很容易因為一些原因便衰退,因此請隨時留意維持現狀並強化腳掌力。
拇趾外翻與扁平足的步行問題「拇趾外翻」屬於足部變形的一種病變,另外「扁平足」以及「橫弓塌陷」等病症,也是屬於足部變形,接著來看看具體的案例。拇趾外翻是大拇趾前端部位彎向小趾(彎向身體外側),大拇趾根部關節突出的病症。同時也有小趾前端部位彎向大拇趾(彎向身體內側)的小趾內翻。扁平足的問題則是內側縱足塌陷,將腳離地時腳心也不會往內凹,腳掌接近平坦的狀態。另外,橫弓塌陷則是足弓下陷,足部前側寬度會變寬。
這些病症都會影響腳掌機能,連帶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步行問題。扁平足的人走路時無法吸收衝擊力,將引發膝蓋痛;拇趾外翻及橫弓塌陷的人不容易取得平衡,因此大多會走路不穩。基本上這些病症都會不斷惡化,就算現在沒什麼問題,日子一久,可能終將影響到步行。所以在步行還不成問題之前,請大家認真做腳掌運動,好好保養足部。(本文摘自/練腳掌是最好的復健!:三萬人親身實證,鍛鍊腳掌有助運動傷害回復、舒緩關節痛、擺脫足底筋膜炎/采實文化)

腳掌不平全身歪斜,三分鐘測腳掌健康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12日
☆ ☆ ☆
每天十分鐘練腳掌,強膝健腿、釋放痛症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7日
看懂骨鬆T值,2動作預防骨質疏鬆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6日
早期加護病房運動訓練,有效增存活率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2日
年齡到這時「拉筋」比重訓重要!專家兩招動作對抗老化
HEHO 健康~2020年01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坐按摩椅放鬆筋骨?這2個時段特別危險
★ 常春月刊

按摩紓壓大家都喜歡!人老了,老是覺得腰酸背痛,許多家庭都有電動按摩椅,方便老人家們舒緩筋骨痠痛,但按摩椅使用不當,小心會有健康上的隱憂,除了可能會讓酸痛更嚴重外,還可能讓骨鬆的人有骨折風險,甚至有中風危機。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按摩椅畢竟是機器,不像人手按摩可以多變化、針對不同部位或輕或重的按摩。有時坐按摩椅會感覺不適,是因為痛的刺激造成血壓升高、中風或心臟病風險,且老人末稍循環差,當感覺到痛時可能已經破皮,骨質疏鬆者更可能因為滾輪滾到腰椎或髖關節而骨折。
使用按摩椅正確的按摩位置應以肌肉為主,陳子敬說,如果沒擺好姿勢的話,可能按到骨凸,例如脊凸、薦椎、手肘、手腕、骨盆等處,因這些地方附近都有韌帶,很容易按壓就挫傷,尤其屁股附近還有坐骨神經、手部也有尺神經,建議按摩力道應該是按到有點酸痛,這樣才是剛好的力道,千萬別以為痛才有效、才有按到穴道。一般按摩椅的手法可以分成揉捏、滾輪或拍打,揉捏的手法較輕,拍打的手法較重,雖然拍打較有感覺,可以按到深層肌肉,但淺層肌肉可能因此受傷,所以應該由輕到重慢慢適應。
陳子敬建議,可以洗完澡或是做完體操伸展後,熱身後再按摩比較不會受傷,使用時間以15~20分鐘1個回合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飯後1小時和飯前半小時可別按摩。如果飯前很餓、血糖較低,一按摩血液會跑到四肢末稍,臟腑的血液因此變少,就可能因血糖過低而眩暈,甚至暈倒;飯後則是血液集中胃部進行消化,如果按摩會刺激末稍血液循環,可能造成循環不良而影響消化。此外,剛按摩結束時,肌肉、神經的反應會較慢,不要做激烈運動,以免受傷。
至於應躺著按或坐著按?陳子敬認為,並不一定,腰部有問題的人,躺著按壓力比較小,但臀部肌肉在躺的時候張力較低,較沒感覺;坐的時候臀部肌肉張力高、較繃緊,所以按摩到的肌肉不同,各有優點。從坐姿到躺姿,可以的話,盡量在15~30分鐘內完成,如果按摩到酸帶點痛就是有刺激到,但要避免按太久刺激太過,以免微發炎、微破壞。

坐按摩椅放鬆筋骨?這2個時段特別危險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22日


怎麼都睡不飽?瑜珈「大休息」躺10分鐘等於休息三小時
★ 王芊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唯有睡眠的時候才能休息,但明明睡了6-8小時,起床時卻覺得還是很疲累,沒有睡飽。日本瑜珈老師森初世指出,不妨試試瑜珈姿勢的「大休息」放鬆平躺10分鐘,就能達到平時休息的2-3小時。「怎麼樣都睡不飽」可能和睡眠品質有關,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下來睡得不好,會導致生長賀爾蒙無法修復細胞,甚至影響到人的壽命。日本知名瑜珈老師森初世常分享自身經驗,指出現代人太忙碌,要把握晚上的睡眠時間,想達到放鬆和休息,就能擺脫睡眠不足的困擾。
想要在短時間內完全放鬆,可以嘗試瑜珈姿勢的「大休息」,所謂的「攤屍式」,日本瑜珈老師森初世表示,只要維持平躺大約10分鐘,就能達到平日休息2-3小時的成效,短時間內迅速恢復體力的好方法,同時也蘊含的心靈層面練習是舒壓的好方法。進行的過程中,盡量要讓頭部、眼睛、手、腳,身體各部位都放鬆,想信自己「不斷向下沉」。此外,要躺在舒適的環境,並且將室內燈光調暗,讓身心靈更放鬆。
① 躺在瑜珈墊上,或是薄軟墊上。② 先讓身體呈現「大字型」的仰躺。③ 雙手稍微靠近身體,自然的放在舒服的位置,讓雙肩往後轉,感覺肩胛骨貼在的上,感覺脊椎、胸口都撐開,手掌攤開向上。④ 雙腳放輕鬆打開與骨盆同寬。⑤ 閉上雙眼,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吐氣吸氣的速度變慢,進行至少10分鐘。森出世強調進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進入「迷茫狀態」,快要睡著卻還有一點意識。或是真的太舒服而睡著,因為瑜珈中的大休息就是為了要修復身體,不僅消除一整天的勞累,也幫助晚上更容易進入睡眠睡態。無論是睡前助眠,或是下午想要恢復精神,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最好的休息狀態。

怎麼都睡不飽?瑜珈「大休息」躺10分鐘等於休息3小時
HEHO 健康~2020年01月1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年節追劇熱敷墊暖身,正確使用確保安全
★ 林怡亭/健康醫療網

珍妮佛是個追劇者,尤其對於喜愛的歐巴作品,總能看到欲罷不能,無論是通勤、午休時或就寢前,都不忘追趕進度。「這部劇情真是讓人感動!唉呦~脖子卡卡好痛呀!」原來長時間的低頭姿勢,增加頸部與上背部肌肉負擔,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肌肉僵硬疲勞。這時,使用恆溫乾爽的熱敷墊,再搭配緩和伸展運動來舒解痠痛,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使用不當反而可能造成燙傷或皮膚傷害,不可輕忽大意!動力式熱敷墊在我國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能提供體表恆溫乾熱治療,促進血液循環、軟組織放鬆伸展,舒緩疼痛。
由於熱敷墊產熱特性且為電力產品,使用時應注意「三要四不」,才能確保安全。首先要注意溫度,熱敷墊直接接觸到皮膚表面時,溫度應低於45℃;二要控制時間,進行熱敷的時間不能超過約15至20分鐘;三要小心位置,某些皮膚較薄部位,對熱的耐受度較低,使用時應更加留意,避免燙傷。另外,熱敷墊不能使用於嬰兒及對溫度感覺遲鈍者(例如孕婦、糖尿病患者等);勿在易燃環境或氧氣儲存設備旁使用;收納時不強力壓折及扭曲產品或其線路;不以別針或其他金屬物品固定熱敷墊,以避免觸電。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提醒,在使用動力式熱敷墊前,請遵循「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首先要先認識哪些產品是醫療器材,第二步驟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進一步確認醫療器材的標籤、仿單及包裝等標示內容,是否清楚標示出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等資訊。最後則是在使用醫療器材前要詳閱說明書,並遵守產品仿單所載警告及注意事項,才能確保挑選正確適用的醫療器材,且能妥善使用並發揮其應有之效能。

年節追劇熱敷墊暖身,正確使用確保安全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29日
過年吃飽就躺!減輕身體負擔4運動在家就能做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28日
一張靠背椅,在家也能練肌力OK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7日
居家減脂運動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1月27日


幾歲運動都不嫌晚!輕度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退化
★ 林以璿

「我年紀一大把了,還適合運動嗎?」無論是真的擔心、還是不運動的藉口,大家都會擔心是否自己開始運動的時機已經太慢了。不過研究指出,就算是70歲才開始做一些輕微的運動,都還是對心血管有改善效果的。運動的好處說不完,小至讓人精神好,大至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骨質疏鬆甚至失智症的風險。「不過,我現在運動還來得及嗎?」不少民眾會質疑,自己說不定太晚開始運動了。
對於平時不做任何運動的老年人而言,現在也許只能做一些輕度的活動了,哈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嗎?最近的一些研究可以解釋這些疑惑!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針對315,059位年齡介於50~71歲的人,分析他們每星期運動時間與死亡率的相關性。研究發現,那些從40~61歲之間才開始運動的人,即使在這之前的大半輩子他們都沒有運動,但是一開始運動後,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性死亡率都降低了 30 %~ 40 %,下降的幅度跟一輩子都在運動的人差不多,證明中年運動,為時不晚。
另一個來自《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心臟衰竭》期刊的研究,美國多個醫學中心的聯合研究團隊,針對137,303位年齡介於50~79歲的婦女,平均追蹤了14年,分析運動與罹患心臟衰竭的關係,結果發現即使是休閒式的身體活動(如走路、或輕度的運動),就可以降低30%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從剛剛的這些研究,就能夠歸納出,稍微動一動都比久坐來得好。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在《PLOS ON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就發現久坐與認知功能退化有直接的關聯性。這些久坐不動的人,心臟病、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都是最高的。
一項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追蹤了5,861位平均78.5歲的婦女,發現與久坐不動的婦女相較,每天只要多1個小時的輕度活動,就可以降低14%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也可以減少8%罹患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因此,建議一般人,千萬不要攤在椅子上就一直動也不動,每隔 30 分鐘就起來上個廁所、喝個水,對健康是加分的。也可以把做家事的時間,和玩手機、追劇、工作的時間穿插起來,比如工作半小時就起來去洗衣服,拖拖地什麼的,避免長時間坐著。

幾歲運動都不嫌晚!研究證實:輕度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退化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3日
爬樓梯好運動!借助手力訓練更全面
Hello 醫師~2020年01月13日
☆ ☆ ☆
運動健身10905輯
運動健身10904輯
運動健身10903輯
運動健身10902輯
運動健身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