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弱勢家庭2016年5月~青年世代的學債陷阱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青年世代的學債陷阱與出路
◎ 關注世代正義連線

教育部最新公佈申辦就學貸款人數高達94萬人,逼近百萬大關,其中更有3.3萬人 (占3.51% )因月收入不到3萬元申請緩繳,青年同時又面臨12.63%高失業率的就業環境。面對學貸問題惡化,只見教育部端出緩繳學貸政策,但窮學生持續借貸餵養膨脹的高教體系,難道是這一代青年的宿命?在高教商品化與資源逆分配下的青年學債族出路又在哪裡?

由跨黨派立委與民間團體組成的「關注世代正義連線」,今日(4/28)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連線指出依據教育部公佈的最新資料,在十二年國教高中職免學費政策下,仍然有17,590名高中職生背學貸。而私校大專生背學貸比例是公校大專生的四倍,22萬名弱勢生中唸私校的有17萬人(約七成七),且以唸私立技專校院比例最高。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根據台少盟「逆風教育助學計畫」,過去五年資助學員中大專生的學貸比例維持在六成、高中職學貸比例維持在一成五,同樣顯示高中職學生背學貸比例,實際上並未因12年國教高中職免學費政策而降低。此外資助學員背景中,有72%來自單/失親家庭,65%半工半讀,59%為中低/低收入戶,51%家庭成員有長期照顧的需求,38%有家庭負債,37%背負就學貸款,顯示為多重弱勢生。且平均有六成以上學員須背學貸,每周平均打工時數為23小時,為未背學貸打工者時數的兩倍,形同「打工換學貸」。這群從高中職開始背學貸、打工賺生活費的學貸族,上了大學仍會繼續背學貸。

葉大華說,教育部雖訂有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學雜費收費標準表(見附件一),但仍有私校代收代付費用收費標準不一,且有巧立名目、濫收現象,如服裝費、宿舍費、水電、交通費、課後輔導費等隱藏性學習成本,使弱勢生更易落入學貸陷阱。整體來看,台灣的高教體系對弱勢/近貧階層收取更高的教育費用,導致窮人整體承擔了不合理、不公平的高昂教育成本。日漸膨脹的高等教育體系變相靠青年學子借貸撐起,弱勢生透過教育脫貧或促成階級流動的機會非常有限,反將多數貧窮青年鎖進學債陷阱,加深整體青年世代的貧困危機。但教育部面對解決窮學生背學貸問題的態度與做法卻相當消極。

「關注世代正義連線」指出,教育部雖然預計以「延長學貸寬限期」至五年減低學貸族壓力,但延後還款期限的做法並無助於解決償還學貸本金的壓力,既無法治標也治不了本。舉例而言,如果從高中職到大學期間皆讀私立學校並申請學貸,累計貸款金額可達60~75萬元,若以月薪30,000元收入扣除生活必要開銷,每月還款5000~10000元,平均需10~15年才能還清本金與利息。此外還款期間學貸青年如遭遇裁員、失業、轉職、無薪假、意外事故支出等事件,就會直接影響還款能力與生活安全,間接影響其信用度,更難脫離學債陷阱。

因此「關注世代正義連線」委員及台少盟等民間團體對新政府及新任教育部長提出改革建議,包括:一、通盤檢討私立高中職學校學雜費收費標準,並訂定高中職私立學校學雜費審議機制,避免私校浮濫收費影響弱勢生受教權益。二、針對剛入職場申請緩繳學貸青年,教育部應主動了解其無力償還學貸的原因,並整合勞政、社政相關資源,協助其穩定就業、提升收入及還款能力;三、加速推動高等教育公共化政策,包括私校退場機制、各校進修推廣部公共性之檢討,以及社區大學、非營利組織如何成為推動高教公共化的一環,以提升高教教育品質與減輕不合理學貸。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說,自己的先生在私立大學任教,觀察到全校有1/3學生背學貸,比例相當驚人。她並指出,12年國教政策的本意應是讓學生公平受教,但仍有1萬7千多位學生背學貸,私校大專學生學貸人數為公校4倍,顯示起跑點不平等,致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她說,將會針對私立校巧立名目浮濫收費的問題深入調查。

時代力量立委 Kawlo・Iyun・Pacidal (高潞‧以用)說,自己到現在也還在繳學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致使弱勢學生大多就讀私校,社會流動水平化,特別是許多原住民學生家境困難,每學期扣掉政府學費補助,仍需在外打工賺取生活費與學費,或根本唸不起,目前原住民的休退學率超過10%是一般學生的4倍。她說政府不要只補助固定學費數額,應該檢討收費內容及項目,以保障弱勢學生受教權。

親民黨立委陳怡潔說,教育應是翻轉階級命運的方法,不該反而淪為劫貧濟富,導致貧富階級代代相傳,因此翻轉教育現況也是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青年面對經濟不景氣、低薪又長工時的勞動條件,已經有3萬多人付不出學貸,但教育部延長還款年限的政策沒有觸及問題根源。他說,應通盤檢討學雜費審議機制、責成教育部推動高教公共化,並與各部會相互配合改善青年勞動環境。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謝國清說,高教公共化要先改革被各校視為吸金來源的進修推廣部,將資源與空間用在青年學子身上。此外,許多社區大學辦學績效良好,可讓高中職學生來進修。而各校辦學品質應納入學費的考核標準,並對私立學校學費設計管制配套措施。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耀南說,若22歲大學畢業累積60~70萬的貸款,很難靠22K薪水支付,恐怕要到中年才還得完。政府當年忽略廣設公立大學的訴求,到現在私立大學佔大多數,造成大多數人只能讀私大,繳了昂貴的學費、背負學債,學習品質卻無保障。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詹政道主任則提出三點訴求:
一、教育公共化,教育部要真正落實私校退場機制,以免立法形同具文。
二、改變青年窮忙現況,因為現在許多背學貸唸書打工的年輕人是為了負擔家計,不該因為低薪環境讓青年學子承受還不起學貸的壓力,應該整合資源解決青年窮忙的整體環境。
三、私校董事會應有更多勞工或教師董事代表參與監督學費的制定過程與使用方式,將過程公開透明才能達到教育公共化。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 2016年4月28日
窮人借錢撐高教?青年世代的學債陷阱與出路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學貸族逼近百萬人~其中3萬人沒錢還

台灣經濟不景氣,揹學貸的年輕人,總數逼近百萬大關。今日出刊的《中國時報》報導,根據教育部統計,高達22.5%大專生申請學貸,私立學校學生是公立的4倍。目前有學貸的年輕人(含在學及畢業)已達94萬人,其中3.3萬人因月收入不到3萬元申請緩繳。

為降低學貸壓力,教育部從今年8月起,將學貸寬限期從1年延長為5年;是否設「排富條款」,還要再討論。張同學說,他每學期學雜費5.3萬元都靠學貸繳交,前後借了42萬元,他現在一周打工4、5天,要靠自己能力讀完大學。

高小姐去年6月畢業,學貸共28萬元。她目前在一所幼兒園當教保員,月薪3.2萬元。高小姐無奈地說,本來期望月存1.5萬元,2年內還清學貸,但「實在太難了」。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4月25日(王嘉慶/綜合報導)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二低四高的殘酷~讓七年級不婚不生

現今台灣社會生育率低,就連結婚比例也是低到嚇人,原因竟然出在「2低4高」。
根據《好房網》報導,截至2014年底為止,內政部統計30至34歲人口有將近5成未婚,25至29歲的未婚比例更高達8成。統整出結果後發現,就是這以下「2低4高」的因素讓七年級生、甚至八年級生遲遲不敢成家生子。

【1.薪水低】
七年級生飽受低薪之苦,甚至低於平均薪資,就算是雙薪也要承受相當大的生活開支壓力。
【2.生育福利低】
目前勞基法規定的8周產假,不僅低於國際標準的14週,新手爸媽想請育嬰假也常受到刁難,甚至請完後無法回到原職位,更嚴重的就是直接遭資遣。
【3.工時高】
台灣平均工時是全球第三高,根本讓人無法過正常的家庭生活。

【4.托嬰、教育費高】
根據主計處統計,每月平均的托嬰費用約為1萬6千元,全日(24小時)的平均托嬰費用更高達2萬1千元;教育費部分,一般私立幼兒園每月學雜費至少1萬元起跳,若加上才藝班費用就接近2萬。
【5.房價高】
台灣人的觀念「有土斯有財」,讓許多人結婚後就想買個安身立命的住所,但加薪速度根本比不上房價。
【6.隱形成本高】
除了基本的食衣住行開銷外,生養小孩還有很多隱形成本,像是女性孕期的營養品、產後身材走樣的塑身衣,新生兒的周邊商品花費也是一筆不少的開銷。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4月06日(葉國吏/綜合報導)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繁星生的不凡
◎ 胡伯維(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助理)

繁星計畫讓部份學測成績雖然較為落後,但在學校排名上具有優勢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那些在成績要求上較高的大學。近日繁星計畫的結果揭曉,「低分高就」的案例,不禁引起社會的紛紛輿論。

鄉民們杞人憂天地替他們擔心將來進入頂尖學府之後的「存活率」,或者訕笑這些繁星生進去學校後,就是幫別人墊底。按照他們的描述,仿佛這些繁星就如同流星般,當劃過黑夜星空的剎那,令人注目。隨後,便消逝地無影無蹤。相較之下,樂天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目的就是給予弱勢學生更多的入學機會,這樣案例是對台灣的教育具有「正面意義」。

然而,不論是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或者學校自行的調查,初步的結果都指出:繁星生的後續學業表現,是優於其他入學管道的學生。

去年聯招會的資料統計過去100-103學年度總共65個不同類別的大學院校顯示:透過繁星入學的學生,其在休學、退學或二一的比例上,皆是低於個人申請和考試入學,並且,無論在哪種類型的學校,都呈現一致的結果。此外,再由學業成績來看,排名前百分之五或是排名百分比的結果,同樣地顯示繁星計畫入學的學生,平均而言仍是表現優異的。

如果擔心聯招會是替教育部做政策背書,那們再由學校自行的調查結果來看,中山大學社會系學生於2015年執行的「中山大學基本調查」,其結果亦是指出:繁星學生在其填答的班級名次上,還是顯著優於指考入學的同學。

因此,透過目前相當粗淺的統計結果,我們無須如教育部長如此樂天,也不必過度擔憂繁星計畫學生在入學後的學業情況。除了更進一步細緻地探索繁星生的學學習成就之外,反倒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高達約五成的學生,是透過看似單純的指考管道進入大學院校,然而,他們成為一群不論是休退學、二一的比例或學業排名上,幾乎都呈現出比起繁星計畫和個人申管道的學生,還要落後的平均學業表現。如此升學制度的設計,會是造成學業表現較差的因素嗎?這才是需要「煩心」的教育政策!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3月11日 胡伯維
繁星生的不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