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穴道經絡10901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按摩6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 編輯部/綜合整理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對身體也產生了負擔而不自知。中醫師表示,壓力造成的自律神經異常問題,可配合穴道按摩養生來改善症狀。以下介紹6個穴道幫助調理自律神經。① 百會穴:頭頂正中最高點。② 內關穴:手腕橫紋中央往上約3指寬。③ 神門穴:手掌與手腕交界處橫紋,靠小指那側的凹陷處。④ 陰陵泉穴:將大腿彎曲90度,膝蓋內側凹陷處。⑤ 足三里穴: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⑥ 三陰交穴:足內踝尖上4指寬,脛骨內側後方凹陷處。
日常生活這樣做更改善:穴道按摩可以幫助你的平衡你的自律神經,但做到以下幾項才能更有效遠離自律神經失調!① 規律作息,改善失眠。② 有氧運動,接觸陽光。③ 均衡飲食,七彩蔬果。④ 放鬆技巧,內觀冥想。⑤ 增加 omega-3 的攝取。⑥ 釋放內外壓力。⑦ 發掘潛在身心問題。

按摩6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HEHO 健康~2018年10月09日


保養呼吸道!六個穴道清肺又排毒
★ 艾蜜莉

人的健康離不開受環境氣候的影響,每當天氣變化就容易出現感冒的症狀。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喉嚨乾癢、咳嗽等呼吸道問題,都和自身體質與氣候有關。如果想要保養呼吸道、養肺排毒,平日可以多按摩與肺系統相關的穴道,讓氣血循環順暢後,就可以調節身體器官功能及健康。六個可幫助清肺排毒穴道:
① 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按法:可用兩手的中指交疊按壓。
② 大椎穴:低頭時,頸部中線第一個凸起處下方的凹陷處。按法:可用中指按壓。
③ 迎香穴: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按法:可用雙手拇指外側沿著法令紋做按摩。
④ 曲池穴:手肘彎曲外側的橫紋尾端。按法:可以用食指揉按兩手的曲池穴。
⑤ 合谷穴:虎口併攏,位於肌肉凸起最高處。按法:可手掌伸展將大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按向虎口處,會有明顯痠脹感。
⑥ 足三里穴:於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按摩至有痠脹、發熱的感覺即可。

保養呼吸道!6個穴道清肺又排毒
HEHO 健康~2019年11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2
☆ ☆ ☆
想要降血壓、助眠、緩解焦慮,就快按腳上6個黃金穴道
★ 巫俊郡

人體內有將近500個穴位,其中10個穴位被視為黃金穴位,亦即最重要的穴位,可以用來預防、治療疾病及各種失衡狀態。在這10個穴位當中,就有6個位在腳部,今天就個別介紹這6個黃金穴道分別有哪些功效吧!
①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膝下四橫指,脛骨外緣處。功效:因為它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所以可治腸胃問題(便秘、脹氣、噁心、腹痛、消化不良等),也可治療關節炎與老化造成的問題。
② 委中穴:膝蓋正後方,膝窩內兩條肌肉的正中央位置。功效:可舒筋活絡、解痙止痛、改善腰背疼痛,亦有助於緩解膝關節不適和皮膚炎(發癢、炎症)等功效。
③ 太衝穴:大拇指和第二趾中間,第1和2蹠骨之間凹陷處。功效:有助眠效果,睡前按摩,可緩解一整天的緊繃感,也可緩解高血壓和血糖問題。
④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外側摸到脛骨與腓骨凸起,兩骨中間往下移動的凹陷處。功效:可舒經活絡、去熱除濕、改善氣逆流到頭部所引發的失眠、焦慮等症狀。
⑤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腳踝骨最高點往上3寸處(自己的手橫著放,約4根手指橫著的寬度)。功效:治療焦慮、失眠、頭痛和經痛,也是緩解沉重感與倦怠感的重要穴道。😂 但要注意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⑥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即是。功效:治療頭痛、高血壓、腹瀉和失眠等症狀,也可平復高度焦慮的人的心情狀態。

想要降血壓、助眠、緩解焦慮,就快按腳上6個黃金穴道
HEHO 健康~2019年03月08日


上班族必備!眼睛疲勞、肩頸僵硬,按手部穴道就搞定
★ 艾蜜莉

上了一整天的班,讓你眼睛酸澀、疲勞,肩頸也很僵硬嗎?以下介紹幾個手部穴道,讓你隨時按一按就能改善。
★ 消除眼睛疲勞:在工作中難免會有眼睛疲勞的時候,尤其是需要一直盯著螢幕的上班族們。建議可以按壓中衝穴以及合谷穴,這兩個穴道對舒緩眼睛疲勞及充血很有效。可先用稍強的力道按壓中衝穴,再按壓合谷穴。
👍🏼 中衝穴:位於中指指尖的中央處。
👍🏼 合谷穴:虎口併攏,在肌肉凸起的最高處。
★ 消除肩頸僵硬:
👍🏼 合谷穴:虎口併攏,在肌肉凸起的最高處。
👍🏼 陽谿穴:於手背,大拇指翹起,出現的三角凹陷處
👍🏼 商陽穴:食指指尖靠大拇指側,距離指甲下角0.1寸處
👍🏼 少澤穴: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上班族必備!眼睛疲勞、肩頸僵硬,按手部穴道就搞定
HEHO 健康~2019年11月1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3
☆ ☆ ☆
腳底洩天機?按對地方防病、抗老、消疲勞
★ 編輯部整理/常春月刊

雖然說台灣的腳底按摩風潮,是由瑞士吳神父從國外引進、推廣,才猛然爆紅超過30年,迄今人氣不墜。其實,腳底按摩並不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而是古老民族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宋人羅泌在《路史》中記載:「陰康氏時,腠理滯著多重隨,得所以利其關節者,乃至為之舞,叫人引舞以利導之,是謂大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腳底按摩是利用反射區的概念,等於將人體縮小倒臥在足底,按壓到腳底哪一部位疼痛,就對應到身體的該部位有問題。
不過,中醫沒有反射區,中醫足底穴位只有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1/3的地方,是腎經的穴位。因此,腳底按摩和穴位按摩無關,也和中醫的經絡穴位沒有關聯性,更何況湧泉穴位於腳底深部,無法單純靠手部按壓來刺激穴位,必須透過針灸才能達到穴位刺激的效果。和吳神父一起研究超過37年的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運保系兼任教授鄭英吉表示,腳底按摩是運用反射區區塊,不是穴位定點的概念。
他們發現,腳趾是頸部以上的器官如腦、五官等,大拇趾是頭部;以腳掌底部的蹠骨(中足骨)基節畫一連線,上方是人體的上半身,下方是人體的下半身。依據他的經驗,患有巴金森氏症者,按壓腳大拇趾中心的硬塊反應物,並將其推散後,對睡眠、行動力很有幫助。心臟部位就在左腳第三、四蹠骨基節上方;蹠骨的一半是橫膈膜,上半部是胸腔,下半部是上腹腔。胰臟在蹠骨底部、靠近內側的部位有腫塊,按壓會痛,可能有糖尿病。
就中醫的觀點,張家蓓認為,腳底按摩不能說是對疾病有治療的效果,除非病症很輕微,但差距仍大。可當成輔助性治療手法,對於身體保養效果應比治病明顯。鄭英吉指出,有腸胃不適、腦神經疾病者,在西醫療法之外,搭配腳底按摩最好,特別是發育中的小孩,經由腳底按摩,長得高壯、情緒穩定;另外,他的病人中有不少癌症等重症病患,經由腳底按摩,精神好,體力好,可減輕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可樂觀對抗病魔。
身體健康的人,進行腳底按摩,可以保持年輕,有保養的作用。有些人長期自行腳底按摩,可達到臉色紅潤,臉上、脖子較少皺紋。但在進行腳底按摩前,記得要清潔雙腳,也可適度泡腳或是以熱毛巾熱敷,暖腳、鬆弛筋骨之後,再進行按摩,效果加乘。在按摩後,可以喝杯水,補充按摩時因新陳代謝加速導致體內流失的津液。鄭英吉補充,腳底按摩時間1次約25~30分鐘,從腳大拇趾到腳掌內側、腳背、腳掌外側、腳底,為了方便按摩,可使用身體乳液、按摩油等,配合按摩棒使用、按摩球可以免用油膏。
至於公園內的腳底按摩健康步道,則不建議。鄭英吉說,當初的設計是細沙加上鵝卵石,可惜後來施工變成現在的水泥石頭,一旦赤腳踩踏很容易傷及骨膜,因此建議找個適合自己足弓形狀的圓滑石頭,才可以達到安全按摩腳底的效果。另外,張家蓓提醒,足底肌膜炎、糖尿病患、患有凝血障礙疾病者、足部有傷口或感染者如香港腳、嚴重貧血,最好不要進行腳底按摩;而本身血液循環差、手腳容易冰冷者,平日進行腳底按摩,則可促進血液循環。

腳底洩天機?按對地方防病、抗老、消疲勞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2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4
☆ ☆ ☆
急救保命三大穴道,三分鐘學會救人一命
★ 謝旭東 醫師

如果身邊的人無預警的昏倒了,我們都知道要趕緊打119求救,並且在119的電話專員指示下,可以先從事部分的急救措施,幫助病人轉醒或是恢復部分身體機能。除了我們熟知的CPR之外,其實還可以用中醫的穴道按壓來刺激病人甦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謝旭東表示,中醫急救共有三穴位,之所以有效果,是因為它們位於人體比較敏感的位置,刺激這些穴位,能給大腦「重新開機」的作用,讓昏迷的人有甦醒的可能。謝旭東表示,這三個穴位分別為之間的井穴、肩膀上的肩井穴以及鼻頭上的素髎穴。
★ 井穴:井穴位於指頭第一支關節指甲的左右根部。😂 方法:謝旭東表示,十隻手指頭都有井穴,按壓的時候可以用另一隻手的食指跟拇指指甲,用力掐手指甲的根部。一指大概20秒,十指開過只需要三分多鐘,就能有效刺激。😂 療效:井穴有清熱、醒腦、安神的作用,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井穴按摩來保養身體,精神不濟時,開過十指井穴也能活絡臟腑、重拾元氣。
★ 肩井穴:井穴位於肩膀上,在乳頭正上方與肩膀交會的地方。😂 方法:與按摩肩膀的手法一樣,次數不限,每次3~5分鐘。😂 療效:中醫認為肩井是膽經穴位,三焦經、胃經和大腸經都由此經過,所以刺激肩井穴相當於同時刺激身體多條經脈,有通經絡、促進氣血的效果。
★ 素髎穴:素髎穴位於鼻頭的部分,準確的位置就在兩個鼻孔中間。😂 方法:可以使用大拇指的指甲往上刺即可。😂 療效:素髎穴具有升壓作用,可以用於低血壓的治療和休克的急救。謝旭東表示,除了一般的 CPR,這幾個穴位也可以提供急救者參考。另外,宿醉、喝醉酒的人,同樣可以運用這幾個穴位來恢復清醒。

急救保命3大穴道,3分鐘學會救人一命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05日
吃太飽胃脹、消化不良?按4個穴道助消化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2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
★ 新聞部/綜合報導

有很多人知道養腎的重要性,尤其是冬季,我們更適合適當的補充一些黑色食物 來補充腎氣、抵抗寒冷,提升免疫力!中醫認為腎藏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更是生長發育及生殖之源,此外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隨海,由此可知中醫的腎和大腦功能也有相關密切的關係。扶原中醫總院長郭大維醫師表示,簡單地跟大家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三大穴位,這三大穴位記起來,冬季養陽穩妥當!
① 太溪穴:滋陰補腎氣、壯腎陽。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為補腎的重要穴位。所謂輸穴就是指經氣匯聚之地;而原穴則是原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說,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
② 照海穴:滋腎清熱、補益腎水、通調三焦。照海穴為八脈交會之要穴之一,尤其針對腎陰虛所引起的症狀,如健忘、失眠、頭髮乾燥、畏寒怕冷等,也可以按摩照海穴來緩解。取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尖的下方凹陷處。
③ 大鐘穴:益腎平喘,調理二便。大鐘穴為腎經上的絡穴,什麼是絡穴呢?顧名思義就是「聯絡」的意思,大鐘穴可以同時調節我們的腎經,以及與腎經相表理的膀胱經,主治咽喉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泌尿道疾病等。是的,看到主治咽喉痛不要懷疑,腎經通咽喉,所以也常用於治療咽喉部位的疾病。取穴:在足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除了按壓以上三大穴位之外,每天睡前泡泡腳,也有助刺激穴位,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的作用喔!冬季養生就從養腎開始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30日


聚餐大吃變成腹愁者!三穴道顧好腸胃
★ 圓扶原中醫診所

總是胃嘟嘟、消化不良、肚子時不時就絞痛,你也是「腹愁者」的一員嗎?年末聖誕節和跨年等節日一波接著一波,作息不正常加上大吃大喝,小心腸胃又要鬧脾氣了。圓扶原中醫診所陳孟瑜醫師表示,腸胃不適看似是小問題,但長期忽視,也可能造成身體出狀況。陳孟瑜醫師說明,從中醫來看,消化系統是屬於脾胃的範疇,而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調補脾胃是中醫預防疾病的一大重點。臨床上常見造成腸胃不適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型:
① 胃陰不足:症狀為大便乾結、口乾舌燥、肚子餓卻吃不太下、胃部灼熱、小便量少且顏色黃。宜選用養胃生津的沙蔘、玉竹、麥門冬,再加上瀉熱通便的大黃、芒硝等來改善情況。② 脾胃陽虛:這類人容易排便,食慾不振、口渴卻喝不下水,倦怠乏力、飯後容易腹部悶脹。會使用白朮、茯苓、人參、乾薑來溫中、健脾。③ 肝氣犯胃:此類型大都是因為工作壓力所造成,症狀有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胃部脹痛牽引到兩側肋骨、口苦、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可用柴胡、半夏、枳實、白芍等來疏肝理氣,減輕不適。
「腸胃好,人不老」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就是對顧好腸胃的最好說明。想要安耐好腸胃大大,平常也可以多按以下三大穴道:①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脛骨下四橫指,旁開一橫指處。可以調理脾胃、補中益氣。② 關元穴:位於肚臍往下三寸,約四指併攏的寬度。能夠促進腸道蠕動。③ 中脘穴:位於胸骨末端處(劍突)和肚臍之間劃垂直線的中間點,主治消化系統疾病。以上穴位每次按壓2到3分鐘,按壓後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促進腸胃代謝,幫助改善腸胃不適的問題喔!

聚餐大吃變成腹愁者!三穴道顧好腸胃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3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日拍打八虛,祛除五臟垃圾
★ 健康/中時電子報

中醫有一個養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虛。為何要拍打八虛呢?因為八虛是八個虛弱的地方,是五臟邪氣所藏匿的地方。八虛,在《內經》中僅出現在《靈樞.邪客》篇,是專門用於人體部位的術語,是指人體兩側肘、腋、髀、膕八個部位。「虛」在這的含義為虛陷、薄弱之處。《內經》認為,這八處部位有五臟真氣所過、相應血絡所布等,故與五臟密切;又為關節屈曲處體表虛陷之地,氣血相對薄弱,易受外邪侵擾。透過其病候反應,如不能屈伸、疼痛等,則可診察五臟病變情況,這就是所謂「八虛以候五臟」。
「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是對氣、血、筋、脈、髓的總結。這些氣血筋脈就像潮汐一樣向身體的四肢、八谿灌注。四肢是雙手雙腳,八谿(溪)是人體的八個筋骨、肌肉間接觸的縫隙或凹陷處,分別是肩、肘、髖、膝八個部位,總稱八溪。八溪也叫八虛,因這八個關節是凹陷的,像八個窩,就是腋窩、肘窩、膕窩(膝後之曲處)、腹股溝(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處)。
★ 拍打腋窩,在腋窩頂點有個穴位叫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起始穴位。用四個手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撥一下,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若撥一下能感覺到無名指和小指發麻,那就彈撥對了。極泉穴是解鬱大穴,經常拍打可化解心氣郁結,還可預防和緩解心臟疾病。
★ 拍打肘窩,肘窩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部位,肘窩還藏著兩個穴位,一個是肺經的尺澤穴,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穴。拍打肘窩可排除心肺火氣、邪氣和毒素。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後可見到肘窩局部發紅,甚至能拍出痧來。
★ 拍打腹股溝,加速氣血運行、健脾和胃,還能刺激兩個治療婦科病的穴位:氣沖穴和沖門穴,氣沖是胃經穴位,沖門是脾經穴位,這兩個穴位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的作用,還能預防和治療男科疾病和血脈不暢、血瘀痰溼、下肢冰涼等病癥。
★ 拍打膝窩,膝窩處有一個有名的穴位叫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腰背委中求」是說一切肩背痛、腰腿痛都可以針刺這個穴位進行治療。拍打膝窩也可以起到治療和減緩肩背、腰腿疼痛的症狀。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的通道,委中穴好比是這條通道上的排汙口,若這個排汙口被堵住,毒素、廢氣就排不出去,所以要經常拍打,保持暢通。
拍打時要注意,不是用實掌拍,而是用四個手指並攏,拍的時候要有彈性,力量適度,由輕到重。每個部位拍打5至10分鐘,微微發熱即可。有時會拍出痧點瘀斑,說明此處有毒素、邪氣、病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太過,不可每一次都要出瘀。拍打的次序是從上到下,一般是早晨比較好,早晨做一次或早晚各一次都可以。

每日拍打八虛,祛除五臟垃圾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1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瑜伽七大好處,增肌減脂開心甩掉憂鬱
★ Jamie Chang

不少人都知道瑜伽有益健康,因此對瑜伽產生好奇並想接觸。瑜伽已有五千年歷史,是結合呼吸練習、冥想和多種姿勢,達到放鬆和減輕壓力的運動。究竟這古老的運動是如何幫助健康呢?今天就用科學實驗佐證,介紹瑜伽帶來的實際效果。
① 瑜伽改善憂鬱與情緒:多項研究表明瑜伽可減少皮質醇(Cortisol)的分泌。某項實驗中,受試者經過3個月的瑜伽課程,皮質醇水平明顯降低,壓力、焦慮、疲勞和憂鬱程度皆較低。皮質醇是一種影響血清素(Serotonin,又稱快樂荷爾蒙)的壓力激素,透過瑜伽和冥想練習專注力,可產生血清素,它會使人感覺愉悅。
研究發現,在長期做瑜伽的人身上,大腦裡代表滿足感的數值表現較高。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一項研究表明,瑜伽可以使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也稱抑鬱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其他精神疾病,以及有睡眠問題的人受益。一些研究發現,瑜伽可以通過影響體內壓力激素的產生,來減輕憂鬱症狀。
② 瑜伽增肌減脂:瑜伽中有些姿勢可增強肌肉力量,研究對79名成年人進行24週瑜伽練習,結果肌力與耐力明顯增加,女性的體脂率也下降了。根據醫學年鑑研究,患有慢性腰痛者在做瑜伽幾個月後,背部更有力氣。即使沒有慢性疼痛,瑜伽伸展也可以提高靈活度與體力。
③ 瑜伽減少發炎反應:2015年的一項研究,將218名參與者分為2組:經常練瑜伽者和沒有常練瑜伽者,兩組都進行了適度和劇烈的運動,來誘導體內壓力產生。研究發現練瑜伽者的發炎水平,低於沒有練瑜伽的人。另外,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中,患有慢性腰痛的人在練習瑜伽幾個月後,雖然疼痛程度相似,但背部功能更好。一些研究表明,瑜伽可以減少體內的炎症標誌物,並有助於預防促炎症。
④ 瑜伽減少心臟病風險:曾有一群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們做了8週的瑜伽之後,不但增加了運動能力並改善了心臟健康。另一項研究中,40歲以上並接觸瑜伽5年的人,他們的血壓低於未做瑜伽者。此外,另有研究說明瑜伽有助於減少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單獨或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結合,瑜伽可以幫助減少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⑤ 瑜伽改善氣喘:某項研究中,57名患有輕度至中度氣喘的成年人,在上了8堂瑜伽課之後,大幅改善了氣喘症狀。因為瑜伽中的呼吸練習,已被證實有助於緩解氣喘的症狀。大多數的瑜伽都包含呼吸練習,一些研究發現練習瑜伽可以幫助改善呼吸。例如瑜伽呼吸 (Pranayama),是專注於通過呼吸練習和控制呼吸的技術。改善呼吸有助於增強耐力,優化表現並保持肺部和心臟健康。
⑥ 瑜伽幫助睡眠:某項研究指出,某些淋巴瘤患者因瑜伽練習而開始改善睡眠品質,減少對睡眠藥物的需求。且瑜伽已被證明可以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這種激素能幫助調節睡眠和清醒的狀態,因此提高睡眠品質。失眠時,練習放鬆的體式或姿勢,例如向前折疊或仰臥在牆上,將有助於血液循環,平息您的身體,最重要的是您的頭腦。
⑦ 瑜伽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項發表在探討創傷壓力刊物的研究中,介紹瑜伽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的有效治療方法。這項研究將38名患有PTSD的女性受試者,分為參與瑜伽課與非參與兩組。結果參加瑜伽課組的PTSD症狀比未參加組症狀較少,甚至過半已康復許多。每週幾次練習瑜伽的時間,可能足以在健康方面產生明顯的差異。綜觀以上科學結果,瑜伽可以幫助您改善情緒與生理不適,不妨試著開始練習瑜伽,感受一下身體的差異吧!

瑜伽7大好處,增肌減脂開心甩掉憂鬱
Hello 醫師~2018年12月0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按摩手指、腳指暢通12經絡,隨時都能養生排毒
★ HEHO 健康

人體的每條經絡都有對應的部位,可以治療、調理某些疾病。想要養生排毒又覺得有點難做到嗎?其實有個最簡單的保養方式,就是按摩手指與腳指。因為人體的手指與腳趾末梢,其實就是12經絡的終點,平常只要按壓手指與腳趾就能通經絡,讓淤積在末梢的氣血循環更順暢,改善與經絡相聯繫的身體部位的不適症狀。以下僅供參考,想要維持身體健康,按摩穴道是個輔助。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才是最好的辦法喔!如果身體有不適,且持續一段時間,建議就醫找出病因。
01. 小腸經:主要治療、調理五官、頸部、上肢外側疾病
02. 心經:主要治療、調理心臟病及神經、精神病
03. 三焦經:主要治療、調理耳、頭、眼、咽喉部疾病
04. 心包經(手大陵穴):主要治療、調理心血管疾病
05. 大腸經:主要治療、調理頭面五官疾病
06. 肺經(手太淵穴):主要治療、調理呼吸系統相關疾病,如咳嗽、氣喘等。
07. 脾經(腳太白穴):主要治療、調理消化系統疾病
08. 肝經(腳太沖穴):主要治療、調理前陰、小腹、肝膽及頭面疾病
09. 胃經(腳衝陽穴):主要治療、調理腸胃道及頭面五官疾病
10. 膽經:主要治療、調理頭、身側面疾病
11. 膀胱經:主要治療、調理眼、頭、頸、背、腰、下肢疾病
12. 腎經(腳太溪穴):主要治療、調理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按摩手指、腳指暢通12經絡,隨時都能養生排毒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17日
☆ ☆ ☆
穴道經絡10903輯
穴道經絡10902輯
穴道經絡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飲食營養10901輯~限食

新增說明文字
☆ ☆ ☆
執行限醣飲食,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
★ 張桂榕/綜合報導

在《京都名醫的吃到飽減重法》一書中提到,「限醣飲食」醫院臨床實證,成功率達8成以上,還有改善代謝症候群症狀、讓血流暢通、膚質髮質變好、增強自癒力、抗老、減輕過敏性疾病症狀、避免減肥憂鬱症發生等意想不到的效果。限醣飲食並非不吃主食只吃配菜,限醣飲食的重點,在於每餐攝取的醣類總量要少於20公克,不過它只是一個標準,不需要每餐斤斤計較,只要避開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就可以了。不用餓肚子、方法非常簡單又不用辛苦計算卡路里,因此能夠輕鬆地持續下去。限醣飲食的10大守則:
① 魚貝、肉、豆腐、納豆、起司等,主成分為蛋白質及脂質的食品要確實攝取。② 盡量避免攝取醣類,尤其是白色的麵包、白米、麵食以及零食、白砂糖等精製的醣類。③ 主食最好是未精製的穀物,像是糙米、全麥麵粉等。④ 少喝牛奶、果汁等飲料,最好喝無添加物的豆漿、水、日本煎茶、麥茶、烘焙茶等。⑤ 醣類含量少的蔬菜、海藻、菇類等可適量攝取,水果少量就好。⑥ 要積極攝取橄欖油以及魚油(EPA、DHA),並減少攝取亞麻油酸。⑦ 可以吃美乃滋及奶油,但要是無糖的美乃滋。⑧ 可以喝蒸餾酒(日本燒酒、威士忌、白蘭地等)。但是釀造酒(啤酒、日本清酒等)少喝。⑨ 零食以及下酒菜要以起司、堅果類為主,適量就好,不可以吃糕餅以及水果乾。⑩ 盡量選擇不含化學合成添加物的食品。
限醣並不是一口澱粉都不吃!「醣」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食物的統稱,包含砂糖,一般不含食物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醣類,就連東方人常吃的主食飯、麵也是「醣類」!減醣的基本概念,是從減少「精緻糖」及「精緻澱粉」量開始。「精緻糖」指的是人為煉製的加工糖,像砂糖、冰糖、紅糖、黑糖、高果糖玉米糖漿等,這類精緻糖沒有營養、空有熱量,攝取後很容易導致血糖飆升,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
胰島素分泌濃度越高,脂肪的代謝力就越差。糖吃多除了容易造成發胖,還易引起蛀牙、成癮、增加老化、造成身體發炎。「精緻澱粉」指的是加工去除麩皮、種皮的澱粉製成的食物,例如:白米飯、白吐司、米粉、麻糬、麵條、湯圓、糕點、餅乾等,特別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導致血糖迅速上升。蜂蜜、糙米、豆類、玉米、南瓜、馬鈴薯等原型澱粉,則可少量食用,但仍需留意分量。

執行限醣飲食,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24日


肝臟排毒大掃除,六種食物有幫助
★ 艾蜜莉

俗話說「養肝就是養命」,因為肝臟是代謝的關鍵,負責人體內大部分的解毒和排毒,每一樣吃下的東西、每一杯喝下的水,包含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處理。但每天經由飲食、呼吸、皮膚接觸等管道進入身體的毒物多不勝數,加上現代人普遍壓力大,更是對肝臟造成負擔。以下介紹六種食物幫助肝臟排毒,減輕肝臟的負擔。
① 蒜頭:
大蒜中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能活化肝臟中的肝酶,加速肝臟排毒的作用,大蒜素和硒則被證實能夠幫助保護肝臟免於有毒物質的損害。
② 紅菜頭:
紅菜頭所含的紅菜花青素能助於淨化血液,減少肝臟的解毒負擔。紅菜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其錳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錳可與鐵結合,成為肝臟和紅血球所需的養分。且據研究發現,紅菜頭的結晶物質,具有抑制血中脂肪、協助肝臟細胞再生與解毒的功能。
③ 核桃: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修復肝細胞、排凈肝毒。且核桃中有高濃度的L-精胺酸 、穀胱甘肽、omega3脂肪酸,能夠幫肝臟解除氨毒。另外,核桃也能提升血液的氧氣含量,核桃外殼的萃取物則常被用於清潔肝臟的處方中。
④ 薑黃:
薑黃被證實能夠避免毒物傷害肝臟,甚至能夠使受損的肝細胞重新作用。薑黃也能加速膽汁製造、縮小腫脹的膽管,並增進膽囊整體作用,幫助淨化身體。
⑤ 葡萄柚:
豐富的天然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都能夠幫助清理肝臟。葡萄柚中也含有許多化合物,能夠加速解毒酵素的作用。另外,葡萄柚中一種名為「柚皮素」的類黃酮,能夠使肝臟加速脂肪燃燒,而不會囤積脂肪。
⑥ 紅棗:
紅棗能補氣養血,是很好的保肝補氣的食材。而紅棗泡水養肝排毒,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從而有助保肝排毒。

肝臟排毒大掃除,六種食物有幫助
HEHO 健康/艾蜜莉~2018年11月16日
男女想要肝腎好,必吃4種黑色食物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研究:禁食居然可以產生抗血管衰老的分子
★ 黃聖筑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發病率越高。而在老化的過程中,分布於不同器官的血管最敏感,最容易受到衰老的影響。因此,血管老化議題是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在《Molecular Cell》的近期論文中,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團隊在討論禁食或限制卡路里和抗衰老之間的關聯性,過去時有耳聞禁食或限制卡路里能幫助抗衰老,但實際的作用機制卻不甚清楚。而研究團隊發現,在禁食或限制卡路里時產生的分子βOHB,具有抗血管老化的功能,將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惡化及發生。
βOHB的全名為β-羥基丁酸酯(β-hydroxybutyrate)是一種水溶性分子,會在少吃、禁食等飢餓狀態下和長時間強烈運動的時候由肝臟產生。研究團隊的主要作者 Ming-Hui Zou 表示,βOHB這種化合物可以延緩血管老化,提供了卡路里限制與禁食和抗衰老作用之間的化學聯繫。研究人員發現βOHB可以促進細胞分裂,並防止這些細胞老化。此外,他們也發現當βOHB與某種RNA結合蛋白結合時,會增加一種稱為Oct4(Octamer)的幹細胞因子,增加小鼠血管平滑肌和內皮細胞中的活性。
Oct4能增加抵抗DNA損傷,而造成衰老的關鍵因素,使血管保持年輕。Oct4可能是減緩或預防老化的藥物或藥理學的靶標,因為只要血管系統變得更年輕,人們就不太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病和癌症等疾病。研究團隊表示,因為很難說服人們長時間禁食來增加βOHB的濃度,若能找到與βOHB功能相近的新化學物質,並且能透過吃下去來產生減少心血管疾病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將會是下一步的目標。

研究:禁食居然可以產生抗血管衰老的分子
HEHO 健康/黃聖筑~2018年12月06日


藏族醫師傳長壽秘訣:輕鬆斷食,16小時護一生
★ 林以璿

想要長壽嗎?那就少吃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做了項斷食實驗,發現斷食 24 小時的老鼠,腸道幹細胞的再生能力顯著提升。而英國倫敦大學健康老化研究所也想知道限食與增壽之間是否為正相關,他們控制老鼠食量減少 40 % ,結果竟讓老鼠們多活了 20 – 30 %的壽命。若換算成人類年齡,多活30% 相當於增壽超過20年!另外還有減少癌細胞產生方面的研究,斷食不但可以減緩罹癌老鼠身上癌細胞增生的速度,斷食組的老鼠在接受癌症放射療法與化療時,出現的副作用也較少。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洛桑加參表示,亞洲人實行斷食的歷史也有好幾千年,修行者親自體會限食的種種好處。宗教上的斷食,求得是一個乾乾淨淨,能與天上神聖的心靈更靠近;而醫學上的斷食,為得是一個徹徹底底,能從此擺脫疾病。他舉例,西元前6世紀,目連尊者去拜訪古印度神醫耆婆,問他:「我門下弟子有病,怎麼辦?」耆婆回:「只有斷食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神醫不愧是神醫,在還沒有各種精密檢查儀器的佛陀年代,神醫即能從再生、免疫醫學的角度來診治疾病!
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日本教授大隅良典為大家說明了「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原理,人在斷食的時候,老舊細胞會啟動一種自己吃掉自己並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機制,身體不會把老的、壞的排出去,而是把垃圾變黃金,重新做出一些新的細胞來。每次都聽人喊「我要餓死、要餓死了啦!」其實,稍微餓一下根本「死」不了,相反的,還會「生」,身體一方面再生新細胞,一方面還順便清除對人體有害的蛋白質和胞器,控管老化所造成的傷害。
洛桑加參表示,斷食還有「修復」的效果,靠的是長壽基因去乙醯化酶(Sirtuin)。正是這種酶讓人類能在高溫曝曬、缺水缺糧等各種艱難的生活條件中,繼續存活下去。它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活到 50 歲,看上去卻像是 100 歲這麼老,表示他身體裡是自由基佔上風。第二種是活到 100歲,看起來卻只有 50歲, 這表示他身體裡的去乙醯化酶確實有好好工作。
長壽基因去乙醯化酶並不是用吃的,恰恰相反,你空腹,它馬上就出來幫你修補細胞。因為它本來就是伴我們度過生存危機的一種酶,你要有一點「危機」,比方說沒東西吃,它才會出手拔刀相助。自古以來,古希臘人、古印度人、基督徒的斷食淨身,佛教徒的過午不食,穆斯林的齋戒月,以及道家的辟穀,限食的方式百百種。如果是為了健康考量,洛桑加參認為,現今 16 小時的間歇性斷食最適合絕大多數人來執行,對日常作息影響最小,一樣能啟動細胞再生、修復機制。
16小時間歇性斷食方法很簡單,本來一天吃3餐,現在減成兩餐。洛桑加參表示,自己通常是不吃晚餐,「過午不食」是佛教徒最駕輕就熟的,不吃晚餐對身體好處非常多,可成為常態。但如果你晚上要應酬,16小時間歇性斷食就是隔天早餐晚點吃,空腹16小時,這樣也可以,但晚上吃多了怕影響睡眠,這種的最好不要成為常態。16小時間歇性斷食你每周可以做一次,也可以天天做。為自己保留16小時的空腹時間啟動再生與修復,什麼東西都不吃,但可以喝水。除了預防各種退化性疾病外,透過斷食,最明顯你會感覺到思慮更順暢、身體更輕鬆、心情更愉快。

藏族醫師傳長壽秘訣:輕鬆斷食,16小時護一生
HEHO 健康/林以璿~2019年12月0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矽谷瘋「辟穀」,颳起修仙風?
★ 黃聖筑

你知道嗎?中國道家的辟穀修仙法,已經吹進了美國矽谷。像前 Evernote 執行長 Phil Libin 目前在 AI 工作室 All Turtles 擔任執行長及飾演福爾摩斯的明星-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也都辟穀運動的實行者!辟穀是道士用來修身的一種方法,通常在辟穀期間,不吃用火烹製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桑椹,黃精,並作深度呼吸調整等。而生為矽谷的高科技人們,通常將事情執行的淋漓盡致,他們稱這是「生物駭客的斷食法!」
Phil Libin 在過去的 8 個月內,只靠咖啡、紅茶和開水過日,經常連續好幾天都不進食。例如:2~8天斷食,然後進食一餐。他覺得這樣的改變讓他的情緒更穩定、精神更集中;而生化及藥劑公司 HVMN 的CEO Geoffrey Woo 也是「辟穀運動」的支持者,他在2017年初,帶著自己的社團「WeFast」和全公司的人,進行了7天只喝水和呼吸空氣,不吃東西的生活。他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會管理控制身體更好,因為他相信人體與汽車和電腦一樣,是可以被量化、改良、升級的系統。
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生物學家的 Valter Longo 團隊發現,「辟穀」對生物的免疫系統,有很明顯的幫助。監控觀察癌症病患,進行3~5 天的斷食的狀況,發現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數雖然在一開始會下降,但很快的就會生產出更多的白血球,彷彿免疫系統被重新開啟。但也有證據顯示,若自我執行類似這樣的斷食過程沒有被仔細監控,可能面臨心臟衰竭的風險;若本來腎臟功能不全,可能導致狀況惡化,最好先詢問醫生的意見,再評估是否要執行!
與矽谷的辟穀運動相比,道家進行辟鼓時,為了要解決斷食帶來的飢餓與虛弱,所以同時還會修練食氣。就是模仿烏龜的呼吸方式,又稱為龜息,是利用腹式呼吸讓呼吸變得綿長柔細的吐納方法。道家認為,氣在人體內循環不止,不可或缺;而氣的運行包含著人體最深奧的秘密,烏龜因為食氣所以長壽,所以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穀之前首先練習「食氣」,不僅能抵禦斷食帶來的飢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矽谷瘋「辟穀」,颳起修仙風?
HEHO 健康/黃聖筑~2018年02月14日


如何預防中風、心肌梗塞?這些食物及運動維持血管年輕
★ 彭幸茹

天氣一轉冷,紛紛出現許多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案例,而且近年來都會發現發病年齡正在往下降,這和現代人的飲食、生活作息息相關。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過著毫無規律的作息啦!其實平時透過服用這些食物及固定運動,可讓血管維持乾淨及良好彈性喔!保護血管的天然食物:
① 洛神花:
每年秋冬季是洛神花盛產季,味道嘗起來酸酸的洛神花,可拿來製成果醬、果汁、果凍、茶包、蜜餞等。因含有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成分,有助降低血中脂肪、減少血管發炎。可以每天飲用200毫升來達到身體保健的作用。
② 紫色食物:
舉凡紫色蕃薯、葡萄等都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它是很厲害的抗氧化劑,可保護血管的內皮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以防動脈硬化的產生。因為花青素不耐高溫,所以紫色蕃薯用蒸的即可食用。
③ 海帶、橘子、燕麥:
因以上食物含有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帶走腸道內的脂肪和醣類,有助於控制血中膽固醇、血糖喔!
④ 納豆、堅果:
因含有卵磷脂、能夠幫助血中的脂肪溶解,並隨著血液循環代謝出體外,進而減少了脂肪在血管沉積的可能,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產生。加上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水溶性膳食纖維一樣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和血糖。而納豆中的納豆激酶,可以溶解血栓,並抑制血小板凝固,可以預防體內血栓的形成。
★ 維持血管彈性伸展操:因為以下動作都非常簡單,閒來無事時就可以做,透過輕拍去刺激手部的穴道,以幫助末梢血液循環流暢。
① 指尖對指尖拍手:將雙手指尖對指尖,輕輕拍,動作看起來像是拍手一樣,但只有指尖對指尖互相輕敲即可。
② 手腕根部互敲:雙手手掌朝上,一樣像是拍手一樣的輕敲。
③ 食指互敲(手掌內側):掌心朝下,大拇指朝掌心彎曲,雙手的食指輕敲。
④ 小指互敲(手掌外側):掌心朝上,雙手的小拇指輕敲。
⑤ 十指交扣互敲:雙手的手指縫對敲。
⑥ 大拇指虎口互敲
⑦ 握拳敲掌心:雙手輪流。
⑧ 手背互敲。

如何預防中風、心肌梗塞?這些食物及運動維持血管年輕
HEHO 健康/彭幸茹~2019年12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天7核桃吃8周,他們全脫離「腹愁者」聯盟
★ 林芳如/台北報導

吃核桃不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新研究發現還能瘦腰!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吳得束表示,受試者為體重過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個案,每日額外攝取56公克核桃,約等於7顆,8周後不僅體重、BMI沒有增加,腰圍反倒平均減少3.1公分。不過核桃含磷較高,對鈉、磷的代謝異常的慢性腎臟病患,高磷飲食會增加骨頭病變的風險,所以核桃不宜吃多。腰圍增加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過去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個案約8成有腹部肥胖,且腰圍也被認為和內臟脂肪的堆積呈正相關,而當腹部或內臟脂肪偏高時,產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大。
羅東博愛醫院研究團隊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及肥胖等,有效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可望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核桃富含 Omega-3、Omega-6 等,已有研究證實 Omega-3 脂肪酸具抗發炎作用,可助減少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及中風等風險。此研究將45位25至64歲、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醫院員工,隨機分成核桃組與非核桃組,核桃組每日額外攝取56公克核桃、約等於7顆且持續8周,結果發現核桃組雖額外攝取高熱量的核桃,體重或BMI卻沒有增加,然而腰圍、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血壓等皆達顯著差異。
吳得束推估,此結果應是吃了核桃後,堅果中的膳食纖維可延緩胃排空,且又含豐富的蛋白質含量,這都可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攝取高熱量、高糖、高鹽零食,且核桃所含好的脂肪可排擠腹部不好的油脂,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減少腰圍。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認為,吃8周一定數量的核桃就能減少腰圍3.1公分,研究看似效果不錯,但這次實驗並未嚴格控制受測者每日飲食內容,核桃瘦腰威力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蕭敦仁也提醒,核桃熱量高,肥胖病患須小心食用,以免體重不減反增,最好還是採替代的概念,「吃了核桃就得少吃白飯、肉類」,每天盡量不超過2份核桃、1份6顆,熱量約45卡;假如沒減少飯量又額外吃核桃,每日總熱量會增加,對身體來說仍是負擔。體重過重的人想有效減肥,蕭敦仁說,只要做好飲食控管,這並非太難,每天平均減少500卡攝取,並增加100~200卡運動消耗量,每周運動5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須達到每分鐘心跳110下,如此一來平均每周即可以減少體重0.5~1公斤。

【獨家】腰瘦喔~每天7核桃吃8周,他們全脫離「腹愁者」聯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3月03日


每天喝全脂牛奶別超過2杯!哈佛:過多恐增死亡風險
★ 林以璿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不僅很好喝,而且營養豐富,含有極易為我們身體所吸收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但是,物極必反,哈佛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喝 2 杯以上全脂牛奶,反而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跟癌症風險增加。這項研究納入了將近22萬名美國人資料,分析乳製品攝取量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每天喝 1.5 到 2 杯牛奶(大概是 360 c.c.到 480 c.c.)的人,相比不太喝牛奶的人,整體而言比較健康,而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所有人裡頭最低的。
但是,喝牛奶可不是多多益善,研究還發現,如果每天攝取超過 2 杯全脂牛奶(也就是超過 480 c.c.),死亡風險就會開始提高。每日攝取 2.8 杯(即672c.c. 牛奶)和4.2杯(即 1008 c.c.牛奶)的人,分別會增加 2 %和  7 %的死亡風險。為什麼多喝牛奶還會有健康問題呢?研究團隊表示,經常喝全脂牛奶,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可能會造成高血脂,並引致動脈粥樣硬化,而脂肪過度攝取,也會提升心臟病風險。那麼,如果用其他食品替代部分牛奶呢?於是,科學家們又進行了一項食品替代分析試驗。
結果發現,用堅果、豆類食品來替代超過的一份乳製品,可使平均總死亡率降低14%,用全穀類食品來替代,可使平均總死亡率降低11%。但是,用紅色肉和加工肉替代一份乳製品可能使平均總死亡率增加5%!看到這裡,牛奶該怎麼喝,你懂了嗎?總結一下就是,牛奶有益身體健康,但是牛奶每天的飲用量最好不要超過,尤其全脂牛奶的攝入要適度;超過的部分,可以用堅果、豆類或全穀類食品替代部分牛奶和乳製品。如果你擔心的是鈣質攝取不足,在《除了牛奶,這些食物更補鈣!》中,也有許多值得參考的食物種類喔!

每天喝全脂牛奶別超過2杯!哈佛:過多恐增死亡風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31日
常交替出現焦慮或憂慮情緒?有可能是身體缺少了B群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2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茼蒿5大營養價值!冬季吃火鍋好夥伴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有些蔬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產出,「茼蒿」便屬之!屬於冬季蔬菜的茼蒿,盛產季節大約在每年10月至隔年4月,而這段寒冷的季節也是家家戶戶吃鍋的好時機,身為愛吃茼蒿一族的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師講師簡鈺樺建議大家不免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補充滿滿茼蒿的營養!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歸屬於綠色葉菜類一族的茼蒿,有著植化素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同時礦物質和維生素種類也相當豐富喔!若把實際的營養素含量量化,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8版,每100公克的茼蒿有:
① 熱量13大卡:蔬菜低熱量又高纖維的特性,對於控制體重者來講是很棒的選擇!甚至適合入火鍋料理的茼蒿,若可以去取代一些加工料,也能大大提升營養價值喔!
② 纖維1.6公克:建議國人一日纖維攝取量為25~35毫克,而茼蒿可以貢獻1.6公克,其餘當然還是一整天需要攝取到全穀雜糧類、其他蔬菜和水果來作補給喔!
③ 鉀363毫克:礦物質鉀與維持心肌功能正常也是息息相關,甚至還可以去調整身體的酸鹼平衡喔!
④ 鈣46毫克:鈣質的來源除了常聽到的乳品類以外,深綠色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含量不敵乳品類,但別忽略他喔!
④ 葉酸95微克:葉酸除了是準備懷孕以及孕期媽媽特別需要補充的營養素以外,也和我們的造血相關喔!有些人的貧血不見得是缺乏鐵,有可能是缺乏葉酸。
簡鈺樺營養師提醒,不管是任何葉菜類,清洗這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若沒有洗乾淨很可能就會把夾帶的髒東西吃進肚子裡,並非只有茼蒿而已喔!正確的清洗步驟為必須先將葉子一片一片剝開,每片都應該用流動的水清洗多次,若有足夠時間也可以用水浸泡5-10分鐘,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任何汙染啦!原則上,任何食物都要保持著剛好就好,太少無益;太多傷身!若是對於一些比較容易腹脹或是消化不佳的朋友,一次吃的量盡量維持在半碗(也就是所謂的一份蔬菜)。而對於高鉀血症的朋友來說,記得要把煮茼蒿的水瀝乾喔!

茼蒿5大營養價值!冬季吃火鍋好夥伴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19日
空心菜藥膳,健脾消水腫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19年12月29日


男突然四肢麻痺命危,醫:因為他吃大量水果
★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陝西西安一名60多歲的王姓男子,近日突然四肢麻痺,送醫後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書。醫生表示,王男是因為服用大量水果,才導致生命危險。王男告訴醫生,他於一個禮拜內,吃掉2.5公斤的香蕉,又吃了將近3公斤的柳橙。他以為吃得很健康,沒想到反而吃到住進醫院。醫生解釋,王男本身的腎功能不佳,有排鉀障礙。而他大量攝取香蕉、柳橙等含鉀量高的水果,容易出現高鉀血症徵狀,嚴重時會心臟驟停猝死。醫生提醒,酪梨、番茄、紫菜、香菇、木耳、海帶等食物,都含有高含量的鉀,腎病患者,應該盡量避免食用。

男突然四肢麻痺命危,醫:因為他吃大量水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2日
☆ ☆ ☆
飲食運動1082輯
飲食運動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吃了好心情~促進體內血清素的好食物
★ Jamie Chang

心情不好時,多數人都想藉由吃來紓壓,但往往在大餐之後,因為怕發胖而心情不佳,此時如果吃對食物,不僅可提升情緒品質,還有益身體健康。某些食物存在一種稱為色胺酸(Tryptophan)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人體不能自行製造的蛋白質成分),經由攝取後會被人體轉換成血清素(Serotonin,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就如同情緒穩定劑般,幫助保持情緒水平,甚至還能提升身體能量和改善睡眠品質。究竟含有色胺酸的食物有哪些,以下就一一介紹。
① 深綠色葉菜:深綠色葉菜類富含色胺酸,例如菠菜,它同時也是補充鐵質的好選擇,若人體缺鐵會導致貧血(Anemia)、體力不足或呼吸困難等現象。
② 雞蛋:雞蛋可以明顯提高血液中的色胺酸水平,其中蛋黃除了富含色胺酸和酪胺酸(Tyrosine)之外,也含有膽鹼(Choline)、生物素(Biotin)、omega-3 脂肪酸和其他營養素,具有抗氧化等有益健康的好處。
③ 大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大豆製品,含有許多色胺酸,是適合素食者的好選擇,且大多數豆腐也富含鈣質,幫助骨骼健康。
④ 堅果和種子:例如南瓜子等,每種堅果和種子都含有色胺酸,同時也是攝取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Antioxidant)的良好來源,且研究發現,每天吃適量堅果可降低罹患癌症、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呼吸道疾病的風險。下次不妨將堅果撒在沙拉上,或是作為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每天攝取約單手抓一把的量即可。
⑤ 牛奶與起司:除了富含色胺酸,牛奶和起司也含有大量鈣質(Calcium),能幫助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健康。
⑥ 鮭魚:鮭魚除了富含色胺酸,也有大量 omega-3 脂肪酸,能幫助骨骼強健、維持皮膚狀況和眼睛的健康。它也富含維生素D,可維持身體肌肉健康,通常大約2份鮭魚可滿足1週的色胺酸量。一般而言,富含蛋白質、鐵(Iron)、維生素B2和B6的食物,都含有色胺酸,可幫助提振心情,而體內的大部分血清素,都是在腸道裡製造的,大腦則是製造少量的血清素。如果含色胺酸的食材與碳水化合物一起吃最有效,因為色胺酸需要碳水化合物,才能到達大腦並產生血清素,且體內因血糖上升而分泌的胰島素(Insulin)可幫助胺基酸吸收。而除了食物的選擇,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血清素增加,讓您遠離壞心情。
⑦ 曬太陽:研究表示,曬太陽與血清素水平高低,具有明顯的關聯,尤其是因季節影響所出現的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以下簡稱SAD)。因為冬季日照時間短,人們容易會出現SAD傾向,如情緒低落、精神體力不佳和睡眠障礙等,所以平時請多吸收陽光,可刺激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並改善情緒。
⑧ 運動:根據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抵抗憂鬱的感覺產生。運動會使人體產生腦內啡(Endorphin),能改善情緒並幫助面對疼痛或壓力。

吃了好心情~促進體內血清素的好食物
Hello 醫師~2019年02月23日
抗癌之王蘿蔔還能降三高!生吃?煮熟?吃對才補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29日
山藥護胃降三高!5大營養價值告訴你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26日
超級食物地瓜,營養5好處告訴你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22日


糖尿病間歇性斷食注意事項,務必看清楚
★ 劉漢文 醫師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衛教,通常都建議要三餐定時定量,以維持血糖平穩、避免低血糖。但是近幾年蔚為風潮的飲食法是「間歇性斷食」,可以幫助減重、幫助糖尿病患控制體重和血糖,甚至有人宣稱可以逆轉糖尿病。身體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和脂肪酸。進食後產生的葡萄糖提供身體能量,用不完的能量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空腹期間,三酸甘油酯會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肝臟會把脂肪酸轉換成酮體,提供許多組織,特別是大腦,在空腹期間的能量來源。
平常進食後的血中酮體濃度很低,在空腹的 8 到 12 小時會開始上升。間歇性斷食對身體代謝的影響,不單純是減少總熱量攝取後的減重效果,還可能是酮體對細胞代謝途徑的改變。重量級醫學期刊 NEJM 上刊登的間歇性斷食文獻回顧,列出了間歇性斷食對身體代謝的影響:① 增加酮體。② 增加粒線體的抗壓性。③ 增加抗氧化防禦。④ 增加細胞自噬作用。⑤ 增加 DNA 修復。⑥ 減少胰島素濃度。⑦ 減少 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訊號增加與老化、癌症等疾病有關)。⑧ 減少蛋白質合成。
在動物實驗上,間歇性斷食對肥胖、糖尿病、認知功能、運動耐力等有幫助。人體實驗的結果,間歇性斷食可以讓糖尿病前期的人增加胰島素敏感度。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減輕體重和腰圍,也下降糖化血色素。跟持續性減少每天的總熱量攝取比起來,間歇性斷食對第二型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下降、體重下降的程度相當。間歇性斷食的做法有好幾種,比較常見的包含:
★ 限時進食法 (Time-restricting feeding):限制每天的進食時間窗口為 8 小時,其餘 16 小時空腹。更嚴格的版本是只有 6 小時進食窗口。
★ 隔日禁食法 (Alternate-day fasting):在禁食的那一天只吃一餐 500 大卡,或平日攝取熱量的 25%。
★ 5 比 2 斷食 (5:2 Diet):每週不連續的兩天,只吃一餐 500 大卡。也許有人會納悶,這跟每天吃少一點有什麼不一樣?有試過刻意減少每餐熱量來減肥的人就知道,當你每餐都吃不飽時,飲食控制就很難持久,執行沒幾天就破功了。
間歇性斷食的各種執行方式,在進食窗口期間要吃足夠熱量,不用餓肚子,而空腹禁食的時間又不會持續很久,是比較有可能長期執行的方式。因為 NEJM 上的文章談的都是間歇性斷食的好處,大部分網路文章也都會強調優點,讓人看了躍躍欲試。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執行間歇性斷食之前,需要考量一下用藥的種類和自己的身體狀況。一篇由研究斷食的學者和內分泌科醫師寫的糖尿病患者間歇性斷食的文章,提到幾個要小心的風險。
如果血糖藥包含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的話,就要特別小心斷食期間發生低血糖。胰島素包含短效和長效胰島素,促胰島素分泌劑包含長效的 sulfonylurea 類藥物和短效的 meglitinide 類藥物。其他種類的血糖藥,因為不是直接透過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發生低血糖的機會不高,但還是要保持警覺。文章提到各種血糖藥在間歇性斷食中的調整方式,我加上自己的看法整理如下:
★ 雙胍類 (Metformin):低血糖機會小,不用特別調整。
★ 磺醯脲類 (Sulfonylurea,SU):長效型的促胰島素分泌劑,低血糖風險大。文章中建議如果是整天禁食,那天就不吃 SU 類藥物。如果還會攝取食物,則是減半。不過 SU 類是長效型藥物,就算禁食當天沒有吃藥,還是有可能發生低血糖。我的建議是除非自己很熟悉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否則最好是換到其他類血糖藥之後再嘗試間歇性斷食。
★ 非磺醯脲類 (meglitinide 或 glinide):短效型的促胰島素分泌劑,平常是餐前或隨餐服用,用來控制餐後的高血糖。跟 SU 類藥物一樣有低血糖機會。間歇性斷食時,未攝取碳水化合物的那一餐就不吃。
★ 二肽基酶-4 抑制劑 (DPP-4 inhibitor):透過增加自身腸泌素濃度的方式控制血糖,低血糖風險小,可以不用調整。
★ 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 抑制劑 (SGLT-2 inhibitor):透過抑制腎臟回收尿糖來控制血糖,低血糖風險小,可以不用調整。不過 SGLT-2 抑制劑有一點風險會造成脫水,要特別注意水分補充。另外,SGLT-2 抑制劑上市後,有使用者發生酮酸中毒的報告。SGLT-2 抑制劑原本就會讓身體產生比較多的酮體,如果加上空腹禁食,或者搭配低醣飲食,發生酮酸中毒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酮酸中毒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全身倦怠、呼吸急促等。胰島素注射劑量減低、因疾病或手術而減少熱量攝取等,都是誘發酮酸中毒的因素之一。如果本來有服用 SGLT-2 抑制劑,在間歇性斷食中出現上述症狀,要考慮就醫監測是否有酮酸中毒並暫時停用 SGLT-2 抑制劑。(感謝王峰醫師在臉書上的提醒)
★ 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抑制小腸的澱粉和雙醣類分解,延緩吸收來控制餐後血糖,低血糖風險小。如果進食的那一餐不含碳水化合物,吃了也沒什麼作用,可以不用吃。
★ Thiazolidinedione (TZD):活化 PPAR-γ,降低胰島素阻抗。低血糖風險小,可以不用調整。
★ 類升糖素肽-1 受體促效劑 (GLP-1 receptor agonist):促進胰島素釋出、抑制升糖素分泌。因為促進胰島素釋出的機制是 glucose-dependent,低血糖的風險小,可以不用調整。
★ 長效型胰島素:如 NPH、insulin determir、insulin glargine U-100,在禁食那天減少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劑量。新一代的長效型胰島素,如 insulin glargine U-300 或 degludec,低血糖風險稍微小一點,可能不調整也可以。不管是不是新一代的長效型胰島素,在間歇性斷食中都要特別小心監測血糖。
★ 短效型胰島素:如 insulin lispro、insulin aspart、insulin glulisine,平常在餐前注射,用來控制餐後血糖。如果那一餐沒有碳水化合物,就不用打短效型胰島素。文章中提到有研究在禁食當天減少 70% 短效胰島素的劑量,仍然發生低血糖,所以還是要特別小心監測。
★ 預混型胰島素:因為含有短效胰島素,如果那一餐沒有碳水化合物,也不用打。需要特別小心監測血糖。
★ 胰島素-腸泌素混合型:現在市面上有長效胰島素和腸泌素混合型的注射筆,因為會低血糖的風險來自於胰島素,可以比照長效胰島素的用法,禁食當天減劑量或先不調整,小心監測血糖。
★ 胰島素幫浦:文章中也提到胰島素幫浦的調整,可以把基礎胰島素的輸注速度調成 10%,再依血糖值調整。餐前劑量則是看那一餐是否含碳水化合物。
除了藥物可能需要調整之外,還要注意進食窗口期間,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是否足夠,也許會需要額外使用營養補充劑。文章中也提到熱量攝取不足、水分攝取不足時可能引發的症狀,包含頭暈、噁心、失眠、昏厥、跌倒、偏頭痛、虛弱、飢餓引起胃痛等。糖尿病患者和其他的慢性病患,有可能在執行間歇性斷食時更容易發生這些不適。
平常進食的時候,也同時會攝取其中的水分。在斷食期間沒有攝取食物時,要記得補充水分。脫水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要特別注意。某些族群執行間歇性斷食的風險可能特別高,如懷孕或哺乳的母親、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尤其是如果也有糖尿病的話。免疫機能不全,包含接受移植且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不建議執行間歇性斷食。有進食障礙或失智症患者,間歇性斷食可能加重原本的病況,也不適合執行。
對於本來沒有慢性疾病的健康人,執行間歇性斷食時只要記得補充水分,大概沒有太多顧慮。糖尿病患者則要額外注意血糖藥物的調整,以及血糖的變動。如果糖尿病患本來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或者不能忍受空腹的飢餓感,維持三餐固定份量,用調整食物的內容搭配運動和藥物,一樣能夠達到理想體重和維持血糖穩定。

糖尿病間歇性斷食注意事項,務必看清楚
照護線上~2019年12月30日
蔬食新潮流,全台素食人口躍居全球排名第二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18日
☆ ☆ ☆
飲食營養10907輯
飲食營養10906輯
飲食營養10905輯
飲食營養10904輯
飲食營養10903輯
飲食運動10902輯
飲食營養10901輯~限食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運動健身10901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健身人人愛,鍛鍊方法非人人好
★ 中時電子報

鍛鍊健身成為人們工作之餘的最愛,但並非每種健身都適用於每個人。健身時要因人而異,切不可「一視同仁」。
【深呼吸】近年來,研究發現,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過度深呼吸會誘發心腦血管收縮,有致命危險,心肌梗塞、腦溢血和其他意外的發生都直接或間接與深呼吸有關。專家建議,對已發生動脈硬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深呼吸鍛鍊。
【腿蹬重物】這是健身房最常見的運動,有些小區的健身器材中也有這樣的設施。它的具體做法是從一個躺下的姿勢向上推比較沉重的器械,然後退回原位,如此往復。大多數人做這項運動的最大誤區在不知道如果收腿時的角度小於90°,就會損傷膝關節。如果希望借這項運動鍛鍊腿部肌肉,一定要調整躺椅角度,平緩些更好。
【後背舉重】後背舉重同後背拉伸一樣需專業人士或肩部關節靈活的人來進行,普通人最好不要長期進行這項運動,它會拉傷肩部肌肉,造成後背創傷,還會造成脊椎疾病。
【退步走或退步跑】可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改善人體的平衡力,因此,不少老年人晨練時喜歡退步走。由於老年人心血管儲備能力減低,倒退走或跑都會使心血管不堪重負。同時退步走常會使頸部轉向,導致頸動脈受壓迫、管腔變窄、血流減少,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對老年人來說,偶爾一次退步走,不會有礙健康,但不宜經常進行。

健身人人愛,鍛鍊方法非人人好
match 生活網~2019年12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腹式呼吸八大好處!搭配2招筋絡伸展,減脂瘦腹
★ 洪毓琪/華人健康網

提到「腹式呼吸」,多數人對於它應該都不陌生!到底為什麼腹式呼吸會備受推崇?適度進行有哪些好處?又該怎麼做,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保健效果呢?專家表示,正確進行腹式呼吸,不僅對人體有激活內臟、穩定血壓等8大健康好處,若能適度結合筋膜伸展動作,更能有輔助減脂、雕塑身材的效用。台灣肌筋膜指壓達人林萬成、鄭洪德在共同著作《肌筋膜舒活伸展法~修訂版》一書中提到,腹式深呼吸的作用機制,對於人體健康影響所及,主要可區分為以下二大類:
★ 第一類/粒線體:
① 倍增活力:粒線體乃是發電廠,受充分供氧燃燒,進行一系列呼吸鏈氧化磷酸化生產出ATP能源,供給軀體活動能量。② 推遲老化:減少粒線體因分解有機物質時失誤,而滲漏有害身體的過氧化物自由基。③ 延年益壽:由於粒線體從自擁DNA中快速分裂複製大量細胞活力,誘發位居深層之長壽基因SIRTUIN分泌PGC-1長壽蛋白分子。④ 激活內臟:💗 強心:心臟中粒線體佔全部細胞的40%。💗 壯肌:肌筋膜系統中粒線體佔全部細胞的30%。💗 保肝:肝臟中粒線體佔全部細胞20%。💗 神經:神經系統中(包括腦和脊髓)粒線體佔全部細胞10%。
★ 第二類/全身性:
⑤ 消除贅脂:促進活化具有特異消脂代謝的棕色脂肪細胞分泌「產熱素」進行消脂(脂肪分成白脂肪和棕脂肪兩大類,其中棕脂肪數量只佔全身5%,但對脂肪的代謝功能卻佔80%重大任務)。⑥ 穩定血壓:全身血液80%儲備在毛細血管中,其掌控血流量大小之微細入口動脈被適當擴張,血暢則脈順,去除血循死角,達到管壁避免阻塞。⑦ 提升自我治癒力:只要完成兩套修復基本要素即可啟動修復開關。💗 分泌生長因子:位居細胞外基質中之生長各種因子群被激活交互作用。💗 DNA 基因修復力: 細胞核進行複製時發生若干錯誤鹼基定序問題,啟動調節自我監督修復配對紊亂行為能力。
⑧ 養生保健:💗 促進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諸如比嗎啡強10倍藥效的腦內啡呔(endorphin)或其他的GABA、血清素、多巴胺等,具有修心養性的副交感性之化學成分,以及平衡維持血腦氧/二氧化碳正常比率之調節。💗 促進身心靈健康:達到安定情緒、舒解緊張壓力、醒腦、止痛、身心靈暢快境界。
★ 腹式呼吸做對了嗎?正確呼氣、吸氣要領報你知。一般來說,練習腹式呼吸時,身體採站姿或坐姿皆可。採站姿時,建議把雙腳張開與肩同寬;採坐姿時,則應保持上身直立。初學者可試著將一手掌輕置於胸腔,另一手掌置於腹腔上方,抬頭挺胸,全身放鬆。並記得吸氣時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自然凹下,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適當的呼吸次數是每分鐘約5次左右(指吸氣及呼氣各5次),呼吸1次約10秒至15秒。
吸或呼氣時,應保持和緩通暢,不可用力,正確的呼吸速度,應為呼氣比吸氣速度緩慢(其比例是呼氣約為吸氣的1倍時間)。吸氣時以鼻腔吸氣,同時吸得越深越長為佳。腹式呼吸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肺活量,及促進循環系統順暢。練習呼吸的時間不拘,隨時隨地皆可,唯需持之以恆,以利身、心、靈健康。
★ 吸氣及呼氣之要領:
① 吸氣:吸氣時以鼻子緩慢吸入新鮮空氣,由鼻腔吸入,經由胸腔至腹腔,使胸腔擴張及腹部鼓起,橫膈膜下降,此時肺部及腹腔吸滿氧氣,完成吸氣動作。② 呼氣:呼氣時微張口,徐徐吐氣,宜長且慢,不要中斷,將胸、肺、腹部之廢氣呼出,使肺及橫膈膜回彈,以利再度吸入鮮氧量。林萬成、鄭洪德二位老師也分享了二招,民眾在居家可輕鬆執行的仰臥筋膜伸展動作,提供給大家做為日常保養參考。適度結合腹式呼吸一起進行,有利減脂、鍛鍊腹部肌群,並強化泌尿道系統:
★ 腹肌收縮減脂法伸展操:伸展頸部及四肢肌肉~可強化泌尿系統、腹肌減脂。① 預備姿勢:仰臥,雙腳併攏,腳掌背屈,腳尖朝上。雙手外展,與身體呈90度,掌心向上。② 吸氣時雙手下壓助力,兩腳瞬間抬高90度以上,保持兩腳伸直、腳掌背屈,維持10秒以上。
★ 抬腿收腹減脂法伸展操:伸展股後肌群~腹部肌群收縮,達到下腹臀部減脂效果。① 預備姿勢:仰臥,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雙腿併攏,腳掌背屈, 腳尖朝上。② 吸氣時雙手下壓助力,兩腳瞬間抬高90度以上,保持兩腳伸直、腳掌背屈,維持10秒以上。③ 腹部肌肉內縮呈扁平狀態,吐氣時以15 秒速度緩慢下降回復預備姿勢,如此重複10次以上。(雙腳抬高60度,腹部用力兼收肛,可達到最佳的耗氧消脂效應。)

腹式呼吸超神奇!專家傳授2招加強版腹式呼吸秘技,竟能輕鬆減脂、雕塑腹部
風傳媒/華人健康網~2019年03月2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愈坐心情愈鬱卒?超過多久身體真的不開心
★ 曾正豪/報導記者

你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即將邁入新的一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八小時的目標吧!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該研究者以42名每週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一週,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10小時」、「10小時以上」三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週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兩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而「8~10小時」與「10小時以上」的兩個組別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相反地,如果進行一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
不過,研究中久坐的時間在周末與周間的差異不大,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動的人假日仍會選擇靜態的生活型態,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一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八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一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

愈坐心情愈鬱卒?超過多久身體真的不開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3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單腳站一分鐘勝過走路50分!能顧膝蓋、護血管又防失智
★ 彭幸茹/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

維持運動習慣,讓身體動一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但就是懶得動怎麼辦?日本研究發現,其實「單腳站立」就有助身體保健的作用。由於現代人常有久坐、活動力不足的情形,會讓內臟脂肪一直堆積體內,加速了血管老化,甚至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問題。運動醫學醫師凃俐雯,也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提到,日本學者 Yasuharu Tabara 運用「單腳站立」測試就能知道目前腦部的健康狀態。
透過這個研究發現,如果無法單腳站立超過 20 秒,就表示腦部已經出現的問題,雖然尚未出現任何明顯症狀,但發生中風及失智症的機率都會比較高。日本也有研究發現,單腳站立能帶給骨頭適當的刺激,讓體內鈣質更加穩固、增加血流量,讓造骨細胞被活化。這個實驗讓40名有骨質疏鬆的人,進行雙腳各單腳站立一分鐘,每天進行三回,發現七成以上的受試者的骨質密度有上升的情形。而「單腳站」還能帶來下列三好處:① 提升下半身的肌力。② 鍛鍊軀幹。③ 培養平衡感。
★ 基礎版:① 先背對牆壁,並距離牆壁大約 50 公分。② 抬高左腳,距離地面約 5~10 公分,使用右腳站立,靜止一分鐘。③ 一分鐘後再換邊做。④ 左右腳各做一分鐘為一次,早、中、晚各做一次。
★ 進階版:① 身體保持挺直,先右腳站立,左腳向後抬,並用毛巾撐住。② 身體平穩後,雙手將毛巾往上抬,同時腳往下壓,持續 7 秒鐘後換邊進行。③ 左右腳各做一次為一組,每天進行 5 組即可。
★ 年長者版:① 預備一張有椅背的椅子,單手抓著椅背站立,眼睛直視前方。② 抬起單腳距離地面 5 公分,靜止一分鐘後再慢慢放下,左右腳交替做即可。③ 左右腳各做一分鐘為一組,每天進行 3 組。進行的過程若無法維持一分鐘也沒關係,以自己能夠承受的秒數進行,無法維持平衡的人也可以用手扶著牆壁做喔!

單腳站1分鐘勝過走路50分!能顧膝蓋、護血管又防失智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19年12月26日
過勞也會變笨,醫師傳授7種避免過勞的方法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19年12月3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比一般深蹲更有效!大猩猩深蹲法五天下腹減少5公分
★ 王芊淩

近年來健身風潮興起,深蹲更是一個普及的運動方法,不需任何工具,就能在家鍛鍊核心肌群,臀部到大腿都能「有感」,被視為極高效率的鍛煉方法。日本出現了一種以深蹲為概念的新式深蹲法「大猩猩深蹲法」,一口氣鍛鍊到下腹、腰部、大腿以及臀部,瘦下半身有明顯效果,五天下腹減少5公分,還能身體提高代謝!
★ 大猩猩深蹲步驟:①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臀部向後推一點,然後雙手放到膝蓋前面。想像大猩猩的身姿,可能會很容易理解,懸掛的手不要太寬。② 緩緩往下蹲,身體和大腿成45度,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5秒鐘,越熟練後時間也可以慢慢加長。③ 利用下半身的力氣抬起腰部,這樣為一個回合,至少進行八回,一天做三組。
大猩猩下蹲時,大腿會承受沉重的負擔,大腿上多餘的脂肪被燃燒並變成肌肉,需要花費全身的力氣。此外背部也會適度收緊,因為在下蹲時背部也會受壓,建議一天可以做到三組。日本健康網站指出,大猩猩深比起一般下蹲運動,對膝蓋和臀部的負擔較小,較不需要擔心訓練過度可能會超負荷,但同時也具有瘦身效果。只是要注意,如果做的過程讓膝蓋或臀部等關節疼痛,請停止訓練。

比一般深蹲更有效!大猩猩深蹲法5天下腹減少5公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0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太忙、沒錢都是藉口!這兩套高強度間歇運動免出門,每天7分鐘照樣變窈窕
風傳媒/照護線上~2019年10月01日
增肌減脂的七分鐘運動訓練,適合我嗎?(懶人包)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8年12月2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緩減久站腳痠痛的方法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19年12月31日
久坐久站筋膜易拉傷,骨科醫師公開2招必學緩解方式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0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居家擴胸運動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1月03日
每天健身一分鐘,快速甩開肥胖、便祕!傳授瑜伽捲腹秘招鍛鍊核心肌群
風傳媒/華人健康網~2019年08月31日
有沒有五十肩,舉手伸懶腰就知道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05日
善用牆壁,隨時隨地做運動(動畫)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8年12月06日
☆ ☆ ☆
運動健身10905輯
運動健身10904輯
運動健身10903輯
運動健身10902輯
運動健身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腦心血管10901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什麼是沾黏?

★ 照護線上 編輯部

相信很多人曾聽說,肚子開刀後的患者偶爾會肚子痛,吃什麼吐什麼,甚至要送醫院,被插上鼻胃管。原來,這可能就是發生術後腸沾黏。沾黏可以發生在身體各處,最常見是發生在腹部與骨盆腔手術之後。動過腹腔與骨盆腔手術的患者中,大多數人會有腹腔、骨盆腔沾黏,幾乎可說是人人中獎,發生率極高!那究竟「沾黏」是怎麼樣一回事呢?我們腹腔、骨盆腔內的臟器表面是相當光滑,沾黏產生時這些原本光滑、不相連的臟器表面,被條狀、成束的疤痕組織連結在一起,像是圖片裡兩段小腸被沾黏相連在一起這樣。
為什麼會造成沾黏呢?這是我們身體對組織創傷的自然反應,也就是在手術後,身體啟動了自我修復的能力,在修復的過程中若把附近的組織都連結在一起,而就產生了「沾黏」!沾黏造成的症狀可能延續幾個月到多年之後。凡是接受過腹部手術,不管是曾經經歷闌尾炎破裂、腸穿孔、腸道切除等相關手術,醫師都需要用紗布、手套、縫線等觸碰體內的器官與組織,種種因素都會促使身體誘發發炎反應,約在手術後3小時內,傷口進入修復癒合過程,可能把附近不同的組織或器官包在一起,進而形成沾黏。每個人體質狀況不同,沾黏發生程度也不相同。
接受過腹部手術的患者,腸子大多有一定程度的沾粘。部分患者即使有腹部沾黏也不曾有症狀,但有不少患者會在術後運動、伸展、呼吸時感到腹部疼痛,可能就是沾黏所引起的。而沾黏後引起的影響中,最惡名昭彰的不外乎是腸道阻塞了。想想看,原本活動自如的腸子若被沾黏掐住,就會讓腸道蠕動受阻,等於是勒住了腸子,腸子內的腸液、食糜無法往下送,僅能積存於前端腸子,尤其在進食時,患者會感到腸胃絞痛,脹痛脹氣或噁心、嘔吐。
當沾黏愈嚴重,或腸道阻塞後脹大狀況難以回復,嚴重可能會影響血流,失去血流供應的腸子逐步壞死,最後演變成腹膜炎,需要緊急開刀處理,將沾黏在一起的腸子分開,並切除壞黑腫脹的腸子!骨盆腔沾黏可能會影響女性的生殖。當骨盆腔因為曾經的婦科手術而產生沾黏後,這些不正常的纖維組織會改變器官的正常位置,可能改變生殖器官的型態,就像上圖呈現的「綁手綁腳」的狀況。如此一來,卵巢釋放卵子之後,難以順利地通過輸卵管,前進到子宮。因此,可能導致女性不孕。
「有辦法預防手術造成的沾黏問題嗎?」既然沾黏源自於身體自然的修復反應,想要「防沾黏」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一是減少手術對身體的侵襲性,二是採用物理性隔絕。狀況許可時,醫師會盡量減少手術時間,並在手術中保持組織濕潤度,來降低組織在術後的發炎反應。至於所謂的物理性隔絕,是指在器官與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腹膜之間以防沾黏產品隔開,減少纖維組織的形成。
防沾黏產品會存在體內數日至數周,之後漸漸被身體吸收。在手術前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手術範圍、術式,了解使用防沾黏產品有沒有幫助。防沾黏產品能暫時隔開器官與腹膜,減少身體在修復過程中形成纖維組織把器官黏在一塊兒的狀況。倘若能減少腹腔手術及骨盆腔手術的術後沾黏,就可能降低沾黏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因沾黏而再次開刀的機會。

什麼是沾黏?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8年07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小腿抽筋?身體的5個症狀告訴你可能得了高血脂症


★ 陳亦云

根據國健署從2013年到2015年進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脂盛行率為20.87%,也就是說,每5個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盛行率竟然還高於高血糖,成為標準的「國民病」之一。高血脂在初期跟另外兩高一樣,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被稱為健康最隱蔽的溫柔殺手,血液中的總膽固醇(非禁食))的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酯 (禁食 12 小時)的理想濃度為 <130mg/dl。
當血液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在平日掌握與控制血脂濃度就變成非常重要的課題,除了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來判斷血脂高低之外,人體也會出現一些異常的症狀,可以幫助斷血脂值是否正常。5個異常症狀與現象,代表可能出現高血脂症
★ 一、出現眼瞼黃斑瘤:眼瞼黃斑瘤的出現被視為血脂增高的標誌,是因為皮膚不正常地出現脂質所致,讓膽固醇沉積在皮膚的真皮裡,在雙眼上下眼瞼均有可能出現,內側較外側常見,最常出現的位置是上眼瞼內側,經常會對稱性生長。眼瞼黃斑瘤較易發生於女性,初期像是米粒一般大小,嚴重時就會布滿整眼瞼,根據皮膚科醫師葉家銘在個人社群網頁中分析,眼瞼黃斑瘤有50%是跟高血脂的症狀有關。
★ 二、出現结節性黃色瘤:如果在短時間之內,手背、指關節、肘關節、膝關節或是臀部出現黃色、橘色或是棕紅色的結節,斑塊或疹子,或是手掌出現黃色或橘色條紋,就代表血脂值高。結節性黃色瘤與人體膽固醇控制不佳有關,發疹性黃色瘤多是三酸甘油脂太高引起,患者檢驗值常飆破1千,超出正常值甚多。
★ 三、出現小腿抽筋:當人體內膽固醇過高無法正常代謝時,這些膽固醇就有可能積聚在周圍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從而導致抽筋。此外,過高的血脂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管變窄,導致局部供血不足、血液循環不暢,肢體末端因為缺血而會出現抽筋、疼痛等不適症狀。
★ 四、頭暈嗜睡:臨床觀察發現,大約90%的高脂血症患者,都會有早晨起來之後頭暈、不清醒、迷糊,思維反應遲鈍的現象。此外,午餐後睏倦也是血脂增高的一種普遍性反應,但是往往在午睡之後,不但無助於提振精神,反而容易變得更加沉重、混沌而無精打采。
★ 五、眼球周圍出現角膜老人環:角膜老年環是指眼球邊緣被一灰白色、寬約1到2毫米的圓環或半弧形環所包圍的症狀,跟血脂代謝不正常和動脈硬化有著密切聯繫,臨床統計數據顯示,有「角膜老年環」的人,他們的總膽固醇水平高於正常水平的幾率增加了60%。而沒有「角膜老年環」的老年人,患高膽固醇血症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幾率分別降低了40%和50%。如果出現了上述這5個症狀或現象,千萬不要輕忽大意,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治療,更重要的是要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嚴格執行「飲食清淡、固定運動、控制體重與戒菸戒酒」的16字養生原則。

連小腿抽筋都跟它有關,身體的5個症狀告訴你可能得了高血脂症
HEHO 健康~2018年09月0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16%偏頭痛跟吃有關,紅酒、3C食物上榜


◎ 林芳如/台北報導

全台偏頭痛患者估有150萬人,9成患者發作前毫無預兆,不過部分偏頭痛也被證實與食物有關,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指出,約有16%患者因體質問題,吃了特定食物容易偏頭痛,最常被提及包括紅酒和巧克力、起司、柑橘類等3C食物。但每個人狀況不同,建議做飲食紀錄,倘若某食物每3次有2次吃完就頭痛,代表高度相關應減少攝取。王署君表示,根據雙盲研究,紅酒已證實遠比白酒更容易引起偏頭痛,主要認為是紅葡萄皮中某種成分導致。
一般來說,喝蒸餾酒、高濃度的酒比較不會偏頭痛,例如威士忌、白蘭地;喝非蒸餾酒如水果酒、啤酒、紅酒等比較容易發作。除了紅酒,巧克力(Chocolate)、起司(Cheese)和柑橘類(Citrous fruit)等3C食物也被發現容易產生偏頭痛。王署君指出,有一說法是因為起司和巧克力含有酪氨酸(tyramine),但很多食物也都含有酪氨酸,很難單純歸咎於此。另外,很多病人秋天就開始頭痛,進一步了解才發現是吃了比較多葡萄柚和橘子。
過去研究也發現鮪魚罐頭可能引起頭痛,王署君解釋,鮪魚罐頭放久後裡面的組織胺會上升,所以如果鮪魚三明治放太久才吃,偏頭痛的機率就會增加;還有些病人吃酪梨、濃度較高的黑巧克力就偏頭痛。王署君強調,不見得每個人喝紅酒或吃3C食物就會偏頭痛,最重要是做飲食紀錄,如果某種食物每3次有2次吃完就偏頭痛,就代表這項食物與偏頭痛高度相關。找到特定食物後只要少吃就能降低偏頭痛機率,不一定要吃藥治療。

【一日壹蘋果】16%偏頭痛跟吃有關,紅酒、3C食物上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6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預防半夜抽筋6對策

★ 圖解健康

熬夜加班太疲勞、運動前沒有好好熱身,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腳抽筋的原因。最討厭半夜睡得正香甜,被突如其來的腳抽筋痛醒擾亂睡眠,長期下來,不但精神不濟,也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其實抽筋是可以預防的!以下分享一些小方法,可有效預防夜間腳抽筋糾纏,有效舒緩抽筋不復發! 日本睡眠醫師表示,這種稱為 「睡眠關連下肢抽筋」的肌肉疼痛原因有很多種,雖稱不上嚴重疾病,卻會對生活造成影響,想要改善必須勤勞做按摩。
睡眠專門醫生坪田聰曾參加睡眠學會,專門幫助人一夜好眠,他也長年擔任健康網站 All About 的睡眠專欄作家。坪田聰指出,這種半夜抽筋並不罕見,尤其 五十歲以上的人幾乎一生都曾發生過一次。肌肉在2~3秒間極速收縮,接著持續30分鐘肌肉疼痛。遇到這種半夜抽筋,就算沒有睜開眼睛,睡眠也被中斷,隔天醒來就會覺得沒睡好。這種半夜抽筋原因有很多種。健康的人可能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步行或是因為游泳造成。
容易半夜抽筋的可能疾病或原因:① 糖尿病。② 肝硬化。③ 副甲狀腺機能低下。④ 關節炎、脊椎炎等等。⑤ 而服用降血壓藥或是注射男女性荷爾蒙,則可能因為服用藥物而產生半夜抽筋的副作用。⑥ 懷孕的女性也容易半夜抽筋,這類情況通常在生產後就會獲得改善。因為半夜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一直無法改善只能尋求醫師協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此外,平常在家裡也有些小技巧可以改善抽筋的情況:
★ 一、補充營養素:若你每天都有夜間抽筋的困擾,可以多多補充鉀、鈣、鎂等營養素,或是在睡前補充檸檬酸鎂。💗 含鉀食物:香蕉、芹菜、蕃茄、芭樂、奇異果等。💗 含鎂食物:紫菜、綠色蔬菜(蘆筍、綠花椰菜)、堅果(腰果、杏仁)等。💗 含鈣食物:奶類(牛奶、優酪乳、乳酪)、黃豆類(豆腐、豆干)、芥蘭、木耳等。
★ 二、試試看側睡:當我們仰睡的時候,腳踝會伸展,肌肉就會鬆弛,加上棉被壓在身上,更容易造成抽筋。不妨改成側睡,並蓋上不那麼厚重的棉被,或許能改善肌肉抽筋的問題。
★ 三、睡前伸展:睡前最重要的就是伸展。首先先盤坐,然後其中一隻腳向外伸直,同側的手也伸直把腳尖往自己壓,或是用毛巾套住往自己拉,另一隻腳也是一樣。此外還要記得伸展小腿,可以站著想辦法讓小腿有拉扯的感覺,伸展一陣子後再用手輕輕按壓小腿肌。
★ 四、泡腳:家裡有浴缸者可以泡在浴缸裡按壓腳部肌肉幫助肌肉放鬆。如果沒有浴缸,也可以坐在馬桶上,把腳放進裝溫熱水的水桶內泡腳。溫熱水有助於血液循環,養成泡腳的習慣不但能大幅降低半夜抽筋的機率,還能幫助放鬆入眠。
★ 五、穴道按壓:小腿後面正中、用力伸直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呈現尖角狀凹陷處的穴道稱為「承山穴」。承山穴是小腿最粗的地方,平時按壓可以預防半夜抽筋,半夜真的抽筋時按壓此穴也有急救的功效。
★ 六、雙腿墊高:抬高雙腿 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浮腫疲憊,不必特地購買足枕,使用枕頭、坐墊,甚至是毛巾皆可,抬高的高度以10~15公分為佳,以能夠自然入睡的姿勢為前提(如果睡相不佳,擔心雙腳無法保持在枕頭上方,可使用較長的抱枕或是毛巾),不需要太過勉強。😂 注意:超過15公分的話,會對腳跟的靜脈造成壓迫,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超過20公分以上,高血壓患者恐會引起頭痛。

預防半夜抽筋6對策
HEHO 健康~2019年03月2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銀髮族好記憶~別忘了11種健腦食物

★ Weitseng Lin

對於老年人來說,營養均衡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平時攝取膳食營養,搭配充足休息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銀髮族的大腦和身體健康。因此,銀髮族可以多補充以下11種健腦食物,幫助記憶力強化,並延緩記憶力衰退,腦筋彷彿又更年輕靈活了。
01. 魚類:研究顯示,飲食中含有較多魚類的老年人,其大腦會比缺乏魚肉攝取的人更加健康。事實上,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鮭魚和鯡魚,對維持身體和大腦健康非常有幫助(懷孕婦女也能多補充Omega-3),Omega-3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DHA為大腦細胞膜重要的組成成分,會影響大腦血流量、氧氣輸送、神經元的包覆維護,以及神經訊息傳導等大腦相關運作,此外,多攝取Omega-3,也能預防老年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降低其發病率。
02. 綠葉蔬菜: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B6、B12,以及葉酸,幫助身體代謝升半胱胺酸(Homocysteine);升半胱胺酸會增加細胞氧化壓力,是導致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造成健忘,甚至演變成阿茲海默症。因此,透過攝取捲心菜,羽衣甘藍,菠菜等補腦益智的綠葉蔬菜,也能有助於預防失智。
03. 巧克力:許多科學家提出的研究成果顯示,可可成分中的黃酮醇(Flavonols)為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增加大腦血液流動,輸送氧氣和養分,並且維護大腦健康。
04. 茶:腦細胞可以新生,科學家稱之為神經增生(Neurogenesis)。新鮮泡製的綠茶含有兒茶素(Catechins),可以促進腦細胞新生,維持腦細胞的數量,幫助大腦功能正常運作,還可以提振精神,保持頭腦清醒。
05. 水果:水果富含抗氧化劑,是大腦必需營養素的食物來源,幫助維持長期記憶力。例如蘋果被稱為「記憶之果」,因其含有微量元素鋅,而鋅是構成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充足的核酸可以改善腦中血液循環,對抗有害蛋白質對腦部的傷害,減少腦神經細胞受損,提升記憶及認知能力。香蕉是「智慧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鉀、磷、維生素B6等。而酪梨則富含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維持大腦健康。此外,莓果類也是銀髮族健腦水果好選擇,含有黃櫨素(fisetin)和類黃酮 (flavonoid),可抗氧化抗發炎,幫助提升腦力,讓您能輕鬆回味往日時光。
06. 咖哩:薑黃素(Curcumin)是咖哩的主要成分,可抗發炎抗氧化,幫助清理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澱粉蛋白沉積,平衡發炎反應,對抗大腦衰老,維持認知功能。咖哩不僅有益大腦健康,還可以協助銀髮族對抗糖尿病及心臟病。
07. 蛋:蛋的營養成分極高,各類營養素一應俱全,尤其是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能維護大腦健康,預防萎縮,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其大腦萎縮的機率大大提高,此為阿茲海默症的前兆,不可不防。
08. 穀類食品:葉酸被視為大腦食物,穀類食品富含葉酸,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小麥,大麥等,葉酸有助於增加通往大腦的血流,提供氧氣及養分,維持腦細胞正常分裂與複製。全麥食品則富含維生素B6,以及硫胺素(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1)能幫助身體將葡萄糖轉化成能量,能醒腦提神,提高記憶力,若缺乏硫胺素(維生素B1)則造成元氣不佳,難以集中精神。
09. 南瓜:南瓜是首屈一指的健腦蔬菜,是銀髮族大腦的完美補品,其富含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是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能增加神經元活性,有助於提升神經細胞和大腦的代謝反應。
10. 牛奶:牛奶是公認最有價值的營養來源之一,能提供銀髮族蛋白質、鈣,及其他大腦必需營養素。除了補給營養,銀髮族在睡前喝下一杯溫牛奶,還可以幫助睡眠。
11. 堅果類:堅果類泛指富含油脂的種子類,諸如花生,玉米,小米,杏仁等,對大腦十分有益。花生被稱為「長壽果」,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腦磷脂及許多營養素。研究證明,經常吃花生可以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延緩腦細胞衰老,增強記憶力。對銀髮族來說,飲食不僅能維持生命之所需,透過適切食材的攝取,更能改善大腦健康,在維持生活機能及心智上,都是極為關鍵的,因此,應該好好規劃每一餐,享受每一道營養。

銀髮族好記憶~別忘了11種健腦食物
Hello 醫師~2019年03月2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冬天裡的手腳冰冷好困擾!按壓這三部位可讓身體熱起來
★ 彭幸茹/責任編輯

氣溫明顯下降,越晚越可以感受到冷意,這時候最害怕的就是洗東西,因為在這氣溫之下的水溫,就跟冰水一樣,總是要深吸一口氣才能讓自己打開水龍頭。但最怕的手腳冰冷是身體裡傳出來的冷,可透過按壓 3 穴位來緩解喔!造成的原因有基礎代謝功能低下(肌肉量、內臟功能問題)、精神壓力自律神經失調(呼吸短促、精神緊張、胸廓僵硬等)、生活習慣紊亂(運動不足、飲食不正常等)。女性怕冷的人比較多,這是因為比起男性,女性的肌肉量較少,因此多半有「基礎代謝功能低下」傾向。要按摩哪裡?
① 按壓鎖骨後面(斜角肌):鎖骨後面的斜角肌要是緊繃,位於它前端的手臂就會血液循環不良。按摩後使之放鬆,血液就容易流到手臂了。
② 搓揉腳底(湧泉穴):腳底僵硬的話,足部關節的活動便會受到限制,以致走起路來卡卡的,無法吸收衝擊,招來小腿緊繃。一旦肌肉的幫浦作用無法順利發揮,血液循環就容易變差。放鬆包含「湧泉」穴在內的腳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消除怕冷和浮腫的症狀。
③ 摩擦肩胛骨(天宗穴):肩胛骨周邊要是緊繃,很容易表現成感覺手臂怪怪的。多半會併發頑固的肩膀僵硬,按摩這裡也能同時改善自律神經的平衡。
為什麼是這裡?是要讓血液流到手臂,斜角肌附著於鎖骨後面的肋骨上。這個部位要是僵硬,手臂的血液循環便無法順暢,手的末端就會冷冰冰。自我按摩的重點在於邊施壓邊舉高手臂。暫時抑制血液循環再放開,就會有血液湧動的感覺了。(內容授權自/肌筋膜‧經絡穴位‧激痛點,對症手療身體疼痛地圖全書/石垣英俊/方言文化出版)

冬天裡的手腳冰冷好困擾!按壓這3部位可讓身體熱起來
HEHO 健康~2019年12月0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健檢揪代謝症候群,避免三高纏上身
◎ 張桂榕/優活健康網

依據臺北市104~106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分析顯示,臺北市參加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比女性為58.8%,男性為41.2%,女性參加率高於男性約1.4倍,資料亦發現40歲以上受檢者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之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33%,男性整體代謝症候群高於女性,而代謝症候群為慢性疾病的重要共同危險因子,呼籲40歲以上市民已符合成人健檢篩檢資格,可定期使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即日起至109年2月29日止,凡設籍臺北市40歲至64歲民眾,可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臺北市合作醫療院所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中壯年逾3成易有代謝症候群】依據臺北市104~106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分析顯示,40歲以上健檢民眾腹部肥胖率約40%;血壓偏高約60%,血糖偏高約40%,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30%,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20%,經由上述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計算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33%,其中整體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高於女性,女性代謝症候群隨著年齡而上升。
【代謝症候群患者,增加三高機率】社團法人台灣慢性病全人醫療學會理事暨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楊昆澈主治醫師表示,民眾常因「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而未定期做成人健康檢查,加上現今職業類型偏向長時間的坐式生活型態,工作壓力、欠缺運動以及飲食的精緻化影響導致。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6倍、4倍、3倍、2倍,約有6成以上民眾超過半年沒量過或從未量過腰圍,因此,必須強化市民代謝症候群防治相關識能,量腰圍是最簡易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方法。
【實行健康生活5絕招】① 聰明選、健康吃 ② 站起來、動30 ③ 不吸菸、少喝酒 ④ 壓力去、活力來 ⑤ 做檢查、早發現。
【定期參加成人健檢,勿忽視自己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建議年滿40至64歲市民可運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3年一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內容包括了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對國人常見六項健康問題(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健康體重)進行評估,同時提供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等多項健康諮詢,另外民國55年以後(含55年)出生且滿45歲民眾及40至60歲原住民,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方案可加碼接受終身1次的B、C肝炎篩檢,未受檢過之臺北市市民一定要多加利用,不要忽略自身的健康權益。
【40歲以上市民,作伙做檢查送好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民眾重視自身健康,即日起至109年2月29日(六)止,凡設籍臺北市40歲至64歲民眾,於活動期間內,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臺北市合作醫療院所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即可獲得好禮1份(每人限領1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大家攜手揪厝邊,做伙來去做健檢。

健檢揪代謝症候群,避免三高纏上身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09日
☆ ☆ ☆
腦心血管10907輯~血壓
腦心血管10906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5輯~腦神經
腦心血管10904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3輯~心梗
腦心血管10902輯~血管
腦心血管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