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飲食營養10903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別讓身體被糖化!遠離發炎、打造健康,維生素B群都做得到
★ 盧映慈

人體可以說是蛋白質組成的一個個體,肌肉、血液、細胞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而這些蛋白質的健康,就代表了我們身體的健康。但是當身體的糖分過多,蛋白質就會被這些糖分「纏住」,變成「糖化白蛋白」在血液中流竄,這時候就代表已經產生了糖尿病;而如果放著糖化的蛋白質不處理,接下來就會變成「糖化終產物」(AGEs),造成人體的發炎、氧化、衰老。
比如說,血液中的血紅素(蛋白質)被高血糖的「糖」纏上,失去攜帶氧氣的功效,造成身體很多地方都缺氧,一開始可能只是頻頻打哈欠,但久了之後,就會開始出現莫名的疲勞、總是覺得累,甚至因為缺氧而開始全身痠痛、到處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所以,怎麼樣準確的控制糖分跟蛋白質之間的比例,代謝掉多餘的糖分、蛋白質,平衡營養素的關係,其實就要靠我們平時常常忽略的「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常被當成是提神的工具,原因就是來自它「輔酶」的功效。維生素B群可以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分解成我們需要的能量,所以能幫助我們快速提神。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部公佈的「營養成分表」,維生素B群包含B1(硫胺素)、B2(核黃素)、B3(菸鹼酸)、B5(泛酸)、B6等,都可以幫助身體代謝糖份,把糖分轉換成細胞所需的能量,不要直接存成肝醣、脂肪,囤積在身體裡面。
而維生素B7(生物素)、B9(葉酸)、B12,可以幫助身體製造新的細胞,汰換老舊的細胞,等於把已經被糖纏上的細胞代謝掉,自然也可以讓人從糖化的狀態中恢復過來。不過,除了本身就是代謝糖分的「工人」之外,維生素B群還有其他幫助控制血糖的方式。因為維生素B群同樣也是很多合成過程中所需的元素,也能協助神經傳遞訊息,所以也能在間接的狀況下,幫助穩定血糖。2018年,義大利羅馬大學的研究中,發現缺乏維生素B6跟糖尿病、癌症都很有關係,維生素B6可以協助把色胺酸合成菸鹼酸(B3),進行更多的代謝。
但如果缺乏維生素B6,色胺酸無法正確合成菸鹼酸,身體就會出現錯誤產物,而那個產物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胰島素平常負責降低血糖,所以當身體沒辦法使用胰島素的時候,血糖值就會不穩定,造成高血糖的狀態。由於每一種維生素B群都有自己的功效,建議除非是素食者可以多補充「B12」之外,一般人可以直接補充綜合的維生素B群;或是藉由多吃「五穀雜糧」來幫助攝取維生素。
五穀雜糧本身雖然是碳水化合物,但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同時還有大量的纖維,這些都是能幫助身體對抗糖化的機制。而至於有人擔心維生素B群會不會攝取太多,其實維生素B群是水溶性的維生素,每天都會隨著我們的尿液代謝掉,所以不但需要每天補充,也需要補充到一定的量,才有辦法真的在身體中發揮功能。不過如果吃下去之後,覺得眼睛特別浮腫、或是效果沒那麼好,表示身體可能不是缺乏維生素,還是要注意有沒有其他的健康狀況是被忽略的,不是單靠一顆維生素B群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別讓身體被糖化!遠離發炎、打造健康,維生素B群都做得到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05日
咖啡能調控血糖!研究:每天2杯黑咖啡,降脂還防糖尿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3日


全球爆紅瘦身飲品綠拿鐵怎麼喝?二蔬菜加一水果
★ 彭幸茹

近來全球掀起一波喝「綠拿鐵」瘦身的風潮,而且還可以讓皮膚變好,讓許多人看了都想要嘗試看看。乍聽之下以為是什麼新品種的咖啡,但它的真面目是「綠色蔬果汁」,綠是指它的顏色,因為主要食材是綠色蔬菜,而拿鐵指的是它的狀態,因為加入了好的油脂來製成,打製完成後呈現漂亮的嫩綠色,因而得名!除了綠色蔬果外,通常還會加上堅果,可帶來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及油脂,是一款能夠補足現代人普遍蔬菜攝取不足,又可以提供快速補充活力的飲品。
大家都知道要維持健康,在飲食上需要均衡攝取,尤其國健署就建議大家,應該養成「天天 5 蔬果」的健康飲食型態,每天至少吃到 3 份蔬菜和 2 份水果,但是大家因為忙碌、或多外食,通常都吃不到。而「綠拿鐵」的主要食材就是綠色蔬果,成為了現代人攝取蔬果的最佳替代方案,用喝的方式,就能攝取到蔬果中所含的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等,進而讓身體維持良好循環代謝,並帶來下列 5 大好處:
① 排除身體毒素,維持消化系統健康。② 因腸蠕動增加,使排便順暢。③ 有助降血糖、膽固醇。④ 抗氧化、養顏美容。⑤ 排除油脂,有助瘦身。通常選擇自己喜好的綠色蔬果即可,但比列為蔬菜 2、水果 1 為佳,以免因為水果的甜度太甜,造成反效果。《食譜一》甘藍菜或菠菜 100 克、大黃瓜 100 克、蘋果 40 克、鳳梨 40 克、香蕉 1/3 根、堅果 1 匙、無糖豆漿或無糖優酪乳 200 毫升。《食譜二》蘋果半顆、奇異果 1 顆、鳳梨 1/4 顆、蘿蔓葉 4 片或是地瓜葉、菠菜也可、冷水 200 毫升、冰塊 1 杯。
作法:先將綠葉蔬菜汆燙 15 秒,然後水果切成塊狀,然後以蔬果 2:1 份的比例調配,然後將所有食材放入調理機打成汁即完成。每天飲用 1 杯,然後要搭配多喝水,因為蔬果含有大量纖維,需要水分吸收幫助排除,所以至少每天喝足 2000 毫升的水。切記不要將綠拿鐵當作正餐,因爲熱量攝取不足,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讓瘦身效果更差,當成點心飲用即可。如果有血糖問題、高尿酸、有結石史,以及孕婦,喝之前要先向專業營養師諮詢喔!

全球爆紅瘦身飲品綠拿鐵怎麼喝?二蔬菜加一水果才是完美比例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0日
喝綠拿鐵瘦身加這味,體質再寒也不怕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改變吃飯順序讓人又瘦又健康
★ 巫俊郡

每日你吃進什麼,吃了多少會影響你的身體,也有國外諺語說過類似的話。或許有人會因此小心翼翼注意每口送進嘴裡的食物,澱粉不吃、蛋白質不吃,到後來好像什麼都沒辦法吃,又因飢腸轆轆一時暴飲暴食而事後懊悔。但有時候,或許只是需要換個進食順序,飯可以照吃,吃得均衡,日子可以照過,不用陷在負面的情緒裡自我厭惡。送進嘴裡的食物帶給我們一天所需的熱量,影響我們身體的正常運作,也同時掌握著我們的血糖高低與身材胖瘦。吃飯可以單純吃心情愉快、隨心所欲,也可以對應人體的生理運作,安排食物的順序使吃飯變成更健康、更有規律的事情。
① 先吃蔬菜:
蔬菜類包含一般的菜葉類與蕈類、海帶海藻類。先吃蔬菜可以幫助抑制血糖急遽上升,也因為蔬菜體積大、纖維豐富能增加飽足感,先獲得一些飽足感避免之後不小心吃進太多食物而體重上升。
② 再吃蛋白質:
蛋白質包含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海鮮與乳製品。無論先吃菜還是蛋白質其實都比較不會影響血糖的恆定。
③ 接著吃澱粉類:
澱粉類包含米飯、麵食、地瓜番薯等主食類的食物。而白飯、白麵條、白麵包等精緻澱粉類,若一開始空腹就吃會使血糖快速飆高,多餘的血糖還容易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而血糖的急遽升降也不利於健康,容易導致血壓力提升,會因此加速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要講求血糖恆定穩定,減少血糖波動,就該先吃蔬菜與蛋白質,再來才是吃米飯。
④ 最後吃水果:
水果裡的糖大多屬於單醣類,被身體吸收的速度快。若飯前吃水果,會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而且水果糖份高,餐前吃會有礙減肥。

改變吃飯順序讓人又瘦又健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0日
身體發胖是跟賀爾蒙失調有關!戒除7種食物有助瘦身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4日


下午茶點心吃它,不怕胖且強心護血管
★ 張桂榕/綜合報導

《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一書提及不只抽菸、飲食不正常,就連打鼾、牙不好、脫水中暑……都會傷害心臟。心臟,是人體的發電機,維繫生命的重要器官,直到生命停止。本書囊括心臟知識、保健預防、到疾病治療,讓你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詳列各項自我檢視身體的方法,提供最完整的心臟知識,成就好「心」人。
「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又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顯現心臟之重要性。中醫對心臟病之治療,則以調理氣血、益氣扶陽、滋陰活血、鎮靜安神、疏氣行滯、化痰止渴、通陽化瘀、辛涼開竅、清肝熄風等法結合辨證,靈活用藥,精準用針,效高按穴等都做了詳實而深入的探討。
早餐是一天開始的活力來源,應該吃得豐盛均衡。理想的早餐內容要有五穀根莖類+蛋白質,最好還能加上蔬菜及水果,並將對心臟有益的食物加入早餐菜單裡。別忘了,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水,一則補充睡眠中自然出汗所減少的水份;並且有利內臟甦醒。空腹喝下去的水,馬上被小腸吸收,五分鐘就能進入血液,讓血液流通更順暢。也有助於通便,減少用力解便引起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燕麥片+低脂牛奶+堅果+香蕉】
燕麥是被醫學專家推薦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而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血壓與膽固醇。香蕉是含鉀高的水果,有助加速鈉排出體外,維持心跳及血壓穩定,預防高血壓及中風。
【鮭魚飯糰+無糖豆漿+蔬果沙拉】
如果沒時間自己打理早餐,在便利商店也有不錯的選擇。挑鮭魚飯糰而不要選肉鬆飯糰,避開多餘的鹽分及添加物,而鮭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裡含有纖維及植物固醇,有助穩定血糖,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壞的膽固醇(LDL)。
【全麥三明治+無糖低脂優酪乳+番茄】
全麥麵包比白麵包不但營養完整,而且纖維的含量較高,不易使血糖波動,有助於排便,也容易產生飽足感。小番茄、橘子等容易攜帶的水果可到辦公室食用,補充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劑,保護心臟。
只要選對零食、點心了,也能強心護血管:① 綠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研究發現,綠茶可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降低動脈硬化風險。② 菊花。情緒經常是讓血壓飆高的原因之一,菊花有清熱降火、安定神經功效,向來被中醫視為降血壓良方。感覺怒氣難消、心煩氣躁時,不妨喝杯溫熱的菊花茶。
③ 玫瑰花。有疏肝解鬱功效,古籍《食物本草》中記載,「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玫瑰花泡茶,可達到紓壓放鬆效果。④ 山楂。中醫常用來做為降低血脂的聖品。研究發現,山楂可以降低肝中 HMG-COA 輔酶的活性,減少低密度膽固醇生成。此外,山楂中的抗氧化成分及黃酮類,則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避免阻塞。
⑤ 堅果。健康零食的最佳選擇非堅果莫屬,在美國是被視為每日必須食用、有益心血管的食物。因為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對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以及增加好的膽固醇有雙向助益。每週吃150克堅果,包括杏仁、花生、核桃、開心果等,可減少1/3得心臟病的機率。不過堅果的熱量並不低,每天限量一小把就好。⑥ 黑巧克力。含有類黃酮多酚物質,能抗氧化,保護心臟。一項義大利的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大幅降低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炎情形,理想的數量是每天吃6.7克。

下午茶點心吃它,不怕胖且強心護血管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4日
3款地雷壽司,4個等於一碗飯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小孩一天喝2杯鮮奶,長得高又睡得好
★ 好食課/文章授權提供

民健康署建議小孩和我們每天「早晚都要喝一杯奶」,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小學學童平均每天只喝0.5杯,這讓小孩子攝取的鈣質遠遠不及建議量!調查同時也指出小學學童的鈣質僅攝取建議量的50%,而這在生長快速的小孩時期可不是什麼好事!因此,營養師要呼籲爸媽們別忘記要讓孩子喝足第2杯,也才能有攝取足夠鮮乳的健康好處。
傍晚至睡前 是飲用第二杯鮮乳的好時機在親子天下的調查中發現,約有70%的小孩每天會喝一杯鮮奶,這代表著爸媽們可能開始讓小孩子有喝鮮奶的習慣,依照營養師的經驗,喝第一杯鮮奶的時間點通常會落在早餐時期。但小孩子在學校上課到放學回家,好像就容易忘記其實國民健康署建議的是早晚「各一杯奶」!在同一份調查中就指出,雖然小孩子可能有喝第一杯奶的習慣,但卻僅有20.2%的小孩有喝到第二杯,這顯示第二杯落實度有十足的改善空間!
找對時機點和理由,是讓小孩喝第二杯鮮奶的關鍵!「第一個好時機就是放學回家後」,可能因為運動、肚子餓等原因常常吵著要吃點心,爸媽在這時如果不慎就容易讓小孩吃到高油、高糖的飲料,甚至有零用錢的小孩就自己買手搖飲喝,這會讓小孩子的生長激素停滯分泌!因此要培養小孩在下課回家後有飲用鮮乳的習慣,可以教導孩子在買飲品時可以先挑鮮乳,而家裡也建議常備著鮮乳,孩子回家吵著要喝飲料時就倒一杯鮮乳,既可以解渴又滿足國民健康署所建議的乳品攝取量。
不過,有些小孩在下午不會吵著要喝飲品或吃點心,那也可能喪失了第二杯的機會!!那營養師的經驗是「晚餐後至睡前也是個好時機」,這段時間是多數家長陪伴小孩寫作業或是閱讀的親子時光,所以這時候就是給第二杯牛奶的好時機,養成孩子喝第二杯鮮奶的習慣!
早晚一杯喝足兩杯奶,2個好處報你知為什麼要喝足夠兩杯奶呢,除了補足鈣質與蛋白質等營養素以外,還有什麼實質的功效呢?就讓營養師來和你說吧!① 長得高:牛奶提供的鈣質讓正在延長的骨頭有足夠的原料,幫助骨骼健全!每天兩杯奶,也能幫助小孩補足蛋白質,也可以幫助小孩的肌肉生長!除此之外,食藥署的食物成份資料庫顯示,牛奶含有豐富的精胺酸,能幫助小孩攝取精胺酸!精胺酸會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研究發現小孩若攝取足夠的精胺酸(每天 2.5-3.2 克),生長速度顯著高於攝取不足組(每天 < 2.2克),而早一杯晚一杯,可以幫小孩補充將近20%的精胺酸,讓小孩長高無後顧之憂!
② 睡得好:補充鈣質,也是好好睡覺的重點喔!過去有研究顯示,攝取足夠的鈣質可以減少難入睡的勝算比(Odd ratio),代表如果有攝取足夠的鈣質,是有可能幫助我們比較容易入睡!
小孩子的睡眠品質至關重要,且在半夜是小孩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這時候讓小孩可以安穩入睡,也是幫助小孩好好長大的關鍵!好食課營養師正在積極幫助國民健康署推動「我的餐盤」,其中第一句口訣就是「早晚一杯奶」,而鮮奶這也是目前攝取狀況最不足的食物之一,連帶會讓我們鈣質等營養攝取狀況不佳!
因此,還是要呼籲爸爸媽媽們不僅要注意「早餐那一杯」,更要注意傍晚至睡前是不是還有喝到「第二杯」,這樣才能滿足到「我的餐盤」的建議量,才能幫助小孩子補充完整的營養,讓孩子能健康的生長!

小孩一天喝2杯鮮奶,長得高又睡得好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7日
預防骨質疏鬆還需要維生素K!營養師:7深綠色蔬菜+3豆莢植物是完美來源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麥片、蘇打餅看似健康卻是心血管殺手!
★ 盧映慈

最近寒流來襲,氣溫一降低、血管快速收縮,是非常容易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天氣。而守護血管的第一步,就是要預防「高血壓」,但看似健康的食物中,卻可能含有大量會讓血壓升高的營養素。很多人知道「吃太鹹」會造成血壓升高,但讓血壓升高的原因不只是吃太鹹,還是因為食物中含有的「鈉」,因為鈉離子會讓水分滯留在身體裡,無形間就造成水腫、讓血壓升高。所以正確來說,要避免造成高血壓,應該是要避開「高鈉」的食物,而高鈉的食物其實吃起來不一定鹹,很多看起來健康的食物,其實鈉含量都很高。
而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的鈉攝取量,一天大約只能攝取2400毫克的鈉,如果吃下這些高鈉食物,一不注意很可能就超標。① 麵條:以最常見的家常麵條為例,每100公克(約1人份)就有898毫克的鈉,是一天攝取量的1/3。② 麥片沖泡包:以最常見的三合一麥片為例,每一小包(30公克)就有106毫克~300毫克不等。③ 濃湯沖泡包:以最常見的玉米濃湯沖泡包來說,每100公克就有4171毫克的鈉含量,如果以15公克為一小包,一小包就有將近700毫克的鈉含量,也將近一天攝取量的1/3。
④ 原味蘇打餅乾:每100公克就有388毫克的鈉含量,100公克大約是6~7片左右的份量。⑤ 起司:每100公克就有1594毫克的鈉含量,每片起司大約是22公克,所以是300毫克左右的鈉。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說,很多高鈉食物因為吃起來不鹹,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但因為高血壓不會馬上讓人中風或是心肌梗塞,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根據國健署估計,台灣甚至有100萬並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壓雖然只排名第8,卻是近10年來死亡率上升最多的疾病。
直接死於高血壓疾病的人數、十年來增加超過2倍,是除了癌症之外,更需要注意的疾病之一。王宗道說。在高齡社會中,隨著老化造成的血管退化,可能有8成的人在一生中會得到高血壓,而且產生的併發症像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腎衰竭、視網膜剝離等,都非常的嚴重,所以控制高血壓的因子就變得很重要。不過要控制「鈉離子」,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發現自己鈉攝取過多,可以利用鉀離子跟鈉離子在體內的平衡機制,透過攝取鉀離子來降低鈉離子,讓控制鈉離子變得更容易。高鉀食物:
❤ 碳水化合物:可用芋頭、馬鈴薯、地瓜、山藥、南瓜等高鉀食物代替飯、麵,如果想換口味,也以胚芽米、糙米、麥片等全穀類為主,少吃精緻澱粉,而強烈建議不要吃甜點跟喝含糖飲料。
❤ 蛋白質:以魚、雞等白肉,還有豆類為主,但記住不要吃肉類的皮、少吃加工食品。
❤ 脂肪:避免椰子油、棕櫚油等熱帶油,可以從堅果中攝取,像是高鎂質的杏仁、核桃、榛果、花生。
❤ 蔬菜:可以多攝取蕃茄、金針菇、菠菜、空心菜、昆布、紫菜、莧菜、地瓜葉、青豆等高鉀的蔬菜。
❤ 水果:可以多吃香蕉、奇異果、桃子、香瓜、釋迦、榴蓮等高鉀水果。
❤ 奶類:無脂或是低脂的牛奶、優酪乳。

麥片、蘇打餅看似健康卻是心血管殺手!醫師教如何避免5大飲食地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8日
壓力太大忍不住大吃大喝,吃對食物才能紓解憂鬱症狀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2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要吃的安心採買很重要,食物保鮮營養師這樣建議
★ 曾正豪/報導記者

近幾年來食安事件頻傳,挑選食材時更應特別注意,但究竟該如何挑選安心且安全的食材呢,其實可以把握幾個採買食物的小撇步;高醫營養部營養師蔡秋嫚指出,現代人工作忙碌,較無法天天採買,因此為了讓食物保有最佳新鮮度,首先購買前,可先列出所購買的項目及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也能保有食材新鮮度。在食物購買的順序上,也應先挑選像是米、麵條、植物油、調味料等不需冷藏的包裝食品,且購買前應注意有效期限、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損。
蔡秋嫚營養師表示,其次再購買蔬菜、水果等能在室溫保存一至兩天的食物,最後才是須冷凍冷藏保存的生鮮肉品,且要記住應攜帶保冷袋存放,也能隔開蔬菜水果,避免交叉汙染。蔡秋嫚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購買食材時應以分散風險原則為主,像是購買同一食材時,可每週更換不同的廠商或產地做為採買標準,以降低風險,若為生鮮食材,則盡量選以當季當令的食材較為新鮮,而購買包裝食材上,則應挑選有政府機關認證的食品標章較佳,為自己多份把關,吃得才安心。
另外,在食物儲存上,除了應食材分類放置,避免微生物交叉污染,也應注意優良食物的存放溫度,包括冰箱的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需低於-18℃,且放置物品以七分滿為原則,並保持冷空氣對流流通;蔡秋嫚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在家中冰箱內放置簡易的溫度計,隨時監測冰箱內的溫度,確保冰箱擁有良好的冷藏條件,以保存食物新鮮度。

要吃的安心採買很重要,食物保鮮營養師這樣建議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04日
吃咖哩防失智又促進血液循環!咖哩6種健康好成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6日
吃黑巧克力6大好處,可護心防失智?
match ☆ ☆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4日


小孩幾歲屬性早熟?醫生提醒別讓孩子這樣吃
★ 編輯部整理

今年剛上小一的6歲王小妹,從小身高都落於正常體位的90到97個百分比,本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困擾。但最近卻注意到胸部有硬塊及疼痛感而來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6歲的王小妹骨齡已達11歲,如沒處理恐怕將因生長板提早閉合,而使最終身高連150公分都不到,經抽血確認是「中樞性性早熟」且無其他腫瘤等問題後,予以治療5年的時間,最終身高達至156公分且之後女性性徵也都發育良好。近年來,兒童性發育提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常見家長們疑慮與不安。
在小兒內分泌門診中常有父母焦慮擔心自己的寶貝兒女是否太早發育、會不會影響日後身高、以及詢問後續該如何治療等問題。郭綜合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陳首硯醫師表示,性早熟的孩童,剛開始身高或許會領先同年齡兒童,但因其骨骼年齡超前,生長板將提早癒合而縮短了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沒妥善介入很容易較一般成人身高來的矮小。此外,第二性徵的過早出現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這也常會引起同年齡孩子的嘲笑,對孩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也是令家長憂心的一個原因。
現今兒童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男生約為9歲至14歲、女生則為8歲至13歲之間。若女生在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甚至初經來潮等性特徵;或男生在9歲前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者,都稱為性早熟。通常一個孩童因性早熟的問題來到小兒內分泌門診會依發育程度安排以下評估:
① 完整的家族史、個人病史、藥物史及飲食習慣。② 身體檢查包含身高、體重、生長速率及第二性徵發育的評估。③ X光放射線檢查,判斷患童的骨骼年齡(性早熟患童一般會超齡2歲以上)。④ 抽血檢LH黃體激素、FSH濾泡激素、性腺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等;另可利用促性腺激素刺激測驗LHRH試驗判定是否為合乎健保治療標準之中樞型性早熟個案。⑤ 影像學檢查,如骨盆腔超音波或腦部電腦斷層等。
★ 之後依其原因,再將性早熟區分為二種類型:① 中樞型性早熟:因為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提早被活化,促使性腺激素亢進。② 週邊型性早熟:週邊荷爾蒙腺體分泌出現問題,常見於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睪丸腫瘤等疾病,臨床上通常較少見。
★ 預防性早熟方法:① 避免攝取炸物與零食:雖然大多數的中樞性性早熟其致病原因不明,但除了體質因素外,現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也不可輕忽,由於環境賀爾蒙大部分以脂溶性居多,炸物或零食等的攝取還是應該盡量避免。② 控制體重: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有較高的比例導致骨齡超前及性早熟的情況。建議父母應讓子女維持適度飲食、規律運動並控制體重,以降低提早性發育的可能性。萬一孩童太早出現第二性徵,家長也應盡早帶至小兒內分泌科門診接受詳細的評估及治療。
性早熟的治療必需針對個別的情況來處理。中樞型性早熟的孩童若未合併骨齡明顯超前,在對未來成人身高影響不大的情形下,一般只需飲食運動控制,於門診定期追蹤即可,不須藥物治療;但是若在追蹤期間,骨齡出現比實際年紀進展還快的情況,可在醫師建議下考慮以每月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作用劑進行治療,不過嚴格來說,此藥物的功效只在於延緩骨齡的進展以爭取成長的時間,想要有更高的成人身高,飲食運動的控制還是不可少。

小孩幾歲屬性早熟?醫生提醒別讓孩子這樣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29日
甲狀腺亢進5禁忌,這種菜可少量吃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0日
☆ ☆ ☆
飲食營養1082輯
飲食營養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糖是身體的修復開關!研究:吃對糖能修復病毒造成的損傷
★ 盧映慈

「高糖食物」對身體不好,是很多人認為的「常識」,但在新的研究當中,卻發現葡萄糖可以保護被病毒攻擊後的身體,反而啟動了修復開關,避免留下後遺症,或是造成更大的損傷。2016年,美國耶魯(Yale)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在遭受細菌感染的時候,「空腹」或是「禁糖」的確對身體有保護作用,但在病毒感染的時候則沒有什麼保護作用;相反的,葡萄糖反而可以防止病毒感染造成的神經損傷,這篇文章也刊登在世界最權威醫學期刊之一《細胞》(Cell)上。
研究團隊將小鼠分成2組,其中一組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結果發現不給吃葡萄糖的小鼠反而會因為神經損傷,而喪失生命;但如果給予葡萄糖,因為小鼠會減少神經的損傷,而不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自然能慢慢恢復過來,葡萄糖反而對於「對抗病毒」比較有效。而且特別的是,這個機制似乎是藉由大腦來控制,適量的葡萄糖可以刺激大腦對於「病毒感染造成的發炎」產生反應,進而去阻斷病毒更多的破壞。
至於「糖」會造成免疫力下降的說法,其實是在1970年,有研究發現糖會抑制免疫系統,一個人服用一定劑量的糖後,在30分鐘之後,研究人員在顯微鏡底下可以看到,血液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在吞噬細菌方面的攻擊力要弱得多,而且效果可能持續5~6小時。但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免疫系統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這份研究是針對「細菌感染」做研究,得出了免疫力下降的結果,但並沒有釐清「病毒感染」是否也有同樣的效果。
耶魯大學的團隊也讓另一組小鼠重現1970年的研究,給小鼠感染李斯特菌,然後再餵食每日熱量1/5的葡萄糖,結果發現感染李斯特菌的小鼠,在服用葡萄糖之後,死亡率是100%。研究團隊表示,無論是細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會增加死亡率,跟發炎的程度,或是病菌清除的程度無關,反而是靠著大腦傳遞的訊號、身體的代謝過程有關;所以在治療不同的疾病的時候,應該給予不同的營養菜單。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團隊認為,跟一句古老的格言「starve a fever, stuff a cold」(發燒的時候要挨餓,感冒的時候要吃飽)相符,就是在發燒伴隨有腹瀉、腹痛等症狀的時候,建議少吃點糖;但如果在有呼吸道症狀,例如感冒的時候,建議可以正常吃飯、或是喝點葡萄糖水來幫助身體快點恢復。研究團隊說:其他的部分,就還需要更多資料來佐證,但至少葡萄糖不全是壞的。

糖是身體的修復開關!研究:吃對糖能修復病毒造成的損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5日
均衡營養簡單吃,蔬菜炒飯+薑絲菠菜菇菇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2月26日
豆蔻入詩情意綿,入藥療效多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2月16日
用氣炸鍋炸物,真的會比較健康嗎?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9日
☆ ☆ ☆
飲食營養10908輯
飲食營養10907輯~斷食
飲食營養10906輯
飲食營養10905輯
飲食營養10904輯
飲食營養10903輯
飲食營養10902輯
飲食營養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腦心血管10903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劉真病逝,為何主動脈狹窄這麼危險?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24日
6種食物預防心臟病並常保心臟健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25日
心悸纏身難入眠,中醫調理終紓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26日
年紀輕,不代表心臟也年輕!8條問題測心臟年齡指數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25日
20%女性有二尖瓣脫垂!三總醫師:瓣膜鈣化速度比一般人快
HEHO 健康~2018年06月2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心肌梗塞是有預兆的!出現這4種現象,5分鐘內可能猝死
★ 林以璿

你一定聽過一些人忽然因為「心肌梗塞」,在措手不及間就離開人世。但其實,心肌梗塞發作前早就有預兆,只是我們常常沒有自覺,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以下就來介紹 4 種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心肌梗塞症狀。最近 10 年,35~45 歲因出現心肌梗塞而急診的人口,平均增加了 80%。引發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栓或粥樣硬化,讓提供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堵塞。
當帶有氧氣和養分的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就會出現缺氧、肌肉受損的情況,人體就會昏迷甚至猝死。而在血管完全塞住之前,其實血流會有一段「不通暢」的時間,這時候身體就會明顯地感覺到不舒服,也就是很重要的心肌梗塞「前兆」!心肌梗塞除了「胸口不適、頭暈」等我們較常聽到的徵兆,還有以下 4 大非典型前兆也必須特別注意喔!
① 後背、上腹部疼痛:心肌梗塞其實也會出現噁心想吐,或是後背疼痛的症狀,但這兩個部位的不適很容易和下背、腸道疾病搞混,所以要特別注意喔!
② 牙齒痛:突然出現劇烈的牙痛,咀嚼食物的時候更不舒服;或是伴隨著胸部、背部悶痛;看完牙醫之後症狀沒有改善…等,就可能是「心源性牙痛」。
③  左邊肩膀、腋下痛:心肌梗塞經常會出現「輻射痛」的現象,放射到左邊肩膀、手臂、腋下、手指…等,這是因為內臟和皮膚傳導疼痛的神經有交會處,但皮膚通常會比內臟更容易將痛感傳到中樞神經,所以有時候內臟出問題的初期,反而會先感覺到身體表層的疼痛。
④ 脖子、喉嚨痛:咽喉和心臟的神經是同一段脊椎神經來控制,所以一旦心臟缺血、缺氧時,產生的乳酸、磷酸…等物質刺激到神經產生痛感,就容易擴散到喉部的迷走神經,導致喉嚨痛、呼吸困難的現象。
如果以上症狀持續 3~5 分鐘以上,可能就代表血管正在阻塞,建議盡速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時機。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一定要平常做好護心工作!遠離心肌梗塞,護心有這5大招:
💗 飲食健康:吃重油、重鹹、高糖除了讓你外表看起來胖嘟嘟,血管裡的油脂也會迅速增加,讓血管壁越來越小,最後形成血栓,建議平常多選擇好油、拒絕反式脂肪。攝取足夠的水分來讓血管保持暢通,也較能維持正常血壓。
💗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健康的人更有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積極的控制病情。
💗 規律運動:重訓、有氧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並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保護心血管的功效,但,要提醒的是,平常如果沒有運動習慣,或心臟本來就不舒服,千萬不要突然進行劇烈的運動,否則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告知醫生和教練身體狀況後,請專業人士協助規劃適合的課程,循序漸進會更好喔!
💗 注意保暖:天冷時,特別是早上剛睡醒,交感神經活動力旺盛,血管更容易收縮,出現心肌梗塞的機率更大,所以冬天一大早不要急著起床(賴床有理啦),因為身體還沒甦醒,被窩外的溫度又比較低,冒然起身,血管、心臟很可能會受不了,建議在被子裡先活動一下。
💗 拒菸:因為尼古丁等物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並且加快動脈硬化,當血管缺乏彈性、血液又難流通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當然也會增加。

心肌梗塞是有預兆的!出現這4種現象,5分鐘內可能猝死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20日
心肌梗塞不只會胸悶!男女症狀大不同~警訊有這些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17日
心絞痛、心肌梗塞都會胸痛,一招分辨急救關鍵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0日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身體3部位會痛也是警訊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WHO調查指出,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頭號公敵是偏頭痛
★ 陳盈臻/台南報導

頭痛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病症,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約有7成的人在過去一年內曾發生頭痛症狀,有1成的人則是在經歷難以忍受的頭痛後,診斷為腦瘤。由此可知頭痛雖然是個發作頻繁的症狀,但真正有嚴重問題的極為少數。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有偏頭痛問題的病人,多半都是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現在針對偏頭痛也發展出較多元的治療方式,因此若是有相關問題的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出合適的治療方針。
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主要把頭痛分成二大類。第1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素的頭痛,絕大部分(約百分之90)的頭痛病人屬於此類,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及其他原發性頭痛;第2類是次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腦內結構性病變(外傷、血管疾患、腫瘤等)、感染、藥物或其他身體疾病。該如何區分頭痛是屬於原發性還是次發性呢?醫師通常會先進行病史詢問及神經學檢查。再依照病人狀況來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例如:血液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等,排除可能為次發性原因。
另外,可經由「SNOOP」的口訣判斷是否有次發性頭痛的可能:😂 S(Symptoms):症狀:頭痛合併如發燒,體重減輕或全身倦怠等症狀。😂 N(Neurological):神經學症狀或徵象:頭痛合併意識改變、手腳無力、言語不清等。😂 O(Onset):發作樣式:突然間發生,瞬間就劇烈疼痛。😂 O(Older):年紀較大的病人:出現新產生或漸漸惡化之頭痛。😂 P(Previous):原本舊有的頭痛其發作頻率、強度、時間、特徵改變。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則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偏頭痛是原發性頭痛的其中1種,在台灣因為頭痛就醫,且被診斷為偏頭痛的病人約有6成。15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成的人有偏頭痛困擾,女性為男性的3倍。當偏頭痛發作時,除了疼痛難忍外,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或怕光怕吵的症狀。病人平均每周約有4到8小時會因此無法工作,嚴重干擾工作及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偏頭痛是造成年輕族群失能(disability)的首要原因,影響深遠。
偏頭痛發作,可分四個階段:① 前驅症狀期:時間為幾小時到幾天,有憂鬱、躁動不安、疲勞、打呵欠、頻尿、噁心、失眠等症狀。② 預兆期:時間為5至60分鐘,有閃光、視力喪失、身體麻木、臉部麻木、無法言語等症狀。③ 發作期:時間為4至72小時,有單側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低、怕光、怕吵等症狀。④ 發作後期:時間為24至48小時,有注意力變差、筋疲力盡、憂鬱情緒、欣快感。
偏頭痛將依發作天數的多寡分成陣發性偏頭痛(約占9成)及慢性偏頭痛(約占1成)。每月頭痛天數小於15天為陣發性偏頭痛;反之每月頭痛超過15天且連續3個月以上,又超過8天符合偏頭痛診斷,則可診斷為慢性偏頭痛。陣發性偏頭痛病人每年約有2至3%會轉變成慢性偏頭痛。偏頭痛的治療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治療目標皆為緩解症狀,盡早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包括維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喝水2,000至2,500cc/天、規則運動,飲食忌辛辣、煙燻食物、菸酒、起司、巧克力、柑橘類等。多吃含鎂食物(堅果、疏食等),避免氣候溫差過大,減少壓力、緊張或焦慮情緒。
偏頭痛專一藥物有2種,1種為翠普登(Triptans)藥物,另1種為麥角胺藥物(ergotamine)。由於健保規範每月不可大於8顆,因此如符合偏頭痛診斷,且每月發作不超過4次者,可以跟醫師討論適時服用此類型藥物緩解症狀。其他常用的藥物,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複方止痛製劑、止吐藥、類固醇、嗎啡類藥物等,對於急性止痛都有助益。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可以幫助降低頭痛發作次數及增加止痛藥物效用,一般預防性藥物的效果約可降低5成左右的頭痛次數。若因為偏頭痛發作影響生活品質、頻繁的發作(每月發作次數大於4次,每月天數超過8天)、急性藥物治療失敗及可能進展成慢性偏頭痛者,都建議服用預防性藥物。

WHO調查指出,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頭號公敵是偏頭痛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13日
偏頭痛是年輕人失能的第一名原因!3種藥物緩解疼痛最有效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調節細胞氧化壓力,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可望得救
★ 王澍清/台北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組成研究團隊,成功破解漸凍人罹病至治療之謎。他們發現 GPx7 為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給予病鼠特殊抑制劑,運動能力明顯變好。一般來講,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了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小腦運動失調症、漸凍人、舞蹈症、記憶障礙、腦白質病變、退化性脊椎關節炎等。研究團隊未來將擴大研究範圍,希望這項療法也能適用在其他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
研究發現,人體細胞代謝時會產生活性氧類(ROS),年輕時是免疫細胞作戰時的武器,但隨著年紀增長和環境的影響,累積過多活性氧類,卻會增加細胞內氧化壓力,造成細胞衰老。跨單位研究發現,GPx7、GPx8 這2大基因主要功能為平衡多餘的活性氧類,達成體內免疫防禦系統與抗氧化2大系統的平衡,維持健康最佳狀態。此2大基因也是活性氧類感測器,可以調控氧化壓力來避免運動神經元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產生。
進一步研究證實,GPx7 為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剔除 GPx7 基因的小鼠出生後陸續出現運動神經元退化症狀,成長到11個月大時(相當於人類的中年)行動力減弱,約一成小小鼠後肢嚴重癱瘓。一般小鼠平均壽命為2至3年,但運動神經元退化的病鼠會提早在15個月後就逐漸死亡。研究團隊進一步將病鼠的脊髓組織進行免疫螢光染色分析,發現病鼠的運動神經元數量相較於同齡正常小鼠大幅減少了約20%,運動神經元連接至肌肉的突觸結構也逐漸凋零、退出接合處,顯示運動神經元慢慢地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研究團隊發現,缺乏 GPx7 將會導致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萎縮凋亡,出現下肢癱瘓等類似漸凍症的病徵。進一步與台大醫院神經部蔡力凱醫師以及台北醫學大學陳凱筠副教授合作,證實漸凍症病人的 GPx7 表現量的確明顯低於一般人。研究團隊與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胡春美助研究員合作發現,GPx7 亦可做為氧化壓力的感測蛋白,當細胞感受到過多的活性氧類時,就會啟動 OGA(O-GlcNAcylation)醣化調節機制。由於病鼠缺乏 GPx7 便無法抑制OGA對醣化的逆向反應,使正向醣化反應無法緩解氧化壓力,因壓力而受傷的運動神經元細胞只能逐步邁向凋亡。如此便可對抗氧化壓力。
於是,研究團隊持續餵食剔除 GPx7 的小鼠OGA抑制劑 Thiamet-G(TMG)3個月,結果發現,小鼠體內的醣化正向反應上升,運動神經元數量非但沒有減退,連接至肌肉的突觸結構也不再退化,且運動能力明顯變好。研究團隊表示,此次研究成功建立年齡、氧化壓力、醣化調節機制3者互相牽動的動物模型,希望未來模擬人體實際運作的方式,找到漸凍症致病機制和治療的策略。

調節細胞氧化壓力,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可望得救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容易腰痛、腿麻是坐骨神經痛惹的禍!五動作伸展拉筋
★ 歐峻邑/主任物理治療師

扣八控控,關心你的坐骨神經,這句經典廣告台詞,你一定不陌生吧!腰痛、腳麻是坐骨神經引起的嗎?坐骨神經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看下去。坐骨神經從腰椎第四節到薦椎第三節神經所組成,會經過臀部沿著大腿後側往下,在膝蓋後側分支一路向下到腳底,並供小腿外側前、後,小腿後側和足底、足背的感覺。因此當坐骨神經受壓迫,產生的症狀會出現在小腿外側前、後,小腿後側和足底、足背刺痛、麻木。你可能會問,可是我的臀部和大腿後側有刺痛、麻木感,醫生說這是坐骨神經壓迫造成。
大腿後側刺痛、麻木的原因其實是腰部脊椎神經根病變,是脊椎神經在下背區域受到壓迫而導致症狀出現在大腿後側。當坐骨神經出問題時,症狀從腰部、臀部、小腿到足底。經歷過坐骨神經痛的病人,所描述的症狀都不太一樣,有的人輕微痛,有的人刺痛、灼熱感,甚至難以形容的痛,坐骨神經症狀可能有下列幾種:😂 下背痛。😂 坐下時,腰、屁股和腿感到疼痛。😂 有針刺般、燒灼感延伸到整條腿。😂 覺得腳底麻麻的,行動受到限制。😂 嚴重者,會有間歇性跛行(行走距離無法太遠)。
哪些原因會導致坐骨神經痛呢?由腰椎構造、坐骨神經走向可以略知一二,當腰椎、薦椎出了問題,例如:長骨刺、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腫瘤,可能會造成神經壓迫,另外坐骨神經所經過的路徑被堵住,例如:神經孔狹窄、肌肉緊繃,也會讓坐骨神經受到壓迫。一般我們所形容的刺痛、麻木、緊繃,稱為「症狀」,並非原因,治療坐骨神經痛,除了緩解症狀,找到病因才是解決之道。坐骨神經痛發作時,拉筋、伸展、運動很重要!
① 平躺在床上,雙手抱住右大腿後側,讓膝蓋伸直,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② 平躺在床上,雙手抱住右大腿後側,讓膝蓋打直並讓腳踝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③ 坐在椅子上,右腳打直、身體前傾,讓腳踝往上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④ 坐在椅子上,右腳打直、身體前傾、頸部微彎,讓腳踝往上勾起,停留3秒,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⑤ 四足跪在瑜珈墊上,手握彈力帶並讓彈力帶繞過腰部,做出骨盆前、後傾,一回做5下,每天做5回。

容易腰痛、腿麻是坐骨神經痛惹的禍!5 動作伸展拉筋不能少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03日
坐骨神經伸展動作~歐峻邑物理治療師
YouTube~2020年01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腦傷癱床,靜脈雷射加針灸3個月能走
★ 黃苡安/綜合報導

去年夏天,一名正要進入幼兒園的女童,突然發燒、手腳無力甚至昏迷,經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在加護病房治療兩個月終於救回生命,大腦卻已受侵害,意識模糊、四肢緊繃呈現類似植物人狀態,但家長不放棄希望,積極尋求治療,後經健科高強度復健與靜脈雷射,同步會診中醫輔以中藥、針灸,歷經三個月治療,女童已能說話跟行走。罹患病毒性腦炎 一度呈植物人狀態。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蔡森蔚表示,團隊先為女童解決大腦發炎引起後遺症,每天安排一至二小時高強度復健及新型「靜脈雷射」治療。
同時會診中醫,搭配中藥與針灸輔助,一周後,女童父親感受女兒逐漸好轉,四周後,女童可語言對話、抓握東西,並重拾坐姿平衡。蔡森蔚主任指出,臨床經驗顯示,急性腦傷、中風成人個案或類植物人狀態,早期介入較新型的靜脈雷射並接受高強度復健治療,可有效提升病人血液紅血球的攜氧量,促進血液循環,並活化白血球粒線體,給腦部充分氧氣,修補受損細胞組織。
同時搭配中醫輔助治療,對患者意識恢復有相當大的幫助。煎藥與科學中藥並用 助醒腦開竅中醫輔助治療則分內科與針灸兩部分,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莊佳穎醫師表示,水煎藥與科學中藥並用,藉冰片、石菖蒲、遠志幫助醒腦開竅,人參、黃芪、肉蓯蓉等協助女童腦神經修復;並從經絡角度針刺穴位,刺激末稍神經回推到腦部,修復大腦連結,將藥物帶入病位。

腦傷癱床,靜脈雷射加針灸3個月能走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1日
☆ ☆ ☆
腦心血管10907輯~血壓
腦心血管10906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5輯~自律神經
腦心血管10904輯~中風
腦心血管10903輯
腦心血管10902輯~血管
腦心血管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穴道經絡10902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胃食道逆流按4穴位就改善!其中一穴位還能助長壽
★ 林以璿

根據臨床統計資料示,國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脾與胃是相互聯繫的,食物透過胃吸收消化,再透過脾運輸到每個需要的地方。因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與脾胃經脈息息相關。因此,從中醫的觀點,可以常按4個穴道提升胃部健康。人體的穴道多半位在人體經絡上,適當的刺激可以增加對應組織或器官的活性,平衡或改善臟腑的機能。以下就介紹 4 個改善胃部健康的穴位,除了可以透過中醫師針灸,也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簡單按壓。
① 內關穴:改善火燒心、胸悶、心悸。
👍🏼位置:腕橫紋上兩寸。內關穴位於左右手的手腕內側,約距離腕橫紋(手掌與小手臂交界處)3隻手指頭(食指、中指、無名指)的距離,手腕內兩條筋之間的位置即為內關穴。👍🏼主治:依前人背記10大特效穴的〈十總穴〉歌謠「內關心胸胃」,即按壓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可以對胃氣上衝的胸悶、心悸、咳嗽,與胃食道逆流上衝的「火燒心」症狀有改善的效果。
② 足三里穴:改善胃脹氣、排便不順、蠕動差。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脊旁開一寸。採坐姿後,雙腳踩踏地面、膝蓋彎曲成90度。找到膝關節外側凹陷處(外膝眼),此處直下4橫指即是足三里穴。👍🏼主治:足三里為胃的保健要穴,對強化、保健脾胃非常有效,能緩解胃食道逆流伴隨的胃脹氣,也改善胃蠕動功能不佳與排便不順的困擾。除此之外,足三里也被稱為「長壽穴」,古時便有「灸足三里得長壽」的養生祕訣。
③ 中脘穴:改善打嗝、食慾不振、噁心感。
👍🏼位置: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體下端和肚臍連線,距離肚臍四指位置。躺平或站直時,胸骨體最下端跟肚臍連線的中間點,即中脘穴。👍🏼主治:治療胃病的主要穴道之一,對於胃脹氣、呃逆(打嗝)、食慾不振、胃炎、胃潰瘍等,皆有保養或改善的效果。除了直接按壓外,亦可以中脘穴為中心,在穴位周圍熱敷與按摩,有助改善消化不良。
④ 太衝穴:因情緒波動造成的逆流症狀。
👍🏼位置:腳背上,第一趾骨跟第二趾骨接合處,其上方5公分位置。在腳拇趾與腳食趾指縫交界點,往上2橫指(食指跟中指)處,即是太衝穴。👍🏼主治:按壓太衝穴具有緩解心情焦慮、緊張、煩躁鬱悶與失眠的功用。適合因工作壓力大及受情緒波動所造成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如泛酸、胃痛、火燒心、胸悶等。

胃食道逆流按4穴位就改善!其中一穴位還能助長壽
HEHO 健康~2020年02月18日


天冷血壓拉警報!日本專家教二招體操簡單降血壓
★ 艾蜜莉

每當天氣變冷時,血壓就容易飆升嗎?其實氣溫下降血壓升高是必然現象,因為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所以氣溫低時會刺激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有研究指出,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0.6毫米汞柱。而且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會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那該怎麼保養血管、降低血壓大幅度上升呢?日本藥學預防專家「加藤雅俊」提出了幾個降血壓的動作,藉由局部肌肉收縮,讓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到刺激,分泌一氧化氮軟化血管,進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 地板超人式:① 趴在地上,雙手向前伸直,掌心應向下平放在地上,雙腳往後伸直。② 收緊臀部肌肉與下背部,讓上半身與雙腿抬離地面,慢慢往上抬至極限時停頓 2 秒,然後回到起始位置。
★ 胸前合掌式:可坐在椅子上進行,將雙手合十放在距離胸前30公分位置,然後用力互推,10秒後放鬆。以上動作可每天做,且沒有限制次數,只要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可以多做幾次。如果動作時有任何身體不適,請馬上暫停動作。

天冷血壓拉警報!日本專家教二招體操簡單降血壓
HEHO 健康~2020年02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忙碌一天背部緊繃?一招瑜珈就能簡單舒緩
★ 巫俊郡/圖解健康

一天即將要結束,上班久坐、做家事勞累而致使的背部緊繃僵硬仍如影隨形跟著你,使人無法放鬆、好好休息。那不妨在睡前做一招瑜珈,與身體好好對話,舒緩一天的辛勞。瑜珈嬰兒式做法:① 一開始先屈膝跪坐在腳後跟上,臀部安放在腳跟上,腳背平貼地面。② 雙膝稍微分開,與髖同寬,吸氣,身體向前彎,吐氣,上半身在雙腿間放鬆,臀部坐穩,前額點地。③ 雙手向前延伸,放置身前,手掌壓地,指尖向前,伸展側邊肌肉,自然呼吸,保持30秒到2分鐘。
小提醒:👍🏼 若額頭點地時臀部會離開腳跟,那就不急著要讓頭碰到地面,多停留幾個呼吸,緩慢放鬆肌肉,等肌肉舒展開來。👍🏼 若腳背貼地會痛,可以墊毛巾軟布在底下,有時是腳部的肌肉還沒伸展開來。👍🏼 嬰兒式的益處:有助於緩解胸腔、肩膀、背部肌肉的緊繃、減少壓力與焦慮。有助於伸展腳踝、臀部、脊柱和大腿,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忙碌一天背部緊繃?一招瑜珈就能簡單舒緩!
HEHO 健康~2020年02月14日


睡不著又尿多,7旬翁用中藥+針灸改善
★ 曾正豪/報導記者

70歲的吳先生,有失眠的困擾已一年多,每天晚上都必須躺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入睡,且中間還會醒來多次,夜尿多,清晨也早醒,所以一天只能睡2多個小時,曾嘗試吃過安眠藥,但仍難以入睡,久而久之身心俱疲,開始對睡眠感到恐懼,故來求助中醫,經調理半年,不僅睡眠品質提升,減輕安眠藥劑量,也改善夜尿頻繁的現象。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吳宜蓁醫師經中醫辨證論治後,認為吳先生屬肝陽上亢型的失眠,給予平肝熄風和重鎮安神的藥物,並搭配針灸翳風、完骨、內關、神門及三陰交等穴位,有效縮短患者入睡的時間。
從需躺床2小時縮短到半小時即可入睡,整體睡眠時間也從2個小時增加到3個多小時,夜尿次數減少,睡眠品質改善,病人不再害怕躺床睡不著。吳宜蓁醫師指出,老年人因為褪黑激素濃度降低與深層睡眠期減少,容易有睡不好的問題,睡眠品質差會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而夜尿次數增多,進而惡化睡眠品質,形成惡性循環。但是,失眠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會加班到深夜,壓力也會造成失眠,所以說失眠已是個越來越常見的問題。
而西醫主要會使用鎮定安眠劑來治療失眠,但鎮定安眠劑患者都會擔心依賴性的問題,或服用時間過長,若突然停藥易造成反彈性失眠。吳宜蓁醫師說明失眠在中醫屬於「不寐」,涉及多個臟腑的病變,主要分成肝鬱化火、陰虛火旺等實證,或心脾兩虛、肝腎陰虛等虛證兩種,中醫會用降火和補虛兩大方法,依據病人不同的體質和病因來對症下藥,例如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的人給予龍骨牡蠣等重鎮安神藥,心脾兩虛會給予當歸、酸棗仁等養心補血藥,從根本去調理,可有效和穩定改善睡眠品質,使失眠不再成為困擾。

睡不著又尿多,7旬翁用中藥+針灸改善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0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阿膠真假辨別
★ 扶原中醫診所

武漢肺炎感染及致死的病例尚未緩和,要抵抗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照顧好自身的免疫力,扶原中醫診所院長郭大維醫師和大家分享能夠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四大穴位,讓大家也能提升自我防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郭大維醫師表示,除了按穴位、透過中藥材補血外,大家也別忘了日常中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要過於勞累,隨著天氣變化來增添衣物!
★ ① 腎俞穴:位在下背部兩側,屬膀胱經。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因此按摩此穴具有補腎益氣 的功效。② 關元穴:位在肚臍往下四指處,屬任脈。此穴會匯集全身血液,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穴位,具有鞏固元氣的功效。③ 血海穴:屬脾經,位在膝蓋內側上方。顧名思義這裡就是血液最豐沛的地方,能夠幫助調血養血,同時也是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的常用穴位。④ 足三里穴:屬胃經,位在膝蓋下方四指處,能夠調理陰陽、健脾和胃。
★ 阿膠+當歸、熟地助補血。阿膠+桃仁、紅花助活血。想要增強抵抗力,平常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中藥材來補血,最常見的就是當歸、何首烏,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之前甄嬛傳裡面常常出現的阿膠。當阿膠和當歸熟地一起,就具有補血的功效,那和桃仁、紅花補起來,就有活血的作用。辨別阿膠真假的方法:但阿膠價錢比較高,很多人都會說擔心買到假的,這邊我也教大家一個簡易辨別的方法,把阿膠放在用手機的手電筒上,如果透出紅色的光,就是真品。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阿膠真假辨別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7日


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三招運動讓腳穩了,身體才會健康
★ 盧映慈

在心血管科的醫師眼裡,「腳」是第二個心臟。並不是說腳也可以像心臟一樣,負責維持我們的生命,但腳卻跟心臟一樣,容納了很多血液。如果用平均身高來計算,腳的血液要流回心臟,必須要往上1公尺,需要的壓力不會輸給要打出血液的心臟。所以一旦腳的功能下降,血液無法順利的送回心臟,就會在腳開始堆積。而不流動的血,就像不流動的池水,久了就會變得黏稠,慢慢形成血栓。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說,其實有8成的下肢急性血栓都是來自心臟,所以如果腳堵塞了,其實正代表心血管是不健康的狀態。不過其實透過適當的運動,可以讓腳部的肌肉加強,增加血液循環的能力,也比較不容易出現血栓,或是讓血栓堆積在腳;而腳部的微血管顧好了,身體其他地方的血液循環也會變好,也因為支撐身體的腳部健康了,活動力也會增加,等於讓全身都健康起來。
★ ① 開腳趾:😂 輕鬆的坐姿,雙腳踏平在地上。😂 用力把5隻腳趾往外撐開,維持5秒收回;再往內緊縮,一樣維持5秒。(重複動作10次。)
★ ② 深轉腳踝:😂 輕鬆的坐姿,雙腳踏平在地上。😂 微微抬起左腿,以大腳趾為畫筆,在空中畫圓,同時使腳踝逆時針旋轉15~20圈,之後換成順時針旋轉15~20圈。😂 換腳重複上述動作。
★ ③ 腳跟拉伸:😂 輕鬆的坐姿,雙腳踏平在地上。😂 可以利用一條彈力帶纏繞在重家具上,舉起一隻腳,另外一端纏在腳背上。😂 勾腳掌,讓腳掌呈現90度,如果可以再往內收,維持5秒,感覺腳跟有拉伸,重複10~15次。😂 換腳重複動作。

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三招運動讓腳穩了,身體才會健康
HEHO 健康~2019年11月1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年後胖三斤,按穴位助瘦腰肚
★ 新聞部/綜合報導

農曆新年與親戚好友團圓相聚,再加上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通病」。
肥胖不只影響外貌和體型,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例如: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肥胖,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導致,脂肪屬於「痰濕」的一種,藉由專業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來辨證論治,利用中藥或針灸調養,確實能達到改善肥胖的體質而進一步健康減重。肥胖常見的三種體質:
① 脾虛濕阻型:表現為食慾不佳,倦怠疲勞,四肢沉重,腸胃脹氣,大便軟黏,晨起時臉部及下半身水腫,體型以下半身肥胖為主等。可用健脾利濕、袪痰消脂來做調理。
② 氣血虛弱型:表現為肌肉鬆垮無力,全身均勻型肥胖,食量不多,吃得少卻容易胖,平時易感到疲倦,甚至頭暈心悸,手腳冰冷,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呼呼等。可用補養氣血來加強新陳代謝。
③ 胃火旺盛型:表現為胃口好,食量大,暴飲暴食,消化快,吃完東西後容易餓,飲食不忌口,面部及皮膚容易出油,口渴,口臭,嘴破,宿便排不淨等。宜清胃熱、潤腸通便來調理。針灸方面,賴建銘表示亦可選用一些穴位來調理,如:水分、大橫、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內庭等穴來促進水分代謝、幫助腸胃運化,過年好好享瘦人生,過年後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盡量避免辛辣炸烤和生冷食物。

年後胖三斤,按穴位助瘦腰肚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基本保暖這樣做,不怕風邪入侵易感冒
★ 林怡亭/報導

天氣忽冷忽熱,可能一不小心就因此感冒,臨床上就有不少因感冒或手腳冰冷、畏寒怕風等因素而求診的病患;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指出,除了可透過用藥治療舒緩症狀外,預防勝於治療,最重要平時可從基本保暖做起,並可搭配穴位按摩的方式,達到保養身體的目的。在傳統中醫認為,心臟五行屬火,因此當天氣寒冷或身體虛弱時,心臟功能的輸出能量就會變小,這時就會使手腳感到寒冷。
陳中奎醫師表示,若為腸胃缺少能量時,就容易出現腹瀉情況,一旦風邪、寒邪入侵,就會使關結循環開始變差,造成筋骨痛情況,又以早上剛起床陽氣較弱時,症狀更容易加劇。但究竟該如何保養身體呢,陳中奎醫師強調,首先可從腸胃保護與保暖等方向做起,首先除了戒除生冷食物,平時可利用圍巾或穿帽T的方式保暖脖頸與頭部後方的風池穴等部位,早上起床梳洗時,則使用溫熱的水來盥洗,避免身體因接觸冷水造成過度刺激。
另外,也可按壓位於雙手五指間隙的八邪穴位,以每次五到十分鐘,且兩到三個循環為主,有助於增強心臟能量,改善身體不適。若感到胸口悶悶的感覺,民眾也可嘗試按揉肩膀與胸大肌交界處等心、肺經經過的部位,有助於舒緩不適;陳中奎醫師提醒,若想透過吃火鍋或者吃補湯的方式來進補,則應避免補過頭,甚至避免服用沒有來源根據的偏方,尤其若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則應事前諮詢專科醫師的意見,避免因進補,反而傷身。

基本保暖這樣做,不怕風邪入侵易感冒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09日


對付肩頸痠痛,按摩4個穴道馬上見效
★ 艾蜜莉

經常肩頸僵硬、痠痛不適嗎?大多數人肩頸痠痛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血液循環不良所導致的。因為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會讓肩頸的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無法休息導致缺氧、缺血而僵硬。想要改善這種情況一再發生,注意姿勢的正確及運動很重要。但如果你現在已經苦於肩頸的痠痛,告訴你4個神奇穴道,可以有效舒緩痠痛不適,並幫助肩頸的血液循環更順暢。
① 肩外俞穴:位於頸背部,第一胸椎棘突,往左右各约四指寬處。
② 中府穴:位於人體的胸外側部,與第一肋間隙平行。將右手三指併攏,放在胸窩上,中指指腹位置即是。
③ 手三里穴:位於手肘彎曲外側的橫紋尾端處(曲池穴),再往下三橫指寬位置。
④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

對付肩頸痠痛,按摩4個穴道馬上見效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啟動身體免疫力!5個穴道解決身體小毛病
★ 艾蜜莉

身體總是不斷出現各種小毛病嗎?這可能是因為身體的免疫力不平衡所導致的。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只要身體的「陰」和「陽」平衡,免疫力就會好,身體自然就會有精神、健康。那怎麼讓身體的陰陽平衡呢?除了維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可以透過按摩穴道來保養身體喔!以下就來介紹5個穴道,多按摩可以幫助改善這些惱人的小毛病,還可以讓免疫力變好。
① 皮膚癢:曲池穴。位置:手肘彎曲外側的橫紋尾端。
② 鼻子過敏: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
③ 氣喘:列缺穴。位置:兩手拇指虎口接合交叉,食指位置處。
④ 感冒不斷:合谷穴。位置:虎口併攏,位於肌肉凸起最高處。
⑤ 腸胃不適:足三里穴。位置:站姿彎腰,同側手的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餘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

啟動身體免疫力!5個穴道解決身體小毛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30日


長假過太爽,4招調整收假症候群
★ 中時電子報

長假期間,很多人有熬夜、暴飲暴食等情況,導致睡眠規律、飲食規律被打亂,從而出現一些胃腸道症狀、睡眠紊亂、精神焦慮等。恢復上班後,很多人都提不起精神,頭昏腦漲,感覺很疲倦,心情煩躁。最好的方法就是調整作息,晚上11時之前要上床睡覺,中午適當午休。如果晚上難以入睡,可洗熱水澡、熱水泡腳有助於睡眠;晚飯後散步、睡前輕按頭部緩解不適。上班前可洗個熱水澡,能消除體表代謝的排泄物,使毛細血管擴張,有效消除疲勞。
節後要注意調整飲食,多吃新鮮綠葉蔬菜等「清火」食品,還可適當吃一些消積食品,如山楂片,加快胃腸道新陳代謝,減輕肥甘厚膩帶來的胃腸道負擔。在調理腸胃方面可按摩穴位。每天用拇指按揉中脘穴、梁門穴和足三里穴各3分鐘。摩腹5分鐘,摩腹時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將手掌疊放於上腹部並施加一定壓力,以肚臍為中心做環形揉動,動作要緩慢、均勻,以腹內有熱感、舒適為宜。摩腹與按揉穴位合用有助於快速消除胃部癥狀,緩解胃脘不適。按摩太陽穴、風池穴可清腦明目、緩解頭部不適;按摩湧泉穴可調整身心機能、增加體力。
以下3款藥膳能幫助胃腸功能恢復正常。① 雞內金白蘿蔔粥:雞內金10克,白蘿蔔50克,粳米100克。將雞內金用小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備用。再將粳米入鍋煮粥,待米爛時兌入雞內金粉,再煮10分鐘即成。雞內金健脾胃,白蘿蔔能消積化食,兩者同用,對飲食積滯很有效。② 山楂麥芽飲:生山楂25克,炒麥芽15克。將生山楂與炒麥芽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適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者飲用。③ 紅蓮子紅棗燉雪蛤:紅棗(去核)10個,雪蛤40克,冰糖適量,紅蓮子40克,高麗參10克,加水燉服,可增強抵抗力、強體質,對於舟車勞頓後引起的體力透支、疲憊等現象有較好地緩解作用。

長假過太爽,4招調整收假症候群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2月0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肚腹多三層肉,瘦腰肚針灸幫上忙
★ 編輯部整理

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通病」,肥胖不只影響外貌和體型,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例如: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肥胖,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導致,脂肪屬於「痰濕」的一種,藉由專業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來辨證論治,利用中藥或針灸調養,確實能達到改善肥胖的體質而進一步健康減重。針灸方面,賴建銘表示亦可選用一些穴位來調理,如:水分、大橫、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內庭等穴來促進水分代謝、幫助腸胃運化,過年好好享瘦人生,過年後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盡量避免辛辣炸烤和生冷食物。肥胖常見的三種體質:
① 脾虛濕阻型:表現為食慾不佳,倦怠疲勞,四肢沉重,腸胃脹氣,大便軟黏,晨起時臉部及下半身水腫,體型以下半身肥胖為主等。可用健脾利濕、袪痰消脂來做調理。
② 氣血虛弱型:表現為肌肉鬆垮無力,全身均勻型肥胖,食量不多,吃得少卻容易胖,平時易感到疲倦,甚至頭暈心悸,手腳冰冷,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呼呼等。可用補養氣血來加強新陳代謝。
③ 胃火旺盛型:表現為胃口好,食量大,暴飲暴食,消化快,吃完東西後容易餓,飲食不忌口,面部及皮膚容易出油,口渴,口臭,嘴破,宿便排不淨等。宜清胃熱、潤腸通便來調理。

肚腹多三層肉,瘦腰肚針灸幫上忙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拍打十二原穴,顧好五臟六腑
★ 穴道運動

原穴在人體所有穴位中是十分重要的穴位,是臟腑的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原氣也就是元氣,原氣來源於腎,這種腎間的動氣,是人體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的最根本的能量。原氣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發源於腎,通過三焦的通路傳遍全身,推動臟腑等一切組織器官的活動。因此臟腑發生疾病時,就會反映到相應的原穴上來。通過原穴的各種異常變化,可以推知臟腑的疾病,又可推知臟腑的盛衰。原穴基本分布在腕關節、踝關節附近,在手掌指關節和足跖趾關節之後。
依據《靈樞》記載,「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全身關節空隙部位的相交合的地方,共有365處,也就是365個穴位,是經絡之氣聚集地。這裡所說的關節部位,是血氣遊行出入的部位,並不是皮肉筋骨的局部形態。十二原穴出於四肢關節部位。肘關節和膝關節以下的穴位都可以用來主治五臟的疾病,這就是遠道取穴,治病效果反而很好。在肘關節和膝關節以下的五輸穴中的原穴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五臟有病,就應取十二原穴。
十二原穴是五臟稟受365節經氣集中的部位,也就是說,十二原穴是365個穴位中最重要的穴位了。五臟發生病變,就會反映到十二原穴上,而十二原穴各有所屬的內臟。只有明確了各原穴的特性,觀察它的反應,才能知道五臟的情況。肺和心位於胸膈以上,屬於陽位。肺是陽中的少陰,它的原穴是太淵穴,太淵穴在手腕掌橫紋上靠前側的位置,左右手各一個共兩個穴。心是陽中的太陽穴,它的原穴是大陵穴,大陵穴在手腕掌橫紋的中點處,左右二穴。
肝、脾、腎位於胸膈以下,屬於陰位。肝是陰中的少陽,它的原穴是太沖穴,太沖穴在腳背上,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凹陷的地方,左右腳上各一個共兩個。脾是陰中的至陰,它的原穴是太白穴,太白穴在腳大拇趾內側第一跖骨後下方凹陷的地方,左右腳各一個。腎是陰中的太陰,它的原穴是太溪穴,太溪穴在足內側,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凹陷的地方,左右腳共兩個。五臟的原穴加起來是十個。還有兩個原穴是膏和肓的原穴。
有一個成語叫「病入膏肓」。「膏」就是心尖的脂肪,「肓」指心臟與膈膜之間。膏的原穴是鳩尾穴,鳩尾穴在胸前,胸壁前下端的劍突下半寸,屬任脈,只有一個穴。肓的原穴為脖胦就是氣海穴,下氣海,在肚臍下一寸半,兩個手指並攏橫放的地方,屬任脈,只有一個穴。以上可知,左右太淵穴、大陵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及鳩尾穴、氣海穴,這十二原穴,是臟腑之氣輸送在體表的地方,所以能夠治療五臟六腑的各種疾病。在臨床上,針刺原穴能使原氣強盛,並通達相應地臟腑,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維護生命的正能量,抵抗治癒病邪的作用。
自己如何拍打原穴呢?先拍打手上的原穴(太淵穴、大陵穴),用右手掌拍打左手內側的手腕,然後再用左手掌拍打右手內側的手腕,基本上把手上的原穴拍打到了。打完手上的原穴,再拍打腳上的原穴(太白穴、太沖穴、太溪穴),用手掌拍打腳的內踝骨和外踝骨周圍的地方,還有趾後方,範圍可以大一些,這樣就基本上把每隻腳上的三個原穴拍打到了。拍打到皮膚微微泛紅,有的人還會出痧。打了之後有點微微的痛,但會覺得很舒服,那就是合適的。拍打十二原穴能調動全身的原氣,提高人體免疫力,貴在堅持。

拍打十二原穴,顧好五臟六腑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2月15日
☆ ☆ ☆
穴道經絡10903輯
穴道經絡10902輯
穴道經絡109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