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醫療1091輯~藥品①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你家有家庭醫藥箱嗎?該備哪些藥?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8日
家庭常備用藥都齊全嗎? 快檢查一下有沒有缺少哪樣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10日
☆ ☆ ☆
☆ ☆ ☆
醫療1099輯~藥品②
醫療1098輯~人物機構
醫療1097輯~口舌牙
醫療1096輯~眼睛
醫療1095輯~筋骨
醫療1094輯~防疫
醫療1093輯~報導①
醫療1092輯~腫瘤癌症①
醫療1091輯~藥品①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肌少症1097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長輩:明明有在爬山,為何還得肌少症?
★ 黃苡安/綜合報導記者

近年養生、運動風氣盛行,更有不少長輩為了健康而提高運動頻率並調整飲食習慣,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運動及飲食觀念,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10%,但從201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有聽過肌少症的50歲以上國人僅佔52.7%,且聽過者中僅有26.4%答對防治肌少症之飲食原則、10.1%答對增肌運動種類,顯示民眾對於肌少症的防範意識仍不足。
肌肉隨著年齡增加流失得越快,一旦肌力下降可能造成跌倒、骨折,增加失能風險,嚴重一點可能終生臥床,大大影響晚年生活品質。長輩可能會問,明明有在爬山或在公園運動,怎麼還會得肌少症?的確從同份調查中看到,44.4%長輩有每天運動的習慣,且高達8成是以「散步、健走」為主,但熟齡長輩其實更該選擇從事肌力訓練以避免肌少症。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郭家驊特聘教授表示,有氧運動雖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但阻力訓練才是維持肌肉量及肌力最好的方法
肌力訓練非年輕人專利,別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能做,事實上已有研究證實即使到80~90歲,高齡者仍可選擇合適自身體能狀態的肌力運動,促進肌肉細胞汰舊換新,達到肌力倍增與阻止肌肉量下降的效果,其中特別建議可學習深蹲等強化臀腿肌力的運動,以降低跌倒風險。郭家驊教授也建議長輩如果狀況許可,最好能養成習慣至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找專業教練指導動作及調整強度,以避免受傷。除了選錯運動項目外,很多長輩認為只要「少油、少鹽、少糖」就能維持健康,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
防治肌少症也須從飲食中補給合成肌肉的原料,但調查中看到民眾50歲後為了健康,3成會選擇少吃肉類、蛋、海鮮,其中2成是因牙口不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表示,若無三高、腎臟問題或醫師指示,過於限制飲食恐反造成營養不良,更不易維持肌肉量。均衡飲食前提下需注重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包括黃豆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肉類及乳品類,而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國人乳品類攝取不足1份高達9成,故鼓勵長輩透過攝取每日1.5份乳品以補足蛋白質所需,也很合適牙口問題者。
營養師建議早餐和點心飲品可改選擇鮮乳,也能藉此替代較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乳糖不耐症者可選擇無糖優酪乳或優格,純素食者則可以無糖豆漿替代。老年後能保有自在行動力、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相信是大家最在乎的事情,想正確養生就得改掉錯誤的健康觀念,透過飲食均衡再加上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抗型運動,就能遠離老年失能兇手「肌少症」威脅。

長輩:明明有在爬山,為何還得肌少症?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7月2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老人家蛋白質吃不夠,避免肌少症,陳亮恭教你這樣吃
★ 林以璿

你家有即將邁入65歲以上的長輩嗎?或是,你雖然正值壯年,但也想為自己的老年健康把關嗎?台灣2026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高達473萬人,大部分老人都知道要提防三高問題,對於「肌少症」有充分認知的人卻不多。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根據國內流行病學統計,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患有肌少症的病人,日後也較容易出現跌倒、失能,一但罹患內科或外科疾病,也會有較多的併發症和較高的嚴重度及死亡率。
中老年人可能因長期擔心三高,或者是已有三高而長久養成的習慣,高達6成5的長者有控制食量或熱量的現象,在2成少吃肉類、蛋、海鮮的長者中,4成8擔心罹患三高疾病,4成5為害怕膽固醇,牙口不好則佔6.9%。其實65歲以後,除非是已罹患三高疾病,否則醫師都會對正常老年人比較寬鬆地看待三高現象,為的就是不希望長者因為擔心三高疾病上身而忌口不吃,反而造成熱量或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缺乏製造肌肉的原料-蛋白質,引發肌少症上身。(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肌少症,點擊這裡測量
陳亮恭表示,避免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透過飲食跟運動,提升肌肉的質與量,「就像是土雞跟肉雞,但是肉多卻沒有力量也沒有用,需要質與量兼顧。」飲食方面,最重要的是攝取組成肌肉的蛋白質。陳亮恭推薦,好的蛋白質包括豆、魚、蛋、肉類及乳品類,牙口不好的人則可選擇魚類、蒸蛋、豆漿、豆腐及牛奶、優格等軟質食物或將食物煮軟並切小塊以利進食。「一般來說,每天蛋白質攝取建議量是用體重乘上1.2(公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老人,每天應該要吃到72公克的蛋白質。」
陳亮恭解釋,但是72公克的蛋白質大約需要吃掉半台斤的雞腿肉,老人家胃口不好,根本吃不到這麼多。「所以,要挑選『蛋白質轉換率』較高的食物,可以比較有效率的吃到足夠的蛋白質,」陳亮恭舉例,像是雞腿肉就是蛋白質轉換率較高的食物,其他還包括了乳酪、豆乾等等。「像是牛奶大約只有5%的蛋白質轉換率,但是同樣份量的乳酪就有30%的轉換率;豆漿跟豆乾也是一樣的概念,」他說。進食的時機,最好是選擇運動後,這樣吃進去的蛋白質,可以馬上修復肌肉。
如果仍然吃不到建議的蛋白質量,陳亮恭建議,現在有許多產學合作的產品,都在做適合給高齡者食用的高營養食物,「像是陽明大學的產學合作,就跟桂冠推出了一系列湯品,因為有嚴格計算營養成分,長者可以用更加有效率的方式補充營養。」陳亮恭表示,不少人食用安素來補充蛋白質,他建議還是要以食物為主,營養補充品為輔,才能夠兼顧均衡與美味;如果真的是疾病纏身、無法進食,藥品才是下下之選,不過目前相關的藥品也還在研發中。

老人家蛋白質吃不夠,避免肌少症,高齡權威陳亮恭教你這樣吃
HEHO 健康/林以璿~2019年07月25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對抗肌少症,請你這樣做
★ 照護線上/編輯部

陳太太盯著電視螢幕追劇追得認真,因為聽到丈夫進門的聲音而打算從沙發起身,偏偏力不從心站不太穩,整個人又倒在沙發上,忍不住唉叫了一聲。陳先生苦笑道:「老婆啊!我們一起去運動吧!聽說有個毛病叫做『肌少症』,我們兩個可能都中獎了。」「肌少症」代表著我們的肌肉質量流失,運動活動功能變差,讓我們走路速度變慢,活動距離變短,要出力時使不上力。我們三十歲以前,身體的肌肉質量連年累積,但年過三十歲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每十年可能流失3%至8%的肌肉質量。隨著年齡增長,流失速度也會加快。
初期肌肉的「本」還很多,自己不會察覺什麼不對勁,但五十歲之後,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愈形明顯,有時要趕捷運、公車,想走快一點卻快不起來,或是想要搬垃圾到回收定點時,發現自己使不上力,東西掉一地。當我們到了六十五歲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更是加快,這時不僅是影響生活品質,肌肉變弱後我們跌倒、骨折、甚至臥床的機會都是大幅增加,為老後生活添上好幾筆苦痛。我們體內的肌肉質量是持續變動的,你可以想像有個天平,天平上的一邊是肌肉生長修復,一邊是肌肉受到破壞。
在新陳代謝之間,我們身體會盡量給出訊號維持天平平衡,當肌肉流失的太多,這個天平就會失衡,往肌少症傾斜。究竟哪些原因會加速肌肉流失呢?太少使用肌肉是首要原因。有人是因為長時間的工作需要久坐不動,有人則是因為生病開刀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或住院安胎整整三個月都沒怎麼動。當我們沒有使用肌肉,肌肉就容易快速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我們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讓人愈來愈不想動、不敢動,肌肉就更容易流失了。
雖然說肌肉流失容易發生於久坐不動的人身上,但你可能也會注意到,有些長者明明很忙碌,又是打掃環境、又是整理花草,但狀況卻還是一路變差。通常這時大家都會怪罪說:「唉!沒辦法,老了就是這樣!」但其實這不只是年齡變化這個因子。許多長者可能是因為牙齒狀況不好,或家裡只剩老人家懶得煮也懶得出門買,甚至自己食慾降低,總之呢,就是吃的不夠,沒有獲取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來維持肌肉。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或不均衡,就難以維持肌肉的質量。
另外會影響到肌肉質量維持與生長的因素還與荷爾蒙有關。像是生長激素、睪固酮等的濃度不足,會讓體內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被分解的速度還慢,而身體肌肉要收縮活動,肌肉細胞裡需要有多種蛋白質參與收縮訊息的傳導,當蛋白質合成受到影響,肌肉的收縮活動就比較差。還有,隨著年紀增長,腦部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傳導減少,肌肉動作的控制愈來愈不精確,協調性不好,亦會影響到肌肉的質量和收縮活動。
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阻力訓練和吃得營養健康。說到運動,大家一定會先想,適合老人的活動不就單純做做園藝或走走路,這樣可以預防肌少症嗎?老實說,這樣做可能效果比較有限。要鍛鍊肌肉,比較好的方式是「阻力訓練」。阻力訓練代表著靠著外在阻力來訓練動作,當物體帶來阻力,而我們進行肌肉收縮時,肌肉纖維感受到的張力會刺激荷爾蒙生成,神經傳導變好,並增強促使肌肉生長的訊號來刺激骨骼肌裡的蛋白質合成,因此阻力訓練來能讓肌肉的質量變多,並使肌肉變得更有力量、耐力增強。
適合每個人的阻力訓練套餐不同,水中阻力運動、彈性帶、或徒手肌力訓練都是可行的計畫。根據研究,開始練習阻力運動後的兩個星期內,就能帶來好處。然而只要運動就可能會帶來運動傷害,因此要注意運動的頻率、強度,若不知從何開始的話,可以考慮找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教練一同制定屬於自己的運動計畫。要如何吃得健康呢?首先熱量要攝取足夠。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長者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愈吃愈少,如果攝取的熱量不足,身體會開始分解貯存的肝醣、蛋白質、和脂肪,長期熱量不足就會分解肌肉以供能量,肌肉當然就流失囉!
而當營養充足時,更會放大運動帶來的好處。研究顯示,蛋白質攝取不足與肌少症有明確關係。攝取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生長,當年紀愈大,還需要更多量蛋白質才能促使肌肉生長。如果腎臟功能正常的話,一天每公斤體重可以攝取1至1.2克的蛋白質,也就是一個六十公斤的女性每天建議攝取60克到72克的蛋白質,可從起司、牛奶、蛋、肉類、黃豆來攝取高生物價蛋白質。想要增進肌肉品質,還可以考慮補充胺基酸,尤其是白胺酸、維生素D、ω−3 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不過要提醒大家,預防肌少症並非只顧著攝取蛋白質,其他營養素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也都要均衡攝取。攝取蛋白質過量,非但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腎臟的負擔。營養均衡,才是王道!雖然我們前面曾提過,生長激素或睪固酮濃度不足是引發肌少症的原因之一,但直接補充睪固酮、生長激素可能會產生血栓、糖尿病等諸多副作用,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必須經由醫師評估,才可以使用。年過三十,就要開始對抗肌少症囉,大家要養成運動習慣規律進行阻力運動,還要吃的營養又均衡!

對抗肌少症,請你這樣做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8年12月0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肌肉流失?靠這招簡單測試肌少症危機
★ 艾蜜莉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到2018年就達14%,2025年時預估會高達20%,成為超高齡社會,年紀增長和身體老化的問題,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肌肉與骨骼系統的健全更是缺一不可,因此「肌少症」變成了高齡社會最熱門的議題。肌少症是一個以肌肉量與肌肉功能低下為表現的症候群,當肌肉量與肌力都低下,即可診斷為肌少症,老年人很容易患肌少症而不自知。
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退化,加上老人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導致不動而加速肌肉量的減少。人體肌肉約佔體重的30~50%,實際的肌肉量要看個人健康程度和體脂肪量而定。臨床研究指出,成年人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減少15%。除了觀察下述五個徵兆可得知有肌少症的問題外,日本東京大學準教授飯島勝矢曾研究出一個簡單測試肌少症的方法,將雙手拇指與食指圍著小腿肚圈起,若空隙很大,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① 走路遲緩:室內平地行走困難(6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少於0.8公尺)。
② 握力下降:取物困難,拿不動5公斤沙拉油罐、毛巾擰不乾。
③ 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例如需要撐扶手才能起身;爬10階樓梯出現困難,例如爬三兩下就需要休息。
④ 反覆跌倒:跌倒機率增加,過去1年來連續跌倒2次以上。
⑤ 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的長者,半年內無緣由地減少3公斤,就應小心。

肌肉流失?靠這招簡單測試肌少症危機
HEHO 健康/艾蜜莉~2018年03月09日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肌肉老化的關鍵被發現了!
★ Elsevier 全球醫藥新知

老了又瘦又乾看起來蒼老又憔悴,研究發現維持肌肉與質量的關鍵。《Cell Metabolism》刊登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 AMPK(skeletal muscle AMP-acticated protein kinase, AMPK-MKO)是老化過程中維持肌肉強度與質量的關鍵。實驗發現小鼠的 AMPK-MKO 若不足,肌肉功能會減弱,易出現粒線體相關疾病。目前維持 AMPK-MKO 的方法就是劇烈運動,但未來若能找出 AMPK 專一性活化因子並做成藥物,將能延緩肌肉質量因老化或骨折復原而流失。

【醫藥新知】肌肉老化的關鍵被發現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1月12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三人就有一人行動隱憂,50歲後肌力訓練、增加蛋白質攝取
★ 蔡岳宏/報導記者

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中壯年族應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任黃駿豐醫師則建議,「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陳榮邦醫師表示,過去大家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
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陳榮邦醫師提醒,骨骼、環節、體力具有互動關係,三者會相互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他強調,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恐讓民眾提前進入行動力危機。
【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
大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用貼布、護腰、護膝產品就想解決。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陳榮邦醫師提醒,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
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因此減少肉類、奶類的攝取,但有些觀念恐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陳榮邦醫師提醒,隨著基礎代謝率減緩,中老年人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
【散步、遛狗、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
民眾在50歲後,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運動,很多人會選擇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爾騎腳踏車、爬山,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但陳榮邦醫師表示,有氧運動對於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率較有效,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因此建議熟齡族應該要搭配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黃駿豐醫師表示,最好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重量訓練、每天喝2杯牛奶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
黃駿豐醫師建議,熟齡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蛋白質。此外,做完肌力訓練後可以馬上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依據醫師門診觀察,民眾普遍有「做肌力訓練會變成筋肉人」,或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做高強度的鍛鍊」的觀念。醫師表示,體能是行動力的關鍵,熟齡族除了有氧運動外,一定要搭配肌力訓練,強化肌肉,才能減少體力、骨骼、環節的負擔。醫師建議,肌力訓練一點都不難,平時只要到公園運用既有的器材,例如上肢牽引器、漫步機、扭腰器,就能提升肌肉耐力。

每三人就有一人行動隱憂,醫:50歲後肌力訓練、增加蛋白質攝取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肌酸、BCAA到底要不要吃?運動營養品補充原則
★ 黃心瑩/報導記者

有運動的人,無論是想增肌或是減脂,都希望可以利用運動營養品或增補劑能夠幫助自己事半功倍,但是這些增補劑,例如:肌酸、咖啡因、丙胺酸、BCAA都不太便宜,到底要怎麼吃才能「吃在刀口上」?營養師叮噹說,要先學會運動營養金字塔,基礎營養都攝取好,並且掌握好營養品的食用時機,才不會吃了等於沒吃
想擁有好的體態、根根分明的肌肉、可以拿來洗衣服的腹肌,除了狂操猛練之外,運動營養的基本盤你做到了嗎?營養師叮噹說,最基本的飲食就是每天三餐,維持生活所需,是促進運動表現的基礎,要以天然食物為主,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類、豆魚蛋肉類、蔬菜水果類、乳品類、堅果油脂類。天然的食物提供足夠的能源、維生素礦物質,幫助我們合成肌肉、促進生長及代謝、維持良好的荷爾蒙平衡
基本營養都均衡之後,再來考慮營養品補充的時間點,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後的營養補充代表的意義不同,訓練前 2~3 小時攝取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提供身體擁有足夠的能量來對付稍後的運動;訓練中則補充水分或是含糖運動飲料,如果是比賽中有較長一點的間隔期,則可以使用能量飲、能量棒,短時間內幫助延緩疲勞;訓練後則是碳水化合物加上蛋白質,主要來幫助運動後能源的回補、肌肉修復以及疲勞恢復
營養補充品多半以乳清、能量飲、能量棒來輔助基本飲食不足,或是短時間應急補充。營養師叮噹舉例,以想增加肌肉的健身族群來說,每天可能需要攝取到 2~3g/kg的蛋白質,若都以吃肉為來源的話,不只會吃不下,還有可能會壓縮到攝取其他營養素的空間,這時就可以考慮使用乳清來補足吃不夠的蛋白質,而且運動後使用乳清,其吸收的效果優於其他肉類蛋白質。前兩層都做到之後,最後再來補充運動增補劑才實際。
營養師叮噹說明,目前具有強烈證據證明有效果的增補劑是HMB、肌酸、咖啡因、丙胺酸及等,主要用來幫助長肌肉及促進運動表現的,但皆非必需品,若沒有前兩層的支持,平時飲食不均衡,也沒有另外補充營養素的話,吃這些增補劑是沒用的!另外BCAA證據等級相較薄弱,其實平日攝取的蛋白質中就有包含,非專項運動者不用特地另外補充。營養師叮噹提醒,想要提升運動表現前,記得先檢視飲食規劃,確認運動營養基本盤有無做到,營養補充的時間點有無補充到,最後才是再來考慮運動補給品。

肌酸、BCAA到底要不要吃?運動營養品補充原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8日/增肌
☆ ☆ ☆
☆ ☆ ☆
☆ ☆ ☆
☆ ☆ ☆
肌少症1097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血脂1097輯~三酸甘油脂

新增說明文字
☆ ☆ ☆
砂糖對身體有害,美砂糖協會隱瞞50年
★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50年前,一份揭露「吃太多砂糖,對身體有害」的論文,因為美國糖業界施壓,而沒有被公開。國際生物學期刊《PLoS Biology》周二(21日)把整個過程公開,痛批糖類業者為了保住自身利益,不惜隱瞞對他們不利的研究,長期欺騙消費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員,針對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保管的「糖類研究財團」(美國糖業協會的前身)內部文件,進行檢驗後,發現業界隱瞞真相。
早在1960年代,就開始有論文指出,比起碳水化合物的澱粉,糖對心臟更有害。為了釐清真相,「糖類研究財團」於是在1968年,出資委託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調查「砂糖對白老鼠的影響」。結果發現,白老鼠在攝取蔗糖(砂糖的主成份)後,不但動脈出現硬化、體內誘發膀胱癌的酵素變多,還會因腸內細菌代謝,產生膽固醇及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
伯明罕大學為證實結果無誤,曾要求延長研究期間,但「糖類研究財團」卻中斷金援,令研究無法被公開。70年代的內部報告更指出,財團幹部要求「研究必須導論出,對(糖)業界有助益、有意義的情報」,只要是暗示「糖類有害」的研究,都要把它的學術價值貶為零。對此,美國糖業協會否認隱瞞,反批加州大學「把50年前發生的事情,用推測和假設,腦補出結論」。糖業協會坦承,曾委託伯明罕大學投入研究,但因超過預算及研究期限,才決定斷絕資金。

砂糖對身體有害,美砂糖協會隱瞞50年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國際中心~2017年11月23日/三酸甘油酯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血脂1097輯~三酸甘油脂
血脂1095輯
血脂1093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骨質1097輯~脊椎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椎間盤突出也能自我檢測!骨科醫師教「抬腿測試法」一躺就知道結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6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腳麻、無力不一定是腰椎退化!當心脊椎腫瘤找上你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29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越休息越不舒服,年輕人下背痛持續三個月恐發炎性背痛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2月06日
慢性下背痛!保守治療都試過,醫:手術治療是選項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09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骨質1099輯
骨質1097輯~脊椎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心臟1097輯~心律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心臟亂跳,可能是中風前兆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12月11日/心律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心臟1099輯
心臟1098輯~心肌
心臟1097輯~心律
心臟1096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中風1097輯~預防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每四人就有一人發生中風!生活三大預防原則要做到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11日
☆ ☆ ☆
☆ ☆ ☆
眼前黑矇、暈眩,頸動脈狹窄恐中風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1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風1099輯~治療
中風1098輯~復健
中風1097輯~預防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