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中風1099輯~治療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風偏癱竟能彈鋼琴,經顱磁刺激可用於多項腦部疾病治療
★ 王志成/報導記者

台灣約每18分鐘就有一人中風,即每年約3萬人腦中風;一旦家中有人中風,整個家庭影響甚鉅,主因就在於中風後遺症。50歲的李小姐半年前發生右側肢體無力偏癱,至醫院檢查治療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區域梗塞及高血脂症,後續接受了復健,但是出院後其上肢動作仍不佳,對於無法回到工作崗位,無法正常自理生活,情緒難免低落,經以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已經可以流暢的彈奏一首李老師喜愛的鋼琴曲目、戴喜愛的耳環吊飾。
中山附醫復健醫學部曾聖維醫師表示,腦中風疾病會造成社會、家庭、患者各方面的沉重負擔,根據2017年衛福部的統計,台灣約每18分鐘就有一人中風,即每年約3萬人腦中風;而每10位腦中風患者中,有兩位長期癱瘓臥床,五位需家屬照護,七位無法從事原先的工作。
【重覆經顱磁刺激的原理】
曾聖維說,由於大腦兩側會透過胼胝體互相競爭,使得若一側腦細胞中風後死亡,對側腦細胞就會相對地過度活躍進而阻礙患側腦部功能的恢復;此外受損區域雖然部分神經細胞已經死亡,但周圍存活組織可能因神經可塑性替代原本喪失的功能磁刺激就是調整腦部的活性,開啟新的鍵結,以增進功能的恢復。透過精準的腦部定位,給予連續短暫重複磁脈衝穿過顱骨,誘發出感應電流刺激,若能抑制健側腦部活性或促進患側腦部活性,使腦部迴路重建,應可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重覆經顱磁刺激的療程】
曾聖維表示,一般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療時會先測定動作閾值來決定治療強度,一般療程為星期一至五,連續兩周共十次的經顱磁刺激搭配復健,目前研究顯示可改善中風後遺症,而在中風越早期其神經可塑性越高,接受經顱磁刺激的效果越顯著。
【重覆經顱磁刺激的應用】
曾聖維強調,目前美國使用於憂鬱症及強迫症的治療;歐盟則用於中風、嚴重憂鬱症及慢性疼痛;台灣則於2018年通過使用於藥物反應不佳的嚴重憂鬱症。目前廣泛研究可用於憂鬱症、焦慮症、腦中風後的運動、吞嚥、語言及認知後遺症、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等神經元退化性疾病、偏頭痛、慢性疼痛、睡眠障礙以及耳鳴患者。不過,若患者被告知不能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如有心臟節律器)、顱內有金屬植入物(如血管夾、人工電子耳)或曾經有癲癇病史則為禁忌症。少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誘發癲癇發作或血管張力失調性昏厥。

中風偏癱竟能彈鋼琴,經顱磁刺激可用於多項腦部疾病治療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8月28日/腦神經
☆ ☆ ☆
☆ ☆ ☆
中風治療新趨勢,顱外磁刺激讓患者重新站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4月29日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腦中風後手腳僵硬是因為痙攣!肉毒桿菌治療幫助肢體復健
★ 盧映慈

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名,根據2019年統計資料,有1萬2176人死於腦中風相關的疾病,而每年會新增 3~5 萬多名腦中風的患者,每個人終生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  1/6。在今年4月,玉山金控科技長、也是 AI 專家的陳昇瑋,就是因為撞到頭而引發腦部出血性中風而死亡。但即使有 2/3 的人可以度過這段死亡關卡,這些人在之後也會有「失能」的問題,導致行動不便、無法自行穿脫衣服,甚至生活無法治療。
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中風半年之後,還有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有失能的狀況,而有大約4成的患者會有「肢體痙攣」的狀況。「肢體痙攣是因為腦傷,腦部神經受損而產生的問題。在腦中風一開始,很可能只是輕微的無力、肌肉緊繃,但在經過幾個月之後,可能就會出現肢體痙攣的狀況。」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陳柔賢說。肢體痙攣是指肌肉過度緊繃、無法放鬆的狀況,比如手肘無法伸直,讓手臂一直呈現彎曲的狀況,或是手指無法攤平;走路的時候無法彎曲膝蓋、小腿過度緊繃而讓腳掌無法維持平衡等。
陳柔賢說,「基本上小關節、中關節、大關節都有可能無法正常運作,所以肩膀、手肘、手指、膝蓋、髖關節都可能失調。」而之所以會產生痙攣的狀況,是因為在復健的時候,會透過復健的動作讓周邊的肌肉繼續使用,來刺激大腦神經的「重整」,讓還沒壞死的腦細胞重新接受訓練,使得腦細胞的神經維持需要的可塑性;但大腦的腦細胞在重整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就會傳遞一個「過度緊繃」的訊號,導致痙攣
「急性期度過了之後,才是很大的難關。」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就說,因為肢體痙攣通常不會在中風當下就出現,所以仔細注意中風後的復健、症狀,就是很重要的關鍵。中風後肢體痙攣的症狀:① 手指往掌心彎曲。② 手腕內彎。③ 手臂蜷縮。④ 腿部僵直。⑤ 腳趾向下彎曲等。⑥ 無法自行吃飯喝水。⑦ 無法自行沐浴更衣。⑧ 無法自行如廁等。⑨ 甚至無法自行搔癢。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則表示,其實現在健保已經通過使用「肉毒桿菌」來治療中風造成的肢體痙攣,「雖然肉毒桿菌可能會跟醫美聯想在一起,但肉毒桿菌是可以幫助放鬆肌肉的。」陳柔賢就說,肉毒桿菌的功能有2種,一種是放鬆肌肉,另一種是阻斷肌肉傳遞給大腦的訊號。「比如斜頸症,脖子太緊繃,肉毒桿菌可以放鬆肌肉,打下去就慢慢恢復;而另一種,就像中風造成的痙攣,其實是腦部給訊號讓肌肉僵硬,阻斷訊號可以幫助大腦不要有錯誤訊號。」
陳志昊說,無論是腦血管阻塞、或是出血造成的中風,甚至是腦部的受傷,只要是腦傷造成的痙攣,基本上都可以使用肉毒桿菌來治療。讓神經科醫師來評估時間點,可以更清楚的抓到需要使用的劑量、部位,效果可能更好。過去在中風後的治療,大宗還是復健運動等非藥物治療,但鄭建興說,復健治療對於中重度痙攣的效果不那麼好,但用口服藥物,又會有嗜睡等副作用,所以局部的肉毒桿菌注射,其實可以幫助不少。「我們讓痙攣下降到一定程度,再開始進行復健,雙管齊下會更好。」健保給付肢體痙攣肉毒桿菌注射的條件:
① 20歲以上成人中風後之手臂或下肢痙攣。
② 中風發生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上肢至少6個月以上,下肢至少3個月以上仍有痙攣。
③ 痙攣程度符合中度到中重度,排除臥床及關節不可逆攣縮者。
④ 現地區醫院以上醫療機構提出申請
⑤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申請時須檢附病歷資料、治療計畫及照片或影片。
⑥ 每年最多3次,列出每條肌肉要注射的劑量。
曾是美髮設計師的劉先生在2018年中風,一開始很灰心,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心復健,坐輪椅只坐2個月,拐杖走路1個半月,但後來因為肢體痙攣張力過大,讓他的左手緊緊握拳、完全不能鬆開,後來決定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注射一個月後,感覺手腳肌肉比較放鬆,不會那麼緊繃,「下一步我要進步到手可以自由的握、放。」陳柔賢則提醒,現在健保資格放寬,所以患者、照護者也可積極與神經內科或復健科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依照自己的需求,不需要再忍耐痛苦,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幫助自己恢復。

腦中風後手腳僵硬是因為「痙攣」!肉毒桿菌治療幫助肢體復健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1日
☆ ☆ ☆
腦中風後復健遇瓶頸…肢體痙攣復健效果差!健保開放肉毒治療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1日
☆ ☆ ☆
☆ ☆ ☆
中風後肢體痙攣,肉毒桿菌能解決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10月08日
他腦中風後狂吞藥險喪命,肉毒桿菌素助重拾治療信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4日
中風後肢體出現這些現象可能是痙攣了!肉毒桿菌注射助復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肌肉無力、萎縮?運用幹細胞讓肌肉、神經再次長出
★ 彭幸茹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因4年無出現新的小兒麻痹病例,宣佈非洲已絕跡這項大型傳播病毒。而台灣曾在 1982年爆發過小兒麻痺症的大流行,在推動接種口服沙賓疫苗後,隔年後台灣就不曾再分離出小兒麻痺病毒野生株,經過10多年的努力,台灣才在2000年終於根除小兒麻痺病毒。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又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引起的,而且人類是此種病毒的唯一宿主,通常會透過糞口及飛沫造成感染,主要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
在1970年時期的台灣,平均每年會有兩、三千的孩童因為感染小兒麻痹病毒,進而造成肢體殘障的情形。而這樣的情形,則是在民國53年,政府開始免費提供小兒麻痺症疫苗後才獲得控制。而目前幼兒所接受的常規疫苗,小兒麻痹已併在五合一疫苗之中,讓孩童免受感染的風險。雖然不會再有新病例的產生,但過去受過感染的病人,卻留下了行走障礙的後遺症,需要靠拐杖或是助行器才能活動。後來也在這些病人們身上也發現,明明在適當的復健,以及拐杖的輔助下,可達到日常生活的自理。
但隨著年紀漸增,卻出現體力下降,身體越來越容易感到疲倦,甚至再度出現肌肉疼痛及萎縮等情形,醫學上將其稱為「小兒麻痺後症候群」。因為小兒麻痺病毒破壞了肌肉組織,以及侵犯了中樞神經運動神經元所致。受到這個症候群影響的肌肉,通常只有四肢和背部的肌肉群,對於其他肌肉是不太會有影響的,故針對小兒麻痺後症候群,幾乎都採取預防肌肉繼續受到損害,所以重點會擺在病人生活型態的調整及運動觀念的改變,以避免肌肉因為過度使用,造成更大的負擔。
有網友提問「幹細胞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那對於小兒麻痹病人的肌肉萎縮也有幫助嗎?」於是《Heho Topics》特地訪問了健眾細胞生醫執行長張薏雯博士。因為小兒麻痹是因為病毒入侵了運動神經元,後面就導致肌肉會產生萎縮的情形,針對這二個層面的問題,張薏雯博士表示因為人體的所有組織,都是從幹細胞分化而來的,連同肌肉和神經組織都是,所以要運用幹細胞來改善小兒麻痺後症候群是可以被期待的!在現在大宗的臨床試驗案中,運用最廣的是一種幹細胞是「間充質幹細胞」。
因為具備了分化能力,所以可以被長成肌肉或是神經,再去植入到受損的區域,達到修復的作用。另外,當間充質幹細胞植入人體後,會釋出一種「旁分泌效果」,有助保護神經元細胞,避免它繼續衰退下去,進而達到改善小兒麻痺症所帶來的肌肉萎縮和無力的問題。張薏雯博士也表示「雖說可運用幹細胞的修復、取代、再生,讓受損的部位再長回來,但要長回神經細胞確實很有難度」。因為神經元細胞並不是由單一種細胞長成的,至少要三種以上的細胞才能構成,這過程之中也存有特殊的機轉
是有研究團隊在體外成功分化出神經元細胞,但還需要透過大型的動物及人體實驗,才能證明「長出新神經」是有可能的!而現階段的幹細胞再生技術,因發現肌肉的構造較為單純,於是科學家運用間充質幹細胞長成的「肌肉層片」,再植入到肌肉壞死或是萎縮的地方,確實可以達到再生、修復的作用,這樣的技術在人體實驗上也獲得了證實。透過張薏雯博士的解說,除了再次認識到「幹細胞」修復人體的神奇之處外,在科學家不斷努力的研發下,未來將可以看見因小兒麻痹病毒造成肌肉萎縮所造成的行動不便,有望獲得大幅的改善!

面對肌肉無力、萎縮該怎麼做?科學家運用「幹細胞」讓肌肉、神經再次長出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04日/小兒麻痺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科學家發現新細胞有望治神經損傷!《Nature》子刊:可讓中樞神經再生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3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凍的雙指,重新有了溫度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8日/中風
☆ ☆ ☆
中風1099輯~治療
中風1098輯~復健
中風1097輯~預防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肌少症1096輯~蛋白質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多吃豆類等植物蛋白質,能降低12%心血管疾病風險
★ 盧映慈

高蛋白飲食不只可以幫助鍛鍊肌肉,還可以幫助身體增強免疫力,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公布的研究中,甚至發現高蛋白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不過有一個大前提是,必須攝取「植物蛋白」才有這樣的效果。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跟美國的研究人員系統評價了32項過去的研究成果,統計了32年當中71萬5128人的資料,這些資料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包含他們的健康狀況、疾病類別、死亡原因等;而這之中,有1萬6429人死於心臟病,2萬2303人死於癌症。
而研究人員從32項研究中取出31進行進一步的薈萃分析,並用數學的模型來比較蛋白質攝取量最高、最低之間的人有什麼差別,結果發現因為疾病導致的死亡率,會隨著蛋白質攝取量增加而降低;每天如果從植物蛋白中獲取3%的熱量,就可以降低5%的所有死亡風險。而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大約是1公克/每公斤體重,佔每天攝取熱量的10~20%。而研究團隊觀察到,每天只要攝取3%的植物蛋白,就有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
所以只要將三餐中其中一餐的一塊肉換成2塊小豆干,或是一杯豆漿,其實就有這樣的效果。「這些發現支持現在提供的飲食建議,就是要增加一般人每天攝取的植物蛋白量。」研究團隊表示,如果是從動物中攝取高蛋白,比如肉類等,反而對人的死亡風險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吃豆類(豌豆,豆類和小扁豆)等植物中的蛋白質,或是從全穀類、堅果類飲食攝取,死亡風險就可以明顯降低。除了總體的死亡風險之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以降低12%。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影響可能是因為植物蛋白中有生物多酚、而且植物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也跟動物蛋白不同。不過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也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這些或許也有一些關聯性。而相反的,動物蛋白質攝取過多,反而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這可能歸因於動物蛋白質中甲硫氨酸的含量過高。甲硫胺酸主要存在動物性蛋白中,攝取後身體會把它代謝成同半胱胺酸,目前已知是心臟病、中風、血管堵塞、失智症、憂鬱症的風險因子。
另外,腸道中,植物蛋白可以幫助好的細菌發酵,降低潛在毒性和致癌性代謝產物的產生。研究團隊表示,「植物蛋白對降低死亡風險有益的可能原因,或許是透過這些機制來改變血壓、膽固醇、血糖,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第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不過這些研究的數據來自西方國家,所以可能會有人種上、地域上的差異,不過因為相關性很明確,所以研究團隊還是很有信心,「這對壽命有很大影響。具有重大的公共衛生意義。」

多吃蛋白質能降低12%心血管疾病風險!《BMJ》:豆類等植物蛋白才有效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8日
☆ ☆ ☆
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
CareOnline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2019年07月12日 ☆
最簡單增加的免疫力就是多吃蛋白質!讓3位醫師教你用體重算出攝取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5日
吃高蛋白不等於長肌肉!小心腎臟負擔增大,營養師:用運動量調配攝取多寡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8日
☆ ☆ ☆
☆ ☆ ☆
50歲以上遠離低營養問題,預防肌少症、骨質疏鬆
★ 成田美紀、檢見崎聰美

所謂低營養,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未充分攝取維持健康身體所需的必要營養素,且特別容易缺乏熱量和蛋白質。低營養可分成熱量和蛋白質皆不足,以及只有蛋白質不足這兩種情況。略胖的外表下卻有低營養問題的人,就屬於後者。一旦陷入低營養,不只蛋白質,也容易缺乏鐵、鋅、維生素A和D等脂溶性維生素,與其說是特定營養素不足,不如說是整體營養素不足、營養不均衡。(本文摘自/50歲以上的營養學:常揪人吃飯、別吃太清淡、天天肉魚蛋,鍛鍊咽喉力,略胖比瘦更健康長壽/大是文化出版)
① 低熱量、蛋白質吃太少導致肌力衰退:
那麼,低營養會引發什麼問題?長期下來,容易因為體力和免疫力降低而受到感染,皮膚也會變得脆弱、容易受傷,甚至引起低蛋白血症(浮腫、貧血等)。如果不能經由飲食攝取熱量和蛋白質,人體就會分解肌肉內累積的蛋白質,以補充不足的營養,而且到了高齡期,人體用營養打造身體的能力,比不上分解身體組織以獲取熱量的能力。這麼一來,就會發生肌力和肌肉量減少的肌少症。
② 長期低營養,提早讓你需要長照:
肌力和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量就會下降。所謂基礎代謝量,指的就是人在靜臥狀態下所消耗的熱量,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基礎代謝量中,骨骼肌大約占兩成,所以肌肉量的減少,勢必會導致基礎代謝量下滑,基礎代謝量減少,一天消耗的熱量就會減少,進而造成食慾不佳。此外肌力下降就容易感覺疲累,活動力下降,導致身體功能衰退。
如此一來又造成活動量減少,食慾更差,低營養問題更嚴重,陷入惡性循環。最近大家開始把因為年齡增長、身心活力下滑的狀態稱為衰弱,而這種惡性循環則稱衰弱的循環(Frailty Cycle)。七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之中,低營養等身心活力下滑所占的比重,已經高於腦中風等疾病了
③ 預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高齡者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因為骨骼空隙變多,容易骨折、脊椎變形,甚至可能臥床不起。為了預防骨質疏鬆,請多利用飲食來強化骨骼。
④ 有效攝取鈣質的方法:
骨骼形成需要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K等。特別是鈣質,它是形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日本人普遍有缺鈣的問題(編按:國民健康署2019年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也顯示,臺灣從飲食中攝取的礦物質以鈣質的不足狀況最為嚴重)。為了預防骨質疏鬆,每日建議攝取七百∼八百毫克的鈣質。特別是牛奶/乳製品的鈣質,比其他食品更容易吸收,可更有效攝取鈣質。
⑤ 少吃加工食品,以免阻礙鈣吸收:
維生素D有助於提高腸道的鈣質吸收率,鮭魚、秋刀魚等魚類和菇類則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而鈣質要沉積成骨質時,就必須有維生素K的幫助,而納豆和青菜則是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除此之外,維生素B6 、維生素B12、葉酸、鎂等也和骨骼形成有關。另一方面,攝取過多的磷(磷酸鹽)和鹽分,可能有礙鈣質吸收。此外,如果鹽分和咖啡因攝取過量,會加速鈣質隨著尿液排出。有些食品添加物含磷量高,所以要小心,不過量攝取加工食品、咖啡、鹽分。

50歲以上的營養學!五個方法遠離低營養問題,預防肌少症、骨質疏鬆
幸福熟齡/成田美紀、檢見崎聰美~2020年08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健腦又防病!喝豆漿的4大好處
★ 艾蜜莉

豆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有許多營養素,如維生素A、B群、大豆異黃酮、皂素、大豆卵磷脂、膳食纖維、磷、鐵、鋅等,因此也被譽為「植物界的牛奶」。豆漿不僅易於消化吸收,而且不含乳糖,所以對於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不會產生副作用。擁有這麼多營養的豆漿,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馬上就來瞧瞧。豆漿對身體的4個好處:
① 預防腦中風:
豆漿中所含的鎂、鈣元素,能夠明顯降低腦血脂,改善腦血流狀況,進而有效防止腦栓塞、腦出血的發生。另外豆漿中所含的卵磷脂,還能幫助腦神經的發育,提高腦功能,可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② 預防糖尿病:
豆漿含有大量纖維素,能有效阻止人體對糖分的過量吸收,進而防止糖尿病。美國麻州大學研究發現,黃豆製品能夠降低血糖水平,幫助糖尿病患者調節血糖,增強糖耐力。此外,豆漿還是糖尿病患者日常中少數適合飲用的飲品,但要注意飲用的豆漿不能加糖。
③ 預防高血壓:
豆漿中所含的各類營養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清除體內有害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對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濃度,還有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可以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研究顯示,每天喝一杯豆漿,冠心病的復發率可降低50%。
④ 幫助瘦身:
豆漿營養豐富而且熱量低,還含有抑制體內脂質和糖分吸收的卵磷脂、大豆異黃酮等多種成分。例如,餐前喝一杯豆漿,能讓人產生飽足感,防止過度進食。
此外,豆漿中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是植物中抗衰老的神器,而且豆漿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消化、排毒,減少臉部痤瘡和頭皮油脂分泌。三種人不適合或飲用需注意:
【腸胃功能不好者】豆漿在酶的作用下會產氣,所以腸胃不好,會腹脹、腹瀉的人最好少喝。
【腎臟不好者】豆漿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當中,會在細胞內產生核酸、尿酸,所以罹患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宜喝豆漿。至於腎功能不佳、或者是腎衰竭洗腎者,飲用豆漿的量每天不宜超過200cc。
【服用抗生素者】豆漿與紅黴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會產生化學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因此服藥與喝豆漿的間隔時間最好在一個小時以上。

健腦又防病!喝豆漿的4大好處
HEHO 健康/艾蜜莉~2020年04月21日
☆ ☆ ☆
☆ ☆ ☆
老了以後不吃肉,小心蛋白質攝取不足,50歲以上不能小看「骨質疏鬆」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6日
蛋白質熱量低且助人體修補組織,一天吃多少才夠?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4日
☆ ☆ ☆
蛋白質迷思大破除,植物蛋白質的神奇力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09日/圖解
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增加抗氧化力!植物性蛋白的4種好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優酪乳怎麼選?營養比牛乳還高嗎?
★ 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工會/資料來源

發酵乳依接種細菌的種類可區分為乳酸發酵乳及酒精發酵乳。另外,依殺菌與否又分為可於室溫下保存的死菌發酵乳,及需冷藏的活菌發酵乳。發酵乳在國內譯名為酸凝酪、酸乳酪、酸乳、優酪乳、優格等。選購發酵乳產品除了注重品牌形象外,儘量向冷藏櫃管理良好的商店或超市購買,同時要特別注意產品的製造日期,購買時離製造日愈近愈好。
發酵乳品質的好壞可從以下兩點分辨︰❶ 凝態產品的外觀成純白或微乳黃色,質地滑嫩,凝乳外表無明顯水樣的乳清晰出,沒有結成硬皮、硬塊或龜裂的情形。❷ 每一種廠牌均有奇特有的口感、酸味、香氣與色澤,食用時如感覺變化太大,如變稀、變濃、變硬、變酸、變味、變色,就可能是雜菌污染或出廠太久,都應多加注意。
發酵乳中因為含有活性乳酸菌,在低溫中仍然會緩慢發酵(稱為後酸化作用),除了酸度會增加外,活性菌數也會逐漸減少,尤其在貯存溫度過高時更易發生。因此,購回的發酵乳應置於 5~10℃ 以下的冰箱貯存,並儘快吃完,以避免走味。牛乳在經由活性乳酸菌的發酵作用後,除了原有的成分外,部分則被分解成乳酸菌的各種代謝產物,使得發酵乳營養價值更勝於牛乳。
① 乳糖︰乳酸菌具有高度的解糖能力,能將牛乳中部分乳糖分解產生多種有機酸,其中以乳酸最多。乳酸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道蠕動、抑制腸內有害菌增殖。
② 蛋白質︰牛乳中的蛋白質經由乳酸菌的酸化作用會變成柔軟的凝乳,其消化性更勝於牛乳。另一方面,不同乳酸菌會分泌不同蛋白質分解酵素將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使可溶性蛋白質、非蛋白質態氮及游離胺基酸含量增加,因此有更高的蛋白質效率。
③ 鈣質︰發酵乳中含有比鮮乳更多的鈣質,而且鈣質與乳酸會充分結合成更易被吸收的乳酸鈣;另外,發酵乳中的酪蛋白(牛乳中主要蛋白質)被分解成磷物質,促使小腸更能有效的吸收鈣質。
④ 維生素︰乳酸菌在牛乳中發育的過程裡會合成相當量的維生素B群,包括維生素B1、B6、葉酸、菸鹼酸、B12等,其中以葉酸的增加最為顯著,幾達10倍以上,而牛乳中原本富含的維生素A及B2含量無太大變化。
⑤ 菌體成分︰非為牛乳中原有的成分,是由發酵時乳酸菌增殖所產生,包括菌體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等營養成分。有許多的研究發現,乳酸菌細胞壁中含有醣物質及多醣體,可刺激人體免疫能力的增強,並具有抗腫瘤的效果。(資料來源︰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工會)

健康網》優酪乳怎麼選?營養比牛乳還高嗎?
自由健康網/醫病平台~2020年08月2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三人就有一人行動隱憂,50歲後肌力訓練、增加蛋白質攝取
★ 蔡岳宏/報導記者

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中壯年族應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任黃駿豐醫師則建議,「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陳榮邦醫師表示,過去大家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
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陳榮邦醫師提醒,骨骼、環節、體力具有互動關係,三者會相互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他強調,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恐讓民眾提前進入行動力危機。
【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
大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用貼布、護腰、護膝產品就想解決。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陳榮邦醫師提醒,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
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因此減少肉類、奶類的攝取,但有些觀念恐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陳榮邦醫師提醒,隨著基礎代謝率減緩,中老年人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
【散步、遛狗、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
民眾在50歲後,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運動,很多人會選擇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爾騎腳踏車、爬山,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但陳榮邦醫師表示,有氧運動對於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率較有效,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因此建議熟齡族應該要搭配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黃駿豐醫師表示,最好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重量訓練、每天喝2杯牛奶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
黃駿豐醫師建議,熟齡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蛋白質。此外,做完肌力訓練後可以馬上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依據醫師門診觀察,民眾普遍有「做肌力訓練會變成筋肉人」,或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做高強度的鍛鍊」的觀念。醫師表示,體能是行動力的關鍵,熟齡族除了有氧運動外,一定要搭配肌力訓練,強化肌肉,才能減少體力、骨骼、環節的負擔。醫師建議,肌力訓練一點都不難,平時只要到公園運用既有的器材,例如上肢牽引器、漫步機、扭腰器,就能提升肌肉耐力。

每三人就有一人行動隱憂,醫:50歲後肌力訓練、增加蛋白質攝取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7日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雞蛋這樣吃等於毒藥,尤其是高血壓的人!血壓只增不減
★ 依依雜錄/健康

雞蛋被稱為「全營養食品」,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吃一個雞蛋就能最大程度地補充人體營養,雞蛋基本上是每家每戶都在吃,常吃雞蛋能夠補充身體多種營養,可以說好處多多,在幾十年前,都是通過吃雞蛋補身體的。殊不知,這種做法簡單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一旦用錯方法來吃,就會變成一個「毒藥」,分分鐘危害人體健康。高血壓的人,雞蛋不能這麼吃!
生吃:有些人喜歡雞蛋生吃的口感,殊不知,生吃雞蛋很可能會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吃進肚子去,造成腸胃不適,甚至引起腹瀉。而且雞蛋的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需要高溫加熱破壞,生吃雞蛋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造成身體出現渾身無力、肌肉疼痛、眉毛脫落等症狀。
隔夜:很多人都喜歡吃半生不熟的溏心蛋,如果一下子吃不完就會放冰箱裡,留到第二天吃。然而,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在保存不當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細菌,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症狀。
空腹吃雞蛋:大部分人都喜歡在早餐時吃上一隻雞蛋,以補充一天所需的能量。空腹吃雞蛋不是很好,空腹過量進食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質會「被迫」轉化為熱能被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煎炸雞蛋:香氣四溢的煎雞蛋,很多人都喜歡吃的,特別是邊緣煎得金黃的那種。可實際上,被烤焦的雞蛋邊緣,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胺基酸,其營養已經被破壞,甚至危害人體健康。
對於高血壓的患者,為什麼只能少吃或者不能吃雞蛋?因為高血壓的人本來血管就比較窄,血液流通就不是很通暢,所以如果增加了血液中的膽固醇的話就更加危險了。高血壓怎麼降壓?「南葛北參」;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國南方一些少區的一種常食蔬菜,一般用作煲湯之用。有「千年人參」的美譽。《本草綱目》、《傷寒論》等都對其有記載。
由於葛根具備卓越的擴張血管和疏通血液作用,被譽為「血管的天然支架」,又被稱之為「護肝寶」!葛根所含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環,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葛根具有β-受體阻斷效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影響血漿兒茶酚胺代謝,改善血管的順應性,因此具有降壓功能。葛根簡直就是一種天然的補藥,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調節內分泌,美容養顏,而且還能降血糖、降血脂,保護肝臟,保護心腦血管的健康,怎麼吃它呢?
▶ 做法:把30克葛根洗凈,切成薄片,再把葛根片放入鍋中,加水煮沸之後代茶飲。
▶ 男人吃葛根,解酒保肝:長期服用葛根粉可以完全排出肝臟當中的殘留毒素,如果是經常喝酒的人士,那麼葛根粉就是必備的一種保健品。
▶ 女人吃葛根,養肝美顏:葛根有助於我們肝臟正常代謝,肝氣疏泄正常了,氣血就不會淤滯。氣血暢通,肝臟就不覺得堵,女人的皮膚自然好起來,人也會精神很多。
▶ 老人吃葛根,降血通血:葛根具備卓越的擴張血管和疏通血液作用,改善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眩暈、耳鳴;長期飲用可以降血壓、降血脂
▶ 葛根對高血壓的作用:葛根總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漿腎素活性和血管緊張素顯著降低,血壓下降,葛根素對微循環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現為增加微血管運動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總黃酮具有明顯擴張腦血管的作用,改善腦微循環和外周循環。據報導,葛根素還能改善視網膜血管末稍單位的阻滯狀態,從而提高視功能。

雞蛋這樣吃等於毒藥,尤其是高血壓的人!血壓只增不減
每日頭條 KKNews/依依雜錄~2017年10月16日
☆ ☆ ☆
☆ ☆ ☆
☆ ☆ ☆
☆ ☆ ☆
肌少症1097輯
肌少症1096輯~蛋白質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肌肉筋腱1100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氣溫驟降半夜腳抽筋,醫:若疼痛不止須盡早就醫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新聞~2020年12月30日
實在太冷了!女半夜嚴重抽筋肌肉拉傷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1月01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五十肩合併滑囊炎,肩膀痛到不能動?醫師曝「不卡關」秘訣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3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足底筋膜炎讓人寸步難行,增生療法有解?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新聞~2020年12月2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常腰痛要注意,這五種動作很傷腰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4日
腰痠背痛保守治療無效?專科醫師告訴你最新解痛法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3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惡性肉瘤初期無感,出現痛覺恐已成癌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2021年01月01日
☆ ☆ ☆
☆ ☆ ☆
肌肉筋腱1100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關節1100輯~風濕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緩解關節疼痛!「拍打功」幫你清瘀、排毒,但三種人不要嘗試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5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肩關節撕裂傷停賽,此術終結投手夢靨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15日
投手的夢靨「肩關節撕裂傷」,揮別疼痛這樣治療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怕痛不敢做人工膝關節手術?搭配「雞尾酒療法」當天膝蓋可彎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6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拜登玩狗摔倒骨折,足踝傷害怎麼醫?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18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痛風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揭密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30日
跨年連日啖火鍋,痛風發作嚴重恐洗腎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31日
痛風不僅傷關節,未控制尿酸嚴重恐洗腎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1月0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類風濕性關節炎連跑四科沒改善!醫:半數病人懼副作用,現已有新解方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8日
關節痛到坐輪椅,連跑四科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1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晨起僵硬又疼痛!醫師教你三招破解迅速「暖機」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2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老婦關節疼痛險失能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8日
☆ ☆ ☆
☆ ☆ ☆
關節1100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健康管理1100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統一發票對獎網
台灣大哥大 myfone
steve_lin_1957@yahoo.com.tw~Yahoo 電子信箱
steve.lin.460110@gmail.com~Google 電子信箱
☆ ☆ ☆
健康管理1100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血管1102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低溫來襲慎防心血管未爆彈,護心保健首重四大關鍵指標
★ 楊芷晴/報導記者

入冬以來低溫不斷來襲,天冷血管過度收縮、血壓上升往往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根據衛福部公布109年國人10大死因,心臟病是國人健康第2號殺手。醫師指出,除年紀大血管老化因素,一般人錯誤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及高壓忙碌生活,都可能在體內埋下健康未爆彈。心血管疾病最大主因是生活型態,其次為生活環境。心臟科權威醫師翁國昌強調,年長者因心血管疾病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最高,若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或潛藏三高(代謝症候群、三高前期、合併血管病變卻不自知)的人,都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尤其很多人第1次突發性心臟病發作,過去常常沒有任何症狀,在於未及時檢查發現問題,又疏於做血管修復保養的結果。
通常血壓一到冬天就容易升高,因此三高患者在冬天規則服藥很重要,甚至醫師會在用藥劑量上些微調整。值得留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有愈來愈年輕化趨勢,根據統計每年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不到50歲的比例已提升至3成。除了三高之外,被稱為第四高的「壓力大」,也是重要致病因素。翁國昌醫師曾收治1名21歲年輕人,每天三包菸、體重破百不愛運動、又在空氣品質較差的加油站上班,種種因素累積卻無病識感,某天突然心肌梗塞就走了。然而三高患者、肥胖族、老年人心血管保養、更年期婦女,以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多為外食、久坐族,營養攝取往往不均衡,適當補充能同時調節血壓、血脂和膽固醇的保健食品也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方法之一。
營養師歐以欣表示,心血管的問題常常是「血壓、血脂、胰島素阻抗」同時發生,長期下來會導致「血管老化」,因此在選擇心血管相關保健食品時,應該注重改善「血壓、血脂、胰島素阻抗及血管逆齡」四大關鍵指標,並選擇天然萃取、經實驗證實效果,對身體無負擔,可直接吸收、高生物吸收率,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市售琳琅滿目的護心保健食品中,哪種才是適合現代人的選擇?歐以欣以榮獲28項專利認證的「就妥定」為例,採用來自全球的7大天然成分的SBH配方,就同時具有改善「血壓、血脂、胰島素阻抗及血管逆齡」4大心血管健康的關鍵指標。
【血壓】血壓問題更為複雜、除了要調節血脂、改善血管年齡之外,睡眠障礙會導致高血壓、夜間出現的隱藏性高血壓也有更致命風險;就妥定的SBH配方採用芹菜籽萃取幫助舒張血管、排除水分減少血管壓力,搭配同時含有芝麻素及芝麻醚素的高活性芝麻萃取,雙重協同作用改善疲勞狀態與睡眠品質,兼顧日、夜血壓調節。
【血脂】血脂問題要從源頭減少膽固醇的產生,並調整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做好日常保養,SBH配方就採用9倍活性的開環紅麴及專利棕櫚果萃取,超強抗氧化力可直接抑制 HMG-CoA 還原酵素之活性,從源頭直接抑制膽固醇合成,搭配專利藤黃果萃取,可以調整好壞膽固醇比例、帶走壞膽固醇,還能調節體內鉀鎂離子穩定血壓,獨特的專利包埋結構讓吸收率更提高到3倍。
【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及高血糖狀態會造成動脈硬化的形成,專利HCA(羥基酸)可矯正多型態的代謝功能障礙如胰島素、葡萄糖皮質素等改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可說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以及失智等「因代謝失衡導致的疾病」的重要前兆。歐以欣坦言,能同時兼顧心血管保健4大重點的SBH配方,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省去瓶瓶罐罐的麻煩,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血管逆齡】對於長期高血脂、高膽固醇問題導致的老化血管,就妥定就採用了純水萃取、榮獲全球10項專利的紐西蘭松樹皮來軟化血管,豐富的多酚原花青素及生物黃酮精華不只幫助降壓、也讓血管逆齡軟化。
冬天氣溫低,清醒後血壓會逐步往上升,一天當中好發心血管疾病常見在清晨時段,除飲食保健、適度運動,翁國昌醫師提醒,天冷時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起床後可飲1杯溫開水幫助活絡身體。另外,三高患者或老年人於清晨低溫時應避免外出運動,可選擇低衝擊性的尼雅運動(NIA),只要跟隨音樂或節奏舞動全身關節,就能達到暖身、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平時也能搭配保健食品作為輔助,維護心血管健康。

低溫來襲慎防心血管未爆彈,護心保健首重四大關鍵指標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12月01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 照護線上/編輯部

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
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1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
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1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2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
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
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
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
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
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

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21年06月21日
爆炸性頭痛,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6月30日(略同上)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預防心血管疾病,謹慎控制血鉀濃度
★ 郭志東/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於描述多種疾病,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缺乏運動和肥胖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常見因素。然而,血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也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以下是一般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需要知道有關於心血管疾病和高血鉀之間的關聯。
① 什麼是鉀,我會攝入過量嗎?
鉀離子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支持健康的神經、細胞和肌肉功能。大多數人每天應該攝入大約4700毫克鉀。它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肉類、麵包、魚和乳製品。正常人的的腎臟會過濾從飲食或其他方式如藥物等攝入的過多的鉀離子,一般通過尿液排出身體。有時侯當身體出現病變,而無法排出過量攝入的鉀離子,則可能會導致血液中的鉀含量過高,這被稱為高鉀血症。
② 高鉀水平是如何影響心臟的?
健康的血液鉀水平為每升3.5至5.0毫當量(mEq)。保持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支持心臟的電氣傳導功能正常,也能讓身體中各種肌肉的正常運作,包括那些控制心跳和呼吸的肌肉。血液中鉀過多被稱為高鉀血症。這種情況在有器官異常的人群中更常見,包括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和腎衰竭患者。事實上,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ACE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劑會導致腎臟內的鉀離子留存在身體中,導致高鉀血症。當血液中鉀含量過高,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心臟問題。高鉀血症會導致心律不整。如果不進行診斷和治療,它甚至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增加死亡風險。
③ 高血鉀的症狀為何?
許多高鉀血症患者幾乎沒有注意到任何症狀。而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想吐、肌肉無力、手腳麻木或刺痛、腹瀉、昏倒、不規則的心跳、腹部絞痛。雖然高血鉀會有很多不良的影響,但如果血中鉀離子過低也會有很多的不良後果。請記住,低血鉀水平會導致心臟血管硬化,造成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有可能產生心律不整。所以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保持血液中的鉀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存有疑問,可以和心臟科醫生談談,確保你從飲食中攝取適量的鉀,特別是當你有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的時候。
④ 生活中如何預防高鉀水平?
如果你有高鉀血症的風險,醫生可能會建議你調整飲食。和你的醫生或營養師談談,避免或限制高鉀食物。這些可能包括:酪梨、番茄、土豆、蘆筍、菠菜、柳橙、奇異果、哈密瓜、香蕉、乾果,包括葡萄乾和梅乾,避免使用減鈉鹽,很多調味料都含有大量的鉀離子。在服用任何補充劑或保健食品之前一定要咨詢你的醫生。
⑤ 如何治療高鉀血症?
保持血液鉀水平在一個健康的範圍是避免心臟相關併發症的關鍵,你的醫生可能會推薦以下治療方法來治療高鉀血症:低鉀飲食、利尿劑、鉀結合劑或使用一些能結合腸內過量鉀離子的藥物,並在大便中將其排出體外。當然如果到最後血鉀依然很高而影響心跳或節律時,則需要使用血液透析去過濾你血液中過量的鉀離子。
《結語》吃富含鉀的食物有助於保護心臟,但如果攝入過多而導致血液中的鉀含量升高產生高鉀血症,繼而影響健㡽則得不償失。如果你有心臟衰竭,如果你正在服用藥物,包括ACE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劑,那麼你患上高鉀血症的風險就更大。血液中的高鉀水平也會干擾心臟的電氣信號的傳導,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或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你的醫生談談你的飲食中應該包含多少鉀。定期監測血中鉀離子濃度,適時調整相關的藥物,才能避免血鉀引起的異常和不良後果。

預防心血管疾病,謹慎控制血鉀濃度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1年06月27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開車突然心肌梗塞?千萬別逞強,保命記住這二點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6日
發生心房顫動當心中風跟著來,醫:勿輕忽心律矯正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8日
☆ ☆ ☆
心導管手術的神隊友,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1日
裝心血管支架心臟就OK?繼續做這些事一樣會狹窄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3日
擺脫需換心的煎熬,他心衰竭末期靠積極治療重生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8日
解決心臟毛病、遠離心衰,79歲老人也能行動自如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9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戒菸12小時身體馬上出現改變!醫:一年就能降低五成心臟病機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5日
胸悶痛像被大象踩?延伸到「這兩處」務必警惕是心臟病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6日
心臟支架知多少?心肌梗塞的救命恩人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6日
☆ ☆ ☆
常心悸當心是腦中風前兆!符合這些選項快就醫檢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5日
跑兩步就狂喘?當心「心臟爆擊」隨時會猝死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0日
心衰竭三表徵:累、喘、腫,你中哪個?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22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血管1103輯~血脂
血管1102輯
血管110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