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助偏鄉童15年~新北市李高根阿嬤的告別式

桃園區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
只吃8分、2分助人~善心阿嬤助偏鄉童15年
曾佳俊、簡銘柱/新北報導

生命有限、善心長存!新北市一名九旬老奶奶將子女所給生活費節省下來,默默捐給20所偏鄉學校當獎助學金,15年來不曾間斷,累積善款達300萬元,晚年即使行動不便,仍堅持親自送款到校,昨天老奶奶辦理告別式,20位校長齊聚一堂,代表曾受幫助的弱勢家庭學生鞠躬道謝,送這位老善人最後一程,場面感人熱淚。這一位善心老奶奶李高根(90歲),出生於新北市雙溪區礦工家庭,父親因礦災早逝,母親改嫁九份,從小於祖母相依為命,種菜、料理都難不倒她,還會拿家中母雞所生雞蛋到校與同學分享,長大學習裁縫技藝,婚後更曾到日本學習美容技藝,家庭生活小康美滿,直到1975年車禍腿傷退休,便加入義工行列,創立「明理堂」慈善事業關懷社會弱勢。
2001年4月起,李老奶奶招募其他老善人一起關懷東北角20所偏鄉學校,每年固定走訪各校,並親自給予一萬元獎助學金,幫窮苦學生繳交午餐、畢旅與學雜費,15年來即使生病、坐輪椅也不間斷,意志力與愛心令人欽佩,老奶奶上月底辭世,遺言還不忘交代4名兒子要持續捐助學校。李老奶奶家屬昨天下午於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辦理告別式,20校的校長與教育局督學共同到場,代表所有被幫助的弱勢家庭小孩,向老奶奶與家屬三鞠躬致謝,送這位善人最後一程,場面相當感人。
已退休校長吳順火表示,老奶奶生前純樸節儉,常說只要吃八分飽就好,另外兩分她願意分給最需要的人吃,而且她不想留財富給孩子們,希望給的是「愛與榜樣」;平溪國小校長陳月滿也說,李老奶奶細水長流的捐助相當不容易,校內無數學生受益,散播了愛的種子。曾一起捐款行善的後輩劉富子女士難過說,相當不捨老奶奶離開,她的行善身教是大家榜樣;老奶奶二兒子李次高堅定地說,會持續捐款幫助偏鄉學校學生,貫徹母親最後的遺願。
網友感動留言讚奶奶無私善行,說:「人間菩薩,隨佛祖修行,妳的愛與榜樣會讓人銘記在心。」、「感謝妳的奉獻與無私」、「感動!奶奶點了一盞長明燈默默照亮許多學子,要比放煙火式行善要讓人感動。」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3月08日
母親節前夕,清寒學子感謝「第2個媽媽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台北市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董事、盟商實業財務經理蘇昭玫,認助清寒學生長達14年,平均每年捐助10多名學生學費與生活費,總金額達220萬元以上。今年母親節前夕,基金會邀請4名學生提前為「第2個媽媽」蘇昭玫慶祝。台北市南港高中魏姓學生表示,她從小由姑婆照顧,蘇阿姨常常關心她、每月提供費用,「我能回報給蘇阿姨的很少,我只希望可以經由認真念書讓阿姨覺得沒有白費。」
馬偕醫專林姓學生說,父母離婚後,媽媽獨自扶養3兄妹,但媽媽有心臟疾病無法工作,只能長期依靠低收入戶補助與政府津貼生活,幸好蘇阿姨幫忙,對於她來說,蘇阿姨就像第2個媽媽。台北市景美女中鍾姓學生的父親去年因為工作意外過世,留下龐大債務,母親求職不順,鍾姓學生表示,她從來沒想過會有素昧平生的人願意相助,「每個月的回信,是唯一能夠表達謝意的機會」。
蘇昭玫說,「我覺得唯有教育才能幫助這些孩子脫離原來的困境」,有些孩子受限於原生家庭經濟狀況限制而無法好好念書,她希望能讓更多孩子能因教育受惠,翻轉原有的經濟困境。另外,基金會也與受助學生們拜訪認助近20年的陳奶奶。陳奶奶一家共幫助過134名學生,認助總金額高達730萬元。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表示,去年新增認助學生暴增至528名,目前仍有200名左右學生尚待援助。

母親節前夕,清寒學子感謝「第2個媽媽」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01日
大學生創社企,協助偏鄉學校永續發展
◎ 劉嘉韻/台北報導

苗栗卓蘭鄉青年外移嚴重,該地的雙連國小全校只有30名學生,面臨存廢危機。為幫助學校存活,中原大學和台南大學師生,為當地農民創立社會企業,引進創投公司入股,並計畫線上募資,未來獲利3成給農民、3成給學校,4成給股東,把農民留住家鄉打拼,目標只要每年學校能分得500萬,就能讓學校永續經營。教育部去年四月開始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由大學將能量引進偏鄉中小學,協助社區發展微型或在地企業。
一年下來,共有12所偏鄉中小學、12所大專、21名教師及130名大學生參與偏鄉駐點。台南大學管理系和中原企管系師生,去年四月起帶領學生團隊進入卓蘭的雙連國小,並成立社會企業「雙連公司」,發展「『梨』想家園」行銷方案,以當地農產高接梨為核心,設立粉絲專頁,將學校打造為銷售基地。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學生李宥霖說,團隊初次造訪社區時,就被居民以懷疑的口氣問:「你們下次還會再來嗎?」認為師生只是來玩玩看看,讓大家大受衝擊,決心真正為社區做事,而非講一講就不見人影。雙連國小校長周昌柏指出,透過相關計畫,將學校與社區緊密結合,帶領學生了解家鄉產業,並與結合大學生創意及在地文化資源,希望能進一步發展在地特色,並吸引青年回流,共創學校與社區雙贏。

大學生創社企,協助偏鄉學校永續發展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3月16日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桃園區大檜溪社區發展協會
平凡阿嬤的告別式~20位校長都來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善心嬤李高根出生於新北雙溪礦工家庭,父親因礦災早逝,母親改嫁後與祖母相依為命,從小幫忙種菜,長大學習裁縫技藝,婚後與丈夫育有四子,家庭生活美滿。她在1975年車禍腿傷退休,和幾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明理堂」慈善社團。李阿嬤自2001年4月起,定期到20所偏遠國小探視弱勢學童,每年固定提供每校一萬元獎學金,幫清寒學子繳交午餐費、學雜費,15年來不間斷。李阿嬤上月以90歲壽終正寢,20所學校的校長及被幫助過的弱勢學子都到場感恩送行。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3月08日
誰來做學童安全導護
◎ 潘翰聲/樹黨策略長、台北市大直國小家長會會長

台中市教師應否負擔校外交通安全導護工作,竟成為教師工會與家長團體對立的議題,愈演愈烈。從威權轉型到民主的過程,教師已確認勞工身分,因過去「粗廉教育」被附加的額外工作正逐步釐清應有的權利,發揮教學專業角色是大家的共識與期待。回到學童上放學的交通安全課題的源頭,這才是最關鍵的實質問題,需要跨部會用心去處理這個守護「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共業。由於教師沒有交通警察或義交身分,值勤交通導護發生意外事故時,過去有不少對教師不利的判決,是教師主張導護非其義務的重要理由。然而,學校家長會導護志工或聘請之保全,受訓之後取得義交身分,是否就會符合《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四條規定之「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之人員」,仍存在適法的疑義,無論教師或志工因為做好事被判刑,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以本校的狀況來說,近年來學校教師負責校內,校外是學務處主任、組長、家長會愛心團導護組志工和保全,服務點也縮回大門口和圍牆邊的巷口,交通幹道的繁忙又危險的路口則由交通警察和義交負責。由於普遍面臨志工招募困境,上午、中午、下午三個班也很難排滿,各班家長輪值的,因為沒受過交管專業訓練,只能勸導和維持停車秩序。若解決適法性問題,將交通指揮賦予給薪的專職人員,其一年二億元經費都還是太保守的估計,各校交通狀況不一,至少都要兩三個崗位以上。教育經費分配長期頭重腳輕,各大學高等教育的菁英為了擠進世界百大幾百億元在花,人人用得到的國民教育卻捉襟見肘,就算能夠翻轉,也應該直接用於教育本身。從製造問題的人負擔成本的正義原則來思考,造成交通外部成本的這筆經費應該由汽機車駕駛來負擔。
大都會的節奏人人求快,安全往往拋諸腦後,學校附近「慢」的警告標誌形同虛設,義交維持交通讓孩童在行人綠燈的斑馬線上先行,總有駕駛搶快認為他的綠燈箭頭比較大,這些危險駕駛正在威脅我們共同的下一代。我們應師法日本的《交通安全對策基本法》,這不是單純的管理技術問題,而需要整體政策在各層面協調的全盤計畫。近年來,政府和學校推動「通學步道」,不敵家長開車上班順便載小孩上學的習慣;鄰里巷道步行空間的改造,許多人卻把停車位的方便看得比生活品質和安全更重要;有些學校還把圍牆退縮,大量移植老樹來做通學步道,越區就讀比例高的明星小學更難落實。以本校和劍潭里共同推動的經驗,爸媽陪孩子走路上學,可以觀察花草樹木和蝸牛野鳥等生態環境的變化,更能趁這十幾分鐘和孩子談心,也有利於拉近人脈網絡,建立社區意識。表面上教育的問題,往往要從教育外面找答案。如果資本逐利的轉速不願意慢下來,我們就得一起負擔汽車文化下的學童安全共業,這成本何其巨大。

誰來做學童安全導護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3月10日
 
 
暑假營隊6千個公益免費名額,史上最多
◎ 許麗珍/台北報導

再過1個多月就要放暑假,救國團今年擴大辦理暑假公益服務營隊活動,救國團主任張德聰今宣布,今年暑假提供6220個公益活動名額,免費提供給身障朋友、新住民青少年、低收入戶、65歲以上銀髮族、弱勢家庭等,比去年暑假3000多個公益免費名額,增加了1倍,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公益免費暑假夏令營活動,讓弱勢家庭孩子也能充實快樂的過暑假。救國團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各項服務營隊活動,救國團今舉辦記者會,公布今年的活動包括暑假夏令營隊活動4萬個名額、終生學習成長營10萬個名額、運動中心活動15萬個名額,其中暑假營隊活動4萬個名額中,今年提供6220個公益免費名額,讓弱勢家庭的孩子可以毫無負擔的參加,各項免費活動參加年齡從小學生到大專生,從社青到銀髮族都全面照顧。
救國團免費的公益活動包括戶外旅遊、野外求生營隊、理財營、品格營、魔術營、祖孫夏令營、自我挑戰營、桌遊體驗營、室內研習課程等。張德聰指出,根據統計,全台新住民人口達到53萬人,新住民之子約有32萬人,另外低收入戶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經濟大環境不好無法參加暑期活動,今年的公益免費活動希望讓他們走出戶外。另外停辦多年的大專社會服務隊,救國團今年則恢復辦理,鼓勵全國各大專院校籌組社會服務隊、返鄉服務隊,暑假期間到偏鄉小學或社區做服務。

暑假營隊6千個公益免費名額,史上最多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25日

新竹芎林~2005年6月
你來吃一餐飯,我餵飽一個孩子
陳玉梅/採訪整理

Q:妳照顧村裡孩子20多年,為何想這樣做?
A:我在旭海長大,鄉下地方小時候生活狀況不好,爸媽得出外工作,阿嬤帶我們不識字不會教功課,我們唸書遇到問題也不知要問誰,成績不好。兄弟姐妹多,爸賺的有限,阿嬤就去跟人家借錢,會借的就會借,不會借的就會冷眼冷語:「你們家這麼窮,孩子又這麼多,什麼時候才還得起?」當阿嬤不在,喝醉酒的人會跑來家裡對我們動手動腳,幸好堂哥會來幫忙,避免我們被欺負。可是我就看到有些小孩被欺負,那傷痕始終留在心上。
出社會在中科院當技術員,之後調到九鵬基地。會開始照顧這些孩子就是不想他們跟我們小時候一樣,那時家剛蓋好,看到村裡很多小孩爸媽不在,我都叫來我家畫圖、聊天;或小女孩因爸媽離婚,媽媽帶她不方便,托給鄰居,鄰居孩子也多,無能為力,我就帶回家跟我一起住。我就想保護他們。
我曾在台中看到一個原住民男孩撿酒瓶罐,問他為何撿酒瓶?他說要買酒給媽媽喝,媽媽才不會打他。他不知父親是誰,我把他帶回旭海,不到半年媽媽來帶走他,說花蓮有個有錢人要買他。我說不要賣掉他,我幫她照顧,但媽媽還是帶走他,不知他現在在哪?
Q:每個孩子的問題聽起來都很艱難?
A:傷害孩子的很多時候是自己親人。曾有被欺負的孩子來找我,那時我正在演習走不開,請老師幫忙,結果老師聯絡傷害他的家人,造成孩子二度傷害。太多故事讓人傷心。還有阿嬤照顧4歲的孩子,有天午睡,小孩跑去玩水,夏天怪手疏濬,孩子滑下洞裡,小小生命就沒了。還有兩兄弟去河邊玩水,結果哥哥淹死,弟弟回家不敢講…這些都是錢買不回來的。後來我乾脆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孩子。多年來,我提供地方給孩子寫功課,煮飯給他們吃。有些孩子晚上回家沒人,就睡我這。我只要孩子功課有進步,該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就好。在這,大的會教小的,富邦的志工和環島背包客也會來幫忙教孩子。我讓孩子跟老人接觸,最美的故事出自原住民老人口中,孩子會尊重老人,也以自己祖先為傲。
Q:不會遺憾沒有自己的孩子?A:先生認識我之前,我就在照顧這些孩子了。我曾想有自己的孩子,但覺得我可能會很自私只愛自己小孩,會放棄這些孩子。我先生後來也習慣了。我也跟從中科院退休的在地志工一起照顧獨居老人,每天早上我準備些食物,他們會出來走走,讓我看看是否平安,如果哪個沒出來,志工會去看看,有時就發現他們在家昏倒或跌倒,不嚴重的志工會幫我送去看醫師,嚴重的我就自己送去然後照顧他。
目前我照顧30多個孩子,多年經費就靠我在假日賣些簡餐給觀光客,再做些T恤外套賣,還有愛心團體會捐贈物資,愛心人士會捐錢給孩子吃一、兩餐,我沒單位、補助金,都靠家人跟外地人幫忙。村落一些人反而不支持,像村人常潑我冷水,我很難過,但我不會解釋,只能忍。如果缺錢,我就刷卡分期還,好過看人臉色。其實只要今天過的快樂幸福,我就覺得很美好,因為看到老人家跟小朋友平安快樂才是我們想要的。

而且台灣人真的很溫暖,只要稍有困難,都會出來幫忙。孩子讓我感動,有些在這沒有家了,還是會回來,我曾問為什麼?他說,要回我這個家。還有孩子說:芳姐要堅強,當妳什麼都沒有時,還有我們。 潘儀芳~屏東旭海小學堂創辦人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2月17日
37歲罹罕病,漸凍男用生命演講上千場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會繼續講下去,到生命結束那天。」坐在輪椅上,50歲蕭建華因罹患「慢性多發性脫髓鞘神經病變」導致下半身萎縮,雙手也已變形,但他不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經歷鼓勵他人,至今已演講超過1700場。蕭建華說,他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就讀小五時被領養,但養父在他國二時病逝,讓他必須中斷學業賺錢養家,28歲他重返校園,並於成大中文系夜間部畢業
不料,他37歲卻罹患類似漸凍人的「慢性多發性脫髓鞘神經病變」,蕭建華說:「醫生告訴我,這種病沒藥醫,只剩3到5年性命,身體會慢慢萎縮,最後呼吸衰竭死亡。」原本他打算燒炭自殺,但當他從電視中更多苦難新聞時,他決定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別人,並演講100場,為自己交出一張「滿分成績單」但在他講完第100場後不到4個月,一場火將他房子燒毀,並帶走一位長期自願照顧他學妹的性命,蕭建華,說:「一無所有的我只想快點死,但慈濟師姐告訴我,學妹為了我死,我不應讓她白白犧牲。」
歷經磨難,蕭建華沒有被擊敗,更於2014年獲得法鼓山國際關懷生命獎個人智慧獎肯定,他說:「走在人生路上一定會跌倒,但只要站起來次數,比跌倒多一次就夠了」。法鼓山「2016國際關懷生命獎」即日至6月30日止徵件,資格分為個人獎與團體獎,國內外曾面臨生命巨變、經歷淬鍊後突破困境對社會有正面力量或可作為生命教材的個人,屬「智慧獎」,從事生命關懷或預防自殺相關領域工作經歷滿3年,屬「慈悲獎」,另針對團體設立「大願獎」,團體和個人獎金各為新台幣30萬元。
此次邀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前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董事蔡松棋等8人擔任評審,擔任評審之一的導演吳念真說,台灣有許多小人物,在崗位上盡守本分,為社會打拼,「希望透過此獎,發掘更多無名英雄,用他們故事感染社會,勉勵他人。」

【暖蘋果】37歲罹罕病,漸凍男用生命演講上千場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04日
北市擴大校園早餐計畫,培訓志工家長做早餐
◎ 蔡永彬/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本學年起辦理「清寒學生早餐計劃」,補助市內19所國小清寒學童吃早餐,每人每餐20元,由校方購買或補貼鄰近便利商店提供學童早餐。下學年(今年9月起)將再擴大,邀請佛光大學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楊玲玲教授協助培訓志工家長製作早餐,補助經費由每生每餐20元增加為30元,預計先在明道、公館國小試辦,預計下周召開專案會議。
北市教育局體育及衛生保健科科長許裕陞指出,本學年的清寒學生早餐計劃於上學期有19校、579人次參加,局內補助108萬餘元,這學期也有555人次參加,補助102萬餘元。許裕陞說,下學年的計畫將在校園學生需求、校園人力、校園場地、安全或團膳業者可以配合的情況下,鼓勵辦理學校早餐;但家長若能幫準備學生早餐,也可增進親職互動、培養家人感情。

北市擴大校園早餐計畫,培訓志工家長做早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10日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人生旅程痕跡
台中「陳樹菊」遺愛人間~助弱勢少年
◎ 朱俊彥/台中報導
在台中東興市場買菜30多年的菜販陳柏棟,10年前響應市場管委會發起,每週兩次捐菜給張秀菊慈善基金會,為該會安置輔導的弱勢青少年加菜,今年2月間,陳柏棟因肺病過世,陳妻為他辦完後事後,週日特地將喪葬費結餘款20萬元捐給基金會,作用蓋奇歷兒少之家建院基金之用。陳妻表示,先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生病時還是很關心基金會中途之家的小朋友們,捐助喪葬費只是完成先生的遺願,盡一己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張秀菊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郭碧雲表示,10年前安置輔導的青少年到東興市場買菜,讓小朋友與知道市場交易和各行各業工作辛苦一面,引起攤販好奇詢問。
市場管委員會得知該會是安置中途之家的少年,之後更發動攤商定期捐菜義行,基金會的小朋友可說是被東興市場的菜販養大的。東興市場管委會主委楊文志表示,市場計有200攤商,一開始只是部份攤商自發性私下約定的捐菜活動,相約每周2、5預留部分當天要的菜,讓基金會人員前往將菜載回去給小朋友加菜,後來愈來愈多攤商加入,目前己有80攤商響應,捐出青菜外,雞鴨魚肉一應俱全,陳柏棟曾擔任市場管理委員,生前對此活動非常支持。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 2016年03月09日
「為兒不畏痛苦」,弱勢媽媽走出低潮
◎ 林靜盛/雲林報導

「困難都必須面對,我要開開心心過每一天!」下週日是母親節,許多弱勢媽媽快樂不起來,雲林縣土庫家扶受扶助媽媽陳美芳,堅強到讓人讚嘆,告訴自己為了兩個兒子不能倒,痛苦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當然選擇開開心心。重聽的陳美芳曾受傷導致頸椎軟骨斷裂,現受椎間突出病痛纏身,全身時常痠麻,甚至雙臂麻痛到無法入睡,讓她失控到握拳搥牆,需定期就醫控制。
為了兒子,陳美芳到處去打零工,再有空則製作無味素水餃出售,拖著病軀一直工作不累嗎?陳美芳說:「只要身體可以,我都OK!」曾有不舒服從早上昏睡到晚上紀錄,但兩個兒子強忍餓肚子不吵醒她,讓她覺得超窩心。媽媽的好多到讓長子李志仁講不出來,靦腆的提早說「母親節快樂」,給陳美芳一個感恩的擁抱。家扶主任廖志文表示,近日陸續有受扶助家長失業,但陳美芳仍自強的努力找零工、包水餃賺錢,希望透過表揚,讓這份堅強感動失意家長,大家一起走出低潮。

「為兒不畏痛苦」,弱勢媽媽走出低潮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01日
父無業母全盲妹智障,全靠她2萬薪水
◎ 李宗祐/嘉義報導

嘉義縣大林鎮民61歲陳慶章因罹患糖尿病無法工作,雙眼全盲妻子洗腎又截肢,小女兒重度智障需要照料,雖然領有政府補助,仍要仰賴二女兒微薄收入支應,才得以勉強渡日。陳慶章說,原本從事建築綁鐵工人,但10多年前罹患糖尿病後無力工作,而妻子在16年前因糖尿病引發眼球病變失明,不但洗腎左腳趾又截肢,小女兒智障無法自行照顧自己;雖然領有低收入戶及殘障補助共1萬3千多元,但入不敷出;育有3名女兒,大女兒已出嫁,只能依賴二女兒每月2萬元薪水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清苦。
他表示,包括小女兒、妻子和他的醫療相關物品以及三餐,每月基本開銷就要3萬多元,二女兒努力養家才能勉強維持,讓她一肩挑起生活重擔實在很心疼,希望能有社會善人士幫忙,讓女兒不再這般地奔波勞累。大林鎮公所表示,陳家小女兒領有低收入戶殘障津貼8千499元,陳妻領有中度殘障補助4千871元,每月總計領有1萬3千370元;公所已盡最大努力爭取相關補助,社會局也有派居家照護幫助陳家。

父無業母全盲妹智障,全靠她2萬薪水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5月03日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桃園區同德國小~2015年
※ ※ ※
光影幻相遊瓏 ※ ※ 陸戰隊怪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