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社會公益~新聞1068輯

勸募行為是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事及物
☆ ☆ ☆
寄養家庭無私奉獻,陪伴受創孩子平安長大
◎ 許麗珍/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指出,國內平均每萬名兒童及少年,就有23.44人為兒少保護個案,極需社會提供協助。台灣世界展望會表示,該會的國內兒少保護工作除了寄養家庭服務外,更透過全台73個服務中心及2個工作站,宣導兒少保護觀念,目前承辦衛福部委託的24小時「113保護專線」及親屬寄養等,呼籲民眾支持「兒童守護天使」,每月定期捐款守護孩子平安長大。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91年起承接縣市政府委託,開辦家庭寄養服務的兒少保護工作。
26年持續在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屏東縣、高雄市等地,幫助許多生命受創的弱勢兒少揮別陰霾,重建對生命的信心與希望,總計約3000戶家庭參與,服務兒童人次約5000名。20歲在有機農場工作的自立兒小裕(化名),每逢休假,一定返回照顧他長達11年的寄養父母曾三賢、曾陳素珠夫婦身邊,享受一家團聚的快樂。因身心多重障礙,小裕出生沒多久就被遺棄在育幼院門口,9歲時因育幼院發生年長院童疑似遭性侵事件,小裕被社會局轉安置到寄養家庭。
曾陳素珠說,一開始孩子癲癇問題,是他們很大的難題,透過定期醫療問診及世展會提供相關教育訓練資源,她逐漸了解如何陪伴小裕,發現他眼神不對勁時,如何及時預防並用藥控制。為了幫助小裕未來能自立,曾陳素珠訓練小裕搭公車上學、到醫院拿藥、買東西等生活能力,透過累積生活小事的成功經驗,漸漸提升小裕的成就感與自信心,曾三賢與曾陳素珠也為小裕慶生,給小裕如同自家人般溫暖與關愛。曾陳素珠說,小裕雖然已結案,但他就像他們的家人一樣,他們家永遠是他的家,是他最穩定的支持。
擔任寄養家庭19年的江文彬、李美虹夫婦,至今已陪伴11名寄養童成長,李美虹說,每一次當孩子即將結案離開的時候,他們都會為孩子感到高興,但也感到不捨,結案前後總是相當難熬。回想起2、3個月大就來到家裡的妙妙(化名),李美虹說,妙妙剛來時,正是最惹人憐愛的時期,他們照顧到2歲多,離別時,最難過的反而是她的婆婆。李美虹認為,在妙妙的人生中,他們出現的時刻正是依附關係建立的時期,他們提供她穩定的陪伴,幫助她面對未來環境時,有更強的適應力。
對李美虹而言,寄養家庭是受創孩子人生重開機的關鍵中繼站,「所以身為寄養父母,凡事都要從孩子的好處著想,希望孩子在這裡感受到溫暖與快樂後,未來帶著他們的祝福,堅強勇敢地朝人生的下一步前進。」世展會表示,照顧身障孩子需投注大量的關懷與耐心,來到寄養家庭的孩子,多數曾遭受家暴、疏忽照顧,或受其他家庭不穩定因子的惡性影響,寄養父母須透過高度耐心與關愛,以及專業照顧知能,陪伴寄養童走出身心創傷。

寄養家庭無私奉獻,陪伴受創孩子平安長大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5日


【仁醫心路】永不打烊的白衣天使宋玉潔修女
◎ 張肇烜 醫師

宋玉潔修女來自瑞士,取得護理人員證照後,發願成為修女,志願到需要她的地方奉獻人群。1979年,距今38年了,宋玉潔修女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她從其他修女口中聽到台灣東部急缺護理人員,她便決心飄洋過海來到這個過去從未聽過的東方島嶼。離開瑞士時,大家為宋玉潔舉辦了溫馨的典禮,就像嫁女兒一般的心情,大家不捨地歡送她。宋玉潔的母親最捨不得,她常說:「助人就好,不一定要當修女。」
其實,宋玉潔從小也是受母親影響最深,母親總是盡自己能力幫助人,她記得小時候隔壁鄰居過世了,母親不只協助處理遺體,還幫忙所有後事,宋玉潔說:「為什麼要這麼做?」母親說:「有能力,就不要吝嗇幫助別人。」宋玉潔在父母相繼過世後,抱著堅定奉獻的心,從瑞士來到台灣,她橫跨中央山脈,來到台灣最東部的台東。 宋玉潔修女到關山聖十字架醫院服務,負責照顧最弱勢的老弱病殘。宋玉潔修女在台東縱谷,她的足跡踏遍了縱谷裡大大小小的部落。
入山需要到派出所登記,翻開派出所的「入山登記簿」,全都是宋玉潔修女的簽名,原來是她曾為了照顧一位不到20歲的癌末病患。每天不遠千里、跋山涉水,讓人看了為之動容。宋玉潔修女原只專注在醫療照護之上,她的責任卻是來愈大了。從關山再往南走,有一間大武「天琪幼兒園」,缺乏護理人員照護身心障礙學童,宋玉潔修女決定接下這個任務。這間幼稚園歷史已超過50年,專收貧童和身心障礙學童,超過八成的家庭沒辦法正常繳交學雜費,多年來虧損連連,靠著修女奔波籌錢。
幾年前15位教職員自願減薪、甚至有人轉為志工,他們都有同樣的信念,寧願自己苦,自己苦一點沒有關係,也不願孩童的教育受苦,透過教育,讓孩子能夠有機會脫貧。宋玉潔修女為此向在瑞士的親朋好友募捐,有人問她:「台灣不是很有錢嗎?怎麼會缺錢呢?」大家不了解,在台灣的偏鄉角落,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宋玉潔修女花很多時間解釋,但是隨著時間遞嬗,她認識的朋友愈來愈老了,有些甚至已經離開人世,她要向誰募款呢?
宋玉潔修女總是活力充沛地服務人群。很多人不知道,她其實是抱病在服務大家。60歲那年,宋玉潔被宣判罹患乳癌。訪視完最後一位病人後,她自己在晚上辦了住院,隔天接受手術切除乳房病灶,並且接受化療。教會原本安排她退休回到瑞士,她婉拒了這項安排。她放不下這裡的老人和小孩。「不行,這裡還有很多我要照顧的老人、小孩。」宋玉潔修女說。她說:「只要還可以動,就可以服務啊!」
宋玉潔修女是一位「永不打烊的白衣天使」,始終堅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她堅定地說:「我們不退休的,除非死了!」隨著台灣人口逐漸老化,「天琪幼兒園」已在今年6月底結束營運,將轉型為偏鄉日間失能照顧中心,照顧貧窮、孤獨、病痛的老小。從瑞士而來,在台灣服務大半輩子了,即使罹患了乳癌,仍舊放不下台灣,今年宋玉潔修女74歲了,她不顧自己罹癌的病體,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繼續日日夜夜地奉獻著,她說:「關心別人,能讓我忘記自己的病痛......」

【仁醫心路】罹患乳癌依舊放不下台灣~永不打烊的白衣天使宋玉潔修女
民報 新聞 張肇烜 ~ 2017年10月08日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 ☆ ☆
讓孩子懂得尊敬大自然,享受學習的樂趣
☆ ☆ ☆
新北千餘隊志工齊聚八里,歡慶國際志工日
◎ 曾伯愷/新北報導

慶祝國際志工日!為歡慶國際志工日,新北市政府今天在八里區左岸公園,辦理志工日系列活動,現場包括學校、警察、消防、文化、社福等1,110隊志工團體齊聚現場,大跳志工大會舞以及趣味競賽。新北市政府表示,這次志工日活動以「樂活新北、有志一同」為主題,先由8名男性志工,帶領著三百名黃金志工表演「志工大會舞」拉開序幕,並在6名志工代表宣誓下,共創「全民皆志工」的新世代,活動中,志工家庭們就地野餐、以及趣味競賽等,讓現場氣氛相當熱鬧。
新北市社會局表示,新北市持續推動「佈老時間銀行」,邀請新北市民及企業、學校、團體一同參與「佈老志工」,將服務時數存入時間銀行,累積服務時數未來可捐贈做公益或兌換服務,提供自己或親友使用。新北市長朱立倫致詞時表示,志工不僅幫助他人,為社會帶來幸福,也讓自己生命更快樂、有意義;新北市目前有1,110隊志工隊、12萬7000多名志工,投身在新北市每個角落,不但對於幼兒、銀髮的照顧有所助益外,包括環境保護、健康服務,也都有志工朋友們默默付出。

新北千餘隊志工齊聚八里,歡慶國際志工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19日


法籍神父劉一峰在台行善51年,今獲頒原曙獎終身貢獻獎
◎ 林修卉/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今公開表揚對於原住民族社會福利、健康醫療、教育文化語言、經濟發展、環境科技及公共事務領域有卓越貢獻人士。來台51年的法籍神父劉一峰榮獲原曙獎終身貢獻獎,由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親自頒獎,而此次得獎者共14名人及5個團體。榮獲終身貢獻獎的劉一峰神父,25歲自法國飄洋過海到台灣傳教,在原住民族地區花蓮縣玉里鎮默默行善至今51年,是玉里鎮民眾心中的「神父爸爸」。
近年更積極籌建老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安德怡峰園」,期盼未來能安置4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讓部落年長院生有個永遠的家。夷將今上午親自頒獎,以感謝並表彰得獎者在台灣各個角落為原住民族事務犧牲奉獻的志業。夷將表示,本次的表揚意義非凡、彌足珍貴,獲選受表揚足為楷模的有功團體與人士,將帶給原住民社會深遠且正面的影響。

法籍神父劉一峰在台行善51年,今獲頒原曙獎終身貢獻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新北市警犬、導盲犬超萌桌曆義賣
曾佳俊/新北報導

迎合明年農曆狗年,新北市新聞局、警察局與惠光導盲犬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2018警犬x導盲犬桌曆」,後天下午3時於板橋車站站前廣場與市民見面,活動當天將有桌曆義賣活動,每本150元且數量有限,義賣所得將全數捐出做公益,短片「女警怎麼了」女主角陳樂樂將擔任活動主持人,與大家一起體驗新北狗狗們的日常。
新聞局表示,明年為狗年,這款義賣桌曆以工作犬為題材,其中警犬平時協助員警偵辦案件、找尋可疑物品,讓警員在勤務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而導盲犬則是視障朋友的好夥伴,伴隨左右,指引道路,都是人們很忠心的好夥伴。警察局表示,義賣桌曆裡面的小警犬就是先前在網路上爆紅的「福星」,經過半年後,福星長大了也受過多重訓練,在未來將能與其他前輩們一同打擊犯罪,也希望市民透過此次活動,能近距離認識警犬、對牠們的工作內容有所了解外,並且在工作犬執行勤務時,能友善地對待、不干擾牠們工作。
桌曆義賣的相關訊息在「我的新北市」臉書粉絲專頁發布後,無辜又萌翻的表情照片,讓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好想要!」,其中,近期出生的狼犬小兄妹更擁有超高人氣,也粉絲特別表示,因為平日不容易看見執勤中的狼犬,希望在活動當日能有機會見到。新聞局指出,活動將於本月3日下午3時登場,桌曆一本義賣價為150元,完成現場活動任務即可以100元購得,前100名還可以獲得「萌萌犬紙膠帶」1捲,此次義賣所得全數捐給惠光導盲犬基金會,桌曆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警犬x導盲犬超萌桌曆義賣,網友暴動:「好想要阿~」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01日
☆ ☆ ☆
勵志~新聞1077輯
勵志~新聞1076輯
勵志~新聞1075輯
勵志~新聞1074輯
勵志~新聞1073輯
勵志~新聞1072輯
勵志~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小青秧」平台,營造小農社區展售空間
◎ 曾佳俊/新北報導

由多位北海岸青年農夫發起,結合新北市茂宏糧食行,打造出青年農夫共同品牌「小青秧」平台,明天即將正式推出,理想目標藉由這個全新品牌,每個家庭都能直接用合理價格,向小農購買最新鮮的農產品,同時推廣食農教育,創造雙贏下讓舊產業加值創新,農業局長李玟也予以肯定支持,強調台灣農業要永續,青年投入才是關鍵。「小青秧」是由5位青年農夫、1位甜點創藝師、1位社區糧食行第二代共同發起,以「傳承」為出發,結合在地老店-茂宏糧食行共同打造在地青年農夫展售、推廣品牌的空間,讓每個家庭可以在社區中直接向小農購買,也共同參與農業。
明天上午十時將舉辦平台開幕茶會,希望透過青年農夫共同品牌「小青秧」平台的推廣,喚起舊產業加值更新、農業的復甦與再生。農業局指出,該平台發起人包括有,韋許農場-韋峻文、寧靜海香草園-王御庭、遠足農場-陳琬婷、偉誌專業育苗中心鰻魚專業養殖-張育誠、長野安心蔬果-張証盛、芍芍甜點心鋪-黃奕嘉及茂宏糧食行-許庭芸等,明天將共同出席。
而「小青秧」平台的運作,是將青年農夫的品牌、從農經驗、種植產地、耕作方式等資訊介紹給社區民眾,開放讓青年農夫寄賣農作物,未來也規劃採預購的方式,將好的食材、食品以合理的價格分享給大家,期能建立農民生產與消費者之間的食物夥伴關係,搭建起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支持網絡,同時,也將邀請青年農夫一起走進社區,在民眾居住的巷弄中推廣食農教育,分享友善環境理念,共創好食新生活。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台灣農業要永續,青年人的投入是關鍵,社區支持更是重要力量,希望透過建立青年農夫共同行銷品牌平台,集結不同領域青農、手作、在地商家的力量,在北台灣實踐「產地到餐桌」之理念,支持青農以環境友善、有機的方式種植,手作者巧思農產加值、在地商家行共購支持,將安心的食材、食品與環境永續理念帶到社區。另外,農業局辦理「新北市新農民輔導計畫」,透過各類輔導,如農產品包裝設計輔導、從農專業交流與農業募資平台上架、媒合企業及學校採買並辦理展售活動等,希望持續協助農友站穩腳步,也能將更多優良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

青農共同發起「小青秧」平台,營造小農社區展售空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5日


教育部長訪視香田國小,推動偏鄉學校教學換宿試辦計畫
◎ 陳婉真/彰化報導

在彰化縣二林鎮的偏鄉小學香田國小,很難得的吸引遠在台北的教育部長潘文忠前來,訪視教學換宿計畫推動情形,希望共同號召更多全國的教學志工及退休老師,加入偏鄉服務行列。雖然學校在網頁開頭說的,他們是一所偏遠的國小,沒靠山也沒臨海,全校師生只有50多位,它卻在近十年來努力結合社區,善用在地的資源與特色,它是彰化縣教學卓越學校、是教育部100特色學校、彰化縣品牌標竿學校、商周百大特色小學 ...
這一次是要推動「教學換宿計畫」。因為香田國小近年來結合社區營造及其他企業,已把活動辦得很成功,還吸引國外的背包客前來打工換宿。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這些年因為少子化,師資和學校可能也會減少,對於學生的受教權是一項考驗,藉由推動教學換宿的計畫,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對偏鄉學校挹注專業,會在本學年度繼續擴大發展,希望大家關心偏鄉學校發展的同時,也有真正具體的資源引入,藉由教學志工在各方面的專長,讓這些孩子可以學習到不同的經驗,歡迎全國各地有熱忱的夥伴一起加入教學換宿的計畫。
香田國小校長黃至賢表示,學校在上學年度下學期,申請試辦教育部的教學換宿計畫,成效良好,今年除了原本的6位志工老師以外,也增加了一位壽米屋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姈靜,余董事長善於法國藍帶的廚藝,藉由教學讓小朋友體驗如何將米食變成非常好吃的料理,相信小朋友能藉此學到非常豐富的學習課程,讓小朋友能多元展能。
香田國小本學期將再提供稻穀100斤、季節性蔬菜及整套深度農事體驗,包含24節氣傳統農家田事或應節米食,以攀樹、烘焙、農事及米食體驗等課程,為學生建構多元豐富的學習內容。去年8月退休的林文達主任是種稻達人,有務農經驗的他,也是學校推行稻作課程的指導者,每當學校進行稻作課程體驗活動,林主任就會回到學校帶學生下田插秧。全校不到50位學生,幾乎人人都有插秧經驗,而且種的是鴨間稻,栽種一畝越光米的生態田,還有有機無毒的開心菜園。
擁有「攀樹技術師」國際證照的林義成帶來的攀樹課程不只是體能的鍛鍊而已,他把愛樹、護樹的觀念,透過安全的攀樹設備及工具,讓孩子懂得尊敬大自然,享受學習的樂趣。擔任烘焙課程的張妍溱老師,每週為學生帶來與米食相關的烘焙課程,讓小朋友認識稻米不是只是白飯,還能在發揮巧思下以不同的樣貌呈現,並希望孩子能在每一口米食中,體會到農夫的辛勞。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林彥蓉教授,利用寒暑假帶領臺大學生到學校辦理食育小學堂營隊活動。
透過「系統化」與「做中學」的教學方式,並結合「生活經驗」與「在地特色」的遊戲與DIY體驗活動,讓食育從生活開始,深耕學童對食米營養、食品安全及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正確認識,並充實學生假期生活。教學換宿計畫的課程是由學校及教學志工依據在地特色、師資需求及社區資源,共同規劃一學期課程教學內容,並於課中、課後或例假日時間實施。目前參與學校是香田國小及原斗國中。相關志工招募訊息由國立政治大學建置於「鹿樂~偏鄉教育群眾募集平臺」,歡迎有意願的教學志工及退休老師上網參閱。

教育部長潘文忠訪視香田國小,推動偏鄉學校教學換宿試辦計畫
民報 新聞 ~ 2016年08月23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人文高中前往以色列行動學習
◎ 李道勇/城南文史工作室

近年台灣實驗教育蓬勃發展,宜蘭縣有個「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他們從2012年開始,推動行動學習方案,讓學生走出教室,如今已逾5年,今年將有13名學生「規劃」60天的以色列行動學習,請注意:他們可是「自行規劃」的「行動學習」。據「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楊文貴說:行動學習是全人學習結合性格調育;全人學習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概念,擴大學習場域及資源,以自主規劃、主題式教學等元素設計課程。所謂「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概念,早在60年代就是台灣教育的主流思想,當時還有所謂「社會中心學校」的出現。
遺憾的是台灣的教育,一直是升學主義掛帥,重視理工法醫,忽視歷史、哲學和邏輯,沒能讓學生從生活中建構自我,培養解決問題、人際溝通的能力,更沒有在過程中透過團體及教師觀察與協助,以達到性格調育目標。台灣早就出現歷史和公民教育的危機。去年底即發生,新竹光復高中學生在變裝遊行當中,穿上納粹服裝,手持納粹旗幟,還登上紙箱製作的戰車,向希特勒致敬,學生只顧創意表現,沒歷史概念,備受指責,也造成總統府得向以色列、德國致歉的憾事。
人文行動高中的學生,在國中時的行動學習以台灣為主,到了高中,走出去,到國外進行國際交流,認識他國文化和民族,了解世界各地思維模式、拓展視野。人文行動高中行動學習,已經走過丹麥、芬蘭、柬埔寨、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此次前往以色列行動學習,但願他們能吸收以色列人勇於挑戰新事物的精神,以及挑戰「化危機為轉機」的勇氣,也許他們也會在交流中,彌補新竹光復高中對以色列人的遺憾。

人文高中前往以色列行動學習
民報 新聞 李道勇 ~ 2017年11月19日


社工是照顧弱勢的主角,卻也是社會弱勢者
◎ 王伯仁

談起「社工人員」這個名詞,在台灣出現約莫40年,在先進國家,「社工制度」早已完善建立並運行,但在台灣,卻還是一路「跌跌撞撞」的走著,40年了,政府(考試院)舉辦「社工師」考試也已20年了,及格者也發給「社工師」執照,但其實,同樣是國家高考,但社工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就遠不如會計師和律師,也比不上「䕶理師」,不管進入公家機構或私立機構服務,「工時長丶案件多丶壓力大丶流動率高丶待遇低」是大部分社工師或社工員的處境,更不用説像台中市親民黨市議員段緯宇仗職權,大駡社工員「吃飽等死」!
回首台灣的社工制度的建立,是相當「血汗」的一頁,約莫在1970年代前中期(高雄市尚未升格院轄市,仍屬台灣省),台籍謝東閔首接台灣省政府主席後,就推行「小康計劃」,也將在先進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占重要地位的「社工」,引進台灣省各縣市。最初是指定當時台中縣政府以試辦方式做先鋒,由省社會處遴選一批具備有社會福利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約聘僱的社工員和社工督導員,展開社工制度的實驗。之後,因績效不錯,即逐年推展至台省各縣市,仍以「試辦」之名運轉。
當時社工員的引進,是每年由省社會處公開招考,再依成績和志願分發到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科)服務,成員大部分是社工或相關科系的大專畢業生,但也有少部分縣市長誤認社工功能和村里幹事相似,所以不設置,像台省首席省轄市的台中市長林柏榕就持此見,縣市之末澎湖縣亦同,導致台省一度都有社工員設置,但台中市和澎湖縣例外,後來是林柏榕尋求市長連任改變心意,和澎湖緊急向省政府申設社工員,由於逾時多年,省府勉強給台中市5名社工員,1名社工督導,而澎湖縣只配置一名社工員。伊時,陳菊領軍的台北市社會局內「社工室」,已有150位社工員和督導員,台中市隔鄰的彰化縣29鄕鎮各配置一名社工員共29人,另在社會科有5名督導員,縣市間天差地別,縣市長的顢頇有夠可怕。
■ 北高不計,曾經長達20多年,全台只有289位社工員
由於社工制度是「實驗式」,故在縣市政府內並無編制,而是一年一簽的約聘制,由省社會處統一調派,好處是用人較有彈性,工作精神維持高昂,不像村里幹事或公務員因是「鐡飯碗」而易生怠惰,日久生頑。但缺點是缺乏保障,流動率高,事繁薪少,專門協助弱勢者淪為待助之另群弱勢者。説社工員是社會疑難雜症問題的「垃圾桶」並不過分,一年工作365天,一天24小時(含待命)也不誇張。
筆者內人結婚前在社會處的社會福利研習中心當輔導員,考上社工督導員後,因台中市政府沒有設社工,只好申派到我倆故鄕彰化縣擔任首席督導員,筆者奉報社之派,採訪霧峰省議會和中興新村省政府,所有報社省政辦公室都在台中市,筆者只好「婦唱夫隨」搬到彰化市,每天三地通勤,足足有三年之久。後來台中市突然猛醒臨時申設社工員,省社會處調派內人為中市唯一督導員,帶僅有5名社工員擔起全市社工任務(台北市150人丶彰化縣34人丶台中市6人),雖説對筆者上下班較方便,但因而陷入可怕的「工作泥淖」中。
伊時,政府開始著重各方面的社會福利,老人、身心殘障丶少女丶兒童丶家暴⋯⋯法律紛紛立法,法律內容均和社工員執行脫不了關係,數年間工作增加了N倍,但全省社工人員總數被中央限制為「總量管制」共289人,動彈不得,暴增工作把社工人員(台北市丶高雄市除外)壓得喘不過氣來,因而身心失調大有所在,社工員流動宛如走馬燈(和打工仔差不多),這實在台灣社工界血淚的一頁,迄今猶沒大改善。
關於全省社工被中央總額管制289人長達二十多年,業務主管機關內政部也有吐不完苦水,因為「人事精簡」是大目標,而社工員被人事和財政單位視為和村里幹事「業務重複」的一群(其實風馬牛不相及),所以每當內政部社會司要召開跨部會增加社工員員額討論時,財政丶主計單位大多缺席,讓內政部徒呼負負。而台中市只好繼續用6名社工拚台北市150名社工的負擔,荒謬如此,夫復何言?
其實,身為台中市早期唯一社工督導員的「室友」,是全省受害最深的人。舉實例來説,當時政府掃黃,規定警察查獲未滿18歲少女有「坐枱陪酒」或性交易之事,在做筆錄前,一定要通知社工到警局陪伴協助案主,才能開始作筆錄,除非久候社工不至(超過合理等待時間,例如2個鐘頭)。
■ 當年社工員的日子:約聘非編制內、全天候、全年無休
伊時台中市有從「文化城」被譏為「風化城」之戲謔,未滿18歲少女坐枱陪酒幾乎是天天有的事,而且常一天數件。於是每至半夜,我家市話常常響起,對方就問「市政府社會局嗎?」我或內人半夜被吵醒,當然答稱「不是」,對方掛斷,沒幾分鐘再度來電,我們知道「躲不過」,只好說是社會局社工督導的家,對方當然是警方,要求派社工員儘快到某分局或派出所陪伴少女應詢,內人就開始用 B.B.Call 呼叫輪班社工員(他們正常上班外,輪班人晚上要整晚帶 B.B.Call 備勤,一有案子,馬上洗把臉,著裝出發。)
社工員多女生,半夜出任務,實在安全堪虞,但任務在身,不得不走。個案常常處理到天亮後,隨同到地檢署陪訊,法院如裁定送保䕶機關收容,就要和警察派車執行往斗南任務,完成回台中時,大概已是下班時間,忙一晚一天,才得以休息。如果一晚兩案,那就要喊「救命」了,內人和我整晚大概不用睡了,白天還要照常上班,輪值社工員更辛苦,不過好像可以多領區區數百元加班費。
就這麼日復一日,那有休假?一年365天丶一天24小時待命或工作,神經緊繃,請問全台灣有那個工作比此更「硬斗」,就像五〇年代散文才子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說依山傍水的野鴿子還是有歇息的時候,但掛在內人和社工員身上的 B.B.Call,就是鎖鍊啊!那時剛開始,常懐疑警方打電話到我家,怎麼第一句就問:社會局嗎?後來向警方查詢,警員答說:在我們值班枱上有關少女保護專線就留這支電話並註明是社會局啊!我們當然通知這支電話。此時才恍然大悟,市府不知何方神聖把我家當社會局在使用,沒多領一毛錢,卻一年上365天丶一天24小時班!
有一次,半夜二點多電話又響了,對方自稱某派出所主管,要問少女保護法規問題,我接的電話,了解了這個問題並不急迫,請他白天再去電社會局了解。他居然打起官腔:你們躺在床上睡著值班,我們可是在正式值班的。我反駁説,我們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值班,你們有輪休怎麼比?為了這件事,隔天我到省議會採訪,碰到列席的省社會處長唐啓明,明白向他訴苦:台中市社工員工作不是人幹的,社會處再不向中央爭取増加社工名額,我準備叫內人辭職不幹了!他也深知人力配置非常不合理,但中央緊緊箍住,一時也沒辦法。
■ 既然全年無休,哪來時間準備高考三年內納編?
此時前後,還發生一件事全關台數百名社工員權益的烏龍事,因社工員制度是用「試辦」開始的,一試辦就是二十多年,縣市政府組織規程沒有社工編制,社工永遠是一年一聘的人員,工作保障比不上機關工友和司機,也大大影響未來退職的福利,於是多方爭取,全台社工員還一度串連走向街頭,中央終於體認社工制度的重要,由政委張豐緒召開會議決議讓社工員納編,並為保障社工權益,提行政院會時還追加決議「三年納編完成」,但考試院不准社工員比照公立幼稚園保母寫個「教案」交差,就可變為公職,而是堅持要高考。
此追加決議有嚴重瑕疵,「愛之卻足以害之」,原來此決議的內容可解釋為「三年納編完成,未納編者一律解聘僱」,因納編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伊時八成社工員均未具公務員資格(曾任省社會處長的前監委洪德旋剛上任,就鼓勵全省社工參加高考,但他要離開省府時坦承錯了,社工員工作繁重甚鉅,又離開學校已久,要求考高考是不切實際的期望),三年內若未取得資格,豈非全部撤職,全台各縣市社工吿崩解!
我身為社工員之眷屬,又是省政記者,當然十分了解其嚴重性,向當時省主席強烈反映,省主席則指派當時省府祕書長李厚高於代表出席行政院會時,力陳「三年納編完成」之瑕疵,於是院會再追加「未能納編者,依其意願可繼續工作至離職」,才解決了這個大烏龍。全台社工員289人的「天花板」一直持續了近20年,直到1994年7月立法院根據修憲而制定「省縣自治法」之後,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無心栽柳柳成蔭」。有一天進行省政總質詢,省主席宋楚瑜帶領各廳處局會及省營事業首長數百人,浩浩蕩蕩列席。
中間休息時間,我在議事堂外走廊遇到了同鄕省人事處長吳堯峰,順囗向他提及近20年全省社工被限制289人之窘困,像內人帶5名社工員在台中市苦撐十多年,實在很不人道。吳堯峰處長説,現在省縣自治法已訂定實施了,台灣省的事,我們可以自己決定啊!我聞言嚇了一跳,再就放寬社工員天花板之事向他確認後,趕緊去找社會處長唐啓明,告知初步訊息,他也差點高興的跳起來,忙拉著我的手奔找吳堯峰,詢問社工員人數放寛乙事,邊問還邊説:「王記者,你要幫我做證哦!吳處長是這麼説的」。
吳堯峰則再三保證可行,我也湊一腳答應「做證人」,於是,事關全省21縣市社工員額放寛,就在無意中有了共識,不久後,省府果然發布府函,依實際需要放寬各縣市社工編制,像台中市由6人增為3丶40人,和隔鄰的彰化縣差不多,而全省則由289人增加到5百多人,20年之桎梏一夕之間解放。此間背後的因緣際會,無他人知曉。再不久,我內人因長期勞心勞力,有彈性疲乏之感,以五十多歲之齡,實務雖熟,但要再去啃課本參加高考及格納編,已是時不我予,於是在服務社工督導員二十二年之際,申請離職,轉而回民間創立社服團體繼續工作。
離開時勞保尚未滿25年,未能領老年給付,公家方面,因無銓敘為公務員,並無退休俸或退休金可領,只領了一筆自己有參加一半提撥的「互助金」三十多萬元,揮一揮衣䄂就離開了。對照局𥚃有公職身份的同事,退休後月領六丶七萬元月退俸(含18%優惠利息),平均每人可領上千萬,只有羨慕的份,但沒有後悔,因為工作是自己選的,沒人強逼,而社工科系畢業,幾乎一輩子都做社會工作,那也不算偏離了,至於平平是服公職,她領卅多萬,同事可領一丶二千萬元,三丶四十年前誰知道會這樣呢?
如今,內人六十有六,擔任二個社團法人祕書長,一個基金會祕書長,月入八萬元,還在拚老命為稻粱謀,我2000年提前從報社優退,自從事筆耕,亂世文章不值錢,月入自己花用都不夠,二十年前借貸買了一間40坪公寓棲身,至今貸款仍未還清,愧煞我也,茲謹為社工制度演化有所參與,為之記。

【專文】社工是照顧弱勢的主角,卻也是社會弱勢者
民報 新聞 王伯仁 ~ 2017年06月23日
【暖流】單親母腦瘤壓迫視力,用摸的撐作手工掙治療掛號費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3月03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6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1輯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