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有機作物~社區農場10604輯

桃園市大有里里長辦公處
城市農夫有機體驗,松山區農會教你變達人
◎ 郭美瑜/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與松山區農會推廣有機樂活農耕,鼓勵市民承租農地親近大自然,將於8月16日起為期12週,每週三上午9時至12時,在松山第一市民農園(四獸山森林公園、象山親山步道旁),舉辦「樂活農夫有機體驗」,活動需事先報名,報名費每人1千元,額滿為止。松山區農會說,「樂活農夫有機體驗」內容包括教導學員認識有機農業、秋冬季蔬菜整地作畦、育苗移植、豆渣肥料(固體、液體)製作及施用、病蟲害管理、有機蔬菜食用及營養介紹,及一日農夫體驗等,活動講師鐘山有機農場陳明煌將分享45年的有機栽種經驗及知識。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2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03日
中市廢木料銀行提供免費「腐植土」
◎ 王伯仁/台中報導

有種園藝作物或有機菓樹民眾大好消息!在國外常要論袋計價的「腐植木土」免費贈送。台中市環保局廢木料銀行新增「腐植土」免費領用申請,104年蘇迪勒颱風期間造成損害的路樹落葉,經過二年堆置已自然腐化,成為肥沃的「庭園黑金」,可做為有機培養土,歡迎民眾踴躍申請領用。環保局表示,兩年前颱風期間堆置在文山廢樹枝暫置場的廢樹枝落葉,經兩年自然腐化已成為「腐植土」。近期環保局將這批約500公噸的腐植土整理出來,即日起開放免費領用。
環保局長白智榮指出,腐植土純粹由廢樹枝落葉有機物分解腐熟而成,其顏色接近黑褐色,養分豐富,有人稱為「庭園黑金」。腐植土能使土壤形成充滿蚯蚓和有機微生物的沃土,有的民眾拿來養育昆蟲幼蟲,也可做為園藝、農場菜園的鋪面。環保局還提供每戶每月2車次的免費載運服務,便民措施請民眾多加利用。環保局表示,廢木料銀行自5月26日上架後,共提供1,020公噸破碎木料,截至7月24日為止,接受18件申請案,送出約有65.66公噸。現再增加腐植土500公噸供民眾領用,盼形成生物循環,友善土地,珍惜地球每一分價值,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環保局廢木料銀行網站申請。
有創意!書房改做溫室種蔬菜
◎ 張琬聆/桃園報導

為了讓看屋民眾印象深刻,建案真是出盡奇招。桃園有成屋案將實品屋的書房改做溫室,有水耕箱可種蔬菜,非常有創意。桃園市桃園區「合輝雲門」規劃82~101坪,開價每坪29~33萬元,於實品屋的書房改為溫室,打造3層有LED燈照射的水耕箱,專案副理宋宇倫解釋,本案建築師為郭旭原,代表作是有整片植生牆的台中勤美誠品,改成溫室可強調其特色,並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台北市文山區「橡園朋」則利用社區角落空地來種植蔬菜,還在5米巷道規劃香草步道,可種香草類植物,銷售專員林琪慧表示,本案周邊多是感情融洽的老鄰居,為讓住戶有過去眷村時代一起種菜的感覺,所以開闢菜園,讓住戶有互相交流的機會。

有創意!書房改做溫室種蔬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1日
民報 新聞 ~ 2017年07月24日
久病成青草達人,他打造健康長壽村
◎ 李易親/屏東報導

屏東竹田鄉二崙村有位家喻戶曉的青草達人「屏東農夫」黃穎,透過2分地的開心農場,栽種了50種不同類型的有機青草,從有機青草到有機水果,都是他研究的心血,更從今年7月起,規劃將二崙社區打造成為「健康長壽村」,並規劃將該區結合在地文創發展特色,讓其他社區營造人員到此參加,更希望能夠吸引遊客造訪,打造成婚禮拍攝景點
黃穎說,他以前從事工程工作,因長期接觸塗料,導致罹患氣喘,接觸這些中藥草後,逐漸培養出興趣,開啟栽種青草的新契機,並身體力行到社區大學上課,一心研究青草,一路走來,栽種青草長達12年之久,規劃將50種青草種類擴增至200種。除此之外,因應屏東氣候狀況,更嘗試研究種植紅毛丹、榴槤等熱帶有機水果。在二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李順、村長李毅仁邀請下,黃穎一同加入打造二崙村「健康長壽村」之行動,今年7月起在二崙村內兩處,共約6分地,帶領40位村名一同攜手栽種青草,而預計3個月後,今年10月便會有初步成果。


久病成青草達人,他打造健康長壽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08日

整地砌石牆種樹遭控竊佔國土,業者:綠美化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0日
桃園市大有里里長辦公處
新北鼓勵地主造林保國土,即日起可免費領苗木
◎ 曾佳俊/新北報導

電影《看見台灣》從空中發現台灣山林的濫墾濫伐,新北市政府為鼓勵全民一起參與造林工作,農業局開放免費苗木申請,第一階段時間從即日起至9月30日止,只要土地在新北市的民眾,備妥身分證件及土地所有權證等相關證件等,皆可向土地所在地區公所申辦,也可依土地緯度高低、濱海與否,申請不同苗木種類。新北市農業局每年皆會提供免費造林苗木,供民眾索取,讓大家自主參與造林工作,植樹造林除能涵養水源、保育國土外,也能達到淨化空氣、固碳減碳的重要功能。
民眾土地倘位於一般平地或山坡地,可申請栽植花型、葉型、樹型皆優美的造林樹種,如山櫻花、青楓、台灣櫸、樟樹等;杜英、楓香除了觀賞之外,其段木也適合用來種植香菇;烏心石木材材質細密,木理均勻,製成砧板最受歡迎;而俗稱「白雞油」的光蠟樹在4~5月會開黃白色的花,其樹液是獨角仙等昆蟲最愛的食物,因此有可愛的別名「獨角仙樹」;台灣欒樹適應力強、生長快速,加上耐污染,也是理想的平地造林樹種。
若是土地位於濱海地區,因氣候及土壤條件嚴苛,建議可挑選抗風、耐鹽、耐旱樹種,如台灣海桐、草海桐、厚葉石斑木等;水黃皮同為適應力強的樹種,耐鹽分及陰濕土壤,每年春、秋皆會開出紫紅色的蝶形花朵,雨後花落就像一片柔嫩浪漫的粉紫色地毯,但其果實皆有毒性,要注意別誤食。農業局表示,有需求的民眾,可填寫「種苗無償配撥申請書」,並備齊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或同意書、現況照片3張等資料,於9月30日前向土地所在地區公所申請,相關申請資訊可上農業局網站查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5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2日
打破自然定律,農改神人把西瓜種上樹
◎ 鄧惠珍/彰化報導

如果有人說西瓜長在樹上,一定會被嘲笑「沒常識」,不過彰化縣線西鄉一位農民王耀寬真的把西瓜「種上樹」了!他在溫室中以架子架高西瓜藤,不僅可以避免颱風、豪雨水傷,且病蟲害也少,就能減少用藥,達到無藥殘留的安全蔬果標準。經營吉興菓園的王耀寬是外科技術師助理,他說,這個品種是國內改良的「甜美人」,每顆大約3台斤重,去年第一次試種高架就成功了,收成300、400斤,因每株都疏果疏到只留1顆,頂多2顆,所以甜度較高,又不受氣候、氣溫影響,去年3顆約9台斤,就有人收購900元高價。
今年第二次種植,已經瓜果滿園,開始豐收,今年大約也只能生產300顆,約800、900台斤,也已有消費者搶訂。在1.3分地蓋溫室的王耀寬承接父親的果園,希望生產高經濟價值的高品質水果,當初剛花上百萬元蓋好溫室時,蘇迪勒颱風侵襲,整個棚架全被掃倒,損失無法計算,只能自己與父親、妻子等人,親手再將溫室慢慢地再蓋回來。
王耀寬說,目前溫室種植高架西瓜、高架哈密瓜等,一旁還有帶有土芒果香氣,但果肉多、果籽小又扁的「紅龍」芒果,也相當受歡迎,芒果被預訂一空,甚至供不應求,西瓜也開始上市,總算苦盡甘來。彰化縣議員賴清美說,王耀寬的甜美人西瓜甜度高、水分多又爽口,跟一般種在地上的就是不一樣。

打破自然定律,農改神人把西瓜種上樹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2日
台灣囝仔你可熟悉我們的台灣溪?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07日
2018年花博在台中,后里園區設天空步道
◎ 王伯仁/台中報導

台中市迎接明年世界花卉博覽會,后里、外埔及豐原園區各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其中,后里園區「天空步道及花馬道」塑造視、嗅覺等多元感官體驗,目前超前進度施作中,預計明年6月完工,將串聯森林園區及跑馬場園區;展期間作為主要人行觀光廊道,展後則保留為自行車與人行專用道,體現永續發展精神,也提升區域觀光發展能量。
建設局表示,「花馬道」為南北縱向連結后里車站東站至后里馬場園區間的步道,全長約1.2公里,沿線植栽設計以台灣原生種杜鵑、其他常見杜鵑、多年生灌木、地被種類為主;此外,在主要休憩點及節點處,配置四季秋海棠、長壽花、變葉木、非洲堇等多年生地被植物,營造出百花齊放的迎賓景觀。另外,后豐鐵馬道東側「花花步道」以豐富杜鵑花為主題,種植原生台灣杜鵑、烏來杜鵑及常見西洋杜鵑花等,讓民眾步行至展館時,享受被多樣花朵植被包圍的繽紛盛宴。
建設局表示,「天空步道」與花馬道串聯,設置東西向人行天橋跨越鐵路,延伸至森林園區,長約124公尺,因兩側為高圍籬且上空全日照,植栽規劃以耐旱灌木及地被植物為主,選用觀賞鳳梨類、香草植物及可食性植栽,種植鵝掌藤、變葉木、彩葉草、絨葉鳳梨、大擎天鳳梨、小茴香、紫蘇等。此外,天空步道複層式植栽設計,也選用外型優美的福木及羅漢松等小喬木,搭配花色豐富的馬櫻丹、六月雪、春不老、細葉雪茄花、繁星花等灌木營造變化性;地被部分則由小蚌蘭、白紋草、彩葉草等特色植物組成,並有香蜂草及香茅等香草植物,讓遊客不僅擁有視覺享受,也增添了嗅覺感官體驗。
建設局指出,天空步道及花馬道在花博展期間將作為人行專用徒步動線,提升人潮通行便利性,展期後保留為自行車道與人行專用廊道,帶動區域觀光發展;目前進度超前施作中,預計明年6月完工。屆時遊客從后里車站及接駁站下車後,來到人行步道就能看到以觀葉、觀果、灌木與地被植物、可食性及耐旱小喬木等組成的百花盛宴,多樣性種類搭配複層植栽,以多彩繽紛的多重感官饗宴熱鬧迎接。

民報 新聞 ~ 2017年07月24日
民報 新聞 ~ 2017年07月24日
種菜日光浴還有芳療,北榮大德安寧病房溫馨像家
◎ 江慧珺/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安寧病房今舉辦成立20年感恩會,並公開安寧病房的設備與服務,不僅有客廳、空中花園與日光室,讓末期病人也能享受種菜或賞夜景樂趣,還有特殊的洗澡機躺著就能洗澡做SPA,並有精油芳療、按摩、音樂、美術等調理,幫助緩解末期患者身心靈。北榮大德安寧病房護理師鍾俐貞說,大德安寧病房會客室成居家客廳一般,希望讓入住的患者或家屬有回到家的感覺,會客室也與空中花園與日光室連接,庭院外還有小橋流水造景,視野遼闊還能遠眺台北101大樓,甚至在醫護人員協助下也能嘗試種菜樂趣。
不少末期患者臥床,即便有看護或家人協助也很難洗澡,只能用擦澡了事。而大德安寧病房設有洗澡床與洗澡機,透過特殊升降設計躺著就能入浴,淋浴泡澡甚至水療都沒問題。鍾俐貞也介紹,部分末期患者常感精神不振、想吐,精油芳療有助於緩解,如檸檬精油能緩解噁心嘔吐的不適;已有患者小時候家中種玉蘭花,團隊特別選用香氣類似的精油,讓患者回想兒時的快樂時光。
鍾俐貞說,末期患者入住安寧病房時間約1個月,安詳離世後,病房內也設有多功能禱告室,可隨不同宗教信仰更換配置,供患者家屬默哀。北榮表示,大德安寧病房自1997年7月啟用,至今服務超過7000人次,也是海內外安寧療護專業人員訓練的重鎮,每年培育100多名安寧療護專業人員,協助末期患者享受生命最後的美好。

種菜日光浴還有芳療,北榮大德安寧病房溫馨像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5日
小花蔓澤蘭清除達人是他,二噸換萬元獎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8月01日

肉桂樹街道~桃園大竹
【LA綠色夫婦】華裔親手建節能屋(上)
◎ 張紫茵/洛杉磯報導

近日南加州熱辣辣,不少人都選擇留在家中享受冷氣,看來本月的電費又會貴得荷包大傷!在洛杉磯天普市的一對夫婦就沒有這個煩惱,他們家除了不用繳電費外,每年電力局還要倒付錢給他們!在天普市出生及長大的李允雯(Wen)是台裔移民第二代,25歲前都是在洛杉磯成長及唸書,其後到俄勒岡州讀環保碩士,認識了丈夫 Chris Stratton,兩人結婚後搬到舊金山定居。她的工作是一家環保機構的電子媒體策略師,而丈夫原本是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當研究員,2年前因李允雯母親得病離世,她和丈夫就決定搬回來舊居與家人團聚,並萌起房子大改造的念頭。
由於丈夫 Chris 是建築系出身,一直都想建節能環保的房子,以前都是租房子,無法隨自己喜好裝修。趁這次搬回母親故居,覺得是一個好機會改建成一個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綠色之家。雖然是讀建築系出身,Chris 笑言以住都是紙上談兵,這次親自動手做工程,可是大姑娘上花轎的頭一遭。他辭去實驗室工作專心建房子,由設計圖到向市政府申請批文,都一手包辦。
要建一個節能屋當然首要從節能著手,一年前他們花了1萬多美元請了專業人士幫忙在屋頂裝上太陽能板,「我們覺得好棒,很安靜,什麼都不用做,就放在上面不管,每天都幫我們產生電,是免費的電!」李允雯指,由於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比他們的用電多,所以過去1年除了沒有繳電費,還可以將多餘的電賣回電力局。雖然去年只有賺到113美元,但他們認為20年不用繳電費還有錢收,裝太陽能板絕對是值回票價。
他們平日用電不多,相對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平均每月電費150美元,他們裝太陽能板前,每個月電費也僅20美元左右,但考慮到日後有可能將房子賣掉,他們還是裝一個較大的太陽能板,能應付一般家庭所需。Chris 又指,除了省電費外,多出的電會透過電力公司輸電到附近的房子,變相整個鄰里都更環保了。不過他們覺得電力公司的政策對環保不友善,似乎無法鼓勵居民裝太陽能板。因為他們賣電給電力公司的價錢為每度電0.15美元,而電力公司轉售給鄰居就要每度0.25美元,當中還賺了他們的差價。
雖然房子從外面看來已具規模,但內裏仍然在施工,他們將所有傢俱搬到幾個房間內,廚房搬到戶外去,Chris 笑言好像日日都在露營。另外,他們也將爐灶改為電磁爐,也計畫再改裝電熱水器及暖爐,裝好後便可完全退訂天然氣服務,全力用自己屋頂產生的電了。除了太陽能板要找專業人士安裝外,大部分工程都是由 Chris 負責,他最近就在牆上裝上保溫的絕緣牆,讓室內較容易恆溫,只需安裝一台小空調,便能替代普通家庭龐大的中央空調,既省電又涼快。由於現在Chris全力改裝房子,所以只有李允雯在工作,幸好兩位都是環保之士,平日生活花費不多,前園種菜自給自足,家中沒有電視,而外出都是騎單車,電單車或是電摩托車。她說媽媽留了一台汽車給她,不過她很少開,正考慮將車賣掉。
李允雯指,原本計劃一年就改裝完成,但進度實在太慢了,所以預期要到明年2月才完成,前後花2年時間,預算方面起初是5萬美元,不過 Chris 笑言很難做到,應該會超支到6萬5千美元至7萬美元。「但如果告訴行內人我的預算,他們通常會笑,因為實在是太低了。如果要聘請別人做我現在做的工程,大概要15萬美元吧!」他們計劃日後搬回舊金山,不過李允雯仍想陪伴年齡老邁的婆婆,加上改裝這房子花了這麼多力氣,房子建好之後還是會享受一下吧!
【LA綠色夫婦】前院種菜送鄰居(下)
◎ 張紫茵/洛杉磯報導

台裔移民第二代李允雯(Wen)與丈夫 Chris Stratton 將母親舊居改裝成環保節能屋,每月免繳電費之餘還有額外電力可以賣給電力公司,未來更打算把瓦斯爐換成電磁爐、熱水器換成電熱水器,以後連瓦斯都可以退訂,但你以為環保夫妻就只有這樣而已嗎?他們的「自給自足」可不只在電力上。他們獨幟一格地在自己的前園耕田種菜,豐收的不但是蔬菜,還有與鄰居的友情!
「我們剛做好菜圃時,鄰居就問你們做什麼?到底在幹什麼?這樣子可以嗎?他們甚至問這是不是合法的,市政府會不會要你們收起來?」李允雯大笑指,原本前園都是草,跟其他鄰居一樣,可是她搬來時覺得「又不能吃草嘛,那沒什麼用」,又要澆很多水,又要割草,又麻煩又貴,所以跟丈夫商量後決定改種菜。
他們先用收集來的紙箱將草覆蓋,讓草坪無法接收陽光,隨後鋪上護根覆蓋物(mulch)。等幾個月後草無法再長,Chris 就把草皮改成3個農圃,開始他們的種菜生活。農圃內有著各式各樣的蔬菜,小番茄﹑辣椒﹑櫛瓜﹑豆角、玉米﹑茄子,還有羽衣甘藍等,不少種子更是來自鄰居的愛心提供。李允雯指,種菜其實不難,最重要就是肯嘗試,她連肥料都沒有放,每天早上澆水,因為夜晚澆水很容易會長霉菌,早上澆水的話,植物可以好好曬太陽。
農圃為他們帶來的除了是即採即食的新鮮蔬果,更是李允雯的外交工具。她表示,剛搬回來天普市時,想重新認識鄰居,於是寫了紙條送到各家各戶的信箱,希望可以組一個守望相助的電郵群組,結果只收到1個回覆,令她有點沮喪。後來她開始種菜,引起鄰居的關注,「如果我種很多菜,也吃不完,我可以送別人嘛,就可以到他們家『叮咚』,『你好我是 Wen,我住在這裏,你要不要來一點菜?』」
美食絕對是世界語言,整條街上無論是華裔﹑墨西哥裔﹑菲律賓裔都被她的新鮮蔬菜俘虜了,獨幟一格的農圃更成為鄰居們打開話匣子,不單只是李允雯與鄰居打好了關係,農圃還成為鄰里的聚會場所。自1972年就住在這街上的 Norma Boehne 表示,起初看到李允雯夫婦及他們的農圃時,覺得很與眾不同,開始擔心市政府不會允許在門外種菜。結果這個小天地竟然變成鄰里聚腳地,大家都很關注農圃的生長情況。她覺得鄰居之間的聯繫很重要,所以她都不時舉行小派對,希望可以互相認識溝通。
香港移民黎先生和黎太太在這街上住了17年,而黎太太便是那位第一個回覆李允雯電郵的鄰居。她表示,在李允雯小時候見過她,但長大後都不認得了,見到名字很熟悉所以才回覆她。一開始,她看到李允雯前園的草皮被覆蓋起來,以為是因旱災不想澆水,後來看到她開始種菜,就去「八卦一下」。黎先生則覺得,街上多了華人感覺上更親密,尤其是李允雯設了守望相助計劃(neighborhood watch program),讓大家更知道街上發生的事。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2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7日
掃蕩「假農作真種電」,真農作也遭殃
◎ 陳文姿/台北訊

「假農作真種電」屢次引發爭議,地方政府為確保農地農用,鐵腕執法撤銷使用容許。不過,也有光電業者批評執法過當,讓「真農作」的光電也被波及;就算是農作用心經營,種得再好,但稍有調整,如原本種甘薯葉改種山蘇,種絲瓜改種香蕉,也面臨被撤銷許可的風險。經濟部能源局認為部分確有爭議,遲未撤銷業者籌備取可,也因此遭監察院約詢。一個政府二種步調,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現已積極介入協調。
■ 種蘑菇改種山蘇、種絲瓜改種香蕉:違法
光電板下空無一物,或是擺放寥寥數個香菇太空包,「假種田真種電」現象橫行,農委會因而規定農地種電必須依照原核准的農業經營計畫內容使用,且農業生產產量須達農業統計年報最近三年平均產量七成以上,並在各地加強執法。根據農委會消息,截至五月底止,已有103件農業設施因此被廢止,其中81件在台南。
對於地方的執法狀況,太陽能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郭軒甫指控,台南市農業局正在執行「無差別」撤銷容許。無論是没有實際種植、種植不夠好、種植很好且依規定種植者,全都被撤銷農業容許。郭軒甫說,「假農作真種電」的許可應該被撤銷,但是,由公會所輔導的74個被撤照案例,都是「真農作」的光電廠,他們因違反「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33條~未依農業經營計畫使用,而被廢除許可而被撤照。違法理由包括原本計畫種四項,後來種了五項;或是原本申請種甘薯葉,後來種了山蘇。
郭軒甫舉例,某個案原本申請種木耳,後來發現種鹿角靈芝狀況比較好,但農業局還是要求改回木耳。有的案件原本是申請在溫室「外圍」種絲瓜,因前一陣子香蕉價格好而改種香蕉,也被要求砍掉香蕉樹,不然就要撤照。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認為問題在執法者「法律過度解釋」、「違法濫權」。他說,農業使用本來就沒限制只能種甘蔗、或是只能種稻子,難道種芒果改種蓮霧就是違法嗎?「這是違反母法」,現在問題主要出現在台南,以後變成全國性的話,「百姓會死的很難看」。
■ 過度解釋法律? 農委會:禁得起司法檢驗
農委會企劃處長蔡昇甫表示,截至五月底,申請農地與光電設施結合共3151件,這說明政府還是支持以「農地農用」原則來結合綠能。廢止103件是為遏止極少數的不肖業者,不要壞了農業跟綠能業者的形象。蔡昇甫解釋,個案有個別的問題,要依個案分析。業者如有疑義,可申請行政救濟。至5月底,103件被撤銷其中68件申請訴願,全部是業者敗訴。不服者可再提行政訴訟,到目前為止判決確定的,也都是業者敗訴。實在很難說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有錯。蔡昇甫補充,經營計畫書是業者所提的,如果當初計畫不周,可以循程序去變更經營計劃書,法令並未禁止更正。
■ 業者盼政府積極輔導,尋找農電共存的可能
郭軒甫反批農業機關是說一套做一套,現況是沒有人敢申請變更經營計劃書,因為官員已經放話,送進來不一定會准許變更,甚至就直接撤銷許可。郭軒甫說,每個光電廠都是很大的投資,如果政府有心輔導,業者決不會故意不做。但是,當業者詢問如何改善,台南農業機關卻直指:「拆掉光電板」。郭軒甫認為,雲林縣的做法值得參考。縣府會輔導業者種植項目,密度該多少,然後依法查驗業者有沒有依照規定種植,有沒有實際採收。政府可規定種植量,至於產量,有哪個農夫能保證呢?
至於行政救濟,郭軒甫說,訴願基本上贏的機率幾乎是零,而行政訴訟贏的機率只有5%,再經過上訴等程序,就算業者贏了,最後也垮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讓你沒辦法走下去。」郭軒甫最後無奈的說。農電爭議另一個關鍵角色是能源局。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光電業者被撤銷使用容許的理由確實還有討論空間,所以現況是:部分個案已被農委會廢止農業設施容許,但能源局還未撤銷籌備許可。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7年07月17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0日
自然農法,不施肥、不除蟲、種好菜
◎ 劉燕美/自然農法作家 林黛羚
為什麼植物能在石縫或牆上長得很好呢?答案在微生物!作家林黛羚原是上班族,目前在竹北鄉間租了市民農園,將之前學習的自然農法落實在此,她認為有良好的微生物環境,不施肥,菜也能長得頭好壯壯。她建議這一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自己種最安全、好吃。
■ 挖菜畦
① 《先挖地》先用鋤頭將土壤挖出深30公分、寬20公分的溝,當然更深、更寬種植面積也可愈大。
② 《鋪枯枝》將樹枝、雜草等丟入溝中,用腳踩平,如此能製造微生物喜歡的透氣性又可避免樹枝、雜草間的空隙過大。
③ 《再覆土》將土壤完全蓋住枯枝、雜草,從溝底至土壤表面厚度約50公分較佳。
④ 《做邊牆》菜畦邊緣較易坍塌,可用手稍微按壓邊緣土壤一圈,讓此處土壤緊實,即可避免坍塌。
■ 種花盆
① 《先鋪石》一般花盆深度較淺,不需放枯枝或雜草,放些石頭,將土壤蓋至花盆8分高,再種入苗或種子。
② 《覆蓋土》土表可用瓦楞紙覆蓋,有助保持土壤濕潤,但菜苗與種子處要挖洞,能順利生長。
■ 種植示範~馬鈴薯
① 《先切塊》現在入冬正適合種馬鈴薯,種植時要先將馬鈴薯切成2~3塊,平均每塊上有2個以上芽點較佳。
② 《護切口》馬鈴薯切面上,可抹一層石灰或木灰保護,可避免種入土後受雜菌感染而腐壞。
③ 《再濕潤》馬鈴薯塊埋入土中,不論種於菜畦或花盆,種畢後要將土壤澆濕,有助馬鈴薯生長。
④ 《避陽光》二周後馬鈴薯已發小芽,長至20公分高時,要再次覆土,以免新生的馬鈴薯照射到陽光,會產生有害人體的鹼毒。
■ 其他撇步
《菜苗清土》林黛羚建議菜苗種入土前,先將原先的培養土洗淨,因培養土的人造養分較多,無法激發植物努力發根生長。
《保留雜草》雜草能幫助土讓保持濕度與維持土壤鬆軟,故只要雜草不高於菜,且不是強勢的鬼針草,林黛羚並不除草。
《混種少蟲》像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很容易引蟲上門,但四周以紅蘿蔔等蟲不愛的蔬菜包圍,就可減低蟲害機率。
《水路設計》林黛羚菜畦間的步道彼此相連,澆水時不直接澆在菜上,是讓步道注滿水分,有助植物向下生根找低處水源。
■ 專家說
菜畦上也可用瓦楞紙覆蓋保濕,但風大地區較不適合,而不論菜畦或花盆,剛種入種子或菜苗時都須充分澆濕土壤;而鬼針草若非已真正乾枯,否則埋入菜畦溝中,會繼續生長。

自然農法,不施肥、不除蟲、種好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3年11月29日
這20種驅蚊植物現在種還來得及?夏天不再受蚊蟲叮咬
每日頭條 家居~2016年03月15日
2017年六月購買~桃園大竹
夏天還能吃到現採草莓、茼蒿,全靠這技術
◎ 楊喻斐╱桃園報導

頂著36度的炎熱高溫可以吃到現採草莓?還可以吃到新鮮茼蒿菜?有了植物科技,就可以吃到反季節的現採新鮮食材。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大廠欣興電子(3037)跨界投入植物工廠邁向第5年的時間,耗資超過2000萬元,成功種植了70多種的植物,更與自家法式餐廳結合,推出無毒水耕的生食沙拉、蔬菜汁等獲得好評,下一步更要朝向生物科技發展,發展更多元化的面膜、酵素、青汁等高附加價值產品。
過去幾年來,許多科技大廠一窩蜂地投入植物工廠的行列,卻沒想到投資成本過高是一大門檻,種出來的蔬菜量少、價高,一般大眾無法接受,這一股熱潮過後,持續堅持投入植物工廠的業者也變得越來越少,所謂的植物工廠就是在潔淨的室內空間栽種,24小時全天候運用自動化環境調節設備,提供植物生長最適合的光照、溫溼度,並使用純淨的營養液與水源,使每株蔬菜健康的生長又不受污染、營養成分豐富、口感充滿水分脆嫩。
欣興電子在5年前思考如何善盡社會企業責任以及如何在節能、環保領域發揮正向的影響力,創立了欣鮮圃植物工廠,也設立了植物科技事業處,這個部門只有不到10個人,卻可以不斷激發創意,將自家植物工廠生產的蔬菜與自家的餐廳菜單成功結合,同時更成功種植出瓜類、藤蔓類以及彩椒的嫁接技術,還利用隔夜麵包釀出手工啤酒。
欣鮮圃目前種植面積約600平方公尺,每個月產量約1噸,主要供應自家餐廳、員工以及供應鏈廠商之外,也成功打入知名的餐廳,以有鑽石花之稱的冰花源自於非洲,具有降血脂的松醇、肌醇成分,過去曾經1公克要價12元,屬於高價生食蔬菜,現在1公克約5元,並獲得梳子素食餐廳採用,另外每公克要價80元的生蠔葉,等於一片葉子就要80元,一咬下就有滿滿的生蠔味,也吸引不少高檔餐廳採用。
除了冰花、生蠔葉這種類高經濟價值的植物之外,欣鮮圃5年來已種植過生食、熟食、香草、食療類等高達70多種適合水耕的植物,目前以生長週期3~4周的萵苣、十字花科蔬菜為主力,訴求無毒、無病蟲害、低生菌數、低硝酸鹽等優勢,雖然也有不少民眾認為水耕植物違反大自然法則,對此,欣興電子植物科技事業處研發部副理江鎮宇強調,經過檢測之後,植物工廠的植物營養成分也跟土耕一樣,只是風味上面的確有所不同,水耕的特性就是水分十足。江鎮宇表示,植物工廠投入成本高,需要24小時開燈用電,公司將不會繼續擴產,將以示範工廠目標為主,以技術研發為導向,並尋求整廠輸出的商機,以祥儀機器人夢工廠為例,已經將植物工廠的技術輸出給祥儀機器人夢工廠。
江鎮宇也說,除了植物工廠之外,也投入嫁接、草莓貨櫃等種植技術,草莓貨櫃已試驗成功,克服了外在的氣候,貨櫃裡面控制在18~20度的溫度,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草莓,目前種植的品種包括香水,桃園4號以及白草莓,吃起來酸甜紮實,至於嫁接的技術也對外參展,將與國內相關學校、研究單位產學合作。欣興電子植物科技事業處暨建廠部門總經理廖本衛表示,現在正構想下一步的轉型,要從植物工廠的學習經驗延伸到生物科技領域,目前已成功研發並推出3款面膜,年底將上市的青汁酵素粉包,將結合自家植物工廠的植物,希望開闢多元化的產品線,增加附加價值。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2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09日
從大安森林公園生態展談起
◎ 楊鎮榮/中小企業負責人

最近,因為有機會特地去參觀了第一屆「大安森林公園生態博覽會」,還記得大安森林公園在1994年完成時,曾經因為陳水扁與黃大洲的台北市長選舉而鬧得沸沸揚揚,或說廢土挖填浪費許多公帑,或說急於開園設施不足樹小而牆新,當時因為焦點太政治化,而讓大家忽略了一座公園的從無到有,是很辛苦而有意義的一件事。如今20年過去了,對大安森林公園當年的興建,柯P在致詞時特別感謝前市長黃大洲,說他有遠見有魄力,把日治時期七號公園改成大安森林公園,讓它成為北市都市之肺,算是給黃大洲一個公允的評價,比較馬英九將大巨蛋設在鬧區之處,還振振有詞說是趨勢,大巨蛋真的是成為馬英九的代罪羔羊了。
大安森林公園已逐漸發展成為生態公園,或許它無法像紐約中央公園這麼大而有特色,但也無妨讓它成為小而美的生態都會公園。每次去大安森林公園逛一逛,除了看到各種不同的樹木花卉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動、植物,如今園內亦有田園城市的專區、五色鳥的窩、鳳頭蒼鷹在公園翱翔等特色,或許大安森林公園可以成為生態公園,但希望園內人工的設施是越少越好,讓它成為自然而有休閒野趣的公園,而非附加一大推功能或太多主題的都市化公園才對。
我認為台北市開放 NGO 公民團體認養公園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以往有機會到台灣各地知名公園遊賞的時候,經常看到園內滿地落葉或設施需要清掃、整理,而環保單位的清掃、維護人力又有所不足,只覺得台灣的公園志工太少了。所以今日大安森林公園的維護,有了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出力又出錢的協助,至於其他大部分小型或鄰里公園的認養,則可能有賴於更多社區志工的共同參與了。

民報 新聞 ~ 2015年05月04日
壹讀 文化 ~ 2017年05月15日
你敢吃「蚯蚓餐」嗎?南部人都說超好吃!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台灣美食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觀其外形、聞其香味,但有時在外形可能就有人「卡關」了!一名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PO出台南美食,但這外形實在太像「蚯蚓」,被網友封為「蚯蚓餐」,還有人說「想吃,但需要一點勇氣啊!」有網友到台南玩,開心地PO出「虱目魚腸」的照片,並表示是首度嘗試,覺得很新鮮!但是這照片卻不是所有人能接受,有人驚呼「第一眼看到還以爲是蚯蚓」、「鐵線蟲!!!」、「我嚇到了」、「需要一點勇氣!」這張照片也釣出不少熱愛美食的網友,直呼「超好吃」、「魚腸好吃!但是喜歡用煎的,比較香脆」,還有人說「這種東西不能放久,其實現殺現燙很好吃,也不會有腥味,沾醬油豆瓣醬加薑絲吃,超好吃!」

【美味】你敢吃「蚯蚓餐」嗎?南部人都說超好吃!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6月27日
​【大愛恩人】器捐者骨灰可灑花園,刻名壁上留念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5日
台屋推友善食安園區,年捐一萬公斤蔬菜
◎ 黃敬涵/桃園報導

台灣房屋今年於桃園成立「友善食安園區」,未來將免費提供蔬菜給育幼院學童,首年預計會捐贈1萬公斤蔬菜,計有衛生福利部少年之家、桃園家扶中心、睦祥育幼院等八個社福機構接受捐贈,逐步提升產量後,會擴大長期照顧弱勢學童。「友善食安園區」基地設立於中壢區山東路與大莊路口,該園區占地約2公頃,規劃以溫室栽培蔬果,​請來專業團隊種植,全程履歷管理,會優先提撥各期當季收成蔬菜給學童食用。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總經理彭培業指出,當初花了約8億元購地,因為台灣房屋是從桃園發跡,就想回饋桃園鄉親,希望藉由該園區,讓桃園的孩童們能健建康康長大。未來園區會分5期開發,每年經費投入約4百萬元不等,台灣房屋智庫經理江怡慧說明,園區內蔬果總產量25%做為公益使用,其餘會當成員工福利,之後可能會發想一日農夫活動,讓公司同仁能有親子互動的空間,客戶也可以一同體驗增進感情。

台屋推友善食安園區,年捐一萬公斤蔬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6月27日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魚腥草~社區農場植物
里長攜手社區自組平台,竹筍銷售、觀光全包辦
◎ 曾佳俊/新北報導

新北市五股區成泰里「旗竿湖社區」出產「御竹筍」遠近馳名,3千坪筍園坐落御史坑,每年產量逾2萬斤,好品質獲國宴、米其林餐廳青睞作為料理食材,里長潘明宏攜手社區成立銷售平台,不必被中盤商剝削,除了替品質把關也提高價值,部分營收還能回饋社區,並帶動青年返鄉務農,可謂一舉數得。五股區公所表示,「旗竿湖社區」位於觀音山國家公園,面積逾2萬坪。御竹筍生長在坑谷地形、日照充足的沙質土壤上,造就竹筍細緻多汁、甜度高,廣獲市場好評。「旗竿湖農場」不僅打造農夫市集販售新鮮蔬果,確保農民的心血不被中盤商剝削,也建立嚴格的安檢機制,替消費者的健康把關,避免買到魚目混珠的劣質品。
潘明宏擔任里長11年,積極協助推廣地方農作,2010年在總幹事楊海塗號召下,齊力帶領農民投入農村再生計畫,從整合農民力量做起,逐步改良傳統農作技術,以有機方式栽培精緻安全、無毒的綠竹筍。潘明宏說,農民辛苦種植的竹筍,不必拿到市場喊價、忍受中盤商剝削,即可將現採的竹筍直送農場,以第一手價格販售,並貼心提供料理服務,遊客可現場品嘗新鮮筍滋味;另外,針對賣相不佳、較無經濟效益的下筍也不浪費,合作社以高價向農民收購,研發休閒食品及筍乾真空包增加收益,並將部分營收回饋社區。
潘明宏說,藉由農產品推廣及文化傳承,也間接帶動社區的經濟發展。目前筍農超過百位,以青壯年佔多數,年齡介於30至50歲,常為農業帶來創新思維。「旗竿湖社區」也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定期辦理生態導覽活動,每年4月及9月分別是「螢火蟲季」及「獨角仙季」,志工免費提供導覽服務,7月「竹筍季」更安排遊客採竹筍、嘗筍香,成為親子假日親近大自然的首選,也是學校戶外教學的熱門景點。民政局地方行政科長陳炳仲表示,潘明宏雖非農家世代,推廣地方農產品卻不遺餘力,不僅解決筍農有筍無價、無市的痛苦,也帶動青年返鄉務農的熱潮,曾獲新北市特優里長表揚。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5日
不只公園人行道,建商認養「登山步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0日
見證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蘇慕容獲選傑出農業專家
◎ 陳俊廷/高雄報導

見證臺灣有機農業二十年、成長於高雄的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獲選臺灣農業交流協會第41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預計8月12日進行表揚。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於2001年投入慈心基金會有機驗證制度的建構;近年來,更輔導農民轉作有機及生態農業之發展,與林務局合作創立「綠色保育標章」,同時參與政府有機農業相關法案的研議,落實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和諧並存的創新模式。
蘇慕容,求學與就業期間,便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研究所畢業後,隨即進入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從事研究工作。後進入慈心基金會工作。蘇慕容說,進入基金會的首要工作便是建立有機驗證制度,盼透過制度與輔導,將誠信的驗證精神樹立在農友心中。惟隨著有機驗證門檻高,以及市場過度重視農藥零檢出,慈心基金會亟思擴大有機面積與農業永續精神的並存,於是透過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展,帶動友善農業政策與補助,也讓消費者進而支持農民保育動物及保護環境的行動。
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動是臺灣有機產業的關鍵性突破,不僅成功建構出生產者、消費者與銷售者間誠信互助的經濟模式,2017年起,慈心進而導入PGS(參與式保證體系)於查驗中,由消費者、同業生產者還有其他有關利害關係人,共同對綠色保育農民進行評估,讓友善農業成為環境、生態保育、經濟兼容並蓄的創新模式。這些成果將在今年11月,於印度舉辦之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中發表,讓台灣友善、生態農業的實績躍上國際舞台亮相。
慈心在推動有機農業的歷程中,蘇慕容規劃並主持多項有機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村社區再生、農業永續文化保存,以及社區人文發展等重大方案的推堆動,展現有機的多樣優勢,成為農村發展新希望。例如淨源計畫、六星加值計畫、彰雲高鐵沿線的黃金廊道計畫、校園疏食與食農教育等,都具備政策與農業產業引導的內涵、條件。台灣有機發展發展近30年,雖然有機農業已經「震天價響」,然實際轉作有機面積僅有0.8%,仍有超過99%農地尚未脫離農藥化學肥料的使用。蘇慕容表示,對於漫長的有機之路,未來將秉持日常老和尚的期許,與基金會全體同仁持續努力,加速台灣農業朝向更友善、更永續,與大地萬物共存共榮的美好境界。

見證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蘇慕容獲選傑出農業專家
​民報 新聞 ~ 2017年07月10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3日
水水惹人愛,無土無毒也能種好菜
◎ 郭逸君

農法除了土耕,越來越多農夫投入水耕栽植,只是不種在土裡、不灑農藥,要怎麼種出翠綠的蔬菜呢。王藝達不是農二代,也沒有相關技術,與姊姊王藝蓉一同辭去原本的工作,創業種植水耕蔬菜,二○一四年成立品牌「水野菜」,「我們沒有技術,就去請教其他水耕農,有時候會被拒絕啦,要當跟屁蟲,跟在前輩後頭學到底怎麼種。」
▶ 第一步:埋種
沒有土要怎麼種菜呢?王藝達解釋,最常見的介質是土壤,而水耕是要靠海棉,因此水耕栽植的第一個步驟,是要把種子埋進海綿內,「要埋的淺淺的,不能太深,不然發芽時會冒不出來,淹死在海綿裡,影響到發芽率。」水野菜的工作人員也跟我們分享,一片海綿要塞96個種子,一天至少要塞一百片,「有時候會塞到眼花,真的是眼力大考驗。」
▶ 第二步:浸種
塞好種子的海綿,就要進入育苗室發芽,「會把海綿夾在兩個籃子中間,浸泡在水裡,稍微壓一下,把空氣擠出,讓海綿充滿水份。」浸泡過後的海綿,就要放入暗室等待一至二天種子發芽,「不同蔬菜種類,發芽率也不同,像是國民菜平均大概七、八成,生菜比較怕熱,發芽率偏低。」
▶ 第三步:定植
發好芽後,就能定植在水道上,水耕栽植的秘密武器就在水裡,「我們會加入供植物生長的營養液,其實就是礦物質,包含氮、磷、鉀等。」為了提高翻耕率,水野菜農場多栽植短期葉菜類,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也種植多種生菜,「我們生菜的品種很多,有些種子是特別從國外進口的。」
▶ 第四步:採收
像是小白菜、青江菜等國民菜,成長三十天就能採收,為了讓顧客吃到漂亮的蔬菜,包裝前還會經過嚴格的挑菜,黃葉、葉面被蟲啃咬過等,都會摘掉。蔬菜根部的海綿沒有剪除,送到消費者手上還處於「半活」狀態,「我們的水耕菜出場之後,在冷藏狀態下,可以保存約一個禮拜的時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8月04日
民報 新聞 ~ 2017年08月01日
陳慧潔:不一樣的15歲,公益夢想的行動者
基督教論壇報 2013-07-06
◎ 記者 蔡明憲

■ 送餐、募款、傳愛東非
「還記得你的15歲是甚麼樣子嗎?課業、線上遊戲、青澀初戀、愛玩不懂事…」講台前這名女孩,是今天的講員,她的開場白這樣問著大家。當不少人認為八年級是果凍族或豆腐族時,這名來自宜蘭五結鄉的女孩─陳慧潔,今年15歲(民國87年出生,八年七班),她8歲就發起為獨居老人送餐、9歲起每年暑假都上街頭為急難家庭募款、12歲完成單車環島,並以國中生身分幫高中生辦飢餓30活動、14歲時獨立策畫為東非飢餓孩童舉行募款音樂會,捐款共送2250公斤白米到東非。
今年,陳慧潔在6000多人的角逐中脫穎而出,獲得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獎,代表台灣去到美國與全球志工交流。陳慧潔說,「我的15歲跟大家比起來並沒有不一樣,但比較特別的是我有『信仰』與『信念』,相信聖經所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也相信『夢想』與『公益』結合,就可以產生無限的影響力」。
■ 少吃口飯為獨居者送餐
陳慧潔的父親是宜蘭五結長老教會陳伯杰傳道,從小看著父母親去關心社區裡有需要的人,耳濡目染地影響她從8歲起就投入志工服務。一開始,慧潔看到學校營養午餐常有剩餘,想起社區裡很多獨居老人需要關心,就將兩者連結起來,開始與教會的孩子發起「少吃一口飯」的行動,每餐可裝十多個便當送給獨居老人。慧潔說,一開始以為受幫助的是獨居老人,後來發現同學們也成長很多。像是同學們知道營養午餐是要給獨居老人時,他們不忍讓長輩們等太久,變成每餐都先幫阿公阿嬤打好飯後才換自己吃,後來班上也主動發起輪流送自己便當的雞腿給阿公阿嬤。這項送餐行動,慧潔一直做到去年,才轉給其他基金會接續著做。
9歲時,慧潔起先只是好奇地聽著教會大哥哥大姊姊討論為急難家庭募款2萬元的事。沒想到大家只討論2分鐘就放棄,反而激起慧潔做公益的心,主動帶著大家上街頭為急難家庭募款。慧潔笑著說,一開始她們好像一群小孩在騙錢一樣,就曾有一名滷味店老闆認為她就是詐騙集團。慧潔年紀雖小,但知道所做的是為了幫助急難家庭,於是就跟老闆解釋、理論了三個小時,最後這名老闆只捐了50元,還跟她要奉獻憑證,這次失敗經驗讓慧潔印象深刻。
沒想到的是,幾年後這名老闆在電視上看到慧潔做公益的報導,就主動來到教會,為慧潔辦的募款音樂會奉獻3000元。慧潔問他需要奉獻憑證嗎?老闆對她說,「不用了,我知道妳在做什麼」。慧潔說,募款行動中,遇到失敗的經驗遠比成功的多,但「在失敗與錯誤中學習」,讓她收獲更多。而她也稱自己的個性像打不死的蟑螂,屢敗屢戰,「因為做公益是上帝給我的負擔」,慧潔說。
■ 老奶奶奉獻的20元
參與公益的過程,也一點一滴操練慧潔在信仰上的經歷。她說,有次在街頭募款時,一位穿西裝的男士捐了2000元,讓她們這群小朋友高興不已;這時突然來了一位撿資源回收的老奶奶,在募款箱裡投入20元。回到教會後,孩子們彼此討論這兩位的捐款,哪一位比較讓自己感動?得到的共同答案是:「老奶奶奉獻的20元」。慧潔說,這個景象真的讓大家想到聖經裡「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的故事,也讓她知道要幫助別人,或許每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只要有心,就可以感動人。
12歲時,慧潔有次主動聯繫宜蘭新月廣場百貨公司,申請舉辦募款音樂會,對方雖因為她只有12歲而感到驚訝,但在大人協助寫企劃書下仍同意舉辦。那時,慧潔曾開玩笑說當天若有颱風,大家停班停課就能來參加。沒想到玩笑話成真,2010年九月19日真發生了凡那比颱風侵台,同伴們猶豫還要不要辦,大家就一起禱告,最後憑信心繼續辦。感恩的是,當天舉辦過程中風雨很小,但一辦完就大風大雨,讓慧潔真實經歷到上帝是掌管一切的神。
■ 1.1 x 10 次方 = 2.59
近幾個月,慧潔獲邀前往各地演講,她最希望鼓勵同輩的年輕人,將自己的「夢想」與「公益」結合,再加上「行動力」,就可能產生無限的影響力。即使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就可以帶來改變。慧潔以 1 x 10 次方 = 1 指出,我們每天生活若一成不變,就像1乘於10次方仍是1;但每天只要退步偷懶一點點,會變成 0.9 x 10 次方 = 0.34,比原本的1少掉超過一半;可是每天若付出一點點,會變成 1.1 x 10 次方 = 2.59,比原來的超過2倍。
因此她鼓勵年輕人勇敢去付出行動幫助人,一定可以帶來影響,就像東非一名原本只有3200克的飢餓嬰孩,因著大家的幫助,現在已有8公斤,生命有新的改變。15歲的慧潔說,自己的每場演講不是要高舉自己,因為她也只是傳播器而已,希望藉著演講,她能成為「耶穌的代言人」,有機會讓更多人聽見福音。

李武忠:你確定買到的是貨真價實的無毒產品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08日
桃園冠倫大國社區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