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勵志~新聞1077輯

歐庭華在網路上大方分享自己住院化療的心路歷程
☆ ☆ ☆
與死神同行,血癌妹揪團靠北活跳跳
◎ 陳卓邦/台北報導

一般人對於癌症病患的想像,大部分都是病懨懨的人,然後躺在床上快死掉的樣子,但是23歲的血癌患者歐庭華可不這麼認為,她開了一個叫《這女孩有病》的粉絲專頁,號召朋友到隔離病房內找她一起玩音樂、畫插畫、拍藝術照和開直播,她用好玩又獨特的方式面對癌症,向世人宣告即使生病也可以快樂做自己。歐庭華在2017年4月時發現自己的月經量過大,於是前往大醫院做檢查,抽血檢驗後確定得到了血癌,「當時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會是我?然後在急診室的時候就大哭了三天三夜,就是當下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
歐庭華不解自己平時不菸不酒,也吃得很健康,怎麼會罹患癌症?就在她心情低落時,急診室內有位罹患肺癌多年的阿嬤跟他說:「現在癌症就跟感冒沒兩樣,就是一個長期的感冒而已,所以其實不會怎麼樣。」阿嬤的豁達與開朗讓她感到十分佩服,於是她決定讓自己與癌症共存,一樣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過一樣的生活。住進隔離病房後,歐庭華在臉書上成立《這女孩有病》粉絲專頁,在網路上大方分享自己住院化療的心路歷程,並且號召朋友到醫院來探病,沒想到反應十分踴躍。
各式各樣的朋友開始輪流來看她,有時他會和朋友一起讀詩、編織或是剪頭髮開直播,甚至和朋友把整個樂團帶進病房內開演唱會,也有藝術家朋友把她畫成插畫以及幫她拍藝術照。為什麼要把這些和朋友在病房玩耍搞怪的影片和照片放在粉專上與大家分享呢?歐庭華說:「我覺得就是轉換心情啦,你就是不會一直呈現在,你自己是一個癌症病患的悲傷情緒上面,然後你還是可以很開心地去度過你每一天的生活。」
粉絲專頁受到越來越多癌症病友的關注後,歐庭華說:「我覺得開了這個粉專後,我有點變成一些癌症病患的標竿,那他可能會想說,原來癌症也可以繼續這樣子過他的生活。」有次還有一位病友私訊她說,因為粉專太好看了,化療後還邊吐邊看還是要看,這小故事讓歐庭華十分感動,因為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快樂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為了不要浪費大家的愛和關注,歐庭華開始計劃為其他病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她聚集一些理念相同的病友來舉辦活動,今年6月她在華山藝文中心辦了第一個活動,名叫《有病供三小》,也就是病人版的大腸花論壇。
她說:「我想讓有病的人可以有一個舞台,讓你可以完全解放你自己,然後讓你可以講,你所有生病遇到你覺得很靠北的事情。」她希望生病的人可以藉由參加這些活動,多走出來接觸人群,不要整天關在家裡。今年3月歐庭華完成了骨髓移植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但還需要等待5年的觀察期,有可能稍有異狀,她就會離開這個世界,歐庭華說:「我覺得自己開始有一些小小的影響力之後,我希望它是可以影響其他生命的,快樂就是嗎啡,我覺得就是在我生病這當下,對於有一些人有一些改變,那就夠了。」

【人生轉角】與死神同行,血癌妹揪團靠北活跳跳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26日


大愛!陳樹菊捐1600萬儲蓄險給二醫院,僅留一屋終老
◎ 突發中心/台東報導

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在今年8月時將現值1600萬元的儲蓄險,簽署捐贈同意書給台東馬偕醫院以及台東基督教醫院,陳樹菊維持低調行善風格;台東縣長黃健庭獲悉後,將於明天安排見證儀式,藉此拋磚引玉。據了解,陳樹菊捐出現值1600萬元的儲蓄險給台東基督教醫院及馬偕醫院,設立的急難醫療基金,作為濟助設籍台東的清寒、低收等弱勢族群的就醫費用。
這是她辛苦賣菜50多年的積蓄,幾乎傾囊行善,僅留下一棟房子終老,無私奉獻精神令人動容。台東縣政府晚間也發布採訪通知,「愛心菜販陳樹菊女士有感台東弱勢鄉親就醫困難,將於明天上午8時在縣府前廣場參加國慶升旗典禮後,捐款台東馬偕醫院及台東基督教醫院,成立醫療貧困基金」。

大愛!陳樹菊捐1600萬儲蓄險給二醫院,僅留一屋終老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9日
【暖蘋果】18歲男孩脊癱的悲歡歲月,「生命勇士」不容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3日
她照顧失能丈夫28年,「照顧好自己就是最好照顧」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30日
☆ ☆ ☆
歐庭華與朋友一起在隔離病房織毛線
☆ ☆ ☆
兩醫學生同時罹癌,師生同修生死學
◎ 顏幸如、謝君怡/撰文

李周憲休學治癌那兩年,系上一名學妹也因癌症倒下,兩條年輕又優秀的生命,時時面臨死亡威脅,系上師生在醫學系繁重課表外,被迫共同修了一門生死學。一張張病危通知單威脅著,準醫生們提早體會身邊人隨時可能離去、卻無能為力的焦慮忐忑。「我比較幸運。」癌症、憂鬱症輪番襲擊,李周憲在家人陪伴下熬過5次病危。中山醫大教授藍琴臺不時提醒,「你好了之後要寫一本書,可以鼓勵人家。」
復學後忙於學業,李周憲雖沒能完成老師的願望,但他的確想用自身故事鼓舞更多和自己一樣的病友,「學醫嘛!還是希望可以做點什麼。」放棄熱門科別如皮膚科、眼科,李周憲選擇放射腫瘤科,「我喜歡跟病人聊天的感覺,我們科的性質也比較允許我這樣子啦!」每次看診,面對患者重播式抱怨被逼進食的不快、化療帶來的不適,或因身體一些微小變化而慌亂不已,李周憲總能耐心安慰,「自己當病人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有多痛苦。」
但學妹蔡玲玲沒那麼幸運,在花樣年華結束一生,她選擇用另一種方式「行醫」。蔡玲玲是緬甸華僑,生長在政治極度不安的國家,即使考上牙醫系,卻不知大學何時會被迫關閉。她決定遠走台灣從僑大唸起,為減輕單親母經濟壓力,努力打工籌措學費,終於考上中山醫學系,原以為人生從此走向光明,卻被卵巢癌纏上。躺在病床上的她,仍保持鬥志與樂觀,臉上總掛著甜甜笑容,同學、老師輪番到醫院為她補課,甚至把人體骨骼標本帶到面前。轉院後,教授藍琴臺連續十二週從台中北上,把醫院病房當教室,也在校園 BBS 站報導她的病況。
許多識與不識的人,對命運乖舛女孩付出關愛、在彼此生命裡發著光。生命無從掌握,玲玲從刻意逃避轉化為欣喜接受,住進安寧病房時,希望留下一些東西,幫助人們正視臨終面貌。虛弱的她口述生命歷程和人生觀、藍琴臺紀錄半年來與玲玲的觀察和對話、學生之間真摯的友情。玲玲過世後,藍琴臺整理成《關於愛的12堂課》一書,記錄天使走過人間的那段歲月,有讀者認為這書是《一公升的眼淚》、《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台灣版,10幾年來鼓舞許多人跨過關卡,重新認識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罹癌醫師3〉兩醫學生同時罹癌,師生同修生死學【壹點就報】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5日


她曾想帶唐氏症女兒去死,現卻以她為傲
◎ 謝君怡/撰文

58歲的尤惠珠生下唐寶寶女兒周以嘉後,一度因為自卑、害怕異樣眼光,不敢跟朋友來往。但為母則強,後來陪著孩子接受融合教育、學習陶笛,現在女兒27歲,考到全台21張街頭藝人證照,看見孩子表演時自信的表情,她覺得自己的女兒最棒了!生大女兒時我期望非常大,學鋼琴、芭蕾、畫畫,想栽培成全才;但生了小女兒後,覺得什麼都不用了,只求她長大可以養活自己就好。我三十二歲生第二胎,那時公立醫院三十五歲以上才能做羊膜穿刺,所以沒檢查到。
孩子出生足月、足重,外觀也沒太大不同,連醫生都沒察覺小女兒是唐寶寶,三個月大才覺得不對勁,看到確診報告,我覺得世界末日降臨。有兩年的時間我每天哭,想說這是噩夢吧!可是這個夢都不會醒。我自卑、害怕異樣眼光,都不跟朋友來往。帶孩子就醫跟公司請假也不敢坦白。老公比較樂觀,但他樂觀他的,我還是沒有辦法接受我的啊!那時狀況非常糟,憔悴到帶她去買東西被誤認是她阿嬤。常想著要用什麼方法帶她一起離開人間,也許去海邊牽著她慢慢地走下去 …。
女兒有智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那時全天托嬰,我下班去陪她。孩子兩歲時看見保母好辛苦,我突然醒了,怎麼可以把責任全丟給保母?無法改變事實就要面對,決定晚上把孩子帶回家。四歲時我們送她到啟能中心,學校都是特殊生,多重障礙、腦麻…,慢慢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孩子算輕微。她喜歡音樂、表演,高中時唐氏症協會有老師教陶笛,我帶她去學。後來看到她的學長姊在街頭表演,決定朝這路線前進,開始積極練習。練了才知道孩子有多難教,昨天學今天忘。
有次我罵她「頭腦怎麼都轉不過來!」她生氣地回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笨啊!」兩個人抱著一起哭。女兒今年二十七歲,各縣市二十一張街頭藝人證照都考到手。其實客人打賞她也不會算錢,只知道很多人拍手、稱讚,讓她覺得自己很棒!陪她在街頭表演,一開始我畏畏縮縮,現在看她表演時開心、自信的表情,我的自卑感似乎消失了,只要她快樂,我也覺得快樂了。

【壹週刊】她曾想帶唐氏症女兒去死,現卻以她為傲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21日
☆ ☆ ☆
歐庭華決定自己要勇敢與癌症共存
☆ ☆ ☆
樓梯滾下終身半身癱瘓,單親媽坐輪椅圓歌手夢
◎ 李柏毅/桃園報導

「一生就只有這一次,這陣子辛苦也沒有關係,帶著孩子一起去完成夢想,是一個很棒又很美的回憶!」能量天使 PowerAngel 是由方羚和鄭怡芬(阿寶)所組成的女子合唱團體,她們都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也都是脊髓損傷的傷友,在她們追尋歌唱夢想的路上,還有方羚2歲的兒子伴隨左右。方羚從小就非常喜歡唱歌,也常常參加歌唱比賽,覺得自己以後會成為歌星;也因為喜歡小朋友,曾想要成為一個幼教老師,沒想到人生卻在24歲時遭逢巨變,因不慎從樓梯跌落造成脊髓損傷,下半輩子都要靠著輪椅維生。
「那時候覺得坐在輪椅上的自己很醜,想要跟朋友和親戚都斷絕往來,因為我還滿愛面子的,又是那麼愛漂亮的女生。」受傷後的方羚封閉自己,甚至想了很久,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老天爺才給她這樣的報應?因為家人和朋友的不放棄,方羚才逐漸敞開心扉,到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學習生活自理,爾後更在中心擔任電腦老師,「那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我還可以再次擁有愛情!」方羚和傷友陷入熱戀,交往三個月便登記結婚,輪椅夫妻環島拍婚紗,兩人的愛情故事一度躍上新聞版面,怎料最後卻是離婚收場。
「感情生變的關鍵應該是在於,他可能沒有想要那麼快就有孩子,但是我又急著想要。之後決定去做人工受孕,但在懷孕的過程中,雙方的感情並不是那麼好。」方羚覺得孩子是上天給她最好的禮物,一個人帶著孩子就算再辛苦也要撐下去,雖然所有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但他的內心仍然非常渴望,站上舞台唱歌給大家聽。「要不是遇到了阿寶,我也不會那麼有自信的在舞台上唱歌給大家聽。」
阿寶也是脊髓損傷的傷友,同鄉的兩人情同姊妹,那時候阿寶在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做表演工作,看到在舞台上唱歌的阿寶讓方羚好生羨慕,「她就像是給我一個力量,在背後推我一把的那個人。」她們三不五時就一起彈著吉他哼哼唱唱,兩人在2017年決定組成「能量天使 PowerAngel」,一起照顧孩子、一起走唱歌這條路,「要不是因為阿寶,我也不會站在舞台上唱歌給大家聽。」帶著小朋友四處表演很辛苦,但孩子更辛苦,早出晚歸打亂作息,有一次去高雄演出時,不得不讓小朋友睡在地板的紙箱上,讓方羚十分不捨。
「每次接到表演,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要唱什麼歌,而是想說小朋友那天有沒有人照顧,都要交代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在台上安心地唱歌。」兩人也會因為孩子的吵鬧而影響練習,甚至因此吵架,「但我們還是這樣子走過來了,而且我覺得小朋友越來越大、越來越懂事,就發現其實好像沒有這麼難。」回想人生經歷過的起起伏伏,走到現在非常的不容易,方羚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也是一個很幸福的媽媽,她感性的說:「即便帶著孩子,我也還是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我想要讓我的兒子知道,媽媽雖然坐在輪椅上仍是很堅強、很快樂,希望有這個媽媽能夠讓他感覺到很驕傲!」

【人生轉角】樓梯滾下終身半身癱瘓,單親媽坐輪椅圓歌手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7日
【蘋中人】單親身障歌手演出,心疼兒睡紙箱鋪地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8日


她患重病奔偏鄉當志工,拉74歲菜農爸助「甘苦人」
◎ 朱姵慈/柬埔寨報導

■ 柬埔寨在地非政府組織「台灣希望之芽協會」於9月13日到9月19日舉辦第24屆愛無國界秋季聯合義診團,由馬偕醫院醫師組成醫療團、玉山柬埔寨同仁組成翻譯團共同前進柬埔寨波羅勉省,透過實際行動使柬埔寨偏鄉村民能享有醫療資源,而義診除了需要醫師與藥師護理人員外,現場協助掛號、篩檢、醫師助手、發放物資的熱心志工也不可缺少。
雙手提起二手衣包的物資布袋,再深深一鞠躬,頂著35度的豔陽,連站三天不間斷,臉上的笑容卻一刻都沒有垮下來,來自雲林西螺的程日淵(74歲),因白內障併發青光眼,曾開過2次刀,但視力依舊模糊,這已是他第二次來柬埔寨偏鄉發放物資,眼神笑咪咪地說:「我種菜的,一個月1、2萬就夠用了,但我現在退休,現在也比較有時間了!」而女兒程寶玉正是促使父親來當志工的推手。
「我看她做愛心,身體一直好起來,我很高興。」原來程日淵遠赴柬埔寨波羅勉省當志工藏有一份愛女之心,女兒程寶玉長年深受不孕症之苦,做了10幾次人工受孕失敗、嘗試試管嬰兒卻子宮外孕,好不容易等到有心臟的胚胎卻撐破輸卵管,屢戰屢敗,絕望之際,程寶玉發願要幫忙世上所有的「甘苦人」,上網搜尋找到台灣希望之芽協會,透過「兒童資助計劃」一次認養了10個柬埔寨孩子,2年前,程寶玉得償所願,順利生下女娃,程日淵也直誇孫女「她好可愛、很好帶」,只是,平凡的幸福來臨了嗎?
上天又跟程寶玉開了一個大玩笑,在她準備生第二胎時被宣判得了重大疾病,雙手比劃「我很想生一堆小朋友,但很遺憾」,26次電療、6次化療以及4次內診電療,她體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怕還有千萬貸款仍堅持行善,暫時拋下不到2歲的寶貝女兒來亞洲最窮國柬埔寨,程寶玉面帶微笑說:「我(這個疾病)隨時可能會走,所以我能幫多少人就要幫,也是要讓女兒習慣將來如果沒有媽媽,只有爸爸怎麼辦。」
清晨6時起床,程寶玉帶著老父親下樓集合,再搭乘2小時的遊覽車到柬埔寨波羅勉省近志縣 Kanhchriech 小學,2個身體不怎麼好的人,這幾天都不曾喊累,更沒有遲到拖累義診團行程,尤其是程寶玉,隨時隨地就像充飽100%的強力電池,牽著行動不太方便的父親一起做愛心,就定位後,2人進入戰鬥模式,程寶玉在教室裡用二手衣包裹牙刷、文具等物資,再遞給門口的程日淵,父女默契絕佳。8月才剛來柬埔寨一次,9月又再來參與「偕你送愛,一起玉見柬埔寨」義診團,程寶玉的丈夫心疼,一度阻止。
認為為何不趕快享受人生,還來這種落後的地方,擔心「得病怎麼辦,妳已經在生病了」,但程寶玉實際與當地村民接觸,她不禁感嘆:「台灣人真是太幸福了!」親眼目睹小孩抱著小小孩看診,雖然程寶玉每月已資助10名孩童,贊助他們白米、蛋以及制服、鞋子、文具等學用品,她覺得還不夠,萌生再資助5到10名孩童的想法,她認為:「當你遇到一個很大的關卡時,你會想通很多事情,錢財真的只是數字,這數字可不可以用來幫助更多人,錢放在那裡不動,帶出來給人家分享,就覺得是不錯的事情」,講完這句話,程寶玉又爽朗的笑了。
怎麼也會帶爸爸一起來當志工?程寶玉噗嗤:「是偷偷報名的」,程日淵過去認為這種公益志工是「詐騙集團」,當時程寶玉只回:「是詐騙集團也好,你就來這看看」,程日淵便抱著來旅遊的心態前來,徹底改觀,上次還有柬埔寨愛孫對他說:「LOVE 阿公」,他滿心歡喜,這次當義診志工,更有感於這邊村民過得很辛苦,他說:「我在台灣很好,我做得到的,就盡量幫忙!」程日淵眼睛感受的光感或許會隨著時光流逝逐漸黯淡,但那眼神閃耀的,因助人而綻放的透徹光芒,將長存父女彼此心中。

【送愛柬埔寨2】她患重病奔偏鄉當志工,拉74歲菜農爸助「甘苦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6日


只剩手指能動,能活的比他們精彩嗎?
◎ 黃羿馨/新竹報導

新竹縣一對罕見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曾奕凱、曾奕棋兩兄弟,全身肌肉萎縮只剩手指能動,但他們不畏懼病魔,用一根手指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哥哥奕凱還將這幾十年來的生命點滴寫成短詩激勵人心,兩人的作品被集結出書,現已賣到缺貨,「我以為沒人會買」一直獨立照顧兩兄弟的媽媽林金蓮難掩開心的淚水。現年23歲的奕凱與20歲的奕棋,兄弟相繼在幼稚園及小學三年級發病,醫生預測活不過20歲,爸爸知道兒子得到罕病後無法接受、離家出走,留下無依無靠的三人。
媽媽日夜以淚洗面,甚至想帶兩兄弟「解脫」,但懂事的兩兄弟用詩歌、繪畫感動媽媽,三人決定再苦也要咬牙撐下去。走進兩兄弟位於竹東的家,一進門就看到兩張大的病床,奕棋癱軟在床上,但一旁卻不見哥哥奕凱,林金蓮說,哥哥發病的時間久,肢體已嚴重扭曲萎縮,也因長期側躺,喉嚨萎縮導致吞嚥困難,醫師急救後現在插著鼻胃管,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只能住進加護病房觀察,「過年也恐怕沒辦法團聚了」林金蓮感概的說。
「感謝張榮發基金會、罕病基金會以及樂菓子文創」何金蓮說,今年10月,兩兄弟第一本創作《飛向陽光~奕凱、奕棋的生命奇蹟》順利集結出版,首刷一千本已完售,部分所得也照著兩兄弟的心願捐作公益,當全身向後蜷曲,脊椎嚴重側彎的奕凱看到作品時,也開心不斷用手指撫摸書皮,甚至用盡全力拉扯顏面萎縮的肌肉,露出難得的微笑。媽媽欣慰的說,希望兄弟倆的故事,能帶給社會更多正能量、激勵更多一樣苦難的朋友。

只剩手指能動,能活的比他們精彩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5年11月02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6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1輯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歐庭華與朋友一起在隔離病房畫 Henna
☆ ☆ ☆
催淚!全鎮紅塔櫻花雨,寶友鼻酸送「阿姨」
◎ 曾佳俊/台南報導

「阿姨、妳看!全鎮滿滿的櫻花~」台南市佳里區一名七旬寶可夢阿嬤玩家,日前因癌症往生,令寶友們難過不捨,眾人連結發動各大社群力量,500多人約定於出殯日當周展開3小時「櫻花雨」行動悼念,在全鎮上百個補給站猛撒花,連境內30多處道館高塔也全數變紅,素昧平生的大家不分陣營衝現場,果真時間一到,全鎮陷入一片「紅海」,令人鼻酸感動,大家只期盼「另一個世界」的阿姨能夠開心看到。
這名家住台南市佳里區、本名陳碧鳳的「芳芳阿姨」(79歲),因寶可夢帳號「FengFeng128」而被寶友們取名,她從手遊《精靈寶可夢 GO》2016月8月在台開放後,一碰沉迷而無法自拔,整天騎著電動車、拿著雙手機到處抓寶。直到去年11月檢驗出胰臟癌,她不願化療的痛苦,選擇有尊嚴的離世,剩下的人生路,她全心全意放在抓寶上,結識了不少年輕朋友,也是這輩子始料未及,遊戲成為她最大的精神寄託,直到今年7月31日離世。
全鎮撒花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寶友劉先生(38歲)回憶說,他與「芳芳阿姨」認識是在佳里金唐殿打頭目時,當下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很年長的寶友,拿著兩支手機在玩,但卻不懂得怎麼放絕招,連續兩天都遇到他,有幫忙開圖抓到洛奇亞、急凍鳥等兩隻神獸,就是這樣開心結緣。「最近打得好不好、抓得好不好啊?」劉先生說,之後會常常遇到打招呼,但之前有好個月都沒看到他的帳號與本人,後來遇到阿姨,才知道她去看病住院。
劉男當時還鼓勵說:「阿姨你是我們佳里最老ㄟ寶友、精神算尚好ㄟ,要把身體顧好,讓我們學習」,阿姨也點頭表示「好」。沒想到事與願違,8月初某天,劉先生說,他騎車經過阿姨家門口,剛好看到設有靈堂,看了照片心想:「不會吧!不會是她吧?」,直到確定是阿姨之後,「心裡酸酸的、很難過!」,後來上門拜訪,還特地問孫女一句:「阿嬤是不是有在玩寶可夢?」,小朋友則天真地回答說:「那是她的性命耶~」。
難掩失落的劉先生,將消息在 LINE 群組上告知大家,認識「芳芳阿姨」的寶友們簡直不敢置信,其中最初教過阿姨放絕招抓寶的網友,更為此悲痛發文,字句描述生動、賺人熱淚,大家便興起要仿效其他地方做法,想在阿姨家附近補給站灑櫻花悼念,後來規劃再擴大範圍到全佳里鎮,連最多藍隊佔領的道館,也規劃讓它全數變成阿姨「紅隊」顏色。「芳芳阿姨」於8月8日出殯,眾人決定於11日(週六)當天展開「全鎮櫻花雨」行動。
透過 LINE 聯絡當地及鄰近5至6個寶可夢社群,集結了500至600人力,在當天上午11時到下午2時的3小時中,於全鎮上百個補給站不停地撒櫻花,有寶友早在時間開始前就開始灑花,甚至提早攻塔,讓道館能在預定時間內變紅,大家彼此素不相識,卻為了同一個目的,不分陣營地衝現場合作,展現了遊戲界不可思議的團結精神。果真時間一到,佳里全鎮陷入一片「櫻花雨」,寶友更特地跑到「芳芳阿姨」家門口拍攝看出去的景象,全部是一片紅海、紅塔,眾人齊心努力而來的感人景象,只為了一句:「阿姨、你看!全鎮滿滿的櫻花雨~」。
「如果另外一個世界還有寶可夢,阿姨是不是也在玩?」「那我們撒花,她是不是也看得到?」發起人之一劉先生說,就只是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一直到群組很熱情討論,從住家撒花到全鎮櫻花雨、一直到全鎮的紅塔,寶可夢不是只會帶來亂停車的負面觀感,其實還能傳達很多正面意義。「芳芳阿姨」陳姓女兒談起這段往事,心中滿滿是感謝,他回憶起媽媽得知罹癌將不久於人世,自己連葬儀社、棺木放哪裡等後事都安排好了,她竟就開始抓寶,說:「這樣才可以忘記得癌症與死亡這件事情」,後來生病這段時間,果真每天就這樣玩。
「寶可夢就是媽媽的精神食糧、最大的精神寄託!」陳女肯定地說,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會害怕面對死亡與沒尊嚴的疼痛,但玩寶可夢可以讓她忘記這些事情,且覺得很有成就感,其實到後期很感謝有這個遊戲。陳女也感性地說,「櫻花雨」活動當天,他與女兒兩人就拿著媽媽的兩支手機,開車一路到中山公園與糖廠,每到一個灑櫻花的點,就用阿嬤手機螢幕把它拍下來,做個紀念。陳女也當場秀出那紅通通照片,著實令人眼「紅」的瞬間,寶友們也在孫女臉書文章下方紛紛留言祝福,都讓家人們很感動。
寶友吳先生(29歲、製造業)還原當天狀況提到,活動前一晚大家有再傳訊,因為他是紅隊,下班後特地從善化趕回來佳里打塔,看到大家熱心攻塔,而且塔一支一支變紅,覺得很有意義。吳先生說,他對「芳芳阿姨」的印象,就是他都騎著電動機車在旁邊打塔,從這活動可看得出來,其實這個社會上有熱心的人還蠻多的。參與寶友「超想兔」(38歲、自由業)心有所感地說,這遊戲看得出來大家都很熱情、無私,他與「芳芳阿姨」雖不認識,也不同陣營,但就是「想盡一份力吧!」。
這個活動在他們群組討論的滿熱烈的,大家都很願意為了這個活動,將原先佔領的塔讓出來,讓它在這天變紅。發起人之一寶友「吱吱」在一篇紀念芳芳阿姨的文章中,替整起活動下了完美註解:「櫻花紛飛的雨,會停;道館的顏色,會變;但我想這一天大家感受到的東西,會烙在記憶裡,很久很久以後都不會忘記!」,有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因為遊戲而結識且產生緣分,因為遊戲而集結起來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催淚!全鎮紅塔櫻花雨,寶友鼻酸送「阿姨」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4日
【蘋中人】「胖胖樹」王瑞閔,寫給台灣熱帶雨林植物的情書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4日
【蘋果人物】戲癌沒藥醫,板模工遇「蠻牛」再續明星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8日
【蘋果人物】牌匾多到當桌子,名中醫後代賣藥膳求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0日
【蘋中人】棋王有愛~周俊勳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0日
【微視蘋1】女董座創業有成卻發現乳癌,狗女兒相陪「人生更漂亮」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8日
【人生轉角】科技男散盡家財,靠大便養活百隻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9月16日


張忠謀談創台積電,形容自己「登高樓望盡天涯路」
◎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接受新竹IC之音訪問,談到台積電的創辦過程,他說自己當初回來台灣創辦台積電時,已經累積了30年的半體體經驗,尤其前一個工作在德儀(TI),在1970年代,德儀可說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他形容自己當時是「登高樓望盡天涯路」。談到當初為何會選擇晶圓代工,而不是跟著大家做IDM,張忠謀說,當初就是因為設定這樣的專業代工模式,國際大廠飛利浦(PHILIPS)才願意投資,如果只是單純的IDM,台灣是做不過其他國家的,所以當時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曾經不只一次提到台積電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還創造了客戶。
張忠謀接受IC之音主持人劉忠繼的訪問,分為上、下集,今天為上集,訪問一開始,張忠謀就說自己很習慣退休生活,但他強調自己並不是完全退休,他正在撰寫自己的自傳下冊,預計要寫15萬字,至少要花9個月到1年的時間,是重要的工作,所以他笑說,現在不能說他完全退休了。張忠謀並強調,跟上冊一樣,他還是會親字寫文稿,他說很多人都是用口述的方式,由其他人代筆,但他說,自己的自傳是「敘情文」比「敘述文」多,是情感的表達,所以他想要用手寫的方式,裡面最主要的就是寫他在企業生涯上的情感。
很多人以為台積電是1987年創辦的,但事實上,張忠謀說,他1985年回台灣就開始籌備創辦工作,所以應該是1985年就開始了,他說他在1985年的7~8月回台灣任職工研院院長,9~10月就投入創辦台積電的工作。談起創業之初,他說,任何募資對企業來說都有相當的挫折,包括 GOOGLE、facebook 都是,台積電也不例外。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告訴張忠謀,行政院開發基金可以投資台積電50%以下的資金,48~49%,但其餘的51~52%,張忠謀得自己去找合作夥伴,俞國華還指定必須是有半導體技術的國際大股東才行。
這樣的條件限制,讓張忠謀面臨很大的挑戰,他找了TI、英特爾等公司來評估投資計劃,當中包括知名的政商大老如孫運璿,當時已經中風,也願意挺身幫忙,還有李國鼎也跳出來幫忙。而 PHILIPS 則是俞國華當時所要求,具有技術的國際公司,PHILIPS 也有意願投資台積電,最後由 PHILIPS 加入投資行列。張忠謀表示,當時設立台積電的獲利模式,主要是考量台灣工研院當時的半導體技術仍落後先進國家約二、三代,如果只單純做IDM,在當時的競爭力是不夠的,而張忠謀就是藉由自己在半導體30年的工作經驗,想出新的營運模式,吸引 PHILIPS 等外資願意投資,他說,如果不是這模式,外資是不會來的。
談到自己在1958年加入TI,他說當時TI的員工幾乎都是德州人,他是TI唯一的外國人,而且還維持好幾年是唯一的外國人。張忠謀透露,他在TI認識了 Jack Kilby,他是IC的發明者,兩人有3個共同點,包括都是新人、都不是德州人、都是擁有豐富半導體知識的工程師,兩人很快就成功,在TI有很大的貢獻。談到自己與 Jack Kilby 的交情,張忠謀說自己當時的宿舍有小隔間,常常 Jack Kilby 下班就來找他,聊聊工作發現及經驗,張忠謀當時正在談蕭克立(William B. Shockley)的書,蕭克立是電晶電的發明人之一,後來還拿到諾貝爾獎。
張忠謀說,只要他在書上看到不懂的,去問 Jack Kilby,他通常都能給答案。另外,張忠謀也談到他進入TI之前的3年,可以說是相當用功在累積經驗,也因此他進入TI與 Jack Kilby 建立情誼,因為他們倆當時的經歷比起TI平均工程師水平都還要好。談到台灣未來半導體,張忠謀說,還是要靠未來的努力,現在台灣在全球是第2、3大,但現在有許多新進入者,包括過去日本也曾稱霸半導體、韓國也從過去很小發展茁壯,中國更投入很多金錢、資源,台灣未來要佔一席之地,仍然要非常努力。

張忠謀談創台積電,形容自己「登高樓望盡天涯路」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3日
【良心食堂】60歲退休開無味精食堂,佛心價打趴同行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30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9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插畫家朋友幫歐庭華畫下當時的狀態
☆ ☆ ☆
忍痛捐出老婆大體,癡情夫難忘妻死前遺言
◎ 陳昭妤/撰文

「我知道人終有一死,但想起來還是會捨不得。」近日掀起極高討論度的紀錄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講述丈夫林惠宗將太太大體捐給醫學院的過程,賺走不少觀眾淚水。談及多年前陪太太抗癌、到決定捐出大體的過程,林惠宗一派輕鬆,直至聊及太太死前遺言,他才忍不住落淚。「她(過世前)跟我丈母娘講:『媽媽我是不是要死了?』那一刻我感覺她也知道自己要走了。」林惠宗透露太太個性內斂,即便再痛苦都不會輕易對他傾訴,「是有次我發現她開始出現幻覺,才知道她惡化了。」
民國92年,林惠宗讀到和大體捐贈相關的書,對書中提及的不浪費醫療資源特別有感,「那時太太還很健康,和她討論了一下,她也同意,我們就互簽同意書。」太太死後送往輔大醫學院,林惠宗每個月都會上台北一次,拉出被福馬林浸泡著、已被包裹緊密的亡妻說話「我也忘記說什麼,應該就是跟她說一些生活上的瑣事吧。」林惠宗笑著,流露出夫妻倆多年來平淡卻緊密的默契。因為當業務,生性海派的林惠宗總是早出晚歸,家裡都靠生前的太太操持,也讓他和子女關係格外疏離。
尤其是大女兒,兩人即便同處一室,也常是沉默無語,直到太太過世,因為一塊處理後事,包括為太太尋找樹葬地點,才漸漸有了交集。「她沒事會留紙條給我,有時我太晚沒回家,她還會主動line我,問我什麼時候才到家,偶爾在家裡遇到還會主動伸手抱抱,跟以前不一樣了。」太太過世近五年,林惠宗坦言夜深人靜時還是會難過。「有時看到好看的書或有趣的影片,還是會有感而發,想找人分享。」但太太走後,他也學會看開生死,「人早晚都要走上這條路,現在的我過得很自由,小孩也大了,無牽無掛,就算隨時沙唷娜拉也不害怕。」

【壹週刊】忍痛捐出老婆大體,癡情夫難忘妻死前遺言
壹週刊 蘋果日報~2017年04月02日
【蘋果人物】「沒有白來、沒有白活」,心戰喊話員陳信妹走過烽火823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9日
【微視蘋】天才與狂人!許文龍千把提琴收藏都靠他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9月18日
【微視蘋】他把台灣文化放進一張桌子,陳殿禮「總統桌」殺入美國雙橡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5日
【蘋果人物】台灣第一神手修補20萬具遺體,吳興華被「死人開口」嚇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08日
嫩妻當人皮畫紙「體無完膚」,刺青師逆轉七逃人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2日
【人生轉角】22歲香港靚女好神,逮丸入陣頭跳八家將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1日
【蘋果之星】一封遺書讓她痛哭,錦雯荒謬人生「沒救了」(動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4日
【蘋果頭家】愛爾達霸氣女董,迷上精油想當芳療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30日


「新潮文庫」教我們的 ……
◎ 楊照/作家

多年之前,女兒剛上幼稚園,有半年以上的時間經常感冒生病,感覺上好像每個星期都要帶著她上診所看醫生。她去的小兒科診所在天母的巷子裡,通常都擠滿了人,要花很多時間等待。這種經驗當然不可能愉快,從診所出來時,通常都帶著高度的疲憊與抑鬱心情。每一次讓我能從如此疲憊和抑鬱解脫出來的,有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女兒抱在手上,走進診所旁的一條小巷子裡,刻意地經過像是特別躲藏在巷子裡的「志文出版社」,光是從「志文」的門口經過,心情立即就開朗起來了。
因整個人立即充滿了過去的年少回憶,一本本的書名浮上心頭,《徬徨少年時》、《冰島漁夫》、《屋頂上的哲學家》、《羅生門》……每一本書,都曾經在我年少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的記憶;每一本書,都來自「志文出版社」出版的「新潮文庫」。這些在心裡快速飛過的長串書目,還有另外一項共通之處,幾乎都是當年讓我苦惱看不懂的。這些都不是學校教的,甚至不是學校老師推薦指定的,我買了一本讀了一本,再去買下一本讀下一本,這樣的自主動力與其說來自於讀書的收穫,毋寧更是來自於讀書產生的困惑吧!
這些書到底在講什麼?為什麼有人會用這種方式寫出和課本所寫的完全不一樣的內容?這些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為什麼他們會用這種方式寫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感受,以及他們的思想?更奇怪、卻帶來更強烈衝擊的困惑是:為什麼這些明明如此陌生的人們,他們書中寫的內容,卻會打動我,讓我那麼想要弄明白他們的感受與他們的思想,並且覺得我和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思想之間有著某種神祕而緊密的連結?
《徬徨少年時》書中寫了一隻從蛋裡孵出來的鳥,說一隻鳥破殼而出,等於是摧毀了他原本擁有的整個世界。你必須告別、甚至必須殘酷地毀掉原來賴以存在的那個安全、溫暖的環境,才能成為自己。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但看著這道理,為什麼十幾歲的我,心頭如此興奮又如此悲傷?多年之後,我明白了,在那個時代,學校裡從來不教感受也不教思想,這兩項長大成人最需要的能力。我們這些因緣際會遇到了「新潮文庫」,飢渴地閱讀「新潮文庫」書籍的人,實質上是透過這些書,才有了難得不一樣的學習。
「新潮文庫」就是我們的感情教育,也是我們的思想教育。還好有張清吉先生創辦、經營的「新潮文庫」,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還有一部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學會了如何感受、如何思考。為了忠於我們從這裡得到的感受、為了實現我們思考所得到的是非正義答案,因而迸發出了改造台灣社會的強大力量。這麼多年過去了,張清吉先生也離開人世了,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仍然不教如何感受、不教如何思想,環顧這個照理說應該更富裕更豐富的環境,我卻憂心地找不到有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提供今天的台灣下一代,像「新潮文庫」給我們的感情教育與思想教育呢?

「新潮文庫」教我們的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0日
車聚改變生命,洛杉磯叛逆台青化身慈善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4日
【勵志】眼盲心不盲,視障港女製黑色月餅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1日
【非常女】真奇怪!她把兩隻老虎當貓養,還讓牠們開腿撒嬌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10月24日
法藍瓷跨足生技醫材,靠3D列印瓷牙衝出困境
遠見雜誌 蔡立勳~2018年08月30日
設計機械手臂,列印傢俱,就交給它!
遠見雜誌 破點 POINT~2018年09月11日
☆ ☆ ☆
勵志~新聞1078輯
勵志~新聞1077輯
勵志~新聞1076輯
勵志~新聞1075輯
勵志~新聞1074輯
勵志~新聞1073輯
勵志~新聞1072輯
勵志~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血癌患者歐庭華的《這女孩有病》粉絲專頁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