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勵志~新聞1075輯

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李怡潔
☆ ☆ ☆
知自己活不過20歲,女大生衝破漸凍魔咒
◎ 林志青、黃子騰、曾伯愷、張貴翔/新北報導

「人生像個長方形,即使長度差別人一大截,也可以拓展自己的寬度,最終得到的面積不見得比較小。」這是漸凍人李怡潔國中畢業後首場演講內容,也是她去年出版新書中的一段文字。突破醫師口中20歲大限的生死交關,李怡潔決定活出自己,希望透過演講、出書及公益活動,能夠幫助更多人。一歲8個月時,被診斷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李怡潔(24歲),從小就知道自己與眾不同。「我小時候就知道我不一樣了,但是我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以為我就是不能走,然後也不知道這個病可能治不好。」
直到小學4年級,李怡潔拿到校內英語說故事比賽第4名,破例參加全縣英語說故事比賽,一篇報導意外掀開她病情的殘酷事實。報導寫道,「從小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嘉義縣朴子國小四年級學童李怡潔 ... 面對二十歲的生命極限,她不放棄命運。」李怡潔追問母親「這應該不是真的吧?!」沒想到母親淡定回答「是真的!」第一次知道自己病況的李怡潔,從此常在半夜以淚洗面,更不時用手機簡訊抒發情緒,「每個生命就像一顆種子,為什麼我是沒有被水澆過的那一顆;為什麼他們能走,只有我不能走?」
隔年李怡潔獲總統教育獎,面對身體每況愈下及媒體瘋狂追逐,李怡潔在某次廣播專訪中崩潰了,「我就一直哭...就從那一次以後,我就跟她(母親)說,我不要再接受任何採訪。」直到國中唸了女校,李怡潔才再次敞開心扉,「不要當一百分的別人,做零分的自己!千萬不要讓別人決定自己的價值」,李怡潔找回笑容與自信,更籌畫著一件想都沒想過的事,就是出書。
就讀高一時的李怡潔有天收到1封台東監獄受刑人來信,「他跟我說,因為他之前曾經犯過錯,他一看過我的報導之後,覺得很後悔,為什麼沒有珍惜自己的時間而去犯錯,那天我才知道,我的故事可以帶給別人那麼好、那麼大的影響,所以就決定,不如就公開,說不定可以影響更多的人,何樂而不為!」便著手出書。《7300最平凡的奢侈》去年出版,李怡潔在書中提到,「人生像個長方形,有的時候面積相同,長、寬卻不同。就像人生,即使長度差別人一大截,也可以拓展自己的寬度,最終得到的面積不見得比較小。」
李怡潔解釋,拓展寬度就是「盡可能做好自己該做、想做、能做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李怡潔表示,國中畢業至今,已進行了11場演講,未來也計畫出第2本書,並積極透過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李怡潔早在國小5年級獲總統教育獎時,就將獎金5萬元全數捐出;也曾在國小母校發起「捐發票換娃娃」活動,將發票全數捐給漸凍人協會;2014年聖心教養院舉辦愛心撲滿公益活動,李怡潔也返校響應,其他像是認捐年菜、捐輪椅等,李怡潔都不落人後。
自嘲實際年齡與思想年齡都超齡的李怡潔,有感而發地說,「我在小學4年級就要去面對可能活不過20歲這件事情。」、「面對這麼多事情,怎麼可能還停留在那個階段?」對於超齡,李怡潔說:「我還沒有成長,就被迫成熟。」暑假結束即將升上大四,同學口中的「潔哥」仍不放棄當編劇的夢想,未來也希望可以朝節目企劃邁進,「挖掘更多故事」。

看報導才知自己「活不過20歲」,女大生衝破漸凍魔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6日
【微視蘋】我不能走但我要活,漸凍女大生出書演講助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癱24年只剩嘴,煮麵筷畫豬仔動起來
◎ 康仲誠、梁建裕/花蓮報導

「如果我死了,大家也都不記得我。至少我能夠畫圖,讓圖留下自己的存在感。」今年39歲的金根鴻,15歲時因為車禍受傷,頸部以下癱瘓,只剩下手腕能勉強動。至今他已經在床上躺了24年,只能以45度角看世界,但他用嘴巴咬著畫筆,以絢爛的色彩搖頭晃腦畫出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作。金根鴻是來自花蓮豐濱鄉的原住民,國中畢業那年發生車禍,醒來時人已躺在醫院,他說,那時候本來想說可能會好起來,卻無意間聽到醫生跟他爸爸說,你兒子可能一輩子就不能動了。
他回想那時候的心情:「我就用枕頭蓋住臉哭,那時候就覺得,不能動,世界整個就都黑暗掉了。」萬念俱灰的他不斷萌生想自殺的念頭,「一直想什麼時候會死掉,趕快死掉比較快。可是自己什麼都不能動,連自殺都不能。」金根鴻說起那段辛苦的日子,依然會眼眶泛紅。癱瘓後的前一兩年,金根鴻什麼都不能做,凡事要靠家人幫忙,他心想,為什麼要讓家人一直照顧一個不能動的廢人,於是他開始自暴自棄,每天吃了就睡,醒了就吃,他說:「我那時候大概一天可以睡個18個小時。」躺在床上,他的世界只剩盯著房間的天花板,媽媽就搬了一台電視進來給他看。
偶然間他在電視上看到有個癱瘓的人用嘴巴咬筆寫字,他心想「他可以,為什麼我不能?」於是開始自己摸索學習咬筆寫字塗鴨。剛開始的時候,金根鴻連筆根本咬不久,會有類似貧血頭暈的感覺,不得不休息。放棄的念頭不下百次,所幸有父母家人的耐心陪伴,他一開始畫畫是用自己不便的雙手夾著畫板,常常畫直線都變斜線,爸爸林忠義親手設計銲接了一個配合病床寬度的畫架,可以自己左右移動畫布。他的畫筆原本是用竹筷子來加長,但咬久會發霉,爸爸自己去削竹子給綁,卻不耐咬,最後是媽媽金秀琴發現煮麵用的長筷子就適合用來綁畫筆,因為家人的愛,讓金根鴻堅持了下來。
除了工具,用嘴作畫最因難的還是技巧,「很多手辦得到的事,嘴巴就是沒辦法辦到,像比較細的線就會抖,像蚯蚓一樣扭來扭去。」金根鴻說:「所以我就必須要去思考要怎麼去把筆咬得好,然後要怎麼畫,才會達到那種像手畫的觸感。」畫筆咬習慣後,金根鴻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腳,因為繪畫時需調高病床頭這一端高度,不能動的雙腳承受壓力「踏」在墊子上,時間一久就會受傷,但他靈感一來,往往又會沈浸在作畫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這時就需要靠家人幫他按摩增進血液循環。
而金根鴻的畫大多以油畫為主,作品風格充滿了內心對自由的渴望,他說自己因為是花蓮鄉下長大的,還是最喜歡鄉村題材的創作。他最近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對小野豬,他說這幅底稿他已經放很久,一直不太敢去呈現這種動態感,但最近靈感來了,他就照著自己小時喜歡玩泥巴的記憶,去呈現小野豬玩泥巴玩水嬉戲的動感。
藉著電動輪椅的幫助,現在金根鴻偶而也能出門。「每次出門看到很感動的景色,就會請大姐幫我把它先拍下來。」回家之後憑著照片跟自己的記憶重現在畫布上。親眼目睹的鮮活感受無比強烈,想要把自己心中的那些感覺畫在圖上面,金根鴻就會更努力的想要完成每張作品,他說:「當你失去了很多東西,剩下的你就會想要去珍惜。」金根鴻說:「繪畫的確是我活下去的動力,我沒有必要再那麼悲觀,想要結束自己,畫圖那麼開心,幹嘛不就是一直走下去。」

【人生轉角】癱24年只剩嘴,煮麵筷畫豬仔動起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半身癱小丑爺爺助身障者「出走」,網友讃「生命導師」
◎ 陳宏銘/綜合報導

看了小丑爺爺不但走出下半身癱瘓的囚心魔牢,更努力助身障者「出走」探勘100個以上友善景點。網友紛留「簡單中見偉大」、「小明老師真的不簡單 造福更多銀髮族、身障者」、「這些身體不完美但心理最良善的人,是一般俗夫(婦)若我者的生命導師!」「我是小丑、小丑就是要把歡樂帶給大家,扮起笑臉、看起來就不是那麼悲情了。別人也會改變〝他是可憐〞的印象,然後自己也會覺得〝很好〞。」、「小丑的紅鼻子有股神奇的魔力,坐在輪椅上,我已不再懼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更找到了讓自己及他人快樂的方法與核心價值。 ~張世明覺得快樂~」
22歲的一場手術,從此張世明的下半身便癱了。沒錯,身體始終是脊椎損傷者,但他走出低谷後的生活角色,早就能隨時間流轉而變化,他曾是年齡最大的身障學生、資訊行老闆、脊髓損傷者潛能發展中心的小明老師、小丑爺爺。而小明老師最甘願扮的就是小丑爺爺了,現在67歲的小丑小明要出任務嘍!他擔任起9453(就是有鬆)友善小旅行團、新版的「老殘遊記」無障礙旅行最佳特派員,想在今年底前為行動不便者「旅」勘出100個以上友善景點。OK,今天就直指宜蘭傳藝中心!
在民國60年代大學可是菁英窄門,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少之又少、考上了就是天之驕子,更何況張世明讀的還是充滿前景的建築,可是大三那年暑假手術失敗卻導致他下半身癱瘓,晴天霹靂的一開始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努力地作起復健,只是當醫生宣判下半身「唯一死刑」時,也只能心灰意冷的被迫接受現實,在那個「好手好腳」叨掛嘴邊的年代,對身障人士並不像現在那麼友善,甚至眼光還會閃射出幾分有意無意的毒辣,自尊難受啊!於是他在家一窩就是16年。
不甘、有怨、害怕、封閉了16年後的一場大病,「人生有幾個16年?」他才驚覺不能再這樣過了,38歲鼓起勇氣走出囚心的魔牢,學習技能、甚至創業、輾轉又加入桃園脊髓損傷者潛能發展中心,在習得小丑和表演等各種技能,先後也鼓勵跟教導近百位身障朋友積極活出自我、參與社會,這時他成了別人眼裡堅強的「小明老師」。2017年「小明老師」從服務許久的桃園脊髓損傷者潛能發展中心退休,退休之後又搖身一變成了小丑爺爺,作起氣球布置、當起街頭藝人。即使67歲了仍想對社會證明「我還有油,我還有夢」。就這樣「小丑爺爺」積極投入各種公益活動、慈善演出。
2017年退休的他在一個巧合中,聽到裕隆集團與众社會企業正在推動家庭無障礙小旅行,希望「被照顧的高齡銀髮族、身心障礙者」以及「陪伴照顧的人」,都能藉此出來透透氣、來趟放放鬆的小旅行,當日子有了美好的回憶、人就有繼續勇敢走下去的力氣。小明老師被這個「休喘」、「喘歇」想法觸動,他憶起了五年前媽媽過世,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多帶她出去走走,因此自告奮勇加入了9453這支友善小旅行「及行軍」。
■ 他為自己許下三個圓夢任務:
▶ 第一個夢:今年底前找出台灣100個以上友善旅遊景點。
▶ 第二個夢:途中扮小丑送氣球把歡笑帶給遊客,樂當個引路人。
▶ 第三個夢:拜訪日照、長照機構,分享帶行動不便者出門並不難的經驗談。
小丑爺爺跟著9453一起上山下海走遍台灣,計畫在今年底前找出100個以上的友善旅遊景點。而「他」身障又是銀髮族的身分「既老且殘」,確實是「新老殘遊記」最好用的「測試員」,目前「新老殘遊記」已經到過日月潭、阿里山、馬祖、茂林、大鵬灣等地,截稿同時還在繼續擴點中 …。跟著小明老師來到宜蘭傳藝中心、壯圍沙丘的旅勘也很棒。看著小明老師一邊記錄著這些友善景點資料,透過《9453友善旅人誌》分享給更多家裡有行動不便長輩的家庭,讓大家能方便的帶阿公、阿嬤出來玩、把握當下每一個全家人一起的幸福時刻。
一邊沿路扮小丑送氣球給遊客,希望更多人看見身心障礙朋友也能自在出遊,也要大家知道67歲的他油箱還有油、還有夢、還可以當友善小旅行的引路人,即使身障對社會還有用。甚至這個「小明」更計畫明年拜訪全台灣的日照與長照機構,就像到醫院取悅小朋友的小丑,他想當取悅老人家的小丑,不僅把歡樂帶給這些長輩和家庭,更要讓每一個家庭知道帶行動不便長輩出門一點也不難。

【微視蘋】半身癱小丑爺爺助身障者「出走」,網友讃「生命導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5日
植物人圓白紗夢,老夫少妻再步紅毯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16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6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1輯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16年淚養唐氏兒,單親媽從「不敢看臉」到「不怨別人」
◎ 王乙徹、張哲偉/台中報導

「難過的時候,我只能躲起來哭!」16年前生下確診唐氏症的兒子紀芃逢,徹底改變吳玉梅的一生,從不願面對到不斷學習,單親扶養三名子女的她成為芃芃的守護天使,「因為這是我的孩子」,她選擇做大夜班,好在白天陪伴孩子上學、接受早期療癒,她自己也對抗乳癌侵襲,點滴努力讓母子倆慢慢走出生命幽谷。芃芃考取8張街頭藝人證照,到各地義演,成為最佳的生命教育,今年更獲得總統教育獎,這其實是對媽媽最大的肯定。
故事一開始,當然是幻想肚子裡的男嬰將來可以成為有用的人,可以貢獻社會、可以賺錢養家,但芃芃生下來被婦產科醫生認為是唐氏症寶寶,要趕緊到大醫院檢查的那一瞬間,吳玉梅的一切美夢幾乎幻滅。吳玉梅說,當時她遲遲不願面對,不死心的追問醫師「確定嗎?」也反覆在心中吶喊「這是真的嗎?」當時唐氏症基金會社工遞給他的照顧手冊他連翻都不敢翻,因為「每張臉都一樣,根本不敢看。」直到確認罹患唐氏症回到家中,面對還要她照顧的兩個女兒,吳玉梅不得不堅強面對這個不完整的家,「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由於芃芃出生後不久,她與丈夫因故離異,所以吳玉梅一肩扛下養家責任,決定找大夜班工作,無論是工廠、看護到月子中心,她都願意做,只為了能在白天陪伴唐氏症的兒子接受各種早期療癒。但吳玉梅還是不敢加入唐氏症相關協會,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自行翻閱基金會的手冊,按照上面提示的各種唐氏症兒注意事項、教育、病程階段,照顧自己的小孩,但芃芃2歲還不會走路、3歲還只能喊出「馬麻」,難免讓她心力交瘁,她看似堅強地笑說:「只能躲起來哭啊。」嘴角卻顫抖著。
芃芃升上小學後,不管是玩遊戲或是學習分組都被同學排擠。吳玉梅說,雖然老師都有安排小幫手,但是同學有意無意地大聲吼芃芃、排擠、栽贓甚至辱罵,都在芃芃心中埋下陰影。有一次她陪芃芃上學時,想到芃芃聯絡簿寫得不好,隨手向隔壁的小女生借來簿子跟芃芃說明,沒想到還給同學時,對方竟然是滿臉嫌惡的表情,順手就把簿子往後丟。
「我就真的嚇傻了、愣住了,本子是我拿的,甚至沒有碰觸到芃芃的手,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我也才知道,芃芃在學校裡受到什麼困難,總是說不想上學。」吳玉梅說,他當下跟女同學道歉,也當著全班的面說感謝大家的幫忙,但她很清楚,有些時候同學的動作或是大聲吼叫,芃芃都感受得到。吳玉梅不願責怪小朋友,她還告訴《蘋果》:「我們能做的,是把孩子照顧好,讓老師有更多時間投入在教育工作。」然而,類似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畢業旅行的營火晚會上,依然沒有人要跟芃芃牽手圍成一圈。
後來吳玉梅終於認清事實,發現自己無法靠唐氏症手冊教導孩子,鼓起勇氣向基金會求助。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她8年前罹患乳癌,但吳玉梅不怨天尤人,手術切除腫瘤後,努力安排芃芃的認知、語言、物理、職能、音樂治療,從小學開始透過唐氏症基金會安排讓芃芃學習陶笛與扯鈴,藉此讓芃芃練習精細動作,她自己更陸續考取保母、特教助教員、幼兒指導員的證照,不只幫助芃芃,也要幫助更多弱勢的孩子。
芃芃童言童語地說:「得到總統教育獎,要帶媽媽出去玩、去住飯店、去吃好料。」一旁的吳玉梅笑得開心,唐氏症基金會人員跟《蘋果》都知道,得獎跟16年的付出無法相比,但吳玉梅還是說,這是芃芃很努力的成果,她只是默默在背後守護。面對未來,吳玉梅很清楚自己無法陪伴芃芃一輩子,但她願意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她說:「能走出來的唐寶寶家屬,一定可以給更多人寶貴的生命教育,讓每個人都走出生命幽谷。」

16年淚養唐氏兒,單親媽從「不敢看臉」到「不怨別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02日
【採訪側記】你是否也排擠過發展遲緩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02日
【微視蘋】不被罕病擊倒,她靠冥想、插畫走出一片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14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自閉男孩跨越腦傷,母:比你多活一天就好
◎ 楊智雯/台北報導

一般人都以為自閉症、智能障礙、精神疾病等狀況,就應該念特教班,甚至無法擁有美好的未來,但你能想像有自閉症的家人或是同學時,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嗎?自閉症是腦部受損的疾病,沒辦法表達感受,所有的發展都比別人慢,但自閉症的人因為受限,當他想達到些什麼目標時,付出的努力需要比一般人多好幾倍。
2歲被診斷出中度自閉症的陳冠文,小時候的生活都是自己玩,不跟人互動,有觸覺敏感、肌肉協調性差,有典型自閉症的刻板固著行為,他對生活的堅持包括鞋子先穿左腳、出門一定要左轉、開門不能對到眼、抱他不能彎腰、看書不能翻完、食物不能叉等,這些行為都讓冠文發飆,躺在地上大哭尖叫,醫生建議父母送他去上幼稚園,在團體中生活可以改變,卻在第一次的幼稚園活動聖誕演出,冠文整場演出都沒有參與,讓每天陪伴他的媽媽內心非常挫折、甚至大哭。
為了治療觸覺敏感、妥瑞症,開始接觸游泳,一開始用盡方法都不願意把頭潛到水下,卻因為一次他在水面上看到水下選手訓練用的椅子擺歪了,在大家不注意的情況下,自己潛到水下把椅子都擺正,從此變成冠文堅持天天同一時間下水游泳,就連寒流也要一早報到,雖然不會表達,但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每次比賽都堅持要做到最好的成績,不但在2016年全國身障運動會奪得仰式100公尺金牌,15歲時成績達標,成為年紀最小的台北市代表隊一員,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運動會,現在已經16歲唸高一的冠文,連續11年堅持天天清晨6:30下水游泳,連寒流來都一樣。
除了有游泳天分之外,冠文3歲時聽媽媽彈琴,竟然能模仿彈出一樣的曲調,讓家人看到曙光,發現冠文有絕對音感的優勢,雖然無法看譜,但以前是鋼琴老師的媽媽,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教冠文學習音樂,運用他喜歡的曲子,媽媽彈一句、冠文彈一句,直到現在冠文可以獨自彈奏,並藉著與人合奏,用音樂製造和同學互動的機會,採訪這天,冠文一進門興奮的跑到鋼琴前彈了一段曲調,原來是最近他聽到「百達翡麗手錶」的廣告曲,隨手就把整段音樂彈奏出來,還演奏了最近正在練的曲子約克 波恩的觸技曲《York Bowen--Toccata op.155》、李斯特的《塔朗泰拉舞曲》,超華麗的技巧把大家迷住了。
靠著游泳以及彈琴產生自信心,冠文開始找到與人互動的方式,甚至大幅改善學習專注力。為了讓冠文可以更融入社會,家長決定讓冠文以融合教育的方式和一般生一起上課,學習和人互動,現在念方濟中學一年級的陳冠文,上課時老師問問題,總是第一個舉手答題,下課時,同學主動找他說話,甚至偷偷給他師長不准他多吃的零食,並沒有因為他中度自閉症、智能缺陷在課堂上排擠他。
導師林素秋說:「冠文是一個特殊的學生,在一般的體系中上課,我們本來很擔心,但他天真、純潔善良的特質,讓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在上課中的反應很熱烈,即便程度跟不上,但學習態度比一般同學還要優秀,同學平常也很照顧他,重點不在他表現得如何,而是讓他與大家互動,本來擔心會被欺負,還好完全沒這問題。」導師覺得比起一般的小孩,他的學習態度讓人非常感動,例如一開始教冠文寫作文,他只能寫半張,直到現在可以寫2張,他寫完還會問老師可以再繼續寫嗎?因為他還想再突破。
雖然課業程度無法趕上一般生,但冠文背書的能力很強,甚至讓教學多年的導師林素秋驚訝,例如教他詩詞、唱歌,冠文都能在當下立刻就會;看起來和同學老師相處很好,其實,這對中度自閉症的陳冠文來說,卻很不容易,是從不斷的挫折中學習,才讓他找到和人互動時表達情緒的方法,也讓一般人對自閉症更了解,更能包容身邊每個人不同的特質。
媽媽決定積極早療,希望在這些治療下讓孩子能跟這個世界接軌,像一般人一樣,因此,每天排滿早療的各式課程,早上8點出發,晚上8點才回到家,但家中同住的長輩常無法配合早療的教學方式,爸爸又在大陸經商,在爸媽的協調後,毅然決然搬離長輩家,媽媽一個人在台灣帶著冠文接受早療課程,常常累得抱著冠文在捷運中睡著,早療的自閉症的冠文進步非常緩慢,媽媽身心承受非常大的煎熬,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崩潰大哭,擔心冠文進步緩慢,擔心他沒辦法進入在這個社會生活,擔心他遇到的種種困難,她說:「很多特殊生的家長,只希望能比孩子多活一天。」

【微視蘋】自閉男孩跨越腦傷,母:比你多活一天就好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08日
為自閉兒一路堅持,母終於苦盡甘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08日
【微視蘋】泳后變網美,走出半身麻痺迎向陽光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4日
☆ ☆ ☆
勵志~新聞1077輯
勵志~新聞1076輯
勵志~新聞1075輯
勵志~新聞1074輯
勵志~新聞1073輯
勵志~新聞1072輯
勵志~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不放棄當編劇的夢想,未來也希望可以朝節目企劃邁進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