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說明文字 |
走路不穩可能代表小腦退化!二種自我檢測找出對症
★ 盧映慈
★
腦部是掌管人體思考、活動的最重要器官,一旦腦部受損,可能連講話、走路的能力都沒有。但平常大家常常提到都是「大腦」為主,卻容易忽略小腦的重要性。高雄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蔡孟翰說,其實小腦負責包含人體的肌肉活動、身體運動等部分,主掌平衡、張力,「小腦是人體眾多負責平衡的器官之一,平衡的訊號從內耳開始、到腦幹、再傳到小腦,整條路徑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平衡感就會不好。」
所以在神經科的檢查中,有二種常做的檢查,可以了解目前小腦、本體感覺的狀況,儘早看出自己腦部的一些問題。日前曾有日本的節目教大家做「小腦自我檢測」,蔡孟翰說,「其實他提到的檢查,就是我們神經科醫師每天都會做的神經學檢查,一個是 Tandem Gait,另一個是 Romberg Test。前者檢查小腦功能,後者檢查的是本體感覺。」
★ Tandem Gait(慢速走路):
【方式】直線行走,模仿模特兒的步態,後腳貼緊前腳腳後跟,雙手自然垂下,慢慢一直線走路。
【目的】了解步態問題(尤其是大腦前庭起源的步態問題):① 用於區分小腦疾病的亞型。② 執法機關用來測試中毒程度,例如酒測時的直線走路測試。
【觀察】① 觀察是否有完整維持直線。② 注意骨盆的移位方式、身體是否有擺動。③ 注意膝蓋的彎曲,腳掌踏在地上的時候有沒有完全貼緊。如果是正常狀況,應該是身體很直,而且腳步很流暢、可以完美連續按照同一個節奏進行,不會忽快忽慢,身體也不會搖擺;而且重心會一直保持在中線。如果發現身體會搖擺,或是走路時會張開雙腿,避免自己跌倒,甚至無法維持標準的一直線,後腳腳尖無法貼緊前腳腳跟,很可能就有小腦的一些病變出現。
★ Romberg Test(龍伯格測驗):
【目的】這個主要是平衡測驗,可以檢查人的本體覺是否正常。
【方式】分成4種等級,測試者會從最困難的開始測試,如果通過就不需要進行下一步;如果失敗就要調到比較簡單的,一路測試到最簡單等級。
① 閉眼前後站(最困難):閉上眼睛,後腳貼緊前腳腳後跟,雙手自然垂下,維持身體平衡至少6秒鐘。
② 睜眼前後站:張開眼睛,後腳貼緊前腳腳後跟,雙手自然垂下,維持身體平衡至少6秒鐘。
③ 閉眼單腳站:閉上眼睛,抬起一隻腳到另一隻腳的膝蓋高度,雙手往前平伸,維持身體平衡至少6秒鐘。
④ 睜眼單腳站(最簡單):張開眼睛,抬起一隻腳到另一隻腳的膝蓋高度,雙手往前平伸,維持身體平衡至少6秒
蔡孟翰說,因為平衡的訊號從內耳開始、到腦幹、再傳到小腦,是一條完整的路徑,而要維持平衡,需要透過視覺、感覺、前庭本體覺的感受來幫助我們建立立體的平衡感,所以這個測驗可以觀察我們是哪個環節出問題。
● 如果是小腦或是腦部平衡失調的人,即使睜著眼睛平衡感也會不穩定,而閉上眼睛的狀況會更糟。
● 如果是本體覺出現問題的人,前後站還可以透過立體感受維持一定平衡,但單腳站的狀況會很糟。
● 如果是前庭出現問題的人,閉眼前後站的狀況會最差。
不過這部分只是初步的自我檢查,如果發現自己有些環節做不太到,建議可以到神經內科針對神經相關的傳導、疾病等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找到問題的所在。
★
走路不穩可能代表小腦退化!神經科醫師:2 種自我檢測找出對症下藥方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09日
☆ ☆ ☆
中醫治療「後天養先天」,小腦萎縮症三管齊下可改善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8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發燒、熱衰竭、中暑差在哪?一張圖秒懂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連日高溫,小兒科門診出現許多中暑、發燒病患,醫師陳映庄在臉書po文,教大家如何分辨發燒、熱衰竭及中暑。陳映庄說,這幾天天氣熱,門診來了一位小朋友,在戶外玩了一天後,體溫高達38至39度,媽媽擔心是中暑,趕緊帶去看門診。由於發燒、熱衰竭、中暑,讓人難以分辨,陳映庄做了一個圖表,讓大家清楚了解。
他解釋,俗稱熱昏頭一般是指「熱衰竭」,主因是汗流太多,水分和電解質失衡造成,會出現頭暈噁心、無力、皮膚蒼白、抽筋症狀。中暑相對很少見,是太熱又無法排汗散熱造成,會有心悸、胸悶、血壓下降症狀,有危險性、死亡率高。而體溫達38至41度,就是發燒,通常會先覺得冷,體溫才上升,伴隨頭痛、噁心、無力等症狀。
★
發燒、熱衰竭、中暑差在哪?一張圖秒懂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7月18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年輕人也會突然昏倒!除了心肌梗塞、中風還有這個可能
★ 王芊淩
★
藝人小鬼黃鴻升在今天中午被家人發現陳屍家中,經過相驗已經排除外力介入,詳細死因還需要解剖釐清,但警方第一時間發現小鬼躺臥浴室外,口鼻有微出血,一度懷疑是否因為在浴室滑倒撞到頭部,但相驗時頭部沒有傷口,但醫師提醒浴室其實是非常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民眾應多加注意。浴室裡會跌倒的原因除了地板濕滑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譬如暈眩、平衡感差、精神不集中、腦部短暫放電、短暫性腦缺血、中風,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迷走神經性昏厥。
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指出:「如果跌倒造成頭部撞擊,輕則會有腦震盪的症狀,嚴重的話會導致腦出血甚至生命危險。」只是別以為只有老年人會在浴室跌倒,林志豪說:「像迷走神經性昏厥好發於年輕人身上,一但發生會影響到全身血管的擴張,血管擴張的時候血液輸送量就會變少,就會造成大腦沒有即時得到血液輸送過來的營養和氧氣,導致突然性的暈倒。」
誘發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喝水喝的不夠、缺乏運動、姿態性低血壓等等,建議平時養成多喝水和運動的習慣,可以更有效的避免出現姿態性低血壓。林志豪提醒,多數人在迷走神經性昏厥前會出現前兆,比如說眼前突然發黑、耳鳴、頭暈、心悸、全身冒冷汗等等。林志豪解釋造成迷走神經性昏厥的三大原因有反射調節性昏厥、姿態性低血壓與心因性昏厥,每一個誘發突然性昏倒的原因都不太一樣,因此找出真正的誘發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性昏厥發生意外。
【反射調節性昏厥】
①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因為恐懼、焦慮等情緒導致,或者久站、身體疼痛等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暈倒。
② 情況性昏厥是上廁所、吞嚥或用力咳嗽導致的暈倒。
③ 頸動脈竇過度敏感受到壓力刺激會影響到心跳導致暈倒,常發生在刮鬍子或按摩頸部位時。
【姿勢性低血壓】坐著、躺著或著蹲下時,突然起身會導致頭暈目眩,造成暫時性的腦部缺血現象,容易引起神經性昏厥。
【心因性昏厥】可能是心律不整,也可能是心肺結構上的疾病造成心跳太快或太慢,比如說心臟瓣膜狹窄、肺栓塞的原因。
★
年輕人也會突然昏倒!神經科醫師:除了心肌梗塞、中風還有這個可能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6日/神經性昏厥
☆ ☆ ☆
年輕猝死黃鴻升不是唯一!熬夜、不洗手、不愛喝水都可能是致命原因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7日/神經性昏厥
熬夜有多傷身?常熬夜身體的10大變化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8日
有8成頭痛的患者屬於這種,典型頻繁性症狀你中幾招?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11日
酒後斷片阻海馬迴記憶!不僅被撿屍嚴重恐致死
蘋果日報/健康蘋道~2020年07月3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老人家出現譫妄症狀!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
★ 盧映慈
★
高齡社會是現代台灣必須長期注意的問題之一,除了失智症之外,長輩常有的一些慢性疾病、感染、免疫力下降、心臟病等,其實也可能會引起一些精神錯亂的症狀,而這樣的症狀稱為譫妄。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統計,如果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症狀,死亡率可以高達 22~76%,主要是因為大腦神經急速退化,所以如何快速發現長輩的不對勁,是非常重要的。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在2011年曾做過統計,表示要發生譫妄,需要同時符合「危險因子」跟「誘發因子」。因為譫妄必須要在腦部發生廣泛、瀰漫性的代謝障礙,所以必須要先有身體不是很好的「危險因子」,再加上造成問題的直接「誘發因子」,才會形成。
【危險因子】
① 年齡大於65歲。② 男性。③ 本身認知功能失調、有失智症或是譫妄病史。④ 有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⑤ 身體失能,曾跌倒或是無法自理生活。⑥ 聽覺、視覺、感覺有缺損。⑦ 營養不良、脫水。⑧ 慢性疾病多,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癌症、中風等。⑨ 嚴重感染。⑩ 藥物使用多。
【誘發因子】
① 中風前兆。② 心臟病發作。③ 中毒。④ 藥物使用多。⑤ 嚴重感染。⑥ 休克缺氧。⑦ 長期睡眠不足。
所以如果長輩突然出現譫妄的症狀,代表身體可能有些地方突然疾病發作,可能是急性的中風、心臟病,或是發生愛滋、梅毒、敗血症等嚴重感染而產生;也有可能是服用過多藥物而產生的藥物中毒反應,或是吃到有毒食物而中毒等,必須要趕快送醫。而譫妄最可怕的是,它的症狀很不明顯,也很容易跟失智症搞混,但譫妄最重要的一點是會有「意識混亂」,昏昏沈沈、講話會顛三倒四、沒有邏輯沒有組織,像是喃喃自語;但失智症患者通常意識是清醒的,只是會有幻覺、妄想,講出來的話比較不是真實的,會有編故事的感覺。
【譫妄症狀】
在幾小時內突然發生,而且很快就變得很嚴重,一天之內會有明顯差異。① 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對話。② 無結構性的思考,對人、時、地搞不清楚。③ 講話沒有組織、無相關性、漫談或無邏輯思考。④ 意識不清、失去警覺性或是昏昏沈沈,看起來迷迷糊糊的。⑤ 有些人會焦躁不安與容易驚醒;另一些人會嗜睡與大量減少活動,但也有人活動力正常。⑥ 出現妄想、情緒波動很大,會恐懼焦躁。⑦ 出現認知功能缺損,失去方向感、記憶力、無法說出完整的話。⑧ 白天嗜睡和夜晚失眠。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針對譫妄的研究顯示,譫妄跟失智症最大的不同,就是會有精神動力低落的狀況,比較像是憂鬱症等其他的精神疾病才會有的狀況;會變得沒有動力去做事、心情很憂鬱很低落,跟失智症非常不一樣。但譫妄跟憂鬱症不同的是,憂鬱症不會失去方向感,也不會有意識不清、昏沉的狀況,這一些症狀就跟失智症比較接近;所以在判斷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記錄所有的症狀才能完全了解是什麼狀況。通常如果是譫妄的話,經過治療大部分還是可以恢復,所以第一時間一定要送到神經科門診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並治療。
如果是疾病引起,就要儘早處理疾病,如果是中毒、藥物引起,就要調整飲食跟藥物的習慣。而日常生活的陪伴,也可以幫助譫妄早日恢復,持續的跟長輩對話、強調現在的人事時地物,給他正確的資訊,同時也要讓長輩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但白天時要曬太陽、運動,並多喝水來幫助身體循環變好,都可以改善譫妄的情況;基本上,如果有找到病因,幾個月之後譫妄就會慢慢恢復,並不需要太擔心。《參考資料/劉建良、陳亮恭/老年譫妄症/2011年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
老人家出現幻覺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這幾種譫妄症狀可能代表心肌梗塞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8日/腦部代謝障礙
☆ ☆ ☆
男大生獨自一人卻聽見說話聲,原來是大腦生病了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9年07月0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手腳疼痛如被針刺,小心罹遺傳性類澱粉神經病變
★ 沈能元/台北報導
★
手腳麻木、無力,甚至感到如針扎刺痛,無法爬上樓梯,當心罹患遺傳性疾病。60歲賴先生3年前出現手腳麻木,伴隨便祕、拉肚子等症狀,求診半年始終找不出病因,因他的堂叔也有類似症狀,診斷為類澱粉神經病變,最後賴先生經確診為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醫師表示,如果有手腳麻木、無力,合併腸胃不適等症狀,應須提高警覺。
收治病例的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解釋,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是種體染色體遺傳性疾病,致病原因是代謝的甲狀腺素的轉甲狀素基因突變,成為類澱粉纖維蛋白,並沉積在心臟、眼睛、肺、腦膜、腸道黏膜、周經系統等,而出現手腳痲木、腹瀉、便祕等神經病變症狀。林恭平說,在台灣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推估約有100至150個家族患有此病,男性發病年齡約為55歲、女性為65歲,且只要一人罹病,他或她的後代每一位無論男女均有50%的遺傳機率。
因轉甲狀素大多為肝臟製造,因此50歲以下患者可以透過換肝方式治療,避免體內類澱粉纖維蛋白沉積。林恭平指出,賴先生發病時年齡已為57歲,無法經換肝治療,只好透過新藥臨床試驗,利用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的機轉,每3周注射一次藥物,將體內突變的轉甲狀腺素降至原有的20%以下,終於緩解病情,賴先生如今可以自行走路、血壓穩定、腸胃功能也恢復正常,此研究已於今年7月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為治療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帶來一線曙光。(健康關鍵)
★
手腳疼痛如被針刺,小心罹遺傳性類澱粉神經病變
蘋果日報新聞/健康關鍵~2018年10月08日/神經病變
☆ ☆ ☆
小腿麻到睡不著?多發性硬化症搞鬼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8月12日/中樞神經
產後下身癱瘓!勇母堅不放棄,淚盼有天能接送孩子上下學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7月18日/罕病脊髓神經空洞症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圖解新聞】腦細胞被煮熟?高溫會這樣燒壞腦
★ 蘋果日報 生活中心
★
這個夏天,真的熱爆了!有5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中暑,經搶救撿回一命,但大腦受損,醒來後以為今年是1990年。中暑是怎麼傷害到腦部的?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解釋,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來控制體溫恆定在攝氏37度左右,如果外在環境處於高溫,下視丘就會通知皮膚血管擴張,讓體內的熱散出。如果體內降溫速度趕不上熱產生的速度,或因為體內溫度太高導致下視丘暫時失去功能,身體溫度會越來越高,除導致肝腎等器官衰竭外,也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
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暨神經內科醫師施旭姿表示,高溫對腦部造成傷害的原因包括:周邊血管擴張散熱,血液集中於體表,且過度流汗導致脫水,會讓腦組織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水腫;當體溫過高時,血管內皮細胞受傷且血小板過度活化,引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進而造成顱內出血或顱內缺血,這些情況都會造成腦部受損。
另外,因為身體溫度越來越高,細胞內的蛋白質就像在熱鍋上的雞蛋一樣變性,嚴重恐造成小腦中掌管平衡的細胞(purkinje cells)死亡,曾有患者中暑後出現走路不穩,手無法精準觸碰目標物等小腦受損後遺症。文獻統計,中暑後留下中樞神經永久後遺症的比例約為 20~30%,且體內高溫持續越久留下後遺症的比例越高,一旦中暑一定要緊急降溫並送醫治療。
★
【圖解新聞】腦細胞被煮熟?高溫會這樣燒壞腦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2日
☆ ☆ ☆
腦中風再住院率高!PAC復健計畫提供高強度、密集復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09日/腦傷 ☆
台灣每年三萬人中風、近一半死亡!腦中風學會理事長:中風的最危險因子是高血壓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1日/腦傷
中風臥病在床,中醫到宅醫療後奇蹟能走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9月14日/腦傷 ☆ ☆
留意十大症狀警訊,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21日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發覺,若轉移存活率僅剩3年以下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原來無法解決的疼痛答案是:神經纏套
★ 蔣仁人/撰文
★
如果你有一直無法解決的疼痛問題,那你必須要思考,自己是不是「神經纏套」了!這是一種神經被周邊組織所纏套住的疾病,即使接受核磁共振也找不出來,疼痛會出現「拉扯」般的疼痛,而且也較易出現在呈「環繞狀」分布的神經上,例如肩膀、手腕、膝蓋。中山醫院復健科醫師潘健理解釋,人體的神經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主線道又寬又大,但周邊還有許多交流道或聯絡道分支出去,這些比較小條的分支神經,會穿越許多組織,例如筋膜、血管、肌腱等,一但這些組織因為受傷或過度緊繃,就可能會壓迫或束緊這些神經,形成了所謂纏套現象。
潘健理用「鈕扣」來比喻神經纏套。「扣鈕扣時,鈕扣就代表是穿越的神經,鈕扣洞就是纏套發生的位置。」潘健理說,發生纏套現象的原因中,又以筋膜緊繃最為常見。現代人常因為姿勢不正確或重複同樣動作過久時,筋膜系統會無法負擔開始出現緊繃,如果緊繃範圍剛好有神經穿過,就會被筋膜纏套住。神經纏套必須靠有經驗的醫師透過高階筋骨超音波找出來,還好現在可以透過解套注射解決纏套問題。潘健理解釋,可以在高階筋骨超音波引導下,將含有 5% 的葡萄糖液或是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在纏套部位,把纏套沾黏的組織剝離,讓神經重新獲得空間並修復。
★
【壹週刊】原來無法解決的疼痛答案是:神經纏套
壹週刊 生活/蔣仁人~2017年02月04日
無解疼痛原因,神經纏套
壹週刊 生活/蔣仁人~2015年02月25日(同上)
☆ ☆ ☆
身高倒縮40公分,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8年09月20日
☆ ☆ ☆
一孕傻三年?研究揭秘分娩後的大腦真相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03日
生完小孩會變笨?美研究揭大腦奧秘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0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防日本腦炎,40歲以上要小心
★ 健康關鍵/一日醫蘋果
★
■ 網友可可問:
最近日本腦炎疫情好像很嚴重,但我們小時候都打過日本腦炎疫苗,是否就可安心?
■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答:
日本腦炎是透過帶有病毒的三斑家蚊叮咬傳染,預防日本腦炎,除要積極防蚊外,接種疫苗是最有效方法。因國內自1968年起實施幼兒全面公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因此自1998年後,有9成日本腦炎病例是20歲以上成年人,其中又以40至59歲這個區間的民眾為感染的高風險族群 。
因目前日本腦炎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治療,只能緩解症狀,感染者有死亡率達3至30%,即便存活也可能出現學習、認知與記憶障礙,甚至可能變成植物人,不可不慎。無論何種類型疫苗的保護力都是有效期的。國內研究顯示,2000至2014年日本腦炎患者中,有45%的患者曾完整接種4劑日本腦炎疫苗,代表成年人體內的日本腦炎抗體陽性率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可考慮自費接種疫苗。
★
防日本腦炎,40歲以上要小心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8年07月17日
☆ ☆ ☆
老牌抗生素,美國曾指會造成永久神經損傷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9年03月02日
阿斯匹靈勿亂服,長期低劑量服用影響長者健康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8年09月18日/失智
☆ ☆ ☆
腦神經1097輯~失智
腦神經1096輯~情緒
腦神經1095輯~醫技
腦神經1094輯~病變
腦神經1093輯~調養
腦神經1092輯~衰弱
腦神經1091輯~失智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