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健康醫療1084輯~筋骨肌肉☆

生命教育,讓每個人都走出生命幽谷
☆ ☆ ☆
手卡卡舉不高,當心旋轉肌破裂
★ 李宗祐/嘉義報導

一名男子因右邊肩膀痛到無法舉高、痠軟無力,連睡覺翻身還會痛醒,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肩膀的旋轉肌破裂。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敬興以微創關節鏡手術後,終於讓他順利擺脫疼痛。林敬興說,53歲蘇先生於門診時表示,半年前在1次更換車子輪胎之後,回家開始覺得右邊肩膀輕微疼痛,原以為只是常見的搬運輪胎時拉傷,擦藥膏過幾天就會好,沒想到這股疼痛持續發作,到後來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包括工作、運動、睡眠,甚至穿衣服等日常動作都顯得困難,半年以來不斷飽受右肩疼痛折磨。
林敬興指出,旋轉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肩關節旋轉,使肩膀能側抬與內外旋轉,一般會破裂的原因為撞擊、拉扯、長期磨擦,或因年紀過了50歲以後,逐漸形成肩關節的骨刺,進一步造成的肩關節卡住或夾擊症候群產生的磨損。當旋轉肌破裂後,會有肩痛、無法施力、手舉不起來,或半夜睡不著,甚至痛醒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就會像「蛀牙」一樣,會越來越大洞,成為重度破裂並增加手術困難度。
經由微創關節鏡手術,對旋轉肌腱做修補,手術中又發現二頭肌腱撕裂傷,再進行二頭肌腱做固定,隔天就能出院。休息約1個月並建議使用三角巾,手臂吊帶等固定保護,術後前1個月至3個月 注意平時動作不可太大或提重物,待傷口復原後配合復健。 林敬興提醒,旋轉肌的治療早期在壓迫,或有肌腱炎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若是到了肌腱破裂並影響工作及生活的地步,最好考慮開刀治療,以免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手卡卡舉不高,當心旋轉肌破裂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14日


痛到無法彎腰,當心椎弓解離
★ 蔡智銘/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何先生(50歲)是搬運工,日前出現背痛症狀,起初以為只是工作勞累,但後來卻痛到無法彎腰,就醫檢查發現罹患「椎弓解離」。雖家人擔心他接受開刀治療會出問題,「萬一開壞癱瘓怎麼辦」,但他仍決定接受「微創脊椎手術」,術後1週就能跑跳,直呼:「做了正確的決定!」亞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長期搬運重物,腰部及下背部受到壓力擠壓,加上腰椎本身結構異常,導致下背疼痛不堪,術前X光檢查發現第5腰椎椎弓斷裂,且第1級脊椎滑脫,才會讓他痛不欲生。
林琮凱說,脊椎滑脫常發生在第4、5腰椎,或第5腰椎和第1薦椎之間,造成原因包括先天性脊椎結構異常、椎弓骨折、退化性滑脫、外傷性滑脫和病理性滑脫等。至於椎弓骨折,發生率約3%至6%,一般多因小時候發育或基因問題所造成,平常可能只有偶爾腰背痠痛或是無症狀,患者常因外力受傷或長期疲勞引起下背疼痛後,到醫院檢查才意外發現有情形。而椎弓斷裂常見症狀為後腰兩側及臀部會感到疼痛,嚴重時若壓迫脊椎神經更會出現下肢麻痛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的症狀,生活起居可能需要旁人照料。
林琮凱指出,雖使用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決定微創手術做「脊椎骨融合」,先藉由小切口、醫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輔助,再置入椎弓螺釘和固定桿、椎體間支架等以穩定脊椎,促使脊椎骨融合,不但傷口小可控制在5公分以內,且失血少、術後疼痛感也大幅降低,住院3到5天即可出院,短時間內即可回復基本功能。
林琮凱提醒慢性下背痛的患者,應選擇支撐較好的床,並藉由曲膝側睡以減低腰部及下背部壓力,平時盡量避免抬舉重物或彎腰的動作,且選擇有背部支撐的椅子,避免腰部懸空而導致過度疲勞,平時可做核心肌群運動,訓練相關背肌腹肌,才能有效支撐腰椎,減少腰部疼痛狀況。

痛到無法彎腰,當心椎弓解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7日
☆ ☆ ☆
民眾應遵從醫藥人員指示服藥
☆ ☆ ☆
老人家突然變瘦要當心,小心「肌少症」上身
★ 黃羿馨/新竹報導

家有銀髮族要注意!家中長輩若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去醫院做檢查卻一切正常,小心這可能是「肌少症」的前兆。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羅偉誠指出,人過了40歲之後,每10年就會減少8%肌肉量,70歲以後,肌肉量更是每10年減少15%,但有許多銀髮族罹患「肌少症」渾然不知。羅偉誠說,肌少症一開始會出現步伐減緩、握力減少、活動能力下降與體重減輕症狀,尤其好發在營養不良、缺乏運動以及糖尿病友等族群,但至今「肌少症」成因仍不明。
羅偉誠表示,肌少症真正的成因目前仍然不清楚,胰島素的缺失、營養的缺乏、慢性發炎導致的氧化壓力與粒線體的功能都有關係,其中糖尿病與老年肌少症往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統計,糖尿病友得到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因為肌肉是人體吸收葡萄糖一個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缺少骨骼肌的保護,最終難逃長期臥床與糖尿病的命運。
「國內的糖尿病人口已經突破了2百萬大關」,羅偉誠說,根據統計,60歲以上國人,每4個就有1個有糖尿病,75歲以上國人,每3個就有1個有糖尿病,根據今年在英國的一項觀察性研究,追蹤9百多人,記錄受試者在中年時期的飲食紀錄,研究結果發現,中年時多攝取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品,減少攝取糖分及肉類,對老年時期的活動能力幫助最大。
羅偉誠建議,每日5樣蔬果,包括3份蔬菜與2份水果,將主食以全穀類如五穀飯、紫米、糙米做代換,減少飲料、甜點、肉的攝取,對年老後的生活品質絕對是有幫助的。此外,羅偉誠提醒糖尿病患者,除定期至醫院追蹤糖化血色素外,血糖的控制也要做個別化的管理,真正的血糖控制,除了依照糖化血色素訂定目標之外,還要考量患者的年齡、併發症,針對容易低血糖的族群,放鬆控制標準,以免藥物過量造成低血糖的風險,適當的運動及營養補充,則是改善肌少症的兩大關鍵。

老人家突然變瘦要當心,小心「肌少症」上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9日
歪嘴斜眼非中邪,錐體外症候群干擾運動系統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9年04月03日/肌肉攣縮


慎選抗骨鬆藥物,小心顎骨壞死副作用
★ 林芳如/台北報導

隨著年齡增長,無論男女都面臨骨質疏鬆危機,此外,惡性骨質疾病或癌症骨轉移的病人也都會嚴重骨質流失,大大提升骨折風險。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日新月異,然而美國研究發現,部分的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會產生罕見的嚴重副作用,造成口腔上下顎骨壞死,統稱為「藥物相關顎骨壞死(MRONJ)」。美國口腔顱顏外科學會定義,有服用抗骨吸收或抗血管新生相關的兩類藥物,並且在顎骨處出現骨壞死病灶連續八周,且先前未接受過任何放射線治療者即為 MRONJ。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璟含指出,抗骨質疏鬆症藥物引起的顎骨壞死的臨床症狀包含骨暴露、局部疼痛、牙齦腫脹及發炎、牙齒鬆動。目前所有治療 MRONJ 方法僅侷限於避免再度感染發生,止痛,及去除受感染的腐骨。根據美國牙醫學會說法,目前無法確定哪些病患使用骨質疏鬆症抗骨吸收用藥會導致顎骨壞死,或哪些病患不易產生藥物相關之顎骨壞死。
但研究指出相關風險因素包含:65歲以上、糖尿病、抽菸、多發性骨髓瘤、乳癌、攝護腺癌、肺癌、化療、類固醇治療、抗血管新生療法、口腔清潔不好、牙周疾病、不合的假牙、不合的贋復物、牙科手術如拔牙等。林璟含表示,MRONJ 的產生與藥物種類、服用劑量、使用頻率、時間長短都有相關,因此服用此類藥物前,必須謹慎評估,嚴重骨鬆或癌症病患不用藥也會增加骨折致死率。
選擇適當的抗骨吸收藥物很重要,林璟含建議,如果正要開始使用這類抗骨吸收藥物的患者,應先請牙醫師檢查口腔狀況,先行必要的牙科治療,去除口內可能的感染源後才進行療程。若是已經在使用這類抗骨吸收藥物之患者,則進行牙科治療前,一定要告知牙醫師,使其避免執行一些較為侵入性的牙科治療,並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加強口腔清潔以避免感染。

慎選抗骨鬆藥物,小心顎骨壞死副作用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三大症狀難警覺,銀髮族易骨折
★ 黃子倫/台北報導

銀髮族不僅面臨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風險,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長庚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陳芳萍強調,隨著老化骨骼肌肉流失,銀髮族們開始有腰背僵硬痠痛、雙手無力、走路變慢等3症狀,但因為沒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症狀容易被疏忽,當未及時從飲食補充蛋白質,並多做抗阻力運動避免肌肉流失,就會讓活動力、反應力變差而跌倒骨折。陳芳萍醫師提到,當骨骼肌肉流失後,就會加重骨頭與關節負擔,腰背容易僵硬痠痛,但由於腰背痠痛症狀太普及,幾乎超過8成以上的成年人,只要勞動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就會出現,更容易被疏忽。
而骨骼肌肉流失讓雙手抓、握、提、舉的能力變差,首當其衝就是雙手可以提取的重量減低,另外,反應力也會變慢,表現在雙手就會出現「奶油手」的狀況,像是會出現餐盤、餐具抓不穩。另外,骨骼肌肉量減少,影響到雙腿抬起、放下等行走的能力,直接影響到走路的速度,行走的步伐會隨著肌力缺乏而逐漸緩慢,同時平衡感也會變差,且還可能出現腿軟的狀況,讓跌倒機率大增。除了補充鈣、維生素D等維護骨質,蛋白質是修復、生成肌肉的重要營養素。
建議銀髮族每公斤體重需要吃到1.2公克蛋白質,例如70公斤的銀髮族一天就要吃到84公克的蛋白質,而1杯 240c.c. 牛奶約有8公克蛋白質,1塊手掌大的雞胸肉則約有23克蛋白質。而抗阻力訓練有助刺激骨骼肌肉生成,且對骨骼密度也有幫助,銀髮族長輩們可先諮詢醫師視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拉力繩、毛巾、負重像是啞鈴,或簡單的水瓶操都是不錯的抗阻力運動。

【樂齡片】三大症狀難警覺,銀髮族易骨折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5月01日
大叔路跑五年瘦10公斤,疲勞性骨折上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小心!女人怕曬太陽,維生素D不夠恐骨折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女性們最怕曬黑,夏日炎炎更是「見光死」,到戶外必定要撐傘兼塗上厚厚防曬,但一點太陽光也不觸,卻會影響身體吸收維他命D。骨科醫生指出,維他命D能促進腸道吸收鈣質,若維他命D不足,即使攝取了鈣質,吸收亦會受阻,隨時令骨質疏鬆提早來臨,甚至骨折。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維他命D為人體必須營養素之一,主要經陽光及食物攝取。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表示,陽光中紫外線UVB照射到皮膚,皮下組織會將其轉化成維他命D,經肝臟處理會變成活性維他命D,再在身體各部份發揮作用,包括促進腸道提升鈣及磷的吸收,強化骨骼及牙齒等。不過,女性缺乏維他命D問題近年漸趨普遍,有研究顯示,南中國有兩至三成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維他命D缺乏症,約5至10%缺維他命D程度達到可引致骨折的風險。若長期攝取維他命D不足,會影響鈣的攝取,恐會影響骨骼結構,提早出現骨質疏鬆,增加骨折機率。
要攝取足夠維他命D,曬太陽則為最直接吸收維他命D方法,「每日曬15分鐘就夠,手腳都要曬到,但要太陽直照」。黃指,若女性以室內工作為主,平日極少接觸陽光,又少吃含維他命D食物,可考慮服用維他命D補充。黃醫師指,先前一名20多歲女子腳痛一年,曾求診家庭醫生、甚至物理治療未見好轉,向骨科醫生求診,磁力共振檢查才發現腳前掌近腳趾位有骨折,由於少女平日不做運動,日常生活鮮少接觸陽光,接受驗血檢查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D,骨質已軟化,並有折斷。
黃醫師解釋,病人無跌傷扭傷,從事文職少接觸太陽,皮膚嫩白,故建議檢驗血中維他命D總量,最終發現較正常低很多,屬嚴重維他命D缺乏,相信骨骼已軟化,受壓下導致骨折。在穿著保護鞋,加上服用高劑量維他命D補充劑,約6周後維他命D水平回復正常,腳的傷患之後亦痊癒,痛楚消失。避免維他命D攝取不足:
① 增加戶外活動,每日曬太陽15分鐘。
② 可使用防曬產品,但當面部塗上防曬霜後,手腳應保留與陽光接觸。
③ 不用在正午烈日下曝曬,只要不是陰天或多雲,維他命D攝取不受影響。
④ 食物如蛋黃、肝臟、牛奶等均含有維他命D,但以魚肝油含量最多。
⑤ 有需要可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小心!女人怕曬太陽,維生素D不夠恐骨折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7日


肌肉萎縮症初期難確認,家屬需耐心照料
★ 黃羿馨、楊勝裕/新竹報導

郭秉萂與肌肉萎縮症的妻子戴芮靜一起開《豆豆先生紅豆湯》甜品店,全身癱軟的戴芮靜用她的味蕾,幫丈夫試出甜蜜的湯品,兩人雖面對重重困難,但仍攜手面對未來。原本健康的戴芮靜婚後發作,最後經專業醫師確診是肌肉萎縮症,從此與丈夫一起與疾病對抗。台大新竹分院神經部腦中風中心主任葉伯壽表示,肌肉萎縮是一種基因缺損的疾病,是由雙親之一或雙親的不正常基因所遺傳的,人體大約有2萬個基因,這些基因包含用來形成以及維持身體的指令,特定的基因出錯,就會導致肌肉萎縮症。
每個人的基因都是成對的,來自父母各一個,有些情況,只要一個基因出錯就足以引發肌肉萎縮症;有些則必須兩個基因都出錯才會致病。葉伯壽指出,有缺損的基因,使肌肉細胞功能逐漸喪失,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受損程度愈嚴重,以致患者肢體無法活動自如,並且造成各關節攣縮變形,必須靠支架輔助或輪椅代步,甚至癱瘓在床上,最後往往因為呼吸肌或心臟肌肉受波及,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或心臟停止跳動而結束生命,但現今醫學發達,並不會有立即喪命危險。
復健醫師凃復籌說,病患開始發病是走路跌倒、全身無力,還會全身肌肉跳動的現象,剛開始難以確認,需經由神經科進行基因血液及肌肉切片,篩檢確認。病人的狀況會愈來愈糟,最後全身無力,有人癱瘓最後只剩眼珠能動,是相當辛苦的病症,一般病患家屬需要極大耐心及愛心,否則極容易病人生病了,家人也跟著生病。

肌肉萎縮症初期難確認,家屬需耐心照料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1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類風濕性關節炎專找女人,嚴重無法生活自理
★ 張雅淳/台北報導

天氣變冷,又到了關節疾病的好發季節,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進而無法生活自理、失能。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  蔡文展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人數是男性的3倍,許多患者一開始都會到骨科、復健科看診,甚至跑去按摩、推拿,等到發現始終治不好時,才會到風濕免疫科治療,研究顯示平均花了近1年的時間才能確診。
蔡文展醫師表示,建議民眾如果發現關節紅腫熱痛且持續6周以上,同時早上起床時手指會有僵硬現象、不太靈活,就可能是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能在發病後12周內開始治療,對於控制病情很有幫助,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停藥、且沒有任何症狀。相反來說,如果太晚治療,就可能關節變形、甚至會衍伸出心血管疾病,有致命風險。

【怕怕片】這病專找女人,嚴重無法生活自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25日


夜半鬼壓床,原是低血鉀週期性麻痹
★ 一日醫蘋果

網友虎哥問:
有時候三更半夜會感覺被鬼壓床,四肢動彈不得,過一會兒才又恢復可以自由活動,請問是健康出問題還是真的見鬼了?
▶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蔡明憲答:
低血鉀週期性麻痹症體質者常因食用大量的糖類食物、劇烈運動後、遇冷、情緒變化、創傷和開刀後等因素,而誘發血清鉀離子濃度降低。發病開始先由下肢近端肌肉出現無力感,在數小時內呈現漸進性癱瘓性無力,四肢動彈不得但意識卻清醒,因常在晚上或清晨發作,因此,往往被誤認是「鬼壓床」。低血鉀週期性麻痹症分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遺傳性主要是細胞上鈣離子的通道變異,男女發生比例為3:1,常發病於兒童晚期或成人期。非遺傳性的,主要發生在亞洲,多數患者常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素會促使鉀離子轉移至細胞內,男女發生率6:1,常發病於成人早期。
然而不是所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都會有低血鉀症。如果經常有鬼壓床經驗,可能需要就醫檢查。遺傳性「低血鉀週期性麻痹症」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只能盡量避免大吃大喝和劇烈運動。若是遺傳性的「甲狀腺亢進之低血鉀」,則需要同時治療甲狀腺亢進症。輕微低血鉀週期性麻痹症會自行恢復,平常可以多吃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菠菜、蘑菇、芒果、香蕉、柑橘和桂圓;嚴重者須要補充鉀離子,否則引發心律不整,甚至有致命危險。然而,在急性期治療時要避免反彈性高血鉀,鉀離子大量返回血清中。

【一日醫蘋果】夜半鬼壓床,原是低血鉀週期性麻痹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3日/麻痹
【一日醫蘋果】久坐雙腳麻痺,當心壓迫神經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9年01月28日


冬天一到手腳冰冷,這招教你驅寒
★ 江慧珺/台北報導

冬天一到,不少人感到手腳冰冷,執業中醫師張文馨指出,體質虛寒的女性怕冷、體虛,也可能連帶有婦科與不易受孕的問題,而體質燥熱的人,則可能陽氣被「鬱住」無法送到四肢,即末梢血管收縮血流供應不足,才會出現夏天怕熱、天怕冷的狀況,建議可透過泡澡改善。
張文馨建議,可簡單DIY中藥浴,準備紅玫瑰5錢、荷葉2錢、玉米鬚2錢、檸檬香茅10公克、玫瑰花瓣適量、柑橘類果皮2顆,下肢冰冷的人可加老薑6片,將藥材用冷水沖洗後放進紗布袋封口,先放入一半熱水浸泡10分鐘,再調水溫至35至38度間,搭配足部按摩,有助放鬆心情、改善循環與消水腫。張文馨說,泡澡時除用中藥材外,還能搭配1至2種精油增添香氣,也能放鬆心情、舒緩緊張,如快樂鼠尾草、羅勒,及兼具消水腫作用的馬鞭草;若因壓力大而經常失眠,也可依個人喜好挑選橙花或薰衣草精油。

冬天一到手腳冰冷,這招教你驅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11日
☆ ☆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齡者健康操
《照護線上合輯 1/24》四分鐘運動~跑步後瑜珈伸展
樂活養生《大紀元 健康 1+1》
☆ ☆ ☆
健康醫療1089輯~幹細胞
健康醫療1088輯~照護☆
健康醫療1087輯~腫瘤癌症☆
健康醫療1086輯~科研☆
健康醫療1085輯~血管☆
健康醫療1084輯~筋骨肌肉☆
健康醫療1083輯☆
健康醫療1082輯
健康醫療108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