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原住民們生活上的困難,許多人因為重病或是癌症的關係無法工作
☆ ☆ ☆
郭明裕醫師偏鄉義診送物資傳愛30年
◎ 張貴翔、楊湘琳/桃園、新竹連線報導

36年前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擔任總醫師的郭明裕醫師,從沒想過100元可以救一條人命,當年一位新竹尖石鄉的原住民帶著6歲病重的孩子前往求診,卻連76元的藥品也買不起,郭醫師見狀掏了一百元給他們買藥,因而救了孩子一命,也發現了山區醫療的不足,沒想到卻開啟了30年的傳愛故事。現年已65歲的郭明裕醫師,除了是台大、長庚、敏盛小兒科臨床教授,也是一位小兒科開業醫師,近30年來還與人稱郭媽的妻子創立了桃園縣築夢家族社區兒童(自閉症)發展協會、桃園蘆山園社區大學、更是許多義診團與佈施團的團長,長年關心偏遠山區原住民醫療並自掏腰包親力親為去做改善。
郭醫師說,11年前首次進入桃園拉拉山的爺亨部落義診,發現山區原住民的生活與經濟困難,常常因為沒錢看病而不幸往生,雖然有許多善心團體都會到處做愛心,但都只是一時的,醫師無法取的原住民的信任,原住民仍會選擇下山或乾脆不看了。而偶一為之的善舉,並不能改變偏鄉的醫療與生活,所以決定每個月固定上山看診,11年來自費買藥品的錢已經上千萬,除了義診以外,郭醫師也發現原住民們生活上的困難,許多人因為重病或是癌症的關係無法工作,常常一人照顧多人,雖有補助但連醫藥費都快付不起,更何況是吃飽穿暖。
《蘋果》日前與郭醫師的團隊前往新竹尖石山區,看到的狀況令人難以想像,許多受關懷的原住民們,雖然都有房子可以住,但屋內卻是殘破不堪,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其中一位82歲的黃奶奶一人就獨自照顧4個有智能障礙的大人與兩個年紀相近的姊妹,黃奶奶說,因為郭醫師的幫助,才能讓他們求得一頓溫飽。還有許多原住民,幾乎都是因為工作受傷導致殘障,不然就是癌症重病臥床,連看醫生的錢都快付不出來,常常要想著下一餐在哪裡,很感謝郭醫師每個月都上山看他們,參加的義工們,也都很熱於付出,除了捐贈物資外,也會幫著郭醫師送上山區,當作是自己家人一樣關心他們的近況。
有一次郭醫師見到一個才出生7天的新生兒因為母親本身營養不良沒有奶水,竟讓新生兒喝自來水果腹,於是郭醫師與郭媽再次做了一個決定,自掏腰包購買奶粉、白米與成人紙尿褲等送上山區,多年來也花了近千萬,也因為這個舉動,至少養大10多位新生兒,郭醫師說看到這些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所有的辛苦與付出也都值得了。郭明裕醫師現在除了固定在桃園爺亨部落義診,近年也因為網路的發達,許多人自告奮勇地加入郭醫師的團隊,讓郭醫師不再獨自作戰,而物資的部分也漸漸不用再自己花錢。郭醫師說,這些長期追蹤的弱勢家庭,你不親自去看,根本無法體會他們在山區生活有多困難。
郭醫師感慨的說,這些年來固定幫助近200個山區家庭,遍佈在桃園拉拉山、宜蘭、新竹尖石,雖然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吃飽穿暖。郭醫師說,這些原住民的苦難,比我想像中的嚴重很多,看到這些山區的貧病家庭,真的感到平地人的幸福。郭醫師說,德雷莎修女有一句名言:「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小小的事。」雖然力量有限也不知道能做到什麼時候,但也實踐了「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這句名言。

【仁醫片】用偉大的愛做小事,郭明裕醫師偏鄉義診送物資傳愛30年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2月16日


郭明裕行醫布施30載,除了關懷偏鄉還催生CDC
◎ 張貴翔/桃園報導

郭明裕醫師投入公益30年,現在除了關懷偏鄉外,也致力於教學、寫文章、公衛等志業,而早在1998年在衛生署檢疫總所擔任顧問的郭醫師,是第一個對衛生署發出「腸病毒71型警訊」,並推動老人流感疫苗政策,隔年還催生出台灣疾病管制局(CDC),郭醫師的對醫療、公衛的改善影響至今。雖然1998年郭醫師發出腸病毒警訊,但當年仍造成成405例重症和78人死亡的疫情可說是最嚴重的一次,但郭醫師當時沒發出警訊的話,傷亡恐不止於此,而腸病毒結束後,引響國人甚鉅的流感病情,也在當年首次實施75歲以上老人施打流感疫苗。
郭醫師也發現台灣醫療對於處裡重大傳染病的不足,也提出台灣應趕快整合各個醫療單位,成立一個跨領域的疾病管制局(CDC),所以1999年7月台灣疾病管制局(CDC)也跟著成立了,對之後2003年SARS風暴控制與腸病毒71型防疫影響深遠。而已經65歲的郭醫師仍不停下腳步,持續對教學、公衛、寫文章、做公益等志業付出,郭醫師也說這30多年來,最快樂的就是做公益,而郭媽常幫助他完成這些出錢出力的助人工作,未來將持續秉持著「慈悲、愛、利他、行動」的思維,繼續做下去。

郭明裕行醫布施30載,除了關懷偏鄉還催生CDC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2月16日
☆ ☆ ☆
偏鄉原住民們,雖有補助但連醫藥費都快付不起
☆ ☆ ☆
出身清寒,里長揪店家推愛心待用餐
◎ 陳韋劭/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區員林里長蔡黃地,出生於礦工家庭,幼年時曾歷經餐三不濟吃不飽的生活,因為曾接受過他人恩惠,他發願如果未來有能力,一定要盡己所能扶助弱勢族群,3年前他當選里長後,每月自掏腰包提供弱勢民眾免費的餐點,甚至結合里內自助餐、蚵仔麵線等愛心的店家一同推動「待用餐」,讓弱勢族群不必擔心沒錢吃飯而挨餓。今年56歲的蔡黃地出生於三峽大埔地區,父親在三峽煤礦當礦工,除了他以外,家中還有7個兄弟姊妹,當時僅靠父親微薄的收入,家裡經濟情況非常不好。
父親為了養家,在人借了錢後,到三峽市區開了一家餐廳,不到2年就因經營不善倒閉。父親積欠了大筆債務後跑路,母親為了躲避債主追債,帶著一家人搬到了桃園居住,為了養育小孩兼差幫人帶小孩、洗衣服,但因為收入不高,全家時常三餐不繼,小時常沒吃飽、餓肚子,讓蔡黃地能深刻體會「甘苦人的困境」也立志未來如果有能力,一定會盡己所能來幫助弱勢民眾。
為了減少家裡負擔,蔡黃地國中畢業後選擇就讀大同補校,白天在大同公司的工廠上班,晚上讀書,工作賺的錢幾乎都拿回家貼補家用,高中畢業他沒有繼續升學,退伍後他和朋友投資成衣買賣,當時適逢台灣經濟起飛,成衣市場無論內銷外銷訂單量都很大,最顛峰時期年營業額都可以破億,因為當時有賺到錢,他開始定期捐錢慈善團體做善事,10多年前兩岸開放交流後,大陸成衣傾銷台灣,壓縮台灣成衣業利潤,無奈下只好結束營業。
3年前當選新北市土城員林里長後,透過訪查發現有許多家境清寒家庭,僅靠救濟金過活,家裡的孩子常常餓肚子,他看了後相當心疼,常常私底下自掏腰包給予協助,後來得知里內原本就有提供愛心待用餐的蚵仔麵線店、自助餐、美食樓餐廳等3家餐飲店家,他便與店家合作,撥出部分資源回收獎金來一同協助貧困民眾,只要到店家報上他的名字,就可以免費領餐,讓不少貧困民眾不再餓肚子。
蔡黃地表示,現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越來越高,貧苦家庭也越來越多,雖然新北市政府跟四大超商合作推出了「幸福保衛站」,提供清寒家庭18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到超商領取愛心餐,但有家裡仍有大人可能會餓肚子。蔡黃地說,有一位70多歲的高先生,多年前一生積蓄都被外籍配偶騙走,2年前被民眾發現他和年僅10歲的女兒居住在山區簡陋的鐵皮屋,高先生因年邁生病無法工作,生活困苦無助,雖然透過慈善團體搬遷到市區,但每月僅靠1萬多元的社會救濟金過活,父女倆人三餐不繼,,他得知後常讓志工送餐和日用品,讓高姓父女擺脫有一餐沒一餐的過生活。
提供愛心待用餐的蚵仔麵線廖姓老闆娘表示,其實早在5、6年前就開始提供免費麵線、肉圓讓有需要的人食用,一開始量並不是很大,直到3年前和里長結合後,收到的愛心捐款開始增多,幾位住在附近的低收入戶也較常來領餐,只要真正能幫到有需要的人,就會感到非常開心,以後將持續讓愛心待用餐推廣下去。

【回饋片】出身清寒,里長揪店家推愛心待用餐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2月27日


開闢菜園救助貧困,教導小朋友施比受更有福
◎ 陳韋劭/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區員林里長蔡黃地(56歲)除了結合里內自助餐、蚵仔麵線等愛心的店家一同推動「待用餐」,讓弱勢族群不必擔心沒錢吃飯而挨餓,也在活動中心樓頂及周遭闢建「愛心農場」,由里內志工因應節氣變換菜種,夏天種地瓜葉、菜瓜,冬天種芥菜、大頭菜等,收成的蔬菜也提供給弱勢。附近幼稚園也藉此舉辦校外教學時,蔡黃地親自教孩子們如何種植、收成,並灌溉愛心幼苗,告訴孩子們,收成的蔬果,可別忘了幫助有需要的人。
教導小朋友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藉此讓小朋友以身作則,將充滿愛心的溫情傳遞下去。除了進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弱勢外,蔡黃地還邀集了10多名志工媽媽組成「愛心關懷隊」他和志工媽媽們,幾乎每天都會排行程探訪地方上的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和罹患身心障礙的民眾,每週還定期開會,討論民眾捐款或是募得的救濟資源該如何應用到照顧弱勢族群的身上。
蔡黃地表示,經過多年觀察,許多貧困的人很多都不敢開口對外求助,也不清楚可以向政府申請那些扶助,因此他都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主動協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來辦理,如果礙於某些因素無法或的政府救濟,也會盡量藉由大家的力量來樁柱他們度日,其實他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僅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能加入救弱勢族群的行列。

開闢菜園救助貧困,教導小朋友施比受更有福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2月27日
☆ ☆ ☆
偏鄉原住民們,常常一人照顧多人
☆ ☆ ☆
偏鄉愛心捐贈,助弱勢家庭走過困境
◎ 張雅淳/台北報導

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不必再忍受寒風吹襲,對弱勢家庭年幼的孩子來說竟是一種奢求!道家人文協會於今日,由協會志工組許嘉祐組長帶領志工全程自費前往花蓮縣卓溪村,實地探訪四戶弱勢家庭並捐助物資共計395件,希望他們更安心舒適地度過新的一年。許嘉祐組長表示:「協會理事長紫嚴導師一直以來強調:『生命最可貴的,不在於擁有什麼,而是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並與他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愛與幸福。』感謝社會大眾真誠付出的善心,陪伴偏鄉家庭一同走過人生困境。」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位處於偏遠的中央山脈山區,境內高山重重,道路崎嶇窄小,對外交通相當不便,此地居民僅有200多戶,並以布農族原住民居多,多半以農業維生,經濟狀況普遍不佳。
① 此次協會捐助的第一戶家庭,由父親與女兒帶著三個最小僅有1歲的外孫,一家五口居住在鐵皮搭建的山邊小工寮,父親與女兒偶爾打零工賺取微薄收入,籌不出奶粉錢時,只能泡米漿粉餵飽孩子;而工寮其中一面牆壁僅搭蓋一半,無法完全阻隔風雨吹襲,寒冷的冬夜裡,全家人僅能擠在一起用幾條薄毯取暖睡覺,處境令人相當不捨。
② 第二戶家庭,是外籍媽媽離家出走、由父親帶著三個孩子一起生活的單親家庭,爺爺過世後雖然留下房子可供居住,但房貸尚未繳清,只能靠打零工維生的父親因收入不固定,有時更無力繳付房貸,生活十分困頓。
③ 第三戶為婆婆與前媳婦及孩子、孫子共同租屋生活的三代同堂家庭,婆婆與第二任丈夫所生的三個孩子最小8歲,前媳婦所生的三個孫子最小只有1歲,一家八口僅仰賴前媳婦在自助餐館工作的微薄收入負擔全家大小開銷,平時偶爾能從餐館拿些剩餘飯菜回家,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④ 第四戶則是年約40歲的單身女子小涵(化名),因車禍頭部受傷開刀尚未康復,暫時無法自立謀生,幸好有舅舅伸手援助,目前棲身在一間會漏水的破舊房子,急需民生物資緩解燃眉之急。
事先實地前往了解案家們的狀況後,協會已緊急提供第一戶家庭包括床墊、棉被及麵條、食品罐頭、營養乾糧等所需物資,並於農曆年前先送達案家家中。捐贈活動當天,志工們也協助將工寮牆壁加裝大片塑膠布以阻隔冷風灌入。而協會除了提供各戶案家基本民生用品與食品外,也針對個別案家的不同需求,添購奶粉、鮪魚片等為孩子們補充營養,及幼兒尿布、童鞋等用品和冰箱、熱水瓶等家電,期盼能緩解案家們的經濟與生活負擔。

偏鄉愛心捐贈,助弱勢家庭走過困境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3月03日


照顧癌父棄高薪,她的關東煮凝聚家人心
◎ 陸運陞/新北報導

一家名為「六心」的關東煮店,隱身在中和環球對面巷弄內,老闆娘瑤瑤原本在連鎖餐飲業擔任管理層工作,卻在2年前父親生病時,因身為長女而毅然放下工作,一間扛下照料父親的責任。照顧父親期間,她貼心的為了父親健康,決定開店做符合父親口味及健康的料理;她感慨的說:「曾經想放棄,但為了凝聚一家人,我撐下來了。」
出生在一家六口的瑤瑤,為家中長女,她回憶幼時父親為了一家生計,每天從中和騎車到林口上大夜班,因此相處時間並不多,見到面時,也僅會督促他們要用功讀書,很少說些貼心話,讓她覺得是個有距離感的爸爸。小孩子長大後離家工作,頂多偶爾回家陪陪父、母吃飯,家人間感情也說不上是非常緊密。但兩年前父親檢查出罹患膀胱癌第三期,需要接受化療,但也凝聚起家人們的情感,不過因弟妹們的事業才剛起步,讓她這個大姊決定扛下照顧父親的責任。在照料期間,瑤瑤發現父親並不如原本想像的這麼有距離感,反而對她和家人是非常的體諒。
她鼻酸的說:「沒想到照顧爸爸的那段時間,居然是父女最親密的時候。」父親生病前,一家人太缺少相處的時間了,瑤瑤開始在弟妹及父親間當起了溝通的橋樑,改變了雙方的想法及代溝,一家人的關係也逐漸好轉。瑤瑤說,會開這家店的原因,是父親曾在接受化療期間提到,看到鄰床病人因化療而食慾不振,因此更沒有體力接受治療。父親這番話讓她非常震驚,因她看到父親也因療程胃口不好,返家後帶他出門吃飯都遭到拒絕,她覺得自己在餐飲業工作多年,才決定開店作出符合父親健康及口味的食物。
將店名取為「六心」,就是希望凝聚一家人的心。剛開始時,父親卻不贊成,還覺得沒必要為了他這麼做,過程中發生許多爭執,讓她一度想放棄,但為了家人她還是撐下來;現在生意逐漸穩定,將也從事餐飲的妹妹叫回來幫忙,父親身體也開始好轉,偶爾與母親到店內幫忙。而另外兩個弟妹,三不五時就到店內與家人聚聚。看到一家人彼此緊密的關係,對瑤瑤來說就感到滿足了,也鼓勵大家有時間真的要多多陪伴家人
瑤瑤父親表示,當初聽到女兒說要開店,就覺得不贊成,主要是心疼女兒,因為做吃的一定會沒有自己私人時間,而且為了要顧好品質,一定得很仔細的去找食材,但是看到女兒非常堅持,自己也改變了看法,就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忙。常來光顧的徐先生表示,因為友人約聚餐來過一次,就對於店內湯頭感到滿意,自己本身也是做吃的,一吃就知道店裡湯頭食材是否天然,讓住在新店的他,常為了要喝天然又健康的熱湯特地開車來吃。

【孝心片】照顧癌父棄高薪,她的關東煮凝聚家人心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1月14日
☆ ☆ ☆
勵志~新聞1077輯
勵志~新聞1076輯
勵志~新聞1075輯
勵志~新聞1074輯
勵志~新聞1073輯
勵志~新聞1072輯
勵志~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烤地瓜成受助婦生路,社福團體:入門容易
◎ 特案組/新北報導

近年街頭經常見到插旗、賣烤地瓜的單親媽媽,其實是社福團體輔導清寒婦女創業的計畫,秉持著不只給魚、更要給釣竿的理念,幫助她們學習一技之長、度過人生難關。目前全台已逾七百位婦女受助,因意外摔傷手臂無法工作、積欠房租只得流落街頭的阿福媽媽,也是靠著「地瓜攤」幫她「撐」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給魚給竿計畫」始於九年前,人安基金會輔導清寒的單親媽媽可彈性工作、又能兼顧帶小孩,透過「師徒制」,讓前輩媽媽帶領新進媽媽邊學邊做。
因地瓜健康,且不需複雜烹調技術,在教學過程也會注意其學習的進度,以及身心是否已準備好接受這個辛苦的工作,藉此培養她們獨立。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站長程郁盛表示,人安免費提供生財工具,包含烤爐、雨傘、背心、旗幟、磅秤等,單親媽媽需負擔的只有地瓜的成本。希望大眾若看到地瓜媽媽擺攤,請多包容,並在能力範圍內給予支持、踴躍購買。此外,去年勵馨基金會新北分事務所與人安基金會三重平安站合作,提供物資中心門市的騎樓,做為輔導地瓜車擺攤的學習場所,先後媒合了四組婦女、少女開始成為地瓜媽媽。
若地瓜媽媽有物資上的需求,勵馨新北物資中心也會提供協助,像是擺攤初期提供嬰兒尿布、奶粉、背巾、推車等,讓媽媽不用擔心剛開始的收入無法讓孩子溫飽,外出擺攤時也能帶著孩子,能更為安心地工作。勵馨新北表示,有些單親媽媽或懷孕中的少女,可能因為托育、安全、本身較難以自立等問題,難以媒合她們進入就業職場。地瓜媽媽的工作相對安全、有人幫忙照看,又可訓練其獨立能力,更有機會進入職場。

烤地瓜成受助婦生路,社福團體:入門容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3月04日
大學師生做公益,募「醜」果助弱勢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3月03日


牛糞養蚯蚓創業,蚓糞賣出一片天
◎ 陳宏銘/屏東報導

年紀輕輕就搞隱居。王志皓(28歲)、王毅傑(26歲)兩兄弟一年多來透過養蚯蚓的蚓居農坊發展事業,先飼養可肥沃土地的蚯蚓,接著種植發展有機食材、飲品;而吃牛大便長大的蚯蚓,牠的糞便更是熱銷的有機肥料,將大便變黃金。王志皓表示,蚯蚓是早年農莊最常見讓土壤活化、營養的工作者,他們只是把這項對土地最自然、健康的方法找回來,又可以藉此賺錢,何樂而不為。
位於崁頂的蚓居農坊,闢出養豬農舍一隅來養蚯蚓,從約3坪大的牛糞堆中,王志皓探手翻找,翻出一條條活力旺盛的蚯蚓。王志皓表示,牛糞是養牛的親友給的,作為蚯蚓的生活園地,有時再放些無農藥的腐爛蔬果,約45天,蚯蚓就能繁殖另一匹新力軍。而蚯蚓吃牛糞後所排遺出的蚓糞,是最天然有機的蚓培材,可賣給農民撒在其農園,其養分有利植物生長。
跟著兩兄弟共同開創蚓居農場的姑姑王文玲表示,蚯蚓對農藥是很敏感的,若提供的蔬果或腐質有化學毒性,就可能整窩蚯蚓大量死亡,所以蚯蚓從吃進去到排出來的,都是最天然、有機、無毒,甚至其家中所養的豬,也會攪入一些比例的蚓糞給豬吃,蚓糞內含有的氨基酸、益菌等,有助豬隻的腸胃蠕動、消化。除了豬舍養蚯蚓,王志皓還租下農地作為農坊,種植有機木瓜、紅地瓜葉、蝶豆花等,採得的蔬菜、水果或蝶豆花茶,也成為其農坊宅配的熱銷健康食品。

【築夢片】牛糞養蚯蚓創業,蚓糞賣出一片天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4月19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6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61輯
張肇烜醫師 專欄~【仁醫心路】民報 新聞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不必再忍受寒風吹襲
☆ ☆ ☆
帶弱智兒沿街賣地瓜,單親媽盼有自己的家
◎ 特案組/新北報導

「想要慢慢存錢租房子住。」新北市一名單親媽媽因摔傷導致失業,加上繳不出房租只好帶著輕度智障的兒子流落街頭,所幸社福團體及時伸出援手,不只提供安身場所,還輔導販售烤地瓜,母子倆打拼月餘已存萬元,兩人最大的心願是「農曆年前能有自己的家吃團圓飯。」七年前因先生過世,家住蘆洲的王姓婦人(56歲)為照顧輕度智障的兒子(28歲),一手扛起養家重擔,靠洗碗、清潔等零工勉強度日。王婦日前卻因摔傷手臂導致無法外出工作,積欠兩個月房租未繳,只好帶著兒子流浪街頭,睡在公園相擁取暖。
兩人被社福機構發現後接回安置,同時輔導學習烤地瓜與賣地瓜。
「照顧到不能照顧為止。」王婦提及兒子就讀國中後,無法適應校園生活,突然不再開口說話,如今已過十幾個年頭,兒子仍不敢與陌生人說話,「有次他自己招呼客人,斗大的汗珠就從額頭一顆一顆冒出來。」讓她相當擔心兒子如何在未來生存。雖然兒子無法獨立販售烤地瓜,但會賣力地幫忙搬重物。王婦說自己負責烤,兒子就顧炭爐的火、負責添炭。若要移動攤車到下一個點,長得比自己高大的兒子負責收厚重的傘、還兼推車,母子倆小心地穿梭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她說,為了存錢,無論颳風下雨都必須出門擺攤,再用微笑來招呼客人,「靠慢慢攢錢、一步一步走往回家的路。」
「不會辛苦!我都有請神明保佑!」目前住在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的王婦母子倆,除了感謝社福機構的幫忙,也靠著販售烤地瓜,僅僅兩個月就存了近萬元。每逢假日她會帶兒子回到蘆洲的宮廟拜拜,並祈求神明庇佑,「我也要努力賺錢來買供品答謝神明啊!」她靦腆笑說,但看著不懂事的兒子,卻又無奈擔心起來。看到王婦和兒子的努力,人安基金會新北平安站站長程郁盛說,母子倆都很認真打拼,他不時叮囑他們「生意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走出去面對這個世界,並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加油片】帶弱智兒沿街賣地瓜,單親媽盼有自己的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3月04日


婦36歲即苦顧中風夫扛四口家,未料自己也罹癌
◎ 韓旭爾/綜合報導 ◆ 基金會編號 A4360

「太太操勞太多年,壓力很大,睡眠又不夠,怎會不生病?」53歲阿昌(王繼昌)不捨說,自己37歲就中風半癱,家庭重擔給52歲太太阿琴撐持,想不到她去年5月因血便就醫,竟確診直腸癌,「看她被病折磨,我心跟著難受。」阿琴(袁秋琴)直腸癌已手術切除病灶,裝置人工肛門協助排便,正做放化療,她無奈說,宣判得癌症當下,「我震驚到說不出話來,也不敢問醫生是第幾期?怕知道更不好的消息。」
阿昌說,之後醫生主動說明,「阿琴癌症已是第3期,而且擴散淋巴,我聽到眼淚直流,怕如果病情一直惡化 ……,幸好目前治療還算順利。」阿琴又說,抗癌治療帶來身體的痛苦,例如嘔吐、皮膚癢、頭痛等,牙根咬著,忍一下就過去了,「但只要身體這裡痛、那裡痛,就會胡思亂想,像前陣子胃出血,我就很害怕,覺得癌症是不是轉移擴散了,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最令我無法承受。」
■ 夫37歲突發中風癱床
回溯過往,阿琴說,先生原做大貨車司機養家,16年前才37歲就突發中風,一檢查才知他有高血壓,卻沒定期就醫控制,「當時1女1子才讀小四、小一,一開始先生病況很嚴重,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生活大小事全靠我照料,我又要帶他做復健、又要照顧孩子。」阿琴說,還好最初2、3年有阿昌保險和勞保理賠約100萬元,錢用光後,那時阿昌已復健到可撐拐杖緩步行走,「我白天在自家屋前擺攤賣鹽酥雞,收攤後又在家裡做手工,有時做到通宵,才能月賺3萬多元養大2子女。」
阿琴說,約5年前鹽酥雞攤生意不好只能收掉,開始到肉品工廠上班,月賺約2萬元,錢雖不多,但還夠用,以為平安就是福氣,豈料病魔來襲。阿琴說,過去有人見她從38歲開始就顧癱夫幼子,同情她命苦,「說不會累是騙人的,但也慶幸自己至少有工作可以做,不會讓一家餓肚子,總覺得天不會絕人路,沒想到會病倒,難免會往壞處想,萬一我不在了,先生怎麼辦?」阿琴說,自己罹癌這半年多來,還好有先生保險的附加險理賠約9萬元應付開銷,「現在錢用完了,但病還沒好,不知該怎麼辦?」
■ 一女出嫁 一子弱智
阿昌接著自責說,自己在該賺錢的年紀就變成殘廢,「看太太一路走來,鐵打身體也不堪這樣辛苦,實在很對不起太太,很感謝她不離不棄,這些年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復健,但至今還是只能跛腳走路,右手更是連拿張衛生紙都沒辦法,沒法再賺錢,只求能顧好自己不要給太太負擔。」提及2子女,阿琴說,29歲女兒已出嫁,「家庭擔子也很沉重。」
至於27歲兒子阿迪還沒結婚,與夫妻倆同住,「阿迪從小反應慢,功課不好,原以為只是比較不會讀書,沒想到20歲當兵體檢時,竟被檢查出智力有問題,不用當兵,因沒長期到身心科就醫,也無法申請身障證明,現只能偶爾做零工,每月只能掙5、6000元自己零用。」採訪時,阿迪始終沉默不語,好不容易才支吾說:「很擔心媽媽!」阿琴二姐阿蓮說,阿琴從年輕辛苦到現在,「這陣子看她心情很鬰卒,她常和我說話,說著就哭了,我知道她很擔心病治不好,安慰現在醫學很進步,一定沒問題,家庭還要靠她維持下去。」
阿蓮說,家中共4手足皆成家,「娘家媽媽中風,全靠我們支應生活,金錢上能幫妹有限,弟有空就開車載阿琴回診,大家只能盡力關心,為妹加油打氣。」當地慈善會總幹事說,阿昌月領身障補助4872元,兒子阿迪頭腦不好工作收入微薄,光是阿琴人工肛門耗材每月就需約5000元,已協辦急難金1萬元,並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蘋果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困。

【暖流】婦36歲即苦顧中風夫扛四口家,以為天不絕人路,未料自己也罹癌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1月31日
☆ ☆ ☆
社會公益~新聞1078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7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6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5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4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3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2輯
社會公益~新聞1071輯
社區營造游民 ▶ 部落格文章輯
☆ ☆ ☆
原住民們生活上的困難,許多人因為重病或是癌症的關係無法工作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